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

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

北京中交城市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1399

摘要: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以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基础,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综合过程,是我国现阶段档案工作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更是顺利推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一部分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简介;第二部分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强化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指的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档案信息化相关法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对档案信息进行保存、整理、开发和利用,最终提供方便快捷、质量良好的社会服务。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能够实现档案的最大化利用、最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出档案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凭证价值。

一、项目简介

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顺义区高丽营镇中心区,项目规划建设用地23.8公顷,规划建筑规模37.24万平米,其中住宅面积33万平米,涉及约340宗宅基地,共计1385人。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2.54公顷,全部为夏县营村集体土地。其中,项目农用地12.98公顷,其中耕地1.98公顷、林地2.00公顷、园地5公顷、水域4公顷;集体建设用地29.56公顷,其中宅基地11.98公顷,其他集体建设用地17.58公顷。拆迁宅基地341宗,集体企业38户。

安置房:01-005、01-013地块为安置房选址地块。安置房总占地面积6.4万㎡,总建筑面积19.65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1.52万㎡(住宅面积为10.86万㎡,配套公建为0.66万㎡),地下面积为8.13万㎡。包括15栋小高层、2个地下车库、社区综合管理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八路、规划九路、规划十路等五条支路的道路、雨水、污水、给水、中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工程的投资建设。

二、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观念薄弱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相关人员对于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观念薄弱,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会对企业带来现实意义。虽然引入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把握企业的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但现实情况是,一些企业简单地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合二为一,认为投入使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就完成了一系列档案信息化建设,很明显这是错误的观念。基于经营规模大小、节约成本或基于安全考虑等因素,虽然对于电子文件进行一定的管理,但认为无需过多关注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依赖于纸质档案的保存、管理以及利用。

(二)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安全风险:一个是网络安全问题,另一个就是档案管理体系的安全问题。若想得到具备充分安全保证的档案信息数据,只依靠不断设置和更改复杂的暗码和防火墙,是必定不长久的。一般说来,网络随时随地都会有遭受攻击的可能,互联网本身的不安全性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阻力。

(三)专业人才稀缺

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俱备的人才,对档案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以及判别获取信息来源的能力都有相应的要求。而部分管理人员无法习惯信息化工作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形势,不能依据项目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娴熟地完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不能结合整个单位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使用好、管理好档案管理软件。

三、强化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档案信息化观念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推动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广大用户方便快捷查询档案,提高改造项目档案的工作效率,对项目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二是转变传统的改造项目档案管理观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推广以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在保有纸质档案的今天,现代档案管理方法愈加便捷,能够将改造项目档案人员从繁重冗杂的手工操作解放出来,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促进改造项目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由是必须转变传统的改造项目档案管理观念,增强改造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三是加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项目结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后正是由于企业的决策者的不重视引起的。决策者往往只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成本情况等,认为只有这些因素才会影响企业的进步,但忽略的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关于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引起决策者的关注,从而重视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前期全方位的投入,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中促进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

与纸质档案比较,数字信息的环境安全尤为突出。一是要建立安全保障框架。在因特网上提供公开档案目录查询服务的,要仔细选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办法或运用网络行为控制体系,保证档案信息网络在传输和运用上的安全。各档案部门应参照制定的标准体系,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体系的管理,保证档案数据库安全。二是要操控网络访问权限。访问操控是网络安全防备和维护的主要战略,它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网络资源不被不合法运用和不合法访问。访问操控能够说是维护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战略之一。经过完善的安全信赖管理机制授权责任人,能够有用的约束电子文件在访问中涉及到的人员,并经过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行之有用的防备措施,保证电子文件的严谨性。三是要控制目录级修改权限。将目录的访问权限别离:系统管理员权限、创建权限、删除权限、修正权限、文件查询权限、只读权限。系统管理员应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区分权限。通过访问人员的权限分类,防止操作失误,故意损害和有意无意的泄密等。

(三)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完成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不行短少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建立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信息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由领导直接指导档案信息化发展方向,并监督和检查系统内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安全管理做出规划。二是要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素质。档案工作是一项作风严谨、情绪严肃的工作,关于政治态度、政治思想和政治品质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档案人员的工作道德素质尤为重要,务须尊重档案工作,严守档案机密,甘为档案服务。三是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的知识培训和进修,坚持档案业务的学习。要把新知识、新技能的训练放在第一位,关于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训练要掌握到位。

结论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还需要在树立正确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观念、加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健全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法律法规与标准、改善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基础条件、建立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培养高素质改造项目档案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真正使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步入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浅谈棚户区改造档案工作[J].窦文岐,李红一.兰台世界.2018(S1)

[2]棚户区改造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吴艳.中国房地产.2017(28)

[3]如何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毛文涛.黑龙江档案.2013(05)

标签:;  ;  ;  

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