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牛磺酸论文_陈文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酯化牛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牛磺酸,乙醇胺,溶解度,酯化,氨基,硫酸,大鼠。

酯化牛磺酸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如[1](2011)在《乙醇胺水淬灭法酯化合成牛磺酸及中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磺酸(2-氨基乙磺酸)是人体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性的条件必须氨基酸,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游离态或简单多肽形式存在于体内,也可和甘氨酸、胆汁酸结合成牛胆磺酸。牛磺酸因具有调节细胞膜稳定性、解毒、抗氧化、调节渗透、调节钙离子平衡、促进糖酶解、糖原生成等多种功能而得以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化妆品等行业,也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牛磺酸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2010年实际全球用量已近4万吨,预计每年有20%的增长。牛磺酸生产主要以化学合成为主,国内主要工业化工艺为乙醇胺法和环氧乙烷法。本文采用乙醇胺和硫酸为原料经酯化、磺化的方法合成牛磺酸的工艺路线,主要研究了乙醇胺的水淬灭酯化反应方法和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首次采用水淬灭法生产中间产物硫酸氨基乙酯,即在酯化反应进行至糊状搅拌困难时用冷水淬灭反应,使硫酸氨基乙酯的晶体析出,脱水分离得较纯净的硫酸氨基乙酯,再与亚硫酸钠磺化制取牛磺酸。酯化反应最佳条件为:乙醇胺和硫酸化学计量比为1:1.025,乙醇胺稀释到75%,中和成盐温度低于40℃,酯化脱水温度105-115℃,淬灭用水量为乙醇胺摩尔量的3.5-4m倍(m为一特定系数)。小试酯化得到收率为99.0%、纯度99.0%(以干基计)以上的硫酸氨基乙酯,比炒干法酯的收率提高3%以上,干基纯度提高1.5%以上。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亚硫酸钠过量20%,磺化温度102-105℃,磺化时间24小时,小试牛磺酸总收率达65%,提高比率近5%。根据小试结果进行了水淬灭酯化法合成牛磺酸的中试,确立了生产工艺流程和控制点,对生产设备进行了选择,设计和安装了中试车间,制定了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程,中试运行结果符合小试并优于小试结果,两段综合牛磺酸收率达到65.2%,提高比率为6.2%。(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9-20)

杨娇[2](2010)在《乙醇胺酯化法合成牛磺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醇胺酯化法合成牛磺酸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等特点。然而该法在工业化生产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磺化反应时间过长,产物难以分离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别对牛磺酸合成过程中的酯化、磺化反应以及产物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且对磺化反应和产物分离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针对牛磺酸工业生产中存在的磺化反应收率低,污染大的问题,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优化磺化反应,改进精制工艺,采用结晶法提纯目的产物的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追踪磺化反应进程,改进了对反应进度进行分析的方法。依据分离提纯牛磺酸过程的需要,对牛磺酸在水和水+有机醇类二元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并筛选出了合适的溶剂体系用于分离提纯牛磺酸。本文首先对乙醇胺酯化法合成牛磺酸反应进程的示踪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国标法对牛磺酸含量的分析不能用于此反应体系的示踪,也证实了文献报道的磺化反应示踪方法——酸碱滴定双指示剂法存在有缺陷,采用硫代硫酸钠返滴定法可较好的反映此体系下牛磺酸的反应进程。在原工艺的基础上,对酯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实验结果表明以甲苯作为带水剂、乙醇胺与浓硫酸摩尔比为n(乙醇胺):n(浓硫酸)=1:1.05、带水剂用量为乙醇胺体积的1.75倍时为较佳的工艺条件。与现有文献数据相比,本工艺条件下酸用量和带水剂用量都得以降低,且物料反应基本完全。本文采用超声辅助合成法对磺化反应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运用均匀设计实验,筛选出磺化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反应温度75℃,Na2SO3与酯的摩尔比为1.8,反应时间12 h,超声功率200 W。在此反应条件下,原料乙醇胺酯的转化率约为56%。此前,未见以超声辅助合成牛磺酸的相关文献报道。为了解决现行工艺产物分离的问题,本文用激光监测技术用合成法测定了274.05 K到353.05 K的温度范围内,牛磺酸在水及体积分数为0.10、0.20、0.30、0.40、0.50的甲醇/乙醇/异丙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确定乙醇水溶液为较好的牛磺酸结晶溶剂。这些体系的溶解度数据为首次文献报道,其测定为牛磺酸的分离提纯、结晶工艺条件的优化提供了必要的热力学基础数据。此外,采用Apelblat模型,理想溶液简化模型以及地方程对溶解度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叁个模型均适用于本文所研究的体系,而Apelblat模型更为准确、可罪。同时,本文还测定了硫酸钠在水以及体积分数为0.05、0.10、0.20、0.30的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并与牛磺酸在所述溶液中的溶解度进行了对比,最终确定体积分数为0.10的乙醇水溶液为牛磺酸分离与提纯较佳的结晶溶剂。(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0-05-01)

唐宏科,陈均志,马宇,邹祥龙[3](2002)在《乙醇胺酯化法制备牛磺酸的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乙醇胺硫酸酯化法合成牛磺酸的工艺进行了改进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当酯化反应中原料混合温度为 10℃ ,酸 /醇摩尔比为 1 1/ 1,带水剂甲苯与醇摩尔比为 5 / 1,而磺化反应中 ,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碱 /酯摩尔比为 2 5 / 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 80℃和 6h ,再与亚硫酸钠反应 ,亚硫酸钠 /酯摩尔比为 1 2 5 /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 40℃和 5h时 ,反应总产率为 61 2 % ,高于现行工艺的产率。(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02年04期)

何小川[4](2001)在《脑功复得和酯化牛磺酸对脑功能影响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是脑执行高级功能的物质基础,学习记忆是脑的主要高级功能之一。近年来有报道表明某些中药制剂具有改善脑功能的作用。我室开发的脑功复得(NAO GONG FU DE,NGFD,一中药合剂)在改善脑功能的临床应用方面已获初步疗效,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牛磺酸(Tau)对脑功能有改善作用已获普遍认可,但由于其分子的亲脂性弱而难于通过血脑屏障,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为此,本课题利用行为学训练方法和ICC、FCM、TUNEL、氨基酸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在脑发育和脑老化时期NGFD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以探讨其改善脑功能的可能机制;并对酯化后牛磺酸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以期为酯化牛磺酸在临床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本研究包括以下叁部分: 一、NGFD对脑发育影响的基础研究 通过研究NGFD对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对促进脑功能发育的功效及可能机制。本实验中,0.5月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食)和实验组(2mlNGFD/日)。动物喂饲2个月后进行AAR和PAR训练,然后处死动物、取材,应用FCM、ICC及图像分析等对突触体数、突触泡膜素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AAR习得率提高、消退延迟、步入潜伏期延长、大脑皮质海马突触体计数增高、突触泡膜素ICC染色增强,提示NGFD具有增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促进脑发育的作用。 二、NGFD对脑老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NGFD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观察,探讨其延缓脑老化的功效及可能机制。本实验根据动物是否达到AAR习得标准将其分为A组(达标)和B组(未达标人 再随机分别设置对照组(普食)和实验组u/日/鼠人 喂饲 2个月后观察 AAR习得率、消退率和STL的变化,并对不同组的突触体数、突触泡膜素和Tau蛋白兔疫组化染色以及凋亡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AAR习得率明显提高、消退明显延迟、步入潜伏期*tep through latency3STL)明显延长、大脑皮质海马突触体计数明显增高、突触泡膜素ICC染色增强、Tau蛋白ICC染色减弱、凋亡细胞减少。提示NGFD可能具有延缓脑老化的作用。 叁、酯化Tau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酯化Tau血脑屏障通透性 为了验证酯化后Tau血脑屏障通透性是否增加。大鼠被分为生理盐水组、Tau组和酯化Tau组,分别从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和酯化Ta U。给药后1.sh和3刀h处死动物,于冰浴中分别取大脑皮质和海马,匀浆u0mg/mlSDS人离心 (15000rp X 15min)后取上清液,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Tau含量。结果显示:酯化Tau组大鼠皮质和海马Tau含量均较生理盐水和Tau组高,说明酯化Tau较易通过血脑屏障。 二.酯化Tau神经保护作用 为了解酯化Ta U在通过BBB后其神经保护作用有无显着改变。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别从尾静脉连续3 天注射生理盐水和酯化Tau ( mM人 观察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酯化 Tau组大脑凋亡细胞的光密度(OD)值较生理盐水组降低,凋亡细胞数减少。(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1-05-01)

酯化牛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乙醇胺酯化法合成牛磺酸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等特点。然而该法在工业化生产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磺化反应时间过长,产物难以分离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别对牛磺酸合成过程中的酯化、磺化反应以及产物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且对磺化反应和产物分离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针对牛磺酸工业生产中存在的磺化反应收率低,污染大的问题,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优化磺化反应,改进精制工艺,采用结晶法提纯目的产物的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追踪磺化反应进程,改进了对反应进度进行分析的方法。依据分离提纯牛磺酸过程的需要,对牛磺酸在水和水+有机醇类二元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并筛选出了合适的溶剂体系用于分离提纯牛磺酸。本文首先对乙醇胺酯化法合成牛磺酸反应进程的示踪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国标法对牛磺酸含量的分析不能用于此反应体系的示踪,也证实了文献报道的磺化反应示踪方法——酸碱滴定双指示剂法存在有缺陷,采用硫代硫酸钠返滴定法可较好的反映此体系下牛磺酸的反应进程。在原工艺的基础上,对酯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实验结果表明以甲苯作为带水剂、乙醇胺与浓硫酸摩尔比为n(乙醇胺):n(浓硫酸)=1:1.05、带水剂用量为乙醇胺体积的1.75倍时为较佳的工艺条件。与现有文献数据相比,本工艺条件下酸用量和带水剂用量都得以降低,且物料反应基本完全。本文采用超声辅助合成法对磺化反应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运用均匀设计实验,筛选出磺化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反应温度75℃,Na2SO3与酯的摩尔比为1.8,反应时间12 h,超声功率200 W。在此反应条件下,原料乙醇胺酯的转化率约为56%。此前,未见以超声辅助合成牛磺酸的相关文献报道。为了解决现行工艺产物分离的问题,本文用激光监测技术用合成法测定了274.05 K到353.05 K的温度范围内,牛磺酸在水及体积分数为0.10、0.20、0.30、0.40、0.50的甲醇/乙醇/异丙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确定乙醇水溶液为较好的牛磺酸结晶溶剂。这些体系的溶解度数据为首次文献报道,其测定为牛磺酸的分离提纯、结晶工艺条件的优化提供了必要的热力学基础数据。此外,采用Apelblat模型,理想溶液简化模型以及地方程对溶解度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叁个模型均适用于本文所研究的体系,而Apelblat模型更为准确、可罪。同时,本文还测定了硫酸钠在水以及体积分数为0.05、0.10、0.20、0.30的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并与牛磺酸在所述溶液中的溶解度进行了对比,最终确定体积分数为0.10的乙醇水溶液为牛磺酸分离与提纯较佳的结晶溶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酯化牛磺酸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如.乙醇胺水淬灭法酯化合成牛磺酸及中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杨娇.乙醇胺酯化法合成牛磺酸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

[3].唐宏科,陈均志,马宇,邹祥龙.乙醇胺酯化法制备牛磺酸的新工艺研究[J].石油化工.2002

[4].何小川.脑功复得和酯化牛磺酸对脑功能影响的基础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牛磺酸红外光谱市售牛磺酸纯品的热分析图中间物2-氨基乙醇硫酸酯的热分析图

标签:;  ;  ;  ;  ;  ;  ;  

酯化牛磺酸论文_陈文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