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盐论文-漆志飞,王海江,宋萱萱,邓芸

氨基酸盐论文-漆志飞,王海江,宋萱萱,邓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基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氨基酸盐,预处理,秸秆

氨基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漆志飞,王海江,宋萱萱,邓芸[1](2019)在《氨基酸盐用于秸秆预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盐具有成本低、对微生物无毒害作用、易生物降解等优点.为探求对微生物毒害小的绿色溶剂用于秸秆预处理,制备了8种氨基酸盐对稻秸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氨基酸盐结构与预处理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盐具有在常温下破坏秸秆表面的致密结构,降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秸秆预处理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7期)

吴海燕[2](2019)在《氨基酸盐催化1,3-二羰基化合物不对称Michael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Michael反应是构建C-C键和手性中心的最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不同亲核试剂在该转化中已被广泛运用。其中,1,3-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其高反应活性及含多官能团等特点,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尤其受到了有机合成工作者的持续关注。如何发展新的手性催化体系、基于新的催化机理实现1,3-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氨基酸金属盐被我们和其他课题组成功地应用于催化不对称有机反应中,其独特的催化性质吸引了我们对其不断地探索。我们在之前对天然氨基酸盐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在活化1,3-二羰基化合物中的催化潜力。我们发现,在天然脯氨酸钡盐的催化作用下,乙酰丙酮可对马来酰亚胺和靛红丙二腈缩合物实现不对称加成,从而通过不对称直接Michael加成反应和Michael/cyclization串联反应,构建出琥珀酰亚胺和吲哚酮类螺环化合物,并取得了具有优异收率和中等光学纯度。通过对照实验表明,(S)-脯氨酸钡的仲氨基对催化活性以及对映选择性控制具有关键作用。该研究为1,3-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氨基酸盐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氨基酸盐独特的有机和路易斯酸双功能催化模式,为不对称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其更大的催化潜力还有待我们去挖掘。(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慧[3](2019)在《氨基酸盐贫水吸收剂构建及其捕集CO_2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能耗大和捕集成本高是阻碍传统化学吸收剂水溶液捕集CO_2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主要原因是由于溶剂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汽化潜热,采用贫水或非水溶剂体系有望大幅降低能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通过构建氨基酸盐贫水吸收剂体系捕集CO_2,不仅能有效避免有机胺挥发损失大、易降解等缺点,且氨基酸盐含有相似的氨基活性官能团,同时采用了高沸点、低比热容的有机溶剂代替水,有望获得捕集性能好且再生能耗低的新型吸收剂。开展氨基酸盐贫水吸收体系的捕集性能、基础物性、反应动力学以及再生能耗等方面系统研究将对构建和评价新型贫水化学吸收剂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CO_2/N_2混合气模拟电厂烟气,在快速筛选装置中考察了氨基酸盐如脯氨酸钾(ProK)、赖氨酸钾(LysK)和肌氨酸钾(SarK)等与有机溶剂如乙二醇(EG)、乙二醇甲醚(EGME)和乙二醇乙醚(EGEE)等构成的贫水吸收剂捕集CO_2吸收和解吸性能;微量密度粘度仪测定了吸收剂的基础物性数据;在静态法气液平衡装置中测定了N_2O和CO_2在溶液中的亨利系数以及CO_2溶解度;采用流量法在磁力传动反应池中测定了283.2-313.2K时0.5-2.0M ProK在EG贫水溶液中CO_2的吸收速率;采用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技术,解析了吸收CO_2的主要产物;同时以单乙醇胺(MEA)水溶液为基准评估了贫水相变吸收剂的相对再生能耗构建的氨基酸盐乙二醇贫水体系捕集CO_2结果表明,不同氨基酸盐贫水体系吸收相行为具有差异性,ProK/EG/water与MEA水溶液的吸收过程相似,解吸效率相当,而LysK/EG/water在CO_2负载约为1.4mol/kg时发生液固相变;ProK或LysK/EG/water贫水吸收体系经八次吸收-解吸循环后,吸收负载能力没有明显变化(分别约0.88mol/kg和1.35mol/kg);波谱分析表明吸收CO_2后主要产物为氨基甲酸盐和碳酸氢盐;吸收剂的密度和粘度随着氨基酸盐浓度和CO_2负载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采用推荐的物性经验关联方程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平均相对偏差均在在2.5%以内。乙二醇贫水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发现,N_2O和CO_2在乙二醇中的物理溶解度显着高于水溶剂中,溶剂水加入影响亨利系数,类比法得到了CO_2亨利系数关联式;同样CO_2分压条件下,与氨基酸盐水体系相比,贫水体系中CO_2分子浓度高有利于吸收反应,但其较高的粘度将影响传质过程;LysK/EG/water体系CO_2的吸收容量大于ProK/EG/water体系,由313-353 K溶解度曲线估算,2.0M ProK/EG/water体系吸收热约为32-70 kJ/molCO_2。在快速拟一级反应条件下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ProK/EG/water溶液吸收CO_2总反应速率常数显着高于水溶液体系,反应级数(约为1.86)随温度升高增加,均大于其水溶液体系(约为1.40),表明去质子化过程为反应的控制步骤,基于两性离子机理和叁分子机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绝对偏差AAD在10%内。构建的氨基酸盐醇醚吸收体系吸收CO_2后均发生液固相变,2M SarK/EGME/water和3M ProK/EGME/water体系的吸收容量低于传统30%MEA溶液,但吸收后固相中CO_2富集率可达50%和80%。多次吸收-解吸循环也表明,3M ProK/EGME/water体系的循环操作负载量约为0.82mol/kg,吸收剂捕集性能稳定。氨基酸盐在醇醚贫水溶剂中的吸收CO_2产物与乙二醇贫水体系相同,为氨基甲酸盐和碳酸氢盐。氨基酸盐醇醚贫水吸收剂的密度和粘度变化趋势与其乙二醇贫水体系相似,但粘度明显小于乙二醇贫水体系;随着氨基酸盐浓度和CO_2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经验方程拟合结果和实验数据平均相对偏差均在4.0%以内。贫水溶液中CO_2负载量随CO_2平衡分压升高而增加,采用Soft经验模型对相变体系溶解度数据拟合度较好。在373K热再生条件下,SarK/EGME/water和ProK/EGME/water相变体系的再生能耗约为165-255 kJ/mol CO_2,约为30%MEA水溶液再生能耗的45-70%。构建的氨基酸盐醇醚贫水相变吸收剂可以显着降低能耗,而且循环操作稳定性好,是一类有应用前景的高性能化学吸收剂。(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宗思琪[4](2017)在《太赫兹光谱对碱金属无机盐和氨基酸盐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辐射”是用来指代频率在0.1~10THz这一频带的最常用术语,类似于微波,红外辐射和X射线。使用频率单位来命名频谱带是相当独特的(1THz=1012 Hz)。另一个看起来更适合的术语是“T-射线”,其中“T”代表太赫兹(Terahertz,THz)。许多物质在THz频段具有特征吸收光谱,这些特征光谱包含有丰富的物质结构信息,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光谱,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特征。本论文基于THz光谱技术初步表征了几十种常见无机盐,同时深入探究了 L-盐酸组氨酸一水物(LHHM)和L-盐酸半胱氨酸一水物(LCHM)的结构和低频振动,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 theory,DFT)对两种氨基酸盐的THz光谱中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表明THz光谱技术是分析固体物质的有力手段。主要工作有:1.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对十一种碱金属无机盐进行了表征,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硝酸钾等等,简要分析光谱与物质组成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补充了这一领域的THz光谱数据库,有助于深入研究无机盐在太赫兹这一波段的结构和性质。2.研究了 L-组氨酸及其盐酸盐单水合物、L-半胱氨酸及其盐酸盐单水合物的在0.5-4.0THz的光谱差异,实验数据表明,晶体结构和组成的细微变化在THz光谱上较为明显。同时,进一步研究了 LHHM和LCHM的太赫兹光谱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我们发现,低温下的光谱向高频波段偏移,且低温下的吸收特征峰更为尖锐,甚至可以看到常温下没出现的特征峰,证明THz光谱对温度也很敏感。最后,我们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谱确定了样品的晶型,为下一步理论计算提供依据。3.借助Materials Studio软件基于DFT理论模拟了 LHHM和LCHM的理论吸收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程度良好。我们进一步从模拟计算的角度解析太赫兹光谱,将特征吸收峰与计算所得的低频振动模式一一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在该波段的特征吸收主要来自于分子的集体转动以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分子局部的平动、摆动、扭转和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等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11-09)

冯哲,方梦祥,汪桢,范卫东[5](2016)在《常温氨基酸盐膜吸收CO_2及吸收液对膜孔结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温条件下使用两种氨基酸盐溶液在中空纤维膜反应器中进行CO_2循环吸收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影响下CO_2脱除率和不同负荷范围内平均吸收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增大吸收液流量,增大吸收液浓度均能提高CO_2脱除率和平均吸收速率,且常温下氨基和亚氨基对CO_2的脱除率相差不大。在氨基酸盐溶液CO_2负荷低于一定值时,吸收液能够保持较高的CO_2脱除率,负荷高于该临界值后,CO_2脱除率迅速降低。在研究长期接触中氨基酸盐溶液对聚丙烯膜孔结构的影响时发现,相比MEA溶液,相同质量分数的氨基酸盐溶液浸润膜孔的风险更小。(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徐玉韬[6](2016)在《烷氧基侧链咪唑基氨基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捕获CO_2和SO_2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能源燃烧时排放的CO_2和SO_2等酸性气体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及人类健康。离子液体(ILs)具有优异物化特性,是既能高效吸收又不会带来二次污染的新型酸性气体吸收剂。本论文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了叁种新型烷氧基侧链的咪唑基氨基酸盐离子液体,1-(2-(2-乙氧基)甲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盐([MOEOEmim][Ala])、1-(2-(2-乙氧基)乙基)-2,3-二甲基咪唑丙氨酸盐([EOEOEmim][Ala])和1-(2-(2-乙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甘氨酸盐([EOEOEmim][Gly]),还合成了一组用于对比的不含烷氧基侧链的咪唑基氨基酸盐离子液体,包括1-丁基3-甲基咪唑甘氨酸盐([bmim][Gly])、1-丁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盐([bmim][Ala])、1-丁基-2,3-二甲基咪唑甘氨酸盐([bmmim][Gly])和1-丁基-2,3-二甲基咪唑丙氨酸盐([bmmim][Ala])。对上述离子液体的结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捕获CO_2性能、捕获SO_2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产物的基本性能,包括热稳定性、密度、颜色、电学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产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外延起始温度均高于200℃。(2)研究了产物室温捕获CO_2与SO_2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产物室温下均能捕获CO_2和SO_2。其中[EOEOEmim][Gly]对CO_2的摩尔捕获量最高,达到了0.568,对SO_2的摩尔捕获量达到3.92。特别地,含烷氧基侧链的离子液体对于CO_2和SO_2具有更高的摩尔捕获量,对比不含烷氧基侧链的离子液体,对CO_2的摩尔捕获量提高0.07以上,对SO_2的摩尔捕获量提高0.61以上,说明烷氧基侧链的引入对于离子液体捕获CO_2和SO_2具有促进作用。(3)研究了温度对产物捕获CO_2和SO_2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高温度会降低产物捕获CO_2与SO_2性能,但可以利用温度对产物捕获性能的影响,获得低温捕获高温解捕获效果,实现产物循环捕获气体。(4)将离子液体负载于多孔树脂中,研究比表面积对产物捕获CO_2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比表面积,可以大幅度提高产物捕获CO_2性能,并明显缩短饱和捕获时间。(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6-06-01)

杨亚男[7](2016)在《碱性氨基酸盐活化碳酸钾溶液吸收CO_2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着,控制化石燃料电厂碳排放是最有效的途径。化学吸收法是目前碳捕集常用的技术之一。碳酸钾溶液具有低吸收热、成本低、耐氧化、热降解和不挥发等优点,在高温高压的处理体系中已成熟应用。但在电厂燃烧后捕集条件下,吸收速率较慢。加入高效活化剂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与目前活化剂相比,碱性氨基侧链的氨基酸盐如赖氨酸钾含有高活性氨基基团,同时具有挥发性小、抗氧化能力强等优良特性,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潜在活化剂。但是其吸收动力学特征、活化性能等在文献中未见报道。因此开展氨基酸盐及其活化碳酸钾溶液吸收CO_2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比较了赖氨酸钾(LysK)、精氨酸钾(ArgK)和组氨酸钾(HisK)叁种氨基酸盐活化35wt%碳酸钾溶液以及5M乙醇胺(MEA)溶液的CO_2吸收传质速率;利用密度粘度仪测定了叁种碱性氨基酸盐不同条件下的物性数据;类比法测定了N_2O和CO_2在氨基酸盐水溶液中的物理溶解度;氮气循环法测定了1.0-2.5M赖氨酸钾溶液313-343K的气液平衡数据;在湿壁柱装置中测定了在0.25-2.0M和298-333K范围内赖氨酸钾溶液吸收CO_2的动力学数据,并获得两性离子机理和叁分子机理的动力学常数;同时考察了赖氨酸钾活化碳酸钾溶液吸收CO_2的动力学特征。活化剂筛选结果表明,碱性氨基酸盐均具有较好的活化效果,比纯碳酸钾溶液吸收速率提高了3倍以上,其中LysK和ArgK与MEA吸收CO_2速率相当。氨基酸盐溶液吸收CO_2前后的(13)~C NMR谱表明吸收后产生了氨基甲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论文测定了碱性氨基酸盐的密度、粘度数据并获得了拟合方程。CO_2在碱性氨基酸盐溶液中的物理溶解度为:ArgK<LysK<HisK;根据Weisenberger-Schumpe模型,获得氨基酸离子特性参数h__(AA-),并发现h__(AA-)随温度升高呈降低趋势。赖氨酸钾溶液气液平衡测定结果发现,CO_2的平衡气压随着溶液负载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溶液的负载低于0.5时,CO_2的平衡气压低于0.1 kPa。LysK水溶液吸收CO_2的动力学表明,随着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升高,kOV显着增加,高于相同条件下的MEA溶液;Lys K的平均反应级数为0.96,反应活化能为27.79kJ/mol。在考察的浓度和温度范围内,LysK活化碳酸钾溶液均比未活化液吸收速率快;随着LysK添加浓度和温度的增加CO_2吸收速率显着提高,加入1.0M LysK时传质速率可以提高约10倍,达到0.55-1.0×10~(-2)mol m~(-2)s~(-1),但仍低于工业应用的5M MEA。(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9)

吴铨铨[8](2016)在《基于氨基酸盐催化的不对称Aldol反应构建手性叔醇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手性合成方法中,不含金属的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具有廉价、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缺点例如催化模式相对单一、底物活化能力有限、催化剂用量大也逐步显露。针对以上研究现状,我们结合前人对氨基酸及氨基酸盐作为催化剂的反应研究,探索了氨基酸盐作为催化剂的反应特点。我们希望将金属离子对底物的活化引入到有机小分子催化中,实现有机小分子与金属阳离子的协同催化,从而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手性叔醇化合物是众多天然产物或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的重要结构单元,具有多手性中心的多羟基化合物也是有机不对称反应的潜在金属配体,同时通过简单转化还可以将其转化成糖类化合物。因此合成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醇类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发现,羟基丙酮与α-酮酸酯在氨基酸盐催化下可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手性叔醇化合物。同时我们还实现了戊酮与靛红衍生物在氨基酸盐催化下高立体选择性和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3-位含手性叔醇的手性氧化吲哚衍生物。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对构建手性叔醇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周旭萍[9](2016)在《氨基酸盐和混合CO_2吸收剂的综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在众多的温室气体中CO2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最大。中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CO2主要来源于以煤炭为主体的电力行业,因此燃煤电厂的CO2减排是控制CO2排放的关键。燃烧后碳捕集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是目前实际应用较多,较为成熟的二氧化碳捕集方法。但传统的乙醇胺(MEA)吸收剂具有腐蚀性强,运行过程中溶剂损耗大,抗氧化降解和热降解能力差,再生能耗高等缺点,本文以氨基酸盐吸收剂和混合吸收剂为研究对象,在湿壁塔实验系统、鼓泡吸收实验系统及热再生实验系统上对上述吸收剂的传质特性、吸收特性及再生特性进行研究,并计算各吸收剂的再生能耗。综合比较吸收剂各方面的综合性能,对吸收剂进行量化比较和分析,以期筛选出高效经济的新型CO2吸收剂。本文选取了六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在湿壁塔反应器上进行C0O吸收试验,并筛选出L-脯氨酸钾、甘氨酸钾、肌氨酸钾为较为优秀的吸收剂类型,研究了不同吸收剂浓度、CO2负荷、吸收温度、湿壁塔内总压力对吸收剂CO2吸收特性的影响,得到了L-脯氨酸钾、甘氨酸钾、肌氨酸钾与CO2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式。不同湿壁塔总压力下气相传质系数与相关流体力学参数的关系表明随着湿壁塔内总压力的升高,气相传质系数逐渐降低,总压力0.3 MPa时气相传质系数较常压下降低86%。综合比较各氨基酸盐吸收剂的吸收再生特性及再生能耗:L-脯氨酸钾>MEA>肌氨酸钾>甘氨酸钾。L-脯氨酸钾吸收剂的综合性能显着优于其他两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及传统MEA吸收剂。在混合吸收剂的研究过程中,在鼓泡吸收实验系统和再生实验系统上对以哌嗪为辅助吸收剂的混合吸收剂进行吸收和再生特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PZ/AEEA吸收剂的吸收特性显着优于MEA及其他叁种混合吸收剂。对于PZ/AEEA吸收剂,15%PZ+15%AEEA,313K是PZ/AEEA吸收剂的最佳吸收配比和温度。而以具有较低反应热的叁级胺为主体的混合吸收剂PZ/TEDA、PZ/MDEA的再生能耗和再生再生特性方面显着优于其他混合吸收剂和MEA吸收剂。综合比较各混合吸收剂的吸收再生特性及再生能耗:PZ/TEDA>PZ/MDEA>PZ/L-脯氨酸钾>PZ/AEEA>MEA。 PZ/TEDA和PZ/MDEA吸收剂因具有再生特性和再生能耗方面的显着优势,使得其总体性能优于其他两种混合吸收剂及MEA吸收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01)

周旭萍,方梦祥,项群扬,蔡丹云,王涛[10](2016)在《氨基酸盐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传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氨基酸盐吸收剂吸收CO2过程的传质特性,选取6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在湿壁塔反应器上进行CO2吸收试验,筛选出L-脯氨酸钾、甘氨酸钾、肌氨酸钾为吸收剂类型,研究不同吸收剂浓度、CO2负荷、吸收温度、湿壁塔内、总压力对吸收剂吸收CO2过程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剂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能够有效提高吸收剂液相传质系数,得到该3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吸收CO2的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随着吸收剂负荷的升高,液相传质系数将逐渐降低;而湿壁塔内总压力的升高能够促进CO2的吸收.气相传质系数随着湿壁塔内总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总压力为0.3 MPa时气相传质系数较0.1 MPa降低86%.(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氨基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对称Michael反应是构建C-C键和手性中心的最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不同亲核试剂在该转化中已被广泛运用。其中,1,3-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其高反应活性及含多官能团等特点,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尤其受到了有机合成工作者的持续关注。如何发展新的手性催化体系、基于新的催化机理实现1,3-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氨基酸金属盐被我们和其他课题组成功地应用于催化不对称有机反应中,其独特的催化性质吸引了我们对其不断地探索。我们在之前对天然氨基酸盐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在活化1,3-二羰基化合物中的催化潜力。我们发现,在天然脯氨酸钡盐的催化作用下,乙酰丙酮可对马来酰亚胺和靛红丙二腈缩合物实现不对称加成,从而通过不对称直接Michael加成反应和Michael/cyclization串联反应,构建出琥珀酰亚胺和吲哚酮类螺环化合物,并取得了具有优异收率和中等光学纯度。通过对照实验表明,(S)-脯氨酸钡的仲氨基对催化活性以及对映选择性控制具有关键作用。该研究为1,3-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氨基酸盐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氨基酸盐独特的有机和路易斯酸双功能催化模式,为不对称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其更大的催化潜力还有待我们去挖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基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漆志飞,王海江,宋萱萱,邓芸.氨基酸盐用于秸秆预处理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2].吴海燕.氨基酸盐催化1,3-二羰基化合物不对称Michael反应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9

[3].李慧.氨基酸盐贫水吸收剂构建及其捕集CO_2过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4].宗思琪.太赫兹光谱对碱金属无机盐和氨基酸盐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5].冯哲,方梦祥,汪桢,范卫东.常温氨基酸盐膜吸收CO_2及吸收液对膜孔结构影响研究[J].锅炉技术.2016

[6].徐玉韬.烷氧基侧链咪唑基氨基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捕获CO_2和SO_2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

[7].杨亚男.碱性氨基酸盐活化碳酸钾溶液吸收CO_2的动力学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8].吴铨铨.基于氨基酸盐催化的不对称Aldol反应构建手性叔醇类化合物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6

[9].周旭萍.氨基酸盐和混合CO_2吸收剂的综合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

[10].周旭萍,方梦祥,项群扬,蔡丹云,王涛.氨基酸盐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传质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标签:;  ;  ;  

氨基酸盐论文-漆志飞,王海江,宋萱萱,邓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