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扭耦联论文_柴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扭耦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偏心,塔楼,相互作用,底盘,多维,列车。

平扭耦联论文文献综述

柴东[1](2018)在《高层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建筑的美观越来越重视。艺术的融入和空间的分配造就了大量的偏心结构,对于严重偏心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平扭耦联效应。目前,平扭耦联研究日渐完善,对于偏心结构平扭耦联的参数分析较多,但主要评价指标为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尚未提出长宽比对于结构平扭耦联效应的影响,尽管长宽比与扭平频率比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尚不明确。为此,本文选取了两个长宽比不同但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相同的双向均匀偏心框架结构,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长宽比等因素对结构扭转效应、平扭耦联效应、空间效应和柱底弯矩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后,结构的扭转效应、平扭耦联效应、空间效应和柱底弯矩的变化情况。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深入研究两自由度简化模型运动方程的基础上,对单层简化偏心结构偏心率B和扭平频率比Ω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结构长宽比与扭平频率比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尚不明确。为此,对于高层偏心结构,定义了层间转角、节点扭平位移比和空间效应系数来衡量结构的扭转效应、平扭耦联效应和空间效应。(2)选取两个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相同而长宽比不同的十层均匀双向偏心框架结构,利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得到层间转角、节点扭平位移比、空间效应系数和柱底弯矩的变化规律:(1)随着楼层上升,结构的扭转效应先增后减,且大致在结构总高的1/5处达到最大值;平扭耦联效应减弱;空间效应小幅度增大。(2)随着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并伴随着塑性的发展,结构抗扭刚度退化,结构的扭转效应增幅会越来越大;平扭耦联效应会减弱;空间效应变化相对较小。(3)随着长宽比增大,结构的扭转效应和平扭耦联效应增强,但空间效应减弱。(4)同一楼层内,距离刚心越远的抗侧构件,其扭平位移比越大,平扭耦联效应越强。(5)随着楼层上升,柱底弯矩逐渐减小,且减小速度越来越快;回转半径越大的构件受扭转效应影响越大。(3)分析对比了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体系在小震作用下,层间转角、节点扭平位移比、空间效应系数和柱底弯矩的变化规律。得知考虑地基土的影响后,结构的扭转效应、平扭耦联效应、空间效应和柱底弯矩均不同程度减弱,因此考虑地基土的效应将有利于结构抗扭。(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邝羽平[2](2016)在《土—多层双向均匀偏心结构受力全过程平扭耦联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不规则建筑物大量涌现,震害研究表明,该类建筑的震害表现出平扭耦联的破坏特征。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典型多层偏心结构的动力分析上,由于研究者采用的分析假定、输入的地震波等不同,尚未得到具有较普遍性的结论。关于多层偏心结构的参数分析也大都局限于弹性阶段,而弹塑性阶段平扭耦联效应的研究还未真正起步。同时,平扭耦联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地基土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多层偏心结构弹塑性阶段平扭耦联效应进行参数研究,以及考虑地基土后对偏心结构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不规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对完善结构规范中相关条文规定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多层双向偏心结构、土-多层双向偏心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从弹性到弹塑性全过程中的平扭耦联效应、地震反应,及考虑相互作用后对平扭耦联效应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相应的精细模型,对简化模型及其地震反应参数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有:(1)以典型的多层双向均匀偏心框架结构为分析模型,建立了由双向抗侧力构件构成的多层双向均匀偏心简化模型,并在弹性简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弹塑性简化模型。简化模型的提出为后续中一系列参数分析奠定了基础。(2)为方便展开从弹性到弹塑性全过程参数分析,从不同层数偏心框架自振频率表现出叁阶段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出发,采用最小二乘法将频率大幅度变化的、最为关键的第二阶段拟合成与加载系数成线性关系的斜向直线,为分析提供了方便。以此分别定义了刚性地基上多层双向偏心结构与土-多层双向偏心结构的叁个分析阶段,为后续参数分析提供了条件。(3)推导了多层双向偏心结构的运动方程,利用定义的叁个分析阶段,首次对其展开了从弹性到弹塑性全过程中的平扭耦联效应参数分析,研究了主要参数扭平频率比(Ω)及偏心率在不同取值、不同阶段时的平扭耦联效应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叁个阶段内各参数对平扭耦联效应影响的一般性规律。分析表明,对于扭平频率比为1.1~1.2的偏心结构,双向偏心率相互影响下会导致前二阶振型的相互转变;从第一至第叁阶段中,第一阶振型逐渐趋向于相应非偏心结构受力方向的第一阶纯平动振型。(4)在平扭耦联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多层双向偏心结构展开了叁个阶段的地震反应参数分析,分析了位移传递函数、平扭耦联反应程度随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得到了不同阶段扭平频率比和双向偏心率对地震反应影响的普遍性规律。研究指出,扭平频率比为1.1~1.2时,结构整体平动与扭转的耦联反应最为强烈,对结构抗扭设计非常不利。从第一至第叁阶段中,偏心效应被削弱,受力方向平动位移传递函数越来越大,这也是该过程中的第一阶振型变化特点所决定的。(5)在获得了刚性地基上平扭耦联变化规律后,利用拉格朗日能量法推导出了土-多层双向偏心结构的运动方程,并分别对其展开了叁个阶段内的平扭耦联效应参数分析和地震反应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基土条件对偏心结构平扭耦联随各参数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偏心结构平扭耦联不但与周期比及双向偏心率密切相关,还受到地基土影响,尤其当地基土较软时影响会更大,充分说明了考虑地基土后对偏心结构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弹塑性发展的不同阶段,地基土软硬程度会引起相对振型频率比、上部结构位移传递函数等随各参数变化规律的改变,一些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与刚性地基下的完全相反。(6)利用ANSYS程序建立了偏心结构相应的精细模型、地基土-偏心结构叁维精细模型,分别对提出的简化模型及采用的SR地基-简化模型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进行了验证;通过对不同扭平频率比的精细模型的平扭位移比分析,验证了地震反应参数分析结果。同时,通过全过程地震反应参数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论证了地震反应参数分析与时域分析存在本质的不同,通过不同阶段的地震反应参数分析得到的结构反应受扭平频率比、偏心率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可为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李江存[3](2015)在《考虑SSI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弹塑性参数全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不规则建筑或复杂建筑大量涌现,其中有相当部分建筑存在严重偏心,在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产生平扭耦联效应。然而目前关于偏心结构平扭耦联的分析方法均处于弹性阶段,对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弹塑性动力特性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见,为了了解在强震作用下偏心结构弹塑性平扭耦联效应的规律,本文对考虑SSI的偏心结构体系进行平扭耦联弹塑性反应参数分析。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本文建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单层单向偏心结构体系模型,并将体系模型简化为分析模型。通过拉格朗日能量法推导考虑SSI的偏心结构体系动力特性方程,并通过方程得到考虑SSI的偏心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相关参数。然后文中对上部结构的简化方法及简化过程进行详细论述,根据本文分析需要,文中将偏心结构简化为由叁个抗侧力框架组成的分析模型,并论证了其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的适用性。同时文中论述了地基土对基础约束刚度的取法,通过ANSYS模拟地基土与基础的相互作用,得到加载滞回曲线,并拟合出双线性骨架曲线,得到土体约束刚度。接着本文论述了Pushover分析方法具体过程,并对考虑SSI的偏心结构体系进行全过程加载分析,同时将考虑SSI情况和刚性地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全过程加载分析对整个加载过程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对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性得出一些规律。通过SSI情况和刚性地基的对比分析得出结构的扭转效应在考虑SSI情况下削弱。最后本文重点研究了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对考虑SSI的偏心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文中对全过程加载中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对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弹性土体和塑性土体情况下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对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对相互作用体系平扭耦联效应的影响规律,同时得出土体进入塑性引起SSI的偏心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变化以及相关参数对体系平扭耦联效应影响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周叶威[4](2014)在《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基础—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的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速铁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猛,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周围环境振动问题却越发突显出来,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愈来愈高,建筑物不再如从前那样只是基本满足人们休息和居住的规则的单一结构体,更多的建筑物需要满足外形上的多样性和结构上的复杂性,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偏心结构的产生,而高速列车引起的振动对于偏心结构而言影响更加严重,不容小觑。当前在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国内外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意义也相当重大。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基础—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平扭耦联振动研究》(项目批准号:50968007)和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0DQ01800),分别对高速列车引起的地基—基础—单层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以及地基—基础—两层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平扭耦联振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的计算分析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轨道—地基—基础—偏心结构叁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模型模拟分析了平扭比、偏心率、列车车速、偏心楼层位置等参数对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的影响规律。围绕以上问题,文章主要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工作:(1)研究平扭比对地基—基础—单层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了平扭比对单层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的平动位移和加速度的影响规律。得出:X向(水平且垂直轨道方向)、Z向(水平且平行轨道方向)的平动位移和加速度随平扭比的增大而减小,当平扭比数值在1.0左右时,平扭耦联振动最为明显,Y向(竖直方向)的平动位移和加速度随平扭比的改变变化不明显。(2)研究列车车速对地基—基础—单层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控制结构平扭比为某一固定值,改变列车运行车速,分别为60m/s、70m/s、80m/s,研究其对单层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的平动位移和加速度的影响规律。得出:车速越大,结构平动位移和加速度幅值越大,振动越明显。(3)研究偏心率对地基—基础—两层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了偏心率对两层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的平动位移、扭转位移和加速度的影响规律。得出: X向、Z向两个方向的平动位移随偏心率的增大而减小,而Y向的平动位移随偏心率的增大而增大;底层楼板扭转位移和顶层楼板扭转位移随着偏心率的变化规律是大致相同的;X向加速度随偏心率的增大而减小,Y向加速度随偏心率的增大而增大。(4)研究偏心楼层位置对地基—基础—两层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分别研究了底层偏心率、各层均匀偏心率和顶层偏心率对两层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的影响规律。得出:偏心楼层位置对底层楼板X、Y、Z叁个方向的平动位移影响不大,对顶层楼板X、Y两个方向的平动位移影响亦不大,而对顶层楼板Z向的平动位移则有较大的影响;各层均匀偏心率和顶层偏心率对楼板扭转位移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4-06-30)

韩国兴[5](2014)在《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结构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功能性不断丰富,大量平面复杂的建筑日益增多。平面复杂的结构的质心和刚心往往是不重合的,容易形成偏心结构。偏心结构的扭转效应在地震作用下会被放大,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容易保证,地震作用下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本文以偏心结构抗震性能为研究对象,应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push-over方法,探讨和分析了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平扭耦联效应,通过研究本文取得以下成果:首先介绍了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种方法,研究了静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指出了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的不足;其次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各参数的表达式,通过公式对比分析偏心结构的的参数,研究多层和单层偏心结构的线性和非线性阶段的周期比、位移比和偏心率B等对结构的影响。对比各国规范对于平面不规则结构(即偏心结构)抗震设计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分析指出偏心结构抗震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效应的处理意见;最后利用sap2000对一六层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对比分析对称结构和偏心结构的底部剪力—顶点位移、层间位移等能力曲线的异同。对比偏心结构在叁种的加载方式下的结构反应,考查不同加载模式对push-over分析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对抗震设计中控制偏心结构扭转效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4-05-26)

卢华喜,周叶威,李军,梁平英[6](2014)在《高速列车引起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轨道-地基-基础-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叁维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在不同结构平扭比和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情况下单层偏心结构的平扭耦联振动响应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平扭比对结构平扭耦联振动影响显着,随着平扭比的增大,平扭耦联振动响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平扭比取值在1.0左右时,平扭耦联振动最为明显;车速对结构平扭耦联振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平扭比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情况下,车速越大,振动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谭万里,贾淑仙[7](2014)在《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平扭耦联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大底盘多塔楼的串联刚片体系模型,推导了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计算简化模型的运动方程。分析了不对称多塔楼在地震作用下采用隔震和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比较了自振周期,结构位移和结构加速度等的特点。结果表明该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可以显着地降低地震的破坏作用。(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魏振忠[8](2013)在《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动力特性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的建筑结构形式呈现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当结构楼层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会呈现平动和转动的耦联反应。各国抗震规范中对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结构一般采用等效静力法或扭转耦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按照SRSS法、CQC法组合原则,计算水平地震下的偏心结构动力响应。这些均为弹性阶段的分析方法,而对于偏心结构的弹塑性动力特性分析,无论是试验研究还是计算分析,由于难度相对比较大,研究工作仍在起步阶段。地基土特性将对偏心结构的地震反应产生显着影响。目前规范中一般将地基土体作为刚性地基处理,但是将土体刚性化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因此,为了提高结构抗震设计水平,开展土-偏心结构地震反应规律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单层偏心结构,建立动力方程求解影响偏心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的参数——偏心率、扭平频率比、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系数。对于上部偏心结构,简化为只有叁个抗侧构件的简化模型,并通过简化模型改进,得到适合偏心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弹塑性简化模型;对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部分,采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约束刚度——平动刚度、扭转刚度,并通过弹簧模拟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最后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利用弹性动力方程的结果,采用pushover方法针对刚性地基假定的偏心模型以及考虑土与结构作用的偏心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动力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及相关结论。本文用考察结构体系受力全过程动力特性变化这一新的视角、新的分析方法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偏心结构动力特性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对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阶段进行整体综合分析,为抗震规范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1-01)

王铁成,徐明贵,李祯,谢宜峰[9](2013)在《非规则结构平扭耦联隔震支座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平扭耦联地震作用下处于双向受剪及受扭的叁向受力状态,与单向受剪或受扭表现出完全不相同的本构关系和耗能情况。作者设计一种平扭耦联装置,对ф100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两种工况的平扭耦联力学性能试验,得到橡胶隔震支座水平Y向的滞回曲线和扭矩与转角的关系。平扭耦联橡胶隔震支座与轴向剪压的试验结果表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平扭力作用下水平刚度、扭转刚度和阻尼比都有所减少,本文所设计的平扭耦联加力装置合理。(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杜永峰,贾淑仙[10](2012)在《多维地震下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平扭耦联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串联刚片系模型,对隔震结构的多维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基于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探讨了双向水平地震输入时不对称多塔楼基础隔震、层间隔震和抗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比较了结构自振周期、结构位移、结构加速度、剪力、扭矩和塑性铰等特点。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着地降低地震的破坏作用并且减小塑性铰的数量和变形,而层间隔震对减小多塔楼结构体系的扭转作用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2年05期)

平扭耦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不规则建筑物大量涌现,震害研究表明,该类建筑的震害表现出平扭耦联的破坏特征。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典型多层偏心结构的动力分析上,由于研究者采用的分析假定、输入的地震波等不同,尚未得到具有较普遍性的结论。关于多层偏心结构的参数分析也大都局限于弹性阶段,而弹塑性阶段平扭耦联效应的研究还未真正起步。同时,平扭耦联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地基土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多层偏心结构弹塑性阶段平扭耦联效应进行参数研究,以及考虑地基土后对偏心结构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不规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对完善结构规范中相关条文规定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多层双向偏心结构、土-多层双向偏心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从弹性到弹塑性全过程中的平扭耦联效应、地震反应,及考虑相互作用后对平扭耦联效应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相应的精细模型,对简化模型及其地震反应参数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有:(1)以典型的多层双向均匀偏心框架结构为分析模型,建立了由双向抗侧力构件构成的多层双向均匀偏心简化模型,并在弹性简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弹塑性简化模型。简化模型的提出为后续中一系列参数分析奠定了基础。(2)为方便展开从弹性到弹塑性全过程参数分析,从不同层数偏心框架自振频率表现出叁阶段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出发,采用最小二乘法将频率大幅度变化的、最为关键的第二阶段拟合成与加载系数成线性关系的斜向直线,为分析提供了方便。以此分别定义了刚性地基上多层双向偏心结构与土-多层双向偏心结构的叁个分析阶段,为后续参数分析提供了条件。(3)推导了多层双向偏心结构的运动方程,利用定义的叁个分析阶段,首次对其展开了从弹性到弹塑性全过程中的平扭耦联效应参数分析,研究了主要参数扭平频率比(Ω)及偏心率在不同取值、不同阶段时的平扭耦联效应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叁个阶段内各参数对平扭耦联效应影响的一般性规律。分析表明,对于扭平频率比为1.1~1.2的偏心结构,双向偏心率相互影响下会导致前二阶振型的相互转变;从第一至第叁阶段中,第一阶振型逐渐趋向于相应非偏心结构受力方向的第一阶纯平动振型。(4)在平扭耦联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多层双向偏心结构展开了叁个阶段的地震反应参数分析,分析了位移传递函数、平扭耦联反应程度随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得到了不同阶段扭平频率比和双向偏心率对地震反应影响的普遍性规律。研究指出,扭平频率比为1.1~1.2时,结构整体平动与扭转的耦联反应最为强烈,对结构抗扭设计非常不利。从第一至第叁阶段中,偏心效应被削弱,受力方向平动位移传递函数越来越大,这也是该过程中的第一阶振型变化特点所决定的。(5)在获得了刚性地基上平扭耦联变化规律后,利用拉格朗日能量法推导出了土-多层双向偏心结构的运动方程,并分别对其展开了叁个阶段内的平扭耦联效应参数分析和地震反应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基土条件对偏心结构平扭耦联随各参数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偏心结构平扭耦联不但与周期比及双向偏心率密切相关,还受到地基土影响,尤其当地基土较软时影响会更大,充分说明了考虑地基土后对偏心结构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弹塑性发展的不同阶段,地基土软硬程度会引起相对振型频率比、上部结构位移传递函数等随各参数变化规律的改变,一些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与刚性地基下的完全相反。(6)利用ANSYS程序建立了偏心结构相应的精细模型、地基土-偏心结构叁维精细模型,分别对提出的简化模型及采用的SR地基-简化模型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进行了验证;通过对不同扭平频率比的精细模型的平扭位移比分析,验证了地震反应参数分析结果。同时,通过全过程地震反应参数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论证了地震反应参数分析与时域分析存在本质的不同,通过不同阶段的地震反应参数分析得到的结构反应受扭平频率比、偏心率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可为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提供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扭耦联论文参考文献

[1].柴东.高层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18

[2].邝羽平.土—多层双向均匀偏心结构受力全过程平扭耦联参数分析[D].天津大学.2016

[3].李江存.考虑SSI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弹塑性参数全过程分析[D].天津大学.2015

[4].周叶威.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基础—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的计算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4

[5].韩国兴.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4

[6].卢华喜,周叶威,李军,梁平英.高速列车引起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振动响应分析[J].江西科学.2014

[7].谭万里,贾淑仙.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平扭耦联响应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4

[8].魏振忠.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动力特性非线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3

[9].王铁成,徐明贵,李祯,谢宜峰.非规则结构平扭耦联隔震支座性能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3

[10].杜永峰,贾淑仙.多维地震下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平扭耦联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

论文知识图

柱网定位平面图单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多质点平动体系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分...隔震结构模型图电液伺服压剪加载系统隔震支座单向受力试验正立面图

标签:;  ;  ;  ;  ;  ;  ;  

平扭耦联论文_柴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