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电影论文_郭焰

导读:本文包含了王家卫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王家,电影,重庆,森林,视听,作者,主题。

王家卫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郭焰[1](2019)在《浅谈王家卫电影中人物的两面性——以《重庆森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家卫是一个有极度敏锐观察力的艺术家。他的镜头赤裸裸地展示着人性的两面性,直击人性本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彭宇冰,骆玮[2](2019)在《东方美学下的王家卫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历史,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一直在前进,而"美"始终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概念,王家卫一直是在诠释他自己的风格,诠释着一种美的蒙太奇,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电影感。王家卫处于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处——香港,他的电影中本身就体现着东西方关于美的差异的意识。王家卫不是一个后现代理论家,他只是一个喜欢去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导演,他的电影其实就是他本身。这种带着城市气息的后现代主义,带着浓郁的东方传统美学气息的风格值得去探讨。(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2期)

崔军[3](2019)在《论王家卫电影的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是一种自我意识、自立精神以及自我文化品格形成、发展、混杂的历史性个体;"主体性"是投映在文艺作品中的对于自我历史存在的一种确认。《阿飞正传》展现了香港经验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振荡,但又将两种文化隔离于线性进程之外。《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正视"混杂"的生存体验,对当下有了一份现实性的体认,这是试图超越二元思维的起点。《花样年华》以文化潜意识压抑着对于自我已然"他者化"的指认,以视觉奇观遮蔽并延沓对话的可能性。《2046》叙事的封闭导致了乌托邦情境,一方面是自我主体性的延伸,一方面是对现实处境的无能为力。(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柳军[4](2019)在《从《重庆森林》解码王家卫电影的视觉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森林》是王家卫早期电影代表作品,较为明晰地保留了他电影探索的某些因子。从故事情节而言,虽依然是后现代拼接,但颇具故事性。与后期他的电影反情节明显不同,可以看王家卫早期电影戏剧性的一面。本片也预示了其电影成熟期如《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的一贯技法。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重庆森林》的视觉图谱,可以由此窥探出王家卫电影的镜头语言风格。(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14期)

杨柳[5](2019)在《华语电影中价值重构的破碎与互文性的分裂——以王家卫《一代宗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华语电影的当代进程中,王家卫用《一代宗师》的创作,企图在末世情怀下进行价值重构,试图对武侠片和传统文化进行另一种诠释。然而这种重构的努力,在历史旨趣和哲学意味上,并不成功。同时,在电影接受学的层面上,也显示出了强烈的不均衡。这种试图表达出对民族传统的关怀、对消失历史的责任、对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评,是当下华语电影的共同历史属性。(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9年07期)

赵彬彬[6](2019)在《作者论视域下王家卫电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家卫导演的作品颇具作者电影风格,本文将以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为例,从母题、视听以及独白叁个方面分析他电影的独特风格。(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5期)

曹永[7](2019)在《浅论王家卫电影的剪辑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一环,电影已经成为大众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导演剪辑手法也愈加先进,风格也各具特色。作为戛纳常客及北京国际电影节嘉宾的王家卫,其电影剪辑风格便独树一帜,深受许多文艺青年和理论家的偏爱。因而本文将从王家卫的几个作品出发,浅谈王家卫电影的剪辑技巧。(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冯秋香[8](2019)在《“作者电影”理论视阈下的王家卫电影美学特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为沉闷的电影界吹来了一股革新的清风,作为这项运动的重要理论之一,“作者电影”理论为电影艺术工作者表达个人艺术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和这项运动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影导演王家卫就是被影响者之一。他独特的主题表现和个性化的视听风格,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质的艺术表达,并在业界树立起了一面艺术电影的标杆。本文以“作者电影”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王家卫与法国新浪潮运动和香港新浪潮导演的传承关系,并从主题意蕴、视听语言等方面综合分析王家卫电影中所具有的“作者”特质。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当前研究现状,分析了这一选题所具有的独创性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阐释了“作者电影”理论与王家卫的传承关系,并详细介绍了王家卫的电影实践历程;第叁部分从作品主题的虚无性、叙事方法的无序性、人物形象的疏离性和作品之间的互文性等方面分析了王家卫电影在主题意蕴上的作者特质;第四部分从电影构图的非均衡性、色彩运用的表意性、语言系统的哲学诗性和配乐使用的视觉化转换等方面阐释了王家卫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作者特质。在华语电影领域,王家卫电影以其独特的主题呈现、叙事方式和视听风格,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尽管产量不高,但王家卫的每部电影都堪称高质量,并且具有很高的话题度,最终成为现象级的存在。随着他的作品屡获国际大奖,他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世界电影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是为国际所知晓的“东方表达”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研究王家卫电影的特质能够让我们知晓,一部优秀的电影应该具有怎样的要素,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从而力促在业界形成注重作品质量的良好风尚。(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9)

刘旭[9](2019)在《王家卫电影中的“物化爱情”》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华语电影中,王家卫的电影作品始终充满话题性与争议性,也总是得到观众两极化评价。王家卫的大部分作品都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充满神秘的疏离感与距离感,而只有透过这碎片才能看到深层次的东西。本文试图以王家卫电影中一再重复的主题"爱情"作为探讨的重点,进一步探讨王家卫在电影中如何使用影像具体地展现"物化爱情",期望能寻觅出另一新的面向,作为观赏王家卫电影作品的方式。(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田园[10](2019)在《维多利亚港的浮动光影——王家卫的诗电影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家卫的电影体现了强烈的诗电影风格特征,在香港电影大潮中独树一帜。这不仅拓宽了香港电影的美学边际,也为内地电影创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崭新的范例。诗意的形象符号贯穿于王家卫的视听语言、叙事手段和情感诉求之中,其经验主义审美和国际化眼光所塑造的"香港诗电影"为亚洲新电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9年02期)

王家卫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纵观历史,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一直在前进,而"美"始终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概念,王家卫一直是在诠释他自己的风格,诠释着一种美的蒙太奇,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电影感。王家卫处于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处——香港,他的电影中本身就体现着东西方关于美的差异的意识。王家卫不是一个后现代理论家,他只是一个喜欢去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导演,他的电影其实就是他本身。这种带着城市气息的后现代主义,带着浓郁的东方传统美学气息的风格值得去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家卫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郭焰.浅谈王家卫电影中人物的两面性——以《重庆森林》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2].彭宇冰,骆玮.东方美学下的王家卫电影[J].大众文艺.2019

[3].崔军.论王家卫电影的主体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杨柳军.从《重庆森林》解码王家卫电影的视觉图谱[J].传媒论坛.2019

[5].杨柳.华语电影中价值重构的破碎与互文性的分裂——以王家卫《一代宗师》为例[J].传媒观察.2019

[6].赵彬彬.作者论视域下王家卫电影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7].曹永.浅论王家卫电影的剪辑技巧[J].传播力研究.2019

[8].冯秋香.“作者电影”理论视阈下的王家卫电影美学特质研究[D].长安大学.2019

[9].刘旭.王家卫电影中的“物化爱情”[J].电影文学.2019

[10].田园.维多利亚港的浮动光影——王家卫的诗电影世界[J].大舞台.2019

论文知识图

一2王家卫电影里出现过的“l爪庆...河南大学论文(23)河南大学论文(66)河南大学论文(46)河南大学论文(64)《橘子红了》

标签:;  ;  ;  ;  ;  ;  ;  

王家卫电影论文_郭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