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论文_黎维桃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肌缺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肌,心电图,冠心病,动态,常规,止血带,表观。

心肌缺血论文文献综述

黎维桃[1](2020)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心内科住院部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以此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对侧壁及下壁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的检出也明显多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种检查方法均发现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频率明显高于单支冠脉病变患者(P<0.0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本研究证实,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患者的检出率,改善诊断效能,明确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病变部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20年01期)

孙洋洋,郝春华,陈芙蓉,王维亭,汤立达[2](2019)在《表观遗传调控在心肌缺血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流死亡因素。迅速恢复血流灌注是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途径,然而血流再灌注会诱发心肌梗死,甚至会引起无法逆转的心肌细胞死亡,因此寻找新的途径治疗心肌缺血迫在眉睫。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与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调控是后基因时代的重点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调控直接影响心脏的发育,参与多种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与非编码RNA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2期)

张震南,汪彩芬[3](2019)在《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榆林市子洲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总负荷、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收缩期时间、收缩期峰值速度、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均升高,NT-proBNP水平均降低,6 min步行距离均增大,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其心肌缺血状况,有利于改善其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6期)

郭阳,徐巧巧,代金枝[4](2019)在《参芍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参芍片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再灌注手术构建MI/R损伤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芍片组(1.87 g/kg)和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80 mg/kg),每组8只,灌胃给药1次/d,连续7 d。记录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范围,HE染色和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和心肌细胞凋亡,生化法测定LDH、CK-MB、SOD、MDA、GSH-Px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芍片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P<0.01),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病理性状态以及心肌细胞凋亡,血清中LDH、CK-MB、MDA、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而血清SOD、GSH-Px水平则显着升高(P<0.05),明显降低了大鼠心肌组织Bax/Bcl-2比例(P<0.01)。结论参芍片能减少大鼠MI/R引起的心肌损伤、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和关键凋亡蛋白表达,从而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2期)

李皓[5](2019)在《地尔硫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难治性心肌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难治性心肌缺血(RMI)治疗中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ACS-RMI患者50例开展分组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地尔硫治疗。评价两组临床效果,记录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胸痛频率、每次胸痛持续时间,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组间心率、收缩压、胸痛频率、每次胸痛持续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前述指标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稍高,但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方案基础上加用地尔硫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RMI患者,可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在改善心率、收缩压、胸痛频率、每次胸痛持续时间等方面更显着,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李小梅[6](2019)在《24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4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给予24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情况。结果:24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着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在6∶00~12∶00时段发作频率最高,0∶00~6∶00时段发作次数最少。结论:24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测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毛素行[7](2019)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查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ST下移幅度和维持时间,以及动态心电图对不同时间段心肌缺血发作频率显示情况。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1.6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ST下移幅度和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00~11∶59段检出率最高,为61.67%,0∶00~5∶59段检出率最低,为11.67%。结论: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高,同时能够观察患者发作的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吕童,宫丽鸿,肖福龙,姜丹[8](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脉微循环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脉微循环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每组35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3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预先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造模,心电图评价造模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心电图显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搜风祛痰中药可升高NO含量、降低ET-1含量,增加P-Akt、eNOS蛋白表达(P <0.05)。结论搜风祛痰中药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冠脉微循环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T-1含量、增加NO含量、上调P-Akt、eNOS蛋白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12期)

刘鸿涛,牛晓丽[9](2019)在《乌司他丁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4例拟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2例,2组均接受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术中均应用止血带。对照组于上止血带前10 min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相同时间静脉应用乌司他丁6 000 IU/kg,于末次松弛止血带之前10 min再次给予乌司他丁6 000 IU/kg。记录上止血带前(t_0)及松止血带后10 min、6 h、12 h(分别为t_1、t_2和t_3)血浆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脏超声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观察2组t_1~t_3时间段心电图变化,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t_1~t_3时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t_0时(P均<0.05),但观察组t_1~t_3时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t_1~t_3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均明显低于t_0时(P均<0.05),但观察组t_1~t_3时LVEF、E/A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t_1~t_3时ST—T段改变、QRS波低电压发生率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t_1~t_3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高于t_0时(P均<0.05),但观察组t_1~t_3时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则呈相反趋势(P均<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止血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可显着减轻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显着的心脏保护效应,还可减轻止血带导致的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发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王浩,王敬萍,刘静祎,杨晋静,张明[10](2019)在《Nur77与GRP78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GRP78与Nur77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造成糖尿病模型后,部分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I/R50组(18只,再灌注50 min)、I/R120组(19只,再灌注120 min)、糖尿病组(13只)、正常组(14只)。术前、术后2 h行超声心动图。术后5 h处死大鼠采集心脏标本,用差速离心法进行亚细胞器分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及细胞质中GRP-78、Nur-77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超声结果显示:I/R50组及I/R120组术后LVEF、LVFS明显降低,LVEDd明显增加(P<0.05);与I/R50组比较,I/R120组LVEF、LVFS稍降低,但差异无显着性。与糖尿病组比较, I/R50组和I/R120组线粒体中GRP78、Nur77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细胞核中Nur77低表达(P<0.05),内质网中GRP78低表达(P<0.05)。结论在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时,GRP78、Nur77表现出的线粒体靶向转位,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凋亡并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心肌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流死亡因素。迅速恢复血流灌注是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途径,然而血流再灌注会诱发心肌梗死,甚至会引起无法逆转的心肌细胞死亡,因此寻找新的途径治疗心肌缺血迫在眉睫。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与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调控是后基因时代的重点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调控直接影响心脏的发育,参与多种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与非编码RNA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肌缺血论文参考文献

[1].黎维桃.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

[2].孙洋洋,郝春华,陈芙蓉,王维亭,汤立达.表观遗传调控在心肌缺血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3].张震南,汪彩芬.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郭阳,徐巧巧,代金枝.参芍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成药.2019

[5].李皓.地尔硫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难治性心肌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9

[6].李小梅.24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7].毛素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9

[8].吕童,宫丽鸿,肖福龙,姜丹.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脉微循环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9

[9].刘鸿涛,牛晓丽.乌司他丁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所致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10].王浩,王敬萍,刘静祎,杨晋静,张明.Nur77与GRP78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细胞内钙离子平衡的维持两组I类和II类患儿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心脏的冠状动脉系统Ⅰ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与假手术组...作用机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未折迭蛋白反应和凋亡...

标签:;  ;  ;  ;  ;  ;  ;  

心肌缺血论文_黎维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