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系催化剂论文-章彬,刘欢,张学龙,郭振,钱洋慧

钴系催化剂论文-章彬,刘欢,张学龙,郭振,钱洋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钴系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硅,钴氧化物催化剂,载体,分子氧

钴系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章彬,刘欢,张学龙,郭振,钱洋慧[1](2019)在《SiO_2负载钴系催化剂的环己烯环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SiO_2(硅胶)负载钴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N_2吸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钴系氧化物为Co_3O_4,并且钴氧化物均匀地负载在SiO_2(硅胶)载体上,其活性组分的粒子大小集中分布在2~10nm。将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以环己烯、分子氧为原料,异丁醛为催化助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反应溶剂,在高压釜中进行。同时将SiO_2负载钴氧化物催化剂与不同载体上制备的钴系催化剂进行比较,发现催化剂用量0.20g、环己烯2.00g、异丁醛3.50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氧气压力4MPa时,环己烯的转化率和环氧环己烷的选择性分别可达到66.56%和71.03%。(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杨晓霞,田大香,黄银[2](2018)在《钴系催化剂对神府煤热解油收率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钴盐为催化剂,对神府煤进行催化热解研究。考察了钴离子的添加量、热解温度以及热解方式等条件对热解煤焦油总收率及其轻重组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钴系催化剂能提高热解焦油的收率,并对焦油轻重组分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和热解方式对其也有很大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当钴离子的添加量从0增加到9%时,焦油总收率由2.56%增加到5.86%,焦油中轻组分含量由41%增加到63.33%。半焦催化热解、负载钴离子的半焦催化热解时焦油总收率降低,但其轻组分含量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李环宇[3](2017)在《系列树枝状钴系催化剂对乙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别以1,4-丁二胺、1,6-己二胺和1,8-辛二胺为核的1.0代(G)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为骨架,叁种骨架先与水杨醛进行希夫碱反应,合成系列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配体再与六水合氯化钴进行络合得到系列树枝状钴系催化剂。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氢谱和质谱等方法对所得的系列1.0G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系列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和系列树枝状钴系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进一步考察叁种树枝状钴系催化剂在乙烯齐聚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情况,同时,考察反应温度、乙烯压力、催化剂浓度对乙烯齐聚动力学曲线的影响,并根据动力学参数构建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为树枝状钴系催化剂在乙烯齐聚中的研究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以一氯二乙基铝(Et_2AlCl)为助催化剂,甲苯为反应溶剂时,叁种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均达到105 g/(mol Co·h),且所得产物均为乙烯齐聚产物,同时,α-烯烃的含量始终保持在50%以上。但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叁种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齐聚产物分布略有差异。其中,在乙烯压力为1.0 MPa、反应温度为25℃、Al/Co摩尔比为1500、反应时间为0.5 h时,以1,4-丁二胺、1,6-己二胺、1,8-辛二胺为核的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均达到最大值,依次为6.44×105 g/(mol Co·h)、6.78×105 g/(mol Co·h)、6.84×105 g/(mol Co·h);同时,叁种催化剂所得齐聚产物中C8及C8以上长碳链烯烃的含量依次为37.66%、44.13%、52.77%,α-烯烃的含量依次为73.88%、73.76%、73.56%。叁种树枝状钴系催化剂反应动力学曲线基本都呈典型的衰减状态,并且叁种催化剂受反应温度、乙烯压力、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大体相似。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动力学曲线随乙烯压力、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催化活性增大。在0℃~25℃,0.1 MPa~1.0 MPa范围内以1,4-丁二胺、1,6-已二胺、1,8-辛二胺为核的树枝状钴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的表观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分别为:RP=1.62×106·e-4080/T[C*]0.91P0.56,Ea=33.9 kJ/mol;RP=9.85×105·e-3938/T[C*]0.95P0.64,Ea=32.7 kJ/mol;RP=7.29×105·e-3832/T[C*]0.92P0.66,Ea=31.8 kJ/mol。(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20)

燕丰[4](2015)在《浙江大学开发出用于1,3-丁二烯聚合的钴系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大学开发出一种用于1,3-丁二烯聚合的钴系催化剂。该钴系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助催化剂中的金属铝与主催化剂的金属钴的摩尔比为(10~2 000):1。主催化剂为含NNO配体的钴配合物,助催化剂由铝氧烷和氯化烷基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将该钴系催化剂的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在溶剂中混合,陈化2~10 min后,加入单体丁二烯可(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5年04期)

仵静[5](2014)在《基于不对称双席呋碱—钴系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催化制备聚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酯因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且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生物降解材料等方面。在合成聚酯中,高效催化剂的研发一直是科研的重点之一,所以本论文设计新催化剂的开发,并应用到制备聚酯的研究中。本论文合成了两系列不对称席呋碱-钴系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新合成的两系列不对称席呋碱-钴系配合物作为催化剂,来研究了其催化单酸酐和环氧烷以及二酸酐和氧化环己烯(CHO)的开环共聚合反应;得到的聚酯类聚合物的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PDI)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微结构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聚合工艺(如时间,温度,助催化剂等)的影响,从而得到了相对最佳的工艺条件。首先,利用PMBP(3-甲基-1-苯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与邻苯二胺通过酮、胺缩合反应合成了单边的席呋碱前驱体HL0,然后进一步将其与水杨醛、5-溴-水杨醛、3,5-二溴-水杨醛、邻香草醛、5-溴-邻香草醛等醛、胺缩合反应得到5种双边不对称席呋碱配体H2L1~H2L5,最后得到两个系列[Co(L1)(OAc)]~[Co(L5)(OAc)]和[Co(L1)(CI)]~[Co(L5)(CI)]配合物。其次,以上述两系列的Co(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分别探讨了其催化马来酸酐(MA)与氧化环己烯(CHO)的共聚合制备聚酯的行为,并选用催化剂[Co(L5)(CI)]尝试实现了MA与氧化苯乙烯(SO)、邻苯二甲酸酐(PA)与CHO、PA与SO等单体的共聚;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推、拉电子效应、空间位阻和阴离子效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再次,以上述两系列的Co(Ⅲ)配合物为催化剂,探讨了其催化二酸酐4,4'-联苯醚二酐(ODPA)与CHO共聚得到聚酯的研究,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推、拉电子效应、空间位阻和阴离子效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后,考察了MA和CHO及ODPA和CHO共聚体系的聚合工艺(如时间,温度,助催化剂等)。MA和CHO熔融共聚相对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体系为[Co(r)(CI)]/DMAP,反应时间150mmin,反应温度110℃,单体与催化剂比例250:250:1:1;最大催化活性为7.52×103g·mol-1h-1,共聚物的Mn为17.062×103g·mol-1,PDI为1.41。ODPA和CHO溶液共聚相对最佳的工艺条件:催化体系为[Co(L5)(CI)]/DMAP,反应时间300min,反应温度110℃,单体与催化剂比例125:250:1:1,最大催化活性为7.98×103g·mor-1h-1,共聚物M。为3.287×103g·mol-1, PDI为1.42。(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4-06-30)

王鹏,徐召来,邵华锋,姚薇,黄宝琛[6](2010)在《钴系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的本体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烷酸钴(简称Co)-叁异丁基铝(简称Al)-CS2为催化剂引发异戊二烯(Ip)本体聚合合成了聚异戊二烯(PI),考察了单体转化率、催化剂效率(CE)和聚合物特性黏数([η])的影响因素,并对PI的微观结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o/Ip(摩尔比)为4.0×10-4、Al/Co(摩尔比)为60、CS2/Co(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为50℃下聚合48 h所得PI中1,4-结构、3,4-结构、1,2-结构质量分数分别为18.6%,41.2%,40.2%,Tg为-6.5℃;反应温度对PI的[η]影响最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η]呈下降趋势,且均小于1 dL/g;其他聚合条件的变化对PI的[η]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0年06期)

马云[7](2009)在《纳米二氧化钛的合成、表征及其作为钴系催化剂载体的费托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或天然气为资源,经由合成气通过费托(F-T)合成制液体燃料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现实意义。但是如何提高F-T反应活性、减少尾气中CO_2和CH_4的产生以及降低反应过程中的能耗是未来F-T合成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设计和合成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F-T合成催化剂就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论文着重研究不同形貌和不同相态的的TiO_2作为载体对制得的F-T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一)通过TEM、XRD等研究发现,以二氧化钛粉体为原料,在强碱性、不同温度条件的下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质子型钛酸纳米管和质子型钛酸纳米纤维,继而以质子型钛酸纳米管和质子型钛酸纳米纤维作为前驱物得到不同形貌的TiO_2载体:TiO_2纳米管、TiO_2纳米棒和TiO_2纳米纤维。采用初浸渍法得到一系列钴基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费托性能评价。(二)质子型钛酸纳米管在加热的条件下分别在稀硝酸和浓硝酸中进行反应得到了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纳米TiO_2粒子。采用初浸渍的方法把钴源浸渍到机械混合的不同相比例的载体上得到一系列钴基费托催化剂。通过费托性能评价发现,载体相态的不同对于催化剂性能影响较大:金红石相的TiO_2作钴基催化剂的载体时,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活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9-05-20)

曾尚红,董慧,苏海全,张玉龙,胡瑞生[8](2009)在《柱撑蒙脱土负载的钴系催化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钠化改型后的内蒙古兴和县蒙脱土为原料,使用离子交换法和浸渍法制备柱撑蒙脱土负载的钴催化剂.应用XRD和TPR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法比离子交换法更有利于活性组分钴的负载,且浸渍次数和各组分的浸渍顺序影响柱撑蒙脱土负载的钴催化剂中钴的分散度和还原行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杜永[9](2008)在《稀土作助剂的钴系催化剂合成及费托反应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经由合成气通过费托(F-T)反应制液体燃料,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现实意义;开发性能优异、低成本的新型费托催化剂对于节约投资和提高合成液体燃料的经济性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本论文研究了以γ-Al_2O_3为载体制备钴系催化剂的助剂效应,通过XRD、BET、TPR、T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性质并进行了费托反应性能评价。分析了稀土氧化物中硫含量、空速和不同助剂对费托反应性能的影响。首次用混合稀土氧化物作为费托反应钴系催化剂的助剂,提高了催化剂中钴的分散度和产物中重质烃含量。混合稀土氧化物中大量的硫会使催化剂硫中毒;不同空速影响链增长过程使产物分布发生改变;催化剂中钕的添加影响钻的还原度,导致催化费托反应的活性下降。研究了钌、混合稀土和单一稀土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助剂对费托反应的影响及其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8-06-01)

董慧[10](2007)在《高热稳定性柱撑蒙脱土负载的钴系催化剂的合成及费托反应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F-T合成是将天然气、煤层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提高C_5~+烃的选择性,抑制甲烷等副产物的生成,是费托合成的主要研究目标,因此研制开发低甲烷和高C_5~+选择性的F-T合成催化剂就成为目前合成油工艺研究的热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合成了系列柱撑蒙脱土,通过XRD、BET、TGA-DTA、ICP和IR的表征,确定了制备高热稳定性柱撑蒙脱土的最佳条件。(2)以γ-Al+2O_3和柱撑蒙脱土为载体,制备了系列钴系催化剂,通过TPR、XRD、NH_3-TPD和比表面积孔结构测试确定了分步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的最佳次数为叁次及钴、铈和钴、钌的最佳浸渍次序。(3)对六种催化剂进行了F-T反应性能评价,从助剂效应、载体效应和助剂铈的化学环境叁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钌和铈均能改善催化剂的F-T性能且钌优于铈;载体γ—Al_2O_3优于Al-PILM优于CeAl-PILM;负载于载体表面和孔道的铈比固定于Ce/Al交联柱中的铈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F-T反应性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7-06-20)

钴系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钴盐为催化剂,对神府煤进行催化热解研究。考察了钴离子的添加量、热解温度以及热解方式等条件对热解煤焦油总收率及其轻重组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钴系催化剂能提高热解焦油的收率,并对焦油轻重组分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和热解方式对其也有很大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当钴离子的添加量从0增加到9%时,焦油总收率由2.56%增加到5.86%,焦油中轻组分含量由41%增加到63.33%。半焦催化热解、负载钴离子的半焦催化热解时焦油总收率降低,但其轻组分含量有所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钴系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章彬,刘欢,张学龙,郭振,钱洋慧.SiO_2负载钴系催化剂的环己烯环氧化性能[J].化工进展.2019

[2].杨晓霞,田大香,黄银.钴系催化剂对神府煤热解油收率及品质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8

[3].李环宇.系列树枝状钴系催化剂对乙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4].燕丰.浙江大学开发出用于1,3-丁二烯聚合的钴系催化剂[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

[5].仵静.基于不对称双席呋碱—钴系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催化制备聚酯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4

[6].王鹏,徐召来,邵华锋,姚薇,黄宝琛.钴系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的本体聚合[J].合成橡胶工业.2010

[7].马云.纳米二氧化钛的合成、表征及其作为钴系催化剂载体的费托性能评价[D].内蒙古大学.2009

[8].曾尚红,董慧,苏海全,张玉龙,胡瑞生.柱撑蒙脱土负载的钴系催化剂的制备[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杜永.稀土作助剂的钴系催化剂合成及费托反应性能评价[D].内蒙古大学.2008

[10].董慧.高热稳定性柱撑蒙脱土负载的钴系催化剂的合成及费托反应性能评价[D].内蒙古大学.2007

标签:;  ;  ;  ;  

钴系催化剂论文-章彬,刘欢,张学龙,郭振,钱洋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