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性谷胱肝肽治疗肝硬化45例疗效观察

还原性谷胱肝肽治疗肝硬化45例疗效观察

周秀梅(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卫生院163514)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150-02

【关键词】肝硬化还原性谷胱肝肽治疗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发作引起。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常见的死因为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男女比例约为3.6:1~8:1。还原性谷胱肝肽具有抗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及细胞内含巯基酶的活性,防止体内重要蛋白质变性,减少细胞DNA损伤和突变,促进蛋白质合成,参与转甲基,转丙氨基反应,维持肝细胞正常功能,参与胆红素代谢,促进胆酸代谢,减轻出血倾向的作用。我院于2008年~2009年应用还原性谷胱肝肽治疗活动性肝硬化45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据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2008年~2009年住院病例86例,依据2006年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全部符合活动性肝硬化改变,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前两组在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具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使用强力宁,复方丹参注射液,支链氨基酸,血液制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还原性谷胱肝肽12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日,30天一疗程,可用1~3个疗程。

1.3观察项目

1.3.1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的改变。

1.3.2血清蛋白质(SB),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碱性磷酸酶(AKP)血清白蛋白,B超。

1.3.3药物不良反应。

1.4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疗程结束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腹水,黄疸消退,血清SB及ACT接近正常,PTA明显升高者。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黄疸下降,腹水减少,SB及ACT明显下降,PTA有升高者。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2结果见下表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g/L)在治疗前分别为30.5±3.5和31.9±6.1(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45.8±6.8和31.9±3.2(P<0.01)。而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则分别为89.6±12.8和50.7±20.7(P<0.0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疗法加还原性谷胱肝肽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有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特别是在改善症状和肝功能实验室指标,如ALT、SB,血清白蛋白和凝血敏原活动度等方面更为突出,但疗程宜较长,一般以2~3月为好。

对于初诊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非常重要。有慢性肝炎、长期酗酒病史的患者需要注意肝硬化的发生。对于没有化验肝炎病毒系列的患者,可详细询问其家庭史,如父母、姐妹或兄弟有肝炎史,则患者多数为垂直传染者。有输血史的病人,应注意有无慢性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长期饮酒,每日超过80g,10年以上患者就可以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如为疫区患者,应注意血吸虫感染的可能性。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或服用甲基多巴、甲氨蝶呤、双醋酚汀的患者亦可发展成为肝硬化。儿童肝硬化的发生最大的可能性为先天遗传性,如肝豆状核变性及血色病等。

肝硬化早期的临床表现不特异,要注意询问起病过程的急缓,有无腹胀、少尿、齿龈出血等表现,有无黑便、呕血,体重明显下降的患者应除外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生。可隐伏数年至数十年。临床经过可区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但两期间无明显界限。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常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在较长时间内无症状,而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行剖腹手术时,甚至是在尸体解剖时才意外地被发现。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上腹不适、腹胀,重者有恶心、呕吐、腹泻。上述症状多间断出现,因劳累或伴其他疾病而诱发,经适当休息后可缓解。体检可发现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质地偏硬,脾脏轻至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正常或个别项目轻度异常。部分病人可始终保持代偿状态,直至因其他病而死亡。另一部分病人可于数月至数年后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

通过B型超声检查肝硬化。根据回声图像可测知肝脏的大小和形态改变。早期肝硬化时,肝脏增大,肝实质可呈不规则点状回声。典型肝硬化时可见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地增强,肝表面不光滑,有结节状改变;肝左叶增大,右叶萎缩,尾叶增大亦较常见。伴随图像可见脾脏增大、门静脉主干直径增宽(>1.5cm)及脾静脉直径增宽(>1.0cm),存在腹水时可见液性暗区。上述改变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但均为非特异性征象。超声检查的意义主要在于检测肝硬化的并发症,如原发性肝癌。结合彩色多普勒对门脉系做血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诊断门脉高压的存在及了解其程度,并有助于排除肝外门脉高压症。

肝硬化在我国比较多发,其根本治疗措施为肝移植,但许多病人因种种原因无法行移植手术。肝硬化患者病情呈缓慢进展,治疗效果差,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肝硬化患者宜定期门诊进行复查肝功、肝彩超、AFP监测等。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无腹水、有无肝性脑病、血清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还与病因、年龄和性别有关。一般说来,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预后较差;年龄大者,男性预后较差。Child-Pugh分级在C级的病人预后较差。如出现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合并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等则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04-2006.

[2]陈红艳,朱红辉,胡光振.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

[3]梁扩寰.肝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36.

[4]程蕴林.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4):227-228.

标签:;  ;  ;  

还原性谷胱肝肽治疗肝硬化45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