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径时变信道论文_麻超,张晓瀛,习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径时变信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道,正交,复用,模型,均衡器,载波,带状。

多径时变信道论文文献综述

麻超,张晓瀛,习勇[1](2017)在《多径时变信道中存在频偏的UFMC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用滤波多载波(UFMC)技术是5G中的候选波形,具有带外抑制强、抗时频偏移鲁棒性好、支持选择CP、碎片频谱使用率高等优点。鉴于OFDM在多径时变信道场景的性能缺陷,研究多径时变信道中存在频偏的UFMC系统性能。首先建立频偏存在下的多径信道模型,理论分析载波频偏与信道变化对UFMC系统的联合影响;其次,比较频偏存在下UFMC与OFDM接收信号的信干比;最后,针对特定信道COST207进行误码率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OFDM系统,UFMC系统在存在频偏的多径时变信道中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孙殿杰[2](2017)在《基旋转星座解映射及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代数字地面视频传输标准DVB-T2(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2nd Generation Terrestrial)提出的旋转星座调制技术在获得空间分集增益的同时,也对接收端的解映射器实现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围绕旋转星座解映射算法的分析、实现和硬件验证展开研究,包括:其一,本文在已有标准基础上,对已提出的旋转星座解映射算法进行仿真和对比,研究算法包括max-log算法、划分子区间算法和最佳备选点算法。其二,根据仿真结果,选取性能优异,实现复杂度低的最佳备选点解映射算法进行硬件实现,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硬件实现简化,硬件实现采用Xilinx公司新提出的HLS设计理念以及传统的FPGA硬件逻辑设计两种实现方式。其叁,考虑到旋转星座调制技术需要在时变信道下才能体现出优势,故本文还以Jakes模型改进型为基础,进行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的建模仿真,并用FPGA进行实现,硬件实现时对Jakes模型改进型进行进一步的简化,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硬件实现方案,其性能与Jakes模型改进型几乎一致。论文最后将旋转星座映射解映射模块与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模块联合,进行测试以及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旋转星座解映射最佳备选点算法和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性能都能达到标准。(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开华,胡雅洁,胡健伟,曲君跃,李晓鹏[3](2015)在《基于基扩展的快时变多径信道建模与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离散化时变信道的简化模型,能够同时反映出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中的快时变与多径传播两种特性;建立了快变信道的基扩展逼近模型,同时对基函数扩展阶数和系数进行优化,以进一步降低模型算法的复杂度;建立了适用于快变信道的帧格式优化模型,优化系统导频数,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对叁种典型的基函数(复指数基、离散卡洛基和多项式基)进行了性能分析,并从精度、稳健性、复杂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根据新的离散化时变信道模型,建立了基于Jakes模型的快变多径信道仿真器,搭建了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仿真平台,通过仿真系统的BER性能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5年14期)

刘学[4](2015)在《时变多径水声信道均衡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上,水声通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水声信道具有严重的多径、时变性,同时通信带宽有限。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利用了各子载波之间的相互正交性,比传统的频分复用技术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通过加入循环前缀的方式,OFDM技术可有效的消除多径效应产生的码间干扰(ISI)。由于水声信道的时变性会导致多普勒扩展,破坏子载波间的正交性,产生子载波间干扰(ICI),降低水声通信系统的性能。信道均衡的目的就是补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在幅度、频率和相位方面的损失,消除ISI和ICI。本文首先介绍了水声信道的物理特性、OFDM基本原理和OFDM通信系统的结构。然后从载波频率偏差、采样频率偏差、多普勒扩展方面分析了造成ICI的原因。研究了针对时变多径信道的均衡算法,迫零均衡算法、最小均方误差均衡算法、单抽头均衡算法。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各算法的性能,实验信道为瑞利衰落信道、两个不同仿真器生成的水声信道模型。频域信道均衡算法中都会有频域信道矩阵的逆矩阵操作运算,但频域信道矩阵的维度很大,进行直接求逆运算,时间复杂度很高。由于ICI主要来自相邻几个子载波间的干扰,较远子载波的干扰可忽略不计,因此频域信道矩阵可近似用带状矩阵表示。本文最后主要以降低信道均衡算法复杂度为切入点,提出了先对带状矩阵进行LU分解,然后再进行均衡。同时也针对串行分块均衡算法提出了分块迭代求逆,以降低均衡算法的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降低带状矩阵求逆复杂度的算法能够显着地降低较常用的几种时变信道均衡算法的运算复杂度,同时还能保证各均衡算法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24)

王艳丽,张鹏,张佳[5](2014)在《矿井时变多径信道无线通信技术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井巷道电波传播环境非常复杂,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矿井无线通信信道的时变多径特性,对传统的矿井巷道信道统计模型进行改进,将多径相位分量建模为时间变量,建立时变多径信道模型。上述模型,对信道容量进行分析比较,并对MIMO-OFDM系统的抗多径衰落性能进行仿真。数学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多径相位分量建模为时间变量的信道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多径衰落矿井巷道,采用MIMO-OFDM技术增加了系统容量,提高了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4年07期)

夏楠,邱天爽,李景春[6](2013)在《稳定分布噪声下基于粒子滤波的多径时变信道盲均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多径时变信道盲均衡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延迟抽样的盲均衡算法。新算法的贡献可总结为:推导出对称α稳定分布(SαS)噪声下对传输码元进行最大后验估计的盲贯序算法;对SαS分布噪声进行高斯近似并递推出信道及噪声未知参数的联合后验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特别是在较强脉冲噪声情况下要优于其他算法。(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赵可可[7](2013)在《WSSUS时变多径无线信道可视化建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信道是无线通信中信号的传输媒体,研究无线信道模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通过建立无线信道的数学模型,研究无线信道的特性。本文首先对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假设下的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抛物线相位特性的无线信道模型,并进行了可视化仿真研究,弥补了Simulink可视化仿真的空白。(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3年06期)

赵贝[8](2013)在《时变多径信道中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当今通讯带来了便利,但是在收发过程中存在着多径衰落,使信号在接收过程中形成码间串扰,造成波形失真,大大降低了通信质量。而均衡技术恰是解决码间串扰的一项关键技术,自适应均衡器能够自动调节并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以抵消码间串扰,提高通信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在3G系统微小区的传播环境下,时变多径衰落信道中自适应均衡器算法的性能。由于无线通信受信道特性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无线信道的特点,讨论了时变衰落信道对信号造成的影响,并列举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衰落信道统计模型。然后对自适应均衡原理作了介绍,对比了线性均衡器与非线性均衡器,分析了几种自适应算法,并对LMS算法及RLS算法作了深入探讨。最后构建了较为贴近实际环境的3G系统仿真模型,比较了几种算法在该模型下的仿真结果并讨论了仿真结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3-01)

胡茂凯,陈西宏,孙际哲,张群[9](2012)在《改进时变多径信道下OFDM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精确地描述移动无线通信信道的时变多径特性,对传统的时变多径信道模型进行了改进,基于维纳过程将多径相位分量建模为时间变量,从理论上对经历时变多径信道的OFDM系统接收信号分量进行分析与计算,推导了系统的误码率,并对理论值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信道模型相比,改进信道模型的衰落自相关谱和OFDM系统误码率与仿真结果更为相符,证实改进的信道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时变多径衰落信道.(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0期)

李晓云[10](2010)在《WSSUS时变多径无线信道可视化建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信道是无线通信中信号的传输媒体,研究无线信道模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假设下的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抛物线相位特性的无线信道模型,并进行了可视化仿真研究,弥补了Simulink可视化仿真的空白。(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多径时变信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二代数字地面视频传输标准DVB-T2(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2nd Generation Terrestrial)提出的旋转星座调制技术在获得空间分集增益的同时,也对接收端的解映射器实现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围绕旋转星座解映射算法的分析、实现和硬件验证展开研究,包括:其一,本文在已有标准基础上,对已提出的旋转星座解映射算法进行仿真和对比,研究算法包括max-log算法、划分子区间算法和最佳备选点算法。其二,根据仿真结果,选取性能优异,实现复杂度低的最佳备选点解映射算法进行硬件实现,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硬件实现简化,硬件实现采用Xilinx公司新提出的HLS设计理念以及传统的FPGA硬件逻辑设计两种实现方式。其叁,考虑到旋转星座调制技术需要在时变信道下才能体现出优势,故本文还以Jakes模型改进型为基础,进行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的建模仿真,并用FPGA进行实现,硬件实现时对Jakes模型改进型进行进一步的简化,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硬件实现方案,其性能与Jakes模型改进型几乎一致。论文最后将旋转星座映射解映射模块与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模块联合,进行测试以及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旋转星座解映射最佳备选点算法和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性能都能达到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径时变信道论文参考文献

[1].麻超,张晓瀛,习勇.多径时变信道中存在频偏的UFMC系统性能分析[J].通信技术.2017

[2].孙殿杰.基旋转星座解映射及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3].王开华,胡雅洁,胡健伟,曲君跃,李晓鹏.基于基扩展的快时变多径信道建模与估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

[4].刘学.时变多径水声信道均衡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5].王艳丽,张鹏,张佳.矿井时变多径信道无线通信技术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4

[6].夏楠,邱天爽,李景春.稳定分布噪声下基于粒子滤波的多径时变信道盲均衡算法[J].通信学报.2013

[7].赵可可.WSSUS时变多径无线信道可视化建模及仿真[J].电子世界.2013

[8].赵贝.时变多径信道中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9].胡茂凯,陈西宏,孙际哲,张群.改进时变多径信道下OFDM系统性能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李晓云.WSSUS时变多径无线信道可视化建模及仿真[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论文知识图

6 多径时变信道下 ICI 抑制方案的...在不同多普勒频移的多径时变信道在不同时延的多径时变信道下ST...多径时变信道的多普勒谱多径时变信道下系统误比特率多径时变信道冲击响应

标签:;  ;  ;  ;  ;  ;  ;  

多径时变信道论文_麻超,张晓瀛,习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