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播路由算法论文_孙美东,刘勤让,刘崇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播路由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算法,路由,网络,组织网络,拓扑,波长,死亡率。

多播路由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孙美东,刘勤让,刘崇阳[1](2019)在《基于区域划分的非全互连3D NoC多播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全互连叁维片上网络中多播路由算法传输路径长且易发生网络拥塞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多播路由算法。根据目的节点的分布将数据包传输方式分为层间传输和层内传输。在层间传输时,数据包选择硅通孔(TSV)表中最近的TSV作为传输通道。在层内传输时,根据源节点位置坐标划分网络区域,将源节点所在行作为公共路径,在该路径上传输携带目的节点地址的初始包。在此基础上,进行目的地址列检查和数据包复制。实验结果表明,与3D LADPM算法、3D HOE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缩短传输时延,降低网络丢包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薛冉[2](2018)在《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的Ad Hoc网络多播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粒子群算法的缺点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点,将两个算法进行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的Ad Hoc网络多播路由算法,分析该算法搜索到的多播树随迭代次数的变化,并计算不同网络规模下算法达到收敛时的多播树的适应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找到Ad Hoc网络中满足QoS要求的最优多播树。(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严济愈[3](2018)在《移动社会网络中的多播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分析的蓬勃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更迭,以及如手机等便携设备的普及,由延迟容忍网络发展而来的移动社会网络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移动通信、社会网络等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移动通信与社会网络的有效互联,移动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也日渐广泛和深入。移动社会网络因其链路的间歇中断性和动态性,消息只能通过节点间的机会接触,采用“存储—携带—转发”的方式进行传递。路由功能一直是网络技术和信息传输的基础,也是移动社会网络的主要难点。如今虽已有不少关于移动社会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但大多主要集中在单播问题。鉴于多播技术的高效性,以及移动社会网络场景的多播需求,研究多播算法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环境中,网络中的资源有限,因此研究如何有效节约网络资源对设计多播算法显得十分关键。本文基于移动社会网络这一场景,对其体系结构和特点进行了概述,阐明其本质是延迟容忍网络引入社会属性的一种延伸。通过分析目前移动社会网络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对现有算法进行总结和分类后介绍了已有的经典算法和多播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播路由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从语义层面分析了移动社会网络多播目的组的含义,基于算法思路完成了算法报文的设计。重点利用了节点在消息生成过程中的合作性,提出了消息合作产生机制,节点在消息产生的过程中与有相同需求的邻近节点合作,共同完成多播消息的产生。其次,分析了现有算法在多播中继点选择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同时考虑节点最近一次通信、节点通信频率以及节点通信时长的全新的RFD模型,完成了基于该模型的多播中继点选择策略。再次,研究了路由算法中消息的几个不同属性,提出了基于距离差异模型、消息新鲜度和重要度的消息优先队列。最后,通过仿真对算法进行了参数确定和对比验证。本文通过提出全新的消息合作产生机制、基于RFD模型的多播中继点选择策略和消息优先队列,形成完整的多播路由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0)

唐菁敏,周旋,张伟,王朝阳,王红彬[4](2018)在《基于状态分布式传感网络的多播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无线传感网中存在的延迟等待时间、节能比、吞吐率等参数会限制多播路由的问题,提出基于状态分布式传感网络的多播路由算法(SDSMR).算法结构中包含簇头(CH)节点、核心节点(CNs)与传感器节点(SNs),其中CH节点和CNs构成核心节点网络,核心节点网络中的CNs与SNs构成核心节点网络支持的多播树,CH节点可以进行拓扑控制、路由和监视SNs的能量状态,CNs存储多播路由状态信息,可以最小化链路故障期间的路由复杂性,SNs参与核心节点网络支持的多播路由,节约了CNs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将SDSMR算法与HGMR算法、DCAMEM算法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DSMR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延迟等待时间,提高节能比与吞吐率,并表现出良好的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赵俊宇,朱珂,侯春雨,崔世建[5](2017)在《面向非全互连3D NoC的自适应混合多播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播通讯广泛应用于支持并行程序的多核片上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非全互连3D NoC中数据传输的性能,提出具有自适应性的混合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中,新注入的多播包在选择用于层间通信的硅通孔(TSV)后将其地址添加至本层的目的节点集中,层内路由采用基于Hamilton图的自适应多路径多播思想进行传输,到达目的 TSV的多播包复制一份进行层间路由,传输至新层的多播包在重新划分目的节点集后继续层内路由.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在提供高效数据传输的同时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褚兵兵[6](2016)在《智能光网络多播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由与波长分配(RWA)是智能光网络(ION)中的关键技术,各种高带宽多播业务的兴起及其差异化服务质量(QoS)的需求,使得光网络中的多播RWA问题及其对区分业务的支持成为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论文对智能光网络中稀疏分光配置约束下的多播RWA算法及其对区分业务的支持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等方法对提出的改进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论文首先简述了智能光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多播RWA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在考虑波长连续性限制和稀疏分光配置的条件下,提出了基于改进ERLH算法的光网络多播RWA算法—SERLH-MRWA算法,改进算法在选路时综合考虑路径的代价和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可以动态调节选路策略;论文还提出了基于IRES策略的波长分配算法,根据预定时间段内到达各等级业务的比例不同更新各等级业务的预留波长数,并将该波长分配算法与引入不同等级业务剩余波长率后的改进ERLH算法相结合,构建了支持区分业务的光网络多播RWA算法—IRES-MRWA算法,使选路时兼顾考虑相应等级业务的网络资源使用情况。论文通过自主搭建的仿真环境对提出的改进算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ERLH+FF算法相比,SERLH-MRWA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网络阻塞率,使资源得以更为充分的利用;IRES-MRWA算法不仅实现了业务的差异化处理,而且具有较好的网络平均阻塞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1-18)

刘文刚[7](2016)在《弹性光网络中多播路由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中业务量的急剧增长以及宽带业务的普及,网络中的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传统的波长路由全光网由于灵活性差、频谱资源浪费严重而面临严峻挑战。近些年提出的弹性光网络以灵活利用频谱为特征,通过采用以OFDM调制方式为基础的带宽可变技术,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和业务量大小动态分配适量的频谱资源并配置相应的调制格式,有效克服了波长路由全光网的缺陷。同时,弹性光网络中的路由和频谱分配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对弹性光网络中的多播路由算法进行了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介绍了全光网的发展历程、弹性光网络的产生背景及技术特点,其次介绍了弹性光网络中多播技术的研究情况,并对多播技术的影响因素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2)基于较优路径优先选用的思想对多播路由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对路径频谱可利用程度的评价提出了频谱连续度最大路径优先选用算法,其次,提出了多播树频谱连续度的概念,并基于这个概念提出了使多播树频谱连续度最大的路径优先选用算法,最后,从空隙频隙的角度对多播树频谱的可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分别提出了业务相关一致空闲频隙算法和有效空闲频隙算法。对这几种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与MPH多播路由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种算法具有良好的阻塞性能。(3)通过改变链路权值和路径权值的计算方式对Dijkstra算法进行了改进,使改进的Dijkstra算法计算出的路径的频谱有较大的可利用程度,同时保证路径不会太长。对基于改进的Dijkstra算法的多播路由算法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另外,提出了基于不同路由策略再次寻路的有效路径接入算法,在多播树建立过程中因无频谱可分配而停止建树时,用改进的Dijkstra算法再次寻路,尽可能地保证多播树继续建立并最终建立成功。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4)对已有的基于分层策略的多播路由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代价选层的多播路由算法,通过选取代价最小的多播树,可以有效节省频谱资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阻塞性能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沈琳[8](2015)在《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QoS多播路由算法在Ad Hoc网络中运用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信息的推广和普及,用户在网络时延、带宽等方面要求提供的保障越来越多,随之在Ad Hoc网络中提供QoS支持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考虑到Ad Hoc网络节点并非是固定不动的,网络拓扑结构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而且它们的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较低,并且能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那么如何设计出满足多个QoS约束条件的多播路由算法便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13期)

史媛芳,李润丰[9](2015)在《基于纵向优先多播路由算法的片上网络路由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支持多播通信技术的简单片上路由器,采用"纵向优先"的多播路由算法和虫孔交换技术,实现同时向指定区域内多个节点发送数据的功能。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有效可用,在节约网络资源、提高系统工作效率方面,具有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帅,蔡明[10](2015)在《改进的基于能量的多播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EM在路由过程中没有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在分析和改进GEM路由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提供能量约束的多播路由算法EGEM。该算法在选择下一转发节点的过程中,对节点能量加以约束,以此选择剩余能量较多的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降低网络中节点的死亡率。实验数据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以降低节点死亡率,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但平均跳数保持不变或增加。(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多播路由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粒子群算法的缺点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点,将两个算法进行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的Ad Hoc网络多播路由算法,分析该算法搜索到的多播树随迭代次数的变化,并计算不同网络规模下算法达到收敛时的多播树的适应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找到Ad Hoc网络中满足QoS要求的最优多播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播路由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孙美东,刘勤让,刘崇阳.基于区域划分的非全互连3DNoC多播路由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9

[2].薛冉.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的AdHoc网络多播路由算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严济愈.移动社会网络中的多播路由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4].唐菁敏,周旋,张伟,王朝阳,王红彬.基于状态分布式传感网络的多播路由算法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赵俊宇,朱珂,侯春雨,崔世建.面向非全互连3DNoC的自适应混合多播路由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

[6].褚兵兵.智能光网络多播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

[7].刘文刚.弹性光网络中多播路由算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

[8].沈琳.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QoS多播路由算法在AdHoc网络中运用方法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9].史媛芳,李润丰.基于纵向优先多播路由算法的片上网络路由器设计[J].新乡学院学报.2015

[10].李帅,蔡明.改进的基于能量的多播路由算法[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不同多播路由算法的带宽资源消耗路由图基于网络编码的多播路由算法2层THIN中不同受限多播路由算法多播路由算法仿真时序图流量控制机制对多播路由算法的...不同路由算法相对最小费用多播算法的...

标签:;  ;  ;  ;  ;  ;  ;  

多播路由算法论文_孙美东,刘勤让,刘崇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