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论文_艾乐民,赵宏,张志德,陈少骥,董晓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肛门,成形术,肌纤维,原位,结肠,直肠癌,二期。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论文文献综述

艾乐民,赵宏,张志德,陈少骥,董晓强[1](2005)在《二期手术建立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采用二期手术法 ,建立了原位肛门重建的犬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 (dy namicgraciloplasty ,DGP)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健康成年杂种犬 17条 (体重 12~ 15kg) ;智能双导肛肠测压仪 ;植入式肌肉电刺激器 ;植入(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赵宏,艾乐民,张志德,陈少骥,董晓强[2](2004)在《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杂种犬 17条 ,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第 1期单行股薄肌原位游离 ,实验组术后行电刺激连续 6周 ;2组第 2期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肛门 +股薄肌原位肛门括约肌重建 ,术后 2周测量基础新肛压、功能性新肛压和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 ,取肌肉样本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I型纤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两组间基础肛压、基础新肛压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P >0 0 5 ) ,而功能性新肛压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 <0 0 1) ;实验组的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更平缓 ,平台期更长。结论 经过长期电刺激后 ,股薄肌纤维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抗疲劳性改善 ,可替代括约肌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04年10期)

艾乐民[3](2002)在《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腹壁肠造口即人工肛门在许多情况下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但由此带来的生活不便和精神压力,使一些病人不堪负荷。为此,如何能保护和恢复病人对大便的控制能力避免腹壁造口,一直是普外科探讨的热点。早期研究显示对骨骼肌进行慢性长时间低频电刺激(CLFS)可将Ⅱ型快缩易疲劳的肌肉转变为Ⅰ型慢缩不易疲劳的肌肉,即在股薄肌移植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术式—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DGP),并且该术式在国外已由实验进入临床。本实验以大动物—狗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术式做进一步实验观察,以评估用于临床的可能性。 目的:建立一个正常括约肌缺失和重建一个新括约肌的犬实验模型,对股薄肌进行CLFS后,运用组化、电镜和肛管动力学检测技术对新括约肌的形态学及功能进行检测,以评价在大动物中该术式诱导肌肉转型和替代括约肌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材料和方法:对照组:1期单行股薄肌原位游离,远端血管预结扎,并测量肛门基础肛压(BP);实验组:1期行股薄肌原位游离,远端血管预结扎,肌肉电刺激器植入右下腹皮下,2个电极经皮下隧道固定在股薄肌处,并测量肛压(BP),术后行电刺激方案(频率10Hz、脉宽0.2ms、电压1.2v)连续刺激6周,两组2期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并行股薄肌原位肛门括约肌重建。经上述处理后,2期术后2周取肌肉样本,进行显微结构(光镜下常规染色、特异性染色)和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并测量肛压(含BNP和FNP)和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MFRC)。 结果:股薄肌经过CLFS后,实验组的Ⅰ型纤维所占比例48.10±3.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3±3.44%(p<0.001)。两组肌纤维间的总体平均Z线和M线宽度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两组间BP、BNP的差异不明显(p>0.05),而FNP的差异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MFRC更平缓,平台期更长。—— 结论: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过慢性较长时间低频电刺激,股薄肌纤维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抗疲劳性改善,更适合用于替代括约肌的功能,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2-04-01)

胡念平,詹文华[4](2001)在《电刺激股薄肌肛门成形术(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和恢复对大便的控制能力一直是肛肠外科需要解决的问题。现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永久结肠造瘘和肛门失禁依然困扰人类健康。电刺激股薄肌肛门成形术是一种新的术式 ,本文就其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期刊2001年02期)

[5](1995)在《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治疗大便失禁》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治疗大便失禁RosenHR,etal.IntJColorectDis,1994;9:184股薄肌吊带法因为它不能产生持续的神经性强直性收缩,故应用效果不佳。如不断刺激,使肌肉的快抽搐易疲劳的纤维变为慢抽搐抗疲劳的纤维,则可达到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1995年06期)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评价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杂种犬 17条 ,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第 1期单行股薄肌原位游离 ,实验组术后行电刺激连续 6周 ;2组第 2期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肛门 +股薄肌原位肛门括约肌重建 ,术后 2周测量基础新肛压、功能性新肛压和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 ,取肌肉样本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I型纤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两组间基础肛压、基础新肛压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P >0 0 5 ) ,而功能性新肛压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 <0 0 1) ;实验组的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更平缓 ,平台期更长。结论 经过长期电刺激后 ,股薄肌纤维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抗疲劳性改善 ,可替代括约肌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论文参考文献

[1].艾乐民,赵宏,张志德,陈少骥,董晓强.二期手术建立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

[2].赵宏,艾乐民,张志德,陈少骥,董晓强.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

[3].艾乐民.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2

[4].胡念平,詹文华.电刺激股薄肌肛门成形术(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

[5]..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治疗大便失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

论文知识图

对照组横断面部分纤维萎缩,有变性和再...由心内科提供的AXQ卜2型按需心脏起搏器对照组实验犬的股薄肌横切面ATp酶染色...合肥微型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ZGJ一DZ型...电刺激组股薄肌纵切面,可见较多线粒体...电刺激组实验犬的股薄肌横切面ATP酶染...

标签:;  ;  ;  ;  ;  ;  ;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论文_艾乐民,赵宏,张志德,陈少骥,董晓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