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指词论文_袁宾,何小宛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指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代词,佛经,指示,距离,论文,近指词,远指词。

近指词论文文献综述

袁宾,何小宛[1](2009)在《论佛经中的“这”是近指词“这”的字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近指性指代词为何优选并定型为"这"字,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然而迄未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联想-借字"的观点。文章深入考察先唐文献中"这"(多系"适"的异体字,读"之石切")的词义与具体用法,发现佛经中表述正当某时的"这……时"等结构与近指词指示某时的"是时、此时"等结构在语义功用、句法地位以及"这"与"是、此"的前置特征等方面具有相通类似之处,能够让人产生佛经"这"与唐代新兴的同音近指词用法近似的联想,这是"这"被借用为近指词标写字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这"胜于其他标写字与同音字的独优性。敦煌变文、特别是讲经文中近指词"这"的早期用例显示出与佛经"这"的有机联系,为上述观点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近指词"这"字的通行过程中,历代佛经版本纷纷改"这"为"适",表明在古人的语感里,佛经"这"确与近指词"这"的用法有近似易混之处,亦可印证上述观点。(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王淑萍[2](2006)在《英语广告中指示语的近指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示语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等都是典型的指示语类型。指示语可表示距离,近指词如this,now,here等表示靠近说话者,而远指词that,then,there则表示远离说话者。这些区分多以物理距离(physical distance)为基础,也以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为参照。指示词语具有自我中心性,以说话人为出发点和外界事物相联系;说话人还可以通过“指示点转移”来调节自己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广告语篇中,指示语大量存在。据我所知,对广告语篇中指示语的研究并不多,针对指示语所体现的距离研究则更不多见。 John Lyons(1977a:677)指出,人们在选择指示词语时,有使用近指词的倾向。因为近指词可以表示说话人主观心理上更多的介入,而远指词则相反。 据此,本论文提出假设:近指词在广告语篇中的出现频率应高于远指词,广告语篇应倾向于使用近指指示词,来缩短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了验证假设,本文从《时代》、《新闻周刊》和《中国日报》中随机选取了英文广告249篇作为语料,对四组典型的远近对应指示语在广告语篇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阐释。 数据结果显示,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篇章指示语中近指词所占比例为70%,基本符合本文提出的假设。但人称指示语中远指词you的使用相当普遍,这一点似乎与倾向使用近指词的假设相反,但结合广告语篇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分布结果与假设并不矛盾。 广告语篇多以消费者为中心,即听话人是话语的出发点。这样,说话人把指示的中心推向听话人,并从听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体现了说话人设身处地为听话人着想的态度,间接地表示了说话人想靠近听话人的心理趋向。 因此,本论文中提出的假设成立,广告语篇倾向于使用近指词。选择近指词表示说话人更多的主观介入,关注,友好等正面意义,从而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而远指词则表现出说话人“远观、厌恶”等负面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20)

近指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示语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等都是典型的指示语类型。指示语可表示距离,近指词如this,now,here等表示靠近说话者,而远指词that,then,there则表示远离说话者。这些区分多以物理距离(physical distance)为基础,也以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为参照。指示词语具有自我中心性,以说话人为出发点和外界事物相联系;说话人还可以通过“指示点转移”来调节自己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广告语篇中,指示语大量存在。据我所知,对广告语篇中指示语的研究并不多,针对指示语所体现的距离研究则更不多见。 John Lyons(1977a:677)指出,人们在选择指示词语时,有使用近指词的倾向。因为近指词可以表示说话人主观心理上更多的介入,而远指词则相反。 据此,本论文提出假设:近指词在广告语篇中的出现频率应高于远指词,广告语篇应倾向于使用近指指示词,来缩短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了验证假设,本文从《时代》、《新闻周刊》和《中国日报》中随机选取了英文广告249篇作为语料,对四组典型的远近对应指示语在广告语篇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阐释。 数据结果显示,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篇章指示语中近指词所占比例为70%,基本符合本文提出的假设。但人称指示语中远指词you的使用相当普遍,这一点似乎与倾向使用近指词的假设相反,但结合广告语篇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分布结果与假设并不矛盾。 广告语篇多以消费者为中心,即听话人是话语的出发点。这样,说话人把指示的中心推向听话人,并从听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体现了说话人设身处地为听话人着想的态度,间接地表示了说话人想靠近听话人的心理趋向。 因此,本论文中提出的假设成立,广告语篇倾向于使用近指词。选择近指词表示说话人更多的主观介入,关注,友好等正面意义,从而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而远指词则表现出说话人“远观、厌恶”等负面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指词论文参考文献

[1].袁宾,何小宛.论佛经中的“这”是近指词“这”的字源[J].语言科学.2009

[2].王淑萍.英语广告中指示语的近指词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牛津7版》中effect辨析栏中的部分信...流场的速度矢量图“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2-20“喜欢哪种近义词讲解模式”调...2.2近反义词型思维导图文件菜单“打开”界面

标签:;  ;  ;  ;  ;  ;  ;  

近指词论文_袁宾,何小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