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课堂的构筑,灵性教学的激发

全新课堂的构筑,灵性教学的激发

——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

曹洪静黑龙江省大庆市北湖学校163453

摘要新课程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人的发展为本,师生交往互动,师生、生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已经形成,使人耳目一新。虽然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肩负重任,在新课程改革下构筑新的课堂,即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自然的课堂”、“高素质的课堂”,把自由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帮他们找回自己的活力和灵性!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堂灵性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已经形成,使人耳目一新。虽然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此次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因此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还学生以灵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人小情多,说学生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学生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利用学生的情感,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灵性。情感是灵性的主旋律。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还他们以灵性?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我们要在上课前做好一切的准备,包括情感的酝酿。从上课一开始,就注意渲染一种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小心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非常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活动相联接、相沟通,把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还学生以灵性

“开放的课堂”就是放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做学语文用语文的主人。主动性是产生灵性的温床,是产生灵性的基础。如果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灵性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左右学生,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有了表达自由、思想自由、行为自由,学生的灵性才得以挖掘,而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意识、自由意识,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自由,并且要弄清自身的角色,做好“引导人”,而不是“主宰者”。

三、给学生一个“自然的课堂”,激发他们的灵性

崔峦说过,语文教学一定要结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自然是灵性之源,它可以给人以心灵的愉悦、生命的滋润。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具有诗意和美感,这种诗意和美感可以让生命自由地拥抱最纯真的激动,唤起对生命和爱的渴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唤起那种内心的灵性。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很狭小,几乎是封闭式的,呆板而苍白。面对着教室的四壁,学生感受不到玫瑰花的娇艳,草儿的柔嫩;感受不到莺歌燕舞的欢跃、高山流水的超脱;更感受不到彩虹瞬间的永恒、露珠短暂生命的灿烂……自然是最有灵性的课堂,是一切情绪、感觉的源泉,不亲近这个课堂,不投入这个课堂,又何谈心灵的解放,何谈还以学生的灵性?大自然能激发思维,激活情感细胞,锐化潜在的知觉,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投身于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灵气,即给学生一个“自然的课堂”,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灵性,从而激发原本生命的情绪和感受。

四、给学生一个“高素质的课堂”,激发他们的灵性

要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创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必须知识要广博、思想要超前、情感要丰富、心灵要开放、教学要民主,即做一位高素质的老师,给学生一个“高素质的课堂”。在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中,教师有责任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作出相宜的“剪裁”,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如何取舍,增删与否,理应从该地、该校、该生的实际情况着眼而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必盲目照搬统一的课程计划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尤其要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值,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新课程的实施,给了老师更多的创新空间,同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一个不具备影响、感染、示范力的老师是挖掘不出学生内心的美、潜在的灵性的。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从生活阅历中积累成熟,从社会经验中学得练达,从文化知识中汲取修养,从人生追求中获得情感。在教学中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当好向导,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捕获灵性的闪光。

总之,教好每一个孩子是老师的天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面对新教程改革的我们,就要以各种新姿态承诺于未来。就像这句话所说的:“回首过去可警策现在,而把握现在便可承诺于未来”。的确,我们要对未来承诺,对孩子负责,把自由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帮他们找回自己的活力和灵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改革中的语文教学》

【2】中小学教育《论课程新理念与教师角色转换》

【3】小学语文新课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标签:;  ;  ;  

全新课堂的构筑,灵性教学的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