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裂解论文_彭礼波,卢美贞,付雪力,曹明贺,解庆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裂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木质素,片段,二氧化,氧化碳,太阳能,合成气,卟啉。

氧化裂解论文文献综述

彭礼波,卢美贞,付雪力,曹明贺,解庆龙[1](2019)在《WO_3/Al-MCM-41的制备及其催化环氧甲酯氧化裂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一种对环氧甲酯氧化裂解制备生物基醛类产物的高活性催化剂,实验制备和表征了WO_3/MCM-41和WO_3/Al-MCM-41催化剂,以环氧油酸甲酯为原料制备醛类产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双氧水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原料转化率和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CM-41和Al-MCM-41均具有良好的介孔结构,其中MCM-41仅含L酸位点,Al-MCM-41含有更多的B酸和L酸位点;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环氧油酸甲酯/WO_3/双氧水的摩尔比1/0.0024/2,反应时间1.5h,在此条件下,环氧油酸甲酯转化率和醛类产物收率分别高于95%和60%。(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沈静,缪泽群,项凯民,方正军[2](2019)在《水溶液中铑卟啉固载热裂解碳电极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循环伏安曲线及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铑原卟啉固载热裂解碳电极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铑卟啉对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在pH=3时所得主要产物为甲酸,其法拉第效率在-1.2 V时可达50%。铑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高度依赖于反应体系的pH值。pH=1时,氢气是唯一的产物,说明铑卟啉是较好的析氢反应催化剂。当pH=3时,钴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产物选择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产物是甲酸。综上所述,铑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第一个关键中间体可能是[RhPP-H],随后CO_2插入金属氢键中形成[RhPP-COOH]中间体,再通过质子-电子耦合反应生成最终产物甲酸。(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9年03期)

高镜涵,丁梦琦[3](2019)在《乙烯裂解气中常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析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个六通阀和一个十通阀将P-N柱、P-Q柱、13X分子筛柱3根填充柱串连起来,采用阀切换以及柱反吹技术实现乙烯裂解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分离.通过不断探索阀切换时间,考察载气流速、柱温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并对方法的最小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最小检出限为0.02%,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为5.57%,回收率为97.40%~100.59%,数据比对结果显示无显着性差异.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乙烯裂解气中常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测分析.(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银玲[4](2019)在《Baeyer-Villiger氧化、Beckmann重排及铱或铈光催化反应用于木质素碳碳键裂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寻求可持续的石油替代品是顺应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含碳生物质,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组成。其中,木质素的储量仅次于纤维素,是第二多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也是自然界唯一的含芳基的非化石基资源。但是,木质素至今也没有得到大量而广泛地应用,其大多作为造纸废水被排放,或者焚烧,这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更是白白浪费掉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大资源。木质素是由叁种苯丙烷结构单体以C-O键或C-C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和氢键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交联在一起组成了叁维空间交联结构,使植物细胞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护植物细胞。木质素的复杂结构、难提取分离特性和稳定的化学键使得其降解应用非常困难。目前,由于C-O键的低能垒,木质素的降解主要集中在C-O键的断裂上,已经开发出多种有效的C-O键断裂的方法,例如,氢化、氧化、歧化、酸解、碱解等。而C-C键的惰性和较高的能垒,其断裂存在着巨大的挑战。目前C-C键的裂解主要集中在热诱导体系(钒、铜、铁、铱、铑、钌等金属催化)和光诱导体系(钒、铱等金属催化和一些复合纳米材料)上。高活性、选择性、条件温和的C-C键活化体系的开发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含氮化学品的获得对于木质素的转化仍然具有挑战性。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两大方面展开:(1)有机人名反应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和Beckmann重排反应在木质素C-C键裂解中的应用有机化学,特别是有机人名反应,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反应还涉及各种类型的化学键的成键与断键(包括C-O键和C-C键)。经典的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就是条件温和并容易控制。在本论文第二章内容中,我们利用了经典的有机人名反应—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将C-C键转化为酯或缩醛,再经醇解,实现氧化木质素的C-C键间接裂解。在本论文的第叁章中,我们利用Beckmann重排反应,将惰性的C-C键转化为酰胺,后经过水解,进而在较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地实现该键的断裂,同时得到的氮取代的芳香化合物,例如,苯胺、苯甲腈、苯甲酰胺、C-2取代恶唑等。(2)光诱导烷氧自由基的生成,高选择性断裂木质素C-C键光催化由于其温和的反应条件、高效的转化已经应用于小分子活化反应中,其中在木质素及二聚体的C-O键和C-C键的断裂中也有涉猎。但是,光催化木质素C_α-C_β键选择性高效地断裂且得到两种产物的体系还待开发。2016年,R.R.Knowles教授经过理论计算得出烷氧自由基能弱化其邻位C-C键的键能。光诱导的烷氧自由基的形成已经成为活化惰性分子C-C键的新思路。本论文第四章中,我们利用铱配合物经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光诱导木质素β-O-4和β-1键的α-OH形成烷氧自由基,进一步诱导C_α-C_β键的选择性裂解。本论文的第五章中,我们利用CeCl_3光诱导配体向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催化木质素β-O-4和β-1键的α-OH形成烷氧自由基,在诱导C_α-C_β键的选择性裂解的同时,将产物氮功能化。本论文中提到的这两种光催化烷氧自由的形成诱导C-C键裂解的方法,具有断键位置选择性高、产物选择性高、条件温和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沈建华,宋琦,姚兵,黄正梁,王靖岱[5](2019)在《钴离子对阳离子交换树脂氧化裂解反应的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裂解能有效增大放射性废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减容比,但是较高的裂解温度易导致核素挥发。为了降低裂解温度,以硝酸钴和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制备了不同钴含量的含钴树脂,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钴含量对树脂裂解反应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的方法掺入10~40 g/L的钴离子,可以使树脂共聚物基体裂解峰的峰值温度降低232~263℃,而对减容比的影响较小。通过对残渣的XRD、FT-IR、XPS及元素分析,发现由钴离子转化形成的氧化钴对共聚物基体的裂解具有催化作用,促进了硫键(—S—)的断裂,使裂解温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郭曹慧[6](2019)在《等离子体辅助甲烷氧化裂解的多参数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点火助燃技术,等离子体助燃在快速加热气体、降低点火延迟时间、改善火焰稳定性,拓宽燃烧极限,增加火焰传播速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目前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高温着火及燃烧,低温裂解及氧化的数据相对缺乏。而低温氧化对于构建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预混气温度为298-1173 K范围内甲烷的低温裂解及氧化特性开展研究。本文搭建了等离子体放电实验系统平台,采用参数化高压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激励电源对甲烷的裂解和氧化进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不同稀释气体Ar/He/N2作用下甲烷裂解特性的实验研究不同稀释气体Ar/He/N2作用下甲烷裂解特性的实验研究表明,叁种稀释气体等离子体与甲烷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稀释气体Ar和He在放电过程中易于电离,放电功率和甲烷的转化率相比于稀释气体N2更高,而稀释气体N2在较大电压条件下才会放电,所需要的能量较高,并且放电区域的温度最高。(2)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辅助甲烷裂解的多参数影响研究研究脉冲电压、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纳秒脉冲放电参数对CH4/He混合气体裂解过程的影响。控制混合物入口温度,探索不同混合物温度条件下纳秒脉冲放电对甲烷裂解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脉冲电压和频率能够显着提高有效能量的输入和甲烷裂解的程度,脉冲宽度则相反。C2、C3烃类产物的浓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H2的浓度不断增加。在高温下,燃料的消耗急剧增加,甲烷的转化率最大为80.72%。(3)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辅助甲烷氧化的多参数影响研究研究脉冲电压、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纳秒脉冲放电参数对CH4/02/He混合气体的氧化过程的影响。控制混合物入口温度,探索不同混合物温度条件下纳秒脉冲放电对甲烷氧化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氧气能够产生大量O、OH等激发态物质,显着增加甲烷的消耗。在中低温的时候,等离子体占主导作用,而在高温下,电子碰撞反应会受到抑制,热效应的作用更强,甲烷的转化率最大为82.49%,并对不同温度下的产物选择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陶鹏飞,姚晨赫,孙雅煊,孟欣怡,黄汉昌[7](2019)在《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片段sAPPβ、Aβ和AICD对SH-SY5Y细胞氧化损伤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一个主要的病理特征表现为神经细胞表面大量地呈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是与AD病理密切相关的膜蛋白,它经β-裂解途径剪切后生成s APPβ、Aβ和AICD片段。Aβ能引发细胞内质网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但s APPβ和AICD片段对细胞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实验采用慢病毒介导质粒转染技术,分别构建了稳定过表达s APPβ、Aβ和AICD片段的SH-SY5Y细胞系,并分析了其细胞活力、细胞膜损伤、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程度。结果表明, Aβ或AICD片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细胞活力下降、细胞膜受损、胞内ROS水平升高和线粒体膜电位发生去极化,从而对细胞产生氧化损伤作用。(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8](2019)在《大连化物所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研究获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东团队在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合成气或氢气)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于《能源和环境科学》上。两步法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储能是利用聚焦太阳能,高温热裂解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该方法可将间歇性、能量密度低、(本文来源于《能源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刘万生,阮崇焱[9](2019)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设计高效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和水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刘万生 通讯员阮崇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王晓东团队在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合成气或氢气)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能源和环境科学》。两步法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储能是利用聚焦太阳能,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2-22)

李祎莹,易西南,许环军,庞朝海[10](2019)在《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氧化裂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是绿色可持续的再生资源,但结构复杂,是通过C-O和C-C键交织相连的大分子化合物,通过化学转化可以得到系列的高附加值的化学品。通过将转化中的催化剂类型分类,对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氧化裂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氧化裂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循环伏安曲线及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铑原卟啉固载热裂解碳电极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铑卟啉对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在pH=3时所得主要产物为甲酸,其法拉第效率在-1.2 V时可达50%。铑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高度依赖于反应体系的pH值。pH=1时,氢气是唯一的产物,说明铑卟啉是较好的析氢反应催化剂。当pH=3时,钴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产物选择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产物是甲酸。综上所述,铑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第一个关键中间体可能是[RhPP-H],随后CO_2插入金属氢键中形成[RhPP-COOH]中间体,再通过质子-电子耦合反应生成最终产物甲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裂解论文参考文献

[1].彭礼波,卢美贞,付雪力,曹明贺,解庆龙.WO_3/Al-MCM-41的制备及其催化环氧甲酯氧化裂解性能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2].沈静,缪泽群,项凯民,方正军.水溶液中铑卟啉固载热裂解碳电极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9

[3].高镜涵,丁梦琦.乙烯裂解气中常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析方法的建立[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银玲.Baeyer-Villiger氧化、Beckmann重排及铱或铈光催化反应用于木质素碳碳键裂解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沈建华,宋琦,姚兵,黄正梁,王靖岱.钴离子对阳离子交换树脂氧化裂解反应的催化作用[J].化工学报.2019

[6].郭曹慧.等离子体辅助甲烷氧化裂解的多参数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7].陶鹏飞,姚晨赫,孙雅煊,孟欣怡,黄汉昌.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片段sAPPβ、Aβ和AICD对SH-SY5Y细胞氧化损伤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生命科学研究.2019

[8]..大连化物所高温热化学裂解二氧化碳和水制太阳能燃料研究获进展[J].能源化工.2019

[9].刘万生,阮崇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设计高效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和水裂解[N].中国科学报.2019

[10].李祎莹,易西南,许环军,庞朝海.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氧化裂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19

论文知识图

型分子筛晶胞中铝原子数与微反应转...心肌能量代谢3步第l步(红色部分)是底...火烧油层地下不同物质及温度分布示意...氧化裂解反应时间对壬二酸收率...氧化裂解/紫外荧光硫含量测定仪工...氧化裂解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标签:;  ;  ;  ;  ;  ;  ;  

氧化裂解论文_彭礼波,卢美贞,付雪力,曹明贺,解庆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