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葡聚糖转移酶论文_曾正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葡聚糖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糖,基因,水解酶,水稻,佤族,定量,白族。

木葡聚糖转移酶论文文献综述

曾正明[1](2016)在《水稻乙二醛酶及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二醛酶I(glyoxalase I,GLYI)是乙二醛代谢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生物体中,约有61个GLY I序列被鉴定和报道。在植物中,GLY I被证实与非生物胁迫有关。在水稻中约有11个GLY I基因家族成员,但关于水稻GLY I的功能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反向遗传学的手段,从水稻中克隆得到OsGLYI10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了209个氨基酸,第49-171位氨基酸为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Ⅰ)保守结构域。同源性比对显示,OsGLYI10基因在多种物种中(包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均有高同源基因。对OsGLYI10基因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及胁迫诱导表达结果显示,OsGLYI10基因在粳稻品种日本晴成年植株各主要组织(器官)具有组成性表达,但在不同组织中差别明显,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颖花。500 m M甘露醇、250m M氯化钠、25m M氯化锌处理均可诱导OsGLYI10表达水平升高,其中在25m M氯化锌胁迫后最为明显,其次为250m M氯化钠、25m M氯化锌,其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未诱导处理的3.6、2.6、2.2倍。以日本晴幼苗cDNA为模板,通过巢式PCR扩增,获得了OsGLYI10目的片段,构建了过量表达载体PHB-OsGLYI10,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OsGLYI10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株系。选取了其中的3个株系进行表型分析,其基因表达水平及酶活性水平分别为野生型的1.8、3.5、8.3及1.1、1.3、1.4倍。田间农艺性状测量结果显示,过量表达株系结实率及单株产量显着高于野生型日本晴,而其它农艺性状无显着差异,表明过量表达水稻OsGLYI10基因可以通过提高水稻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幼苗耐逆性分析表明,水稻OsGLYI10基因具有增强水稻耐逆性的功能。过量表达株系幼苗对氯化钠、氯化锌和甘露醇的耐逆性增强;在不同浓度的胁迫处理中,过量表达株系幼苗的生长状况均好于野生型;在20m M Na Cl的土壤中生长50天的,野生型完全枯死,过表达株系生长情况明显优于野生型;将各株系叶盘浸泡在高浓度Na Cl溶液中,过表达株系的叶绿素含量也极显着地高于野生型。在逆境胁迫下,OsGLYI10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株系体内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日本晴,并且随着基因表达量的增高而降低。表明OsGLY I10赋予了水稻催化甲基乙二醛与谷胱甘肽缩合反应的能力,从而降低了逆境胁迫对水稻植株构成的伤害。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XTH)在双子叶植物细胞细胞壁(类型Ⅰ细胞壁)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原来通常认为,在水稻等单子叶植物(类型Ⅱ细胞壁)中,XTHs的含量不会很丰富,但随着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得以完成,发现水稻中共有29个基因编码水稻XTH(OsXTH),接近于拟南芥中的At XTH基因数量(33个),并发现大多数的OsXTH的基因实际上都被转录。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本文选择水稻OsXTH19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OsXTH19基因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及胁迫诱导表达。结果显示,OsXTH19基因在粳稻品种日本晴成年植株各主要组织(器官)具有组成性表达,但在不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AA、GA3等激素诱导使OsXTH19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其中IAA诱导表达最为明显。应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OsXTH19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株系,并与野生型日本晴比较,进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OsXTH19过表达株系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生长速度快于野生型,对GA3、IAA的响应强度强于野生型,表明这个基因与植物生长有关。在盐胁迫下,OsXTH19过表达株系的生长情况明显好于野生型,其丙二醛(MDA)含量低于野生型,表明OsXTH19基因的过量表达可以提高水稻的耐盐性。OsXTH19过表达株系茎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硅含量、茎杆拉断力显着(或极显着)地低于野生型(WT),并与OsXTH19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表明OsXTH19基因的过量表达,降低了细胞壁主要成分并使细胞壁松弛,从而导致茎杆拉断力降低。石蜡切片结果显示,其内部形态结构没有明显改变。这些结果提示,OsXTH19可能在水稻细胞壁构建或重塑过程中可能发挥细胞壁水解酶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10-01)

解敏敏,晁江涛,孔英珍[2](2015)在《参与木葡聚糖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半纤维素多糖木葡聚糖(Xy G)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的初生细胞壁中,对细胞壁的结构组织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Xy G在植物进化中存在结构的多样性。该文概述了参与Xy G合成的糖基转移酶的最新研究进展,Xy G合成需要多种糖基转移酶参与,这些酶类很可能以蛋白酶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Xy G的结构和组成的改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赵慧,王遂,刘笑平,林永红,王松波[3](2014)在《杂种杨树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XE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杂种杨树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的DNA序列、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预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XET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网络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该基因编码290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33 672.0 D,理论等电点(p I)7.04;该酶可能存在3个卷曲结构部位、1个信号肽剪切位点和1个跨膜区,是典型的分泌蛋白;叁级结构同源建模预测结果较好,二级结构预测中的螺旋、卷曲和折迭均可见。相似性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其与葡萄等的序列相似度较高;而蛋白质叁级结构的预测则发现,该酶与几种杆菌的蛋白较接近。[结论]XET基因可能在很多生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34期)

杨泽平[4](2014)在《大白菜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其拟南芥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白菜温敏型雄性不育的温敏特性在杂交大白菜的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是其育性是如何受温度影响而发生转变,哪些基因对这个过程参与调控还不明确。本研究克隆了在大白菜温敏型雄性不育系94C9育性转化前后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大白菜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XET)基因BrXET,构建了该基因的超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了拟南芥,并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获得了以下结果:1.在大白菜温敏型雄性不育94C9和其保持系94B7中分别克隆得到了大白菜BrXET基因的gDNA序列,两者完全相同,全长为1610 bp。在不育系94C9中克隆得到了该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为879 bp,编码292个氨基酸。2.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大白菜BrXET基因由四个外显子,叁个内含子组成。对由cDNA序列推导出的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含有XTH基因家族所特有的保守区域、含有潜在的信号肽序列和特定的跨膜结构。3.通过常规PCR的方法从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94C9中克隆得到了BrXE 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在线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特性,除含有一般启动子结构普遍具有的CAAT-box、TATA-box元件外,还含有一些与光反应、逆境胁迫响应、激素响应、植株形态建成相关的重要元件。4.成功构建了大白菜BrXET基因过表达载体p2301-BrXET,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蘸花法转化了哥伦比亚型拟南芥,经过抗生素抗性筛选、PCR检测及GUS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获得11个T2代转基因株系,从20个T3代株系中获得了 5个转基因纯系。5.通过对T2代转基因拟南芥的观察,发现大白菜BrXET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过表达可以引起拟南芥莲座叶数量增多和簇生,引起茎生枝条叶片的褶皱,抑制拟南芥主花枝的发育,并且对侧枝的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张孝彬[5](2013)在《绿僵菌葡聚糖转移酶Mwg1的基因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细胞壁是真菌的重要器官,在保护真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以及真菌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菌细胞壁主要由多糖(葡聚糖,几丁质,甘露聚糖)和糖蛋白组成。目前的研究对真菌细胞壁合成相关的酶报道较多,而对细胞在生长期间进行重建和的扩展所需要的水解酶类报道较少。葡聚糖苷转移酶具有水解和转移酶的活性,在酵母中有延长1,3-β-葡聚糖链或以1,6-β-糖苷键与1,3-β-葡聚糖链连接形成分支链的作用。然而,葡聚糖苷转移酶的生物学功能即该基因在真菌生长发育、侵染、抗逆等过程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为明确其功能,本项目以绿僵菌(Metarhizium acridum,Ma)为试验材料,采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葡聚糖苷转移酶Mwg1的敲除菌株,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物毒力测定、细胞壁多糖成分测定、抗逆性表型观察等对其进行了功能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wg1的基因结构与功能。从GenBank中搜索出Mwg1的基因组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将Mwg1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该序列与其他基因的同源性。2.构建Mwg1的基因敲除菌株。根据Mwg1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绿僵菌Ma102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wg1的左、右臂DNA片段,分别插入pMaDisrupter-3载体中Bar基因的5’端或3’端,构建Mwg1的敲除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获得转化子。通过PCR分析和Southern blotting验证获得了Mwg1的缺失菌株即Mwg1。3. Mwg1的基因功能分析。(1)Mwg1在绿僵菌抗逆生长中的作用:在加入CR、SDS、CFW等细胞壁干扰剂和加入KCl、山梨醇、甘露糖等渗透剂的PDA上培养Mwg1,用WT做对照,观察其菌落形态、菌丝在产孢量、生物量积累上的差异;将Mwg1、WT的孢子涂布在PDA培养基上,用紫外照射1-5h,于28°C培养24小时,统计分析其相对萌发率,比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将Mwg1、WT的孢子用45°C水浴恒温箱孵育1-5h或65°C恒温培养箱放置2-8h,涂布在PDA培养基上,于28°C培养24小时,统计分析其相对萌发率,比较Mwg1与WT之间是否存在差异;(2)细胞壁多糖含量分析:将Mwg1、WT的菌丝细胞壁酸处理后,分别用3,5-DNS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Cl-H3BO3溶液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甘露聚糖含量、SLP比色法测定β-1,3-葡聚糖含量,分析其细胞壁多糖的组成变化。(3) Mwg1的毒力测定。分别将Mwg1和WT孢子悬液,采用体内注射和体表侵染两种途径感染东亚飞蝗,观察测定体内注射或体表侵染后蝗虫死亡时间,通过统计半数致死时间,分析Mwg1与WT对宿主蝗虫的毒力差异。主要研究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wg1的基因中有1个内含子,Mwg1由406个氨基酸组成,其Mwg1蛋白分子量为41KD,等电点为5.22;Blast分析发现该基因与其它真菌的细胞壁转移酶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2.成功构建了Mwg1的敲除载体;PCR分析和Southern blotting验证获得了两个Mwg1菌株。3.Mwg1的基因功能分析。(1)与WT相比,在含有刚果红的PDA培养基上, Mwg1明显生长缓慢,菌落直径偏小,显微观察发现Mwg1菌丝明显减少;在PDA含KCl等渗透剂的培养基上, Mwg1与WT的生长匀受到抑制,但两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荧光显微镜观察Mwg1和WT的菌丝,发现Mwg1比WT菌丝分支显着减少、隔间长度显着增加;在加入SDS或CR的PDA培养基上, Mwg1比WT的产孢量显着下降,但孢子萌发率差异不显着;经紫外照射2-4h, Mwg1孢子萌发率显着高于WT;经45°C水浴或65°C干热处理后, Mwg1孢子萌发率与WT没有显着差异。(2)菌丝细胞壁总糖,甘露聚糖,葡聚糖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 Mwg1与WT相比,总糖和β-1,3-葡聚糖的含量显着降低,但甘露聚糖含量显着增加。(3) Mwg1与WT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体内注射或体表侵染处理后, Mwg1和WT的半致死时间无显着差异。主要结论:Mwg1影响绿僵菌细胞壁结构的形成,缺失Mwg1可引起绿僵菌细胞壁β-1,3-葡聚糖与甘露聚糖比例发生变化,使菌丝分隔减少、节间变长,但对绿僵菌的毒力不产生影响。绿僵菌细胞壁甘露聚糖比例的增加可能有增强绿僵菌抗紫外能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3-05-20)

陈姣荣,方彦,孙万仓,令利军,姜海杨[6](2013)在《芸芥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基因EsXTH1的cDNA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XTH(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基因在芸芥自交亲和系突变体(self-compatibility,SC)和自交不亲和系(self-incompatibility,SI)育性调控中的作用,分别以芸芥野生型SI系和突变体SC为材料,取植株的全花cDNA为模板,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DDRT-PCR)筛选差异片段,获得了芸芥XTH基因的全长cDNA(EsXTH1,1 074bp)。序列分析表明,EsXTH1的5'端和3'端非翻译区分别为36bp和180bp,包含1个85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条2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推导的EsXTH1蛋白序列含有XTH蛋白的活性部位DEIDFEFL;芸芥EsXTH1与其它植物的XTH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拟南芥At-XTH6同源性最高(89.1%),与拟南芥AtXTH7、番茄SlXTH7及康乃馨DcXTH4的同源性分别为73%、73%及69%。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EsXTH1与AtXTH7、SlXTH7、DcXTH4更近。EsXTH1具有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yloglucan endotran,XET)和水解酶(xyloglucan endohydrolase,XEH)的功能结构位点,N端有一个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预测认为EsXTH1与蛋白质分泌相关,与芸芥自交亲和性的调控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张黎,牛向丽,张惠莹,刘永胜[7](2012)在《水稻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OsXTH11过表达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水稻XTH(OsXTH11)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水稻生长发育调节和逆境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构建OsXTH11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水稻品种日本晴,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表型分析和分子检测验证OsXTH11功能。【结果】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OsXTH11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对T1转基因幼苗的表型分析显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幼苗生长速度快于野生型;对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的响应程度强于野生型;在黑暗和深水条件下,茎伸长速度均显着快于野生型;对100 mmol·L-1 NaCl的耐受能力也优于野生型植株。【结论】过量表达水稻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基因OsXTH11的转基因植株表型显示,OsXTH11在水稻生长发育和抗盐胁迫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6期)

赖泳,黄民,李嘉丽,董寿堂,李辉[8](2012)在《尿苷二磷酸葡聚糖转移酶1A8*2在云南健康佤族、白族和藏族基因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云南佤族、白族和藏族人群中尿苷二磷酸葡聚糖转移酶1A8*2的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种族比较,了解种族差异。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云南144名佤族、115名白族和252名藏族健康个体进行尿苷二磷酸葡聚糖转移酶1A8*2基因分型。计算各民族基因型频率,并检验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用χ2检验比较佤族、白族和藏族人群以及已报道的其他民族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云南佤、白、藏叁族健康人群尿苷二磷酸葡聚糖转移酶1A8*2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其他种族比较结果表明,佤族健康人群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7%、52.8%和30.5%,白族分别为35.7%、50.4%和13.9%,藏族的分别为8.3%、78.2%和13.5%。佤族、白族和藏族尿苷二磷酸葡聚糖转移酶1A8*2 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9%、39.1%和52.6%,与非洲裔美国人及德国高加索人比较其突变率明显增高;白族与日本人比较突变率增高,但突变率低于汉族;云南白族尿苷二磷酸葡聚糖转移酶1A8*2 G等位基因频率与佤族和藏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佤族和藏族之间无差异。上述所有基因型分布比例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云南佤族、白族和藏族尿苷二磷酸葡聚糖转移酶1A8*2的突变发生情况均有自己的特点,在临床应用相关药物时,进行这些位点基因型检测,将有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吕燕荣,任小林[9](2011)在《枣木葡聚糖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TH)与枣果实生长及成熟软化的关系,采用普通PCR及3’RACE扩增技术,从鲜枣品种梨枣和沾化冬枣中均克隆到XTH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2个鲜枣品种的不同生长期其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XT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梨枣和沾化冬枣中克隆的XTH基因片段均为776 bp,包含63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分别命名为ZjXTH1和ZjXTH2(登录号分别为:HQ896312和HQ896313)。通过Blastn和Blastp对序列同源性进行比对分析,ZjXTH基因与已登录的其他物种的XTH基因相似性在68%~78%。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ZjXTH基因的表达从盛花后51 d开始积累,并且在枣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果实的生长期。梨枣ZjXTH1基因在采后贮藏中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规律,在果实转为全红以及后期迅速软化时表达量均较高。沾化冬枣ZjXTH2基因在采后贮藏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果实转为全红时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说明,XTH基因在枣果实的成熟软化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吕燕荣[10](2011)在《枣果实β-半乳糖苷酶和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β-半乳糖苷酶(β-Gal)和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XTH)在枣(Ziziphus jujuba Mill.)果实生长及采后软化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本试验以‘梨枣’和‘沾化冬枣’果实为试材,利用RT-PCR和3’RACE技术克隆到3个β-Gal基因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ZJGAL1、ZJGAL2和ZJGAL3;克隆到2个XTH基因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ZJXTH1和ZJXTH2。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两种枣果实不同生长期及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ZJGAL和ZJXT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克隆到ZJGAL1、ZJGAL2和ZJGAL3 cDNA片段长度分别为2446bp、2381bp和2301bp。通过GenBank中的Blastn比对结果表明,ZJGAL片段与已登录的其它果实的β-Gal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为71%~80%。克隆到的ZJXTH1和ZJXTH2的长度均为776bp,Blastn比对结果表明,两ZJXTH片段与苹果(GenBank登录号:EU494967)和番茄(GenBank登录号:AY497476)的相似度均为75%,与猕猴桃(GenBank登录号:EU494954)的相似度均为74%。2.对获得的β-Gal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ZJGAL1和ZJGAL3在枣果实的生长期和采后成熟软化过程中均有表达,推测它们对于枣果实发育中细胞扩增以及采后果实的成熟软化均有一定的作用。在冬枣采后的成熟软化过程中,ZJGAL3在果实转色初期先发挥作用,随后ZJGAL2也开始发挥作用。3.对获得的XTH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枣果实ZJXTH基因的表达从盛花后51天开始积累,并且在果实采后成熟软化过程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果实的生长期。认为ZJXTH主要在枣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起作用,对枣果实的颜色转变和软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梨枣果实中的作用更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木葡聚糖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半纤维素多糖木葡聚糖(Xy G)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的初生细胞壁中,对细胞壁的结构组织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Xy G在植物进化中存在结构的多样性。该文概述了参与Xy G合成的糖基转移酶的最新研究进展,Xy G合成需要多种糖基转移酶参与,这些酶类很可能以蛋白酶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Xy G的结构和组成的改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葡聚糖转移酶论文参考文献

[1].曾正明.水稻乙二醛酶及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

[2].解敏敏,晁江涛,孔英珍.参与木葡聚糖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基因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5

[3].赵慧,王遂,刘笑平,林永红,王松波.杂种杨树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XE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

[4].杨泽平.大白菜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其拟南芥遗传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张孝彬.绿僵菌葡聚糖转移酶Mwg1的基因功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

[6].陈姣荣,方彦,孙万仓,令利军,姜海杨.芸芥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基因EsXTH1的cDNA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

[7].张黎,牛向丽,张惠莹,刘永胜.水稻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OsXTH11过表达的作用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

[8].赖泳,黄民,李嘉丽,董寿堂,李辉.尿苷二磷酸葡聚糖转移酶1A8*2在云南健康佤族、白族和藏族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

[9].吕燕荣,任小林.枣木葡聚糖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分析[J].果树学报.2011

[10].吕燕荣.枣果实β-半乳糖苷酶和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木葡聚糖转移酶(XETs)基因的Nort...目价71启动子融合GUS基因转基因材料...PpXTH1蛋白信号肽预测XTH的系统进化树水稻木葡聚糖糖基转移...的系统进化发育树

标签:;  ;  ;  ;  ;  ;  ;  

木葡聚糖转移酶论文_曾正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