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走神经论文_薛冀苏,幸思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迷走神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迷走神经,心率,乌拉,异心,静脉注射,神经元,实验性。

心迷走神经论文文献综述

薛冀苏,幸思忠[1](2012)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迷走神经及其心神经节结构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阐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病理基础。方法采用神经示踪技术顺行标记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心迷走传出神经纤维及其支配的心脏神经节的神经纤维末端;同时采用荧光金染料标记心神经节神经元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的改变。结果 (1)糖尿病大鼠心脏神经元细胞胞体变小,细胞间隙模糊;(2)Dil标记的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直径变细,伴局部肿胀;(3)被心脏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所支配的心脏神经元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糖尿病可导致心脏神经节细胞结构的改变,并减少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对神经节细胞的支配活动,这种改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的下降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2年19期)

曾菊绒,臧伟进[2](2007)在《SD大鼠心迷走神经功能的增龄性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测SD大鼠心迷走神经功能状态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采用压力反射敏感性测定及迷走神经刺激两种手段观察迷走神经的增龄性变化情况。结果:(1)压力反射敏感性(BRS)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减弱。(2)左侧迷走神经(LVN)和右侧迷走神经(RVN)刺激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抑制率随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减弱(P<0.01)。结论:SD大鼠心迷走神经功能活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07年15期)

李佑进[3](1992)在《冠心病患者心迷走神经的损害》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42例冠心病人和36例正常人,发现:前者在深呼吸时的心率变异明显减少,并且27例患者(64%)和2例正常人(5%)的心率变异■10次/分。站立所致的心率变化主要反应副交感神经的活性,本组冠心病的30:15比率亦明显低于正常组.上述变化与心梗部位、心肌酶的最大释放量和心血管药物无关。提示冠心病人的副交感神经受损是常见的.(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张英才,张淑华[4](1985)在《兔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活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兔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有叁种类型:1.与后膈神经传出发放同步的节律性放电。这种节律性发放包含两个时相,第一时相大致与膈神经传出放电同时起止,第二时相在膈神经传出发放后期或发放终止时出现。2.持续性放电,出现在上述节律性放电的间歇期。3.偶然出现的高幅高频暴发放电。这种放电出现时,膈神经传出放电即受到明显的压抑。开放预先夹闭的颈总动脉使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增强。窒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使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增强,心率减慢;扩张肺、过度通气、吸入亚硝酸异戊酯使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减少,心率增快。(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1985年01期)

张英才,张淑华[5](1984)在《静脉注射乌拉坦对兔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兔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有叁种类型:1.与膈神经传出发放同步的节律性放电。2.持续性放电。3.偶然出现的高幅高频暴发放电。本实验观察到对兔静脉注射乌拉坦后,兔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叁种类型均有明显的抑制。(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期刊1984年03期)

心迷走神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测SD大鼠心迷走神经功能状态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采用压力反射敏感性测定及迷走神经刺激两种手段观察迷走神经的增龄性变化情况。结果:(1)压力反射敏感性(BRS)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减弱。(2)左侧迷走神经(LVN)和右侧迷走神经(RVN)刺激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抑制率随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减弱(P<0.01)。结论:SD大鼠心迷走神经功能活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迷走神经论文参考文献

[1].薛冀苏,幸思忠.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迷走神经及其心神经节结构变化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

[2].曾菊绒,臧伟进.SD大鼠心迷走神经功能的增龄性改变[J].现代医药卫生.2007

[3].李佑进.冠心病患者心迷走神经的损害[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2

[4].张英才,张淑华.兔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活动特征[J].生理学报.1985

[5].张英才,张淑华.静脉注射乌拉坦对兔心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影响[J].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1984

论文知识图

实验组(左)和对照组(右)庞加莱散点...实验组(左)和对照组(右)功率谱密度...带有自主神经调节的SAN模型刺激迷走神经前后血压、脉搏整体变化...心脏的神经支配:心外膜脂肪垫消融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标签:;  ;  ;  ;  ;  ;  ;  

心迷走神经论文_薛冀苏,幸思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