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小麦论文-熊丽娟

马卡小麦论文-熊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卡小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六倍体,贮藏蛋白,四川农业大学

马卡小麦论文文献综述

熊丽娟[1](2010)在《马卡小麦种子蛋白及基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1章 文献综述 11.1 醇溶蛋白研究概述 11.2 低分子量谷蛋白研究进展 51.3 a-淀粉酶抑制剂墓因CM16 81.4 马卡小麦研究进展 101.5 立题依据 14(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0-04-22)

熊丽娟,李伟,郑有良[2](2006)在《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9份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马卡小麦具有植株高大、分蘖力强和小穗数多等特点。偏相关分析表明,分蘖数与有效穗数,成穗率与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小穗数偏相关均达极显着水平。单株产量与穗长偏相关显着,与有效穗数、穗粒重偏相关达极显着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穗长偏相关显着。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粒重、有效穗数、成穗率、株高和穗长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0.32%。基于因子得分与主成分贡献率的遗传距离在0.62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马卡小麦基因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6年11期)

熊丽娟,李伟,魏育明,郑有良[3](2006)在《马卡小麦(Triticum macha Dekaprel et Nenabde.)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利用小麦近缘属物种丰富的基因资源,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对来自格鲁吉亚、匈牙利、前苏联、英国、美国、瑞士和瑞典等国家共29份马卡小麦材料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28种带型和49条谱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分离出19~34条带,平均25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9~0.95,平均值为0.61,表明马卡小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材料在0.58水平上明显聚为3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地没有必然联系。同时推测来自格鲁吉亚的材料在醇溶蛋白等位变异上可能存在两种主要类型。(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熊丽娟[4](2006)在《马卡小麦农艺性状与种子贮藏蛋白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卡小麦是六倍体(2n=6x=42,AABBDD)栽培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能正常结实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杂种后代,确属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文对不同地理来源的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其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马卡小麦具有植株偏高、分蘖力强和小穗数多等明显特点。分蘖数与有效穗,成穗率与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小穗数偏相关均达极显着水平。单株产量与穗长偏相关显着,与有效穗、穗粒重偏相关达极显着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穗长偏相关显着。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粒重、有效穗、成穗率、株高和穗长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0.32%。基于因子得分与主成分贡献率的遗传距离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类。 2.采用A-PAGE法检测到马卡小麦29份供试材料醇溶蛋白位点变异丰富。共有28种带型和49条谱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分离出19~34条带,平均25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9~0.95,平均值为0.61,表明马卡小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0.58水平上明显聚为3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地没有必然联系。同时推测来自格鲁吉亚的材料在醇溶蛋白等位变异上可能存在两种主要类型。 3.利用SDS-PAGE法分析马卡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发现其HMW-GS存在较丰富的亚基变异,共检测到9种亚基类型和9种亚基组合。其中,Glu-A1位点上null亚基出现频率最高(达82.8%)。Glu-B1位点上7+8为优势亚基(占53.3%),7+9亚基出现频率也相对较高(23.3%)。Glu-D1位点上优势亚基为2+12(占82.8%)。供试材料品质评分变幅为4~8分,平均为6.2分。更为重要的是,发现4份材料同时具有7+8和5+10优质亚基,可供普通小麦品质育种利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6-05-01)

熊丽娟,郑有良,魏育明,李伟[5](2005)在《马卡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29份马卡小麦材料进行了高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存在着较丰富的亚基变异,共检测到9种亚基类型和9种亚基组合。其中,Glu-A1位点上null亚基出现频率最高,达82·8%。Glu-B1位点上7+8为优势亚基(占53·3%),7+9亚基出现频率也较高23·3%。Glu-D1位点上优势亚基为2+12(占82·8%)。供试材料品质评分变幅为4~8分,平均为6·2分。(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方先文,蔡士宾[6](2003)在《马卡小麦耐湿性SSR标记及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害是小麦生产的世界性自然灾害,每年约有(1 0~1 5)×107hm2小麦不同程度地遭受渍湿危害。中国南方冬麦区为湿害常发区,约有3/4以上的年份发生湿害,小麦产量损失一般为5%~20%,严重的甚至绝收,因此耐湿性已成为许多地区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张江丽,蔡士宾,张光祥,魏静波,张彩琴[7](2003)在《马卡小麦耐湿性的RAPD标记及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个耐湿的马卡小麦 (TriticummachaDek .etMen ,普通小麦的变种 )种质 (编号 4 9)和不耐湿的小麦宁麦3号为亲本 ,用一粒传法构建成由 115个F6代重组自交系组成的遗传群体。对亲本及其重组自交系的耐湿性鉴定表明 ,群体的耐湿性接近主峰分布。选择极端耐湿和不耐湿的重组自交系组成两个池 ,利用 16 4个RAPD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 ,发现引物S12 4 9在亲本和池间均检测出多态性。群体分析表明 ,该多态性位点与耐湿性呈极显着相关 ,它所解释的耐湿性表型变异为 13 9%。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初步确定 ,与马卡小麦耐湿性相关的这个位点定位在 5A染色体上。(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曹阳,蔡士宾,方先文,朱伟[8](1998)在《利用马卡小麦的强耐湿性创造新的耐湿种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马卡小麦的强耐湿性创造新的耐湿种质曹阳蔡士宾方先文朱伟(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近10年来,南方冬麦区在小麦耐湿性鉴定中筛选出一批耐湿品种资源,但缺乏强耐湿种质。异源六倍体带壳种之一的马卡小麦的耐湿性状,为我们展开了利用其耐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1998年01期)

方先文,蔡士宾,熊恩惠,朱伟,方先文[9](1997)在《马卡小麦耐湿性遗传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耐湿性极强的马卡小麦(T.macha)与不耐湿的普通小麦(T.aestivum)正反交结果表明,马卡小麦的耐湿性受核遗传物质控制。通过马卡小麦与不耐湿的普通小麦杂种一代、两个回交世代以及杂种二代的遗传分析,马卡小麦的耐湿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马卡小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29份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马卡小麦具有植株高大、分蘖力强和小穗数多等特点。偏相关分析表明,分蘖数与有效穗数,成穗率与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小穗数偏相关均达极显着水平。单株产量与穗长偏相关显着,与有效穗数、穗粒重偏相关达极显着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穗长偏相关显着。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粒重、有效穗数、成穗率、株高和穗长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0.32%。基于因子得分与主成分贡献率的遗传距离在0.62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马卡小麦基因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卡小麦论文参考文献

[1].熊丽娟.马卡小麦种子蛋白及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

[2].熊丽娟,李伟,郑有良.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

[3].熊丽娟,李伟,魏育明,郑有良.马卡小麦(TriticummachaDekapreletNenabde.)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6

[4].熊丽娟.马卡小麦农艺性状与种子贮藏蛋白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

[5].熊丽娟,郑有良,魏育明,李伟.马卡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

[6].方先文,蔡士宾.马卡小麦耐湿性SSR标记及基因定位[J].江苏农业学报.2003

[7].张江丽,蔡士宾,张光祥,魏静波,张彩琴.马卡小麦耐湿性的RAPD标记及定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

[8].曹阳,蔡士宾,方先文,朱伟.利用马卡小麦的强耐湿性创造新的耐湿种质[J].江苏农业科学.1998

[9].方先文,蔡士宾,熊恩惠,朱伟,方先文.马卡小麦耐湿性遗传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1997

标签:;  ;  ;  ;  

马卡小麦论文-熊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