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照射下胆固醇及食品中胆固醇氧化物气相色谱分析

紫外光照射下胆固醇及食品中胆固醇氧化物气相色谱分析

陆敏[1]2004年在《紫外光照射下胆固醇及食品中胆固醇氧化物气相色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胆固醇氧化物具有多种不良生理作用,可造成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严重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很强的细胞毒害性、致突变性、可疑致癌性以及抑制胆固醇合成等性质。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食品中胆固醇氧化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胆固醇氧化物的形成、种类及含量、加工过程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分析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共引用文献31篇。第二章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烤鱼片中微量胆固醇氧化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优化了胆固醇氧化物的样品处理方法。第一节考察了Al_2O_3微型固相萃取柱分离净化胆固醇与胆固醇氧化物的可行性,第二节用硅胶微型固相萃取柱分离富集实际样品(烤鱼片)中胆固醇氧化物并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第叁章考察了紫外光照射下胆固醇的氧化情况,证明了在一定强度紫外光照射下可有胆固醇氧化物产生。第四章应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对安宫牛黄丸中的冰片含量进行了测定。

潘娜[2]2010年在《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及对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竹子是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aoideae)多年生常绿植物。近年的研究表明,竹叶提取物具有显着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抑菌、抗疲劳,抗肿瘤,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以及杀虫等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功能。本文以乙醇为提取剂从毛竹叶中提取竹叶黄酮,优化提取工艺,对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且初步探讨了竹叶黄酮对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1)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竹叶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体积分数)60%、超声波功率为700W、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30min、提取次数2次。(2)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竹叶中黄酮苷的色谱条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流动相,成功的分离及测定了竹叶黄酮样品中的叁种黄酮苷和一种黄酮苷元的含量。(3)竹叶黄酮对油脂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抗氧化活性要优于TBHQ和Vc。竹叶黄酮和Vc协同作用后,其抗氧化性得到增强。同时竹叶黄酮可以有效地清除02-·、·OH和DPPH.(4)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品经高温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的,但有关影响丙烯酰胺形成因素的研究却较少。本文初步探讨了竹叶黄酮对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竹叶黄酮可以抑制丙烯酰胺的生成。

赵春燕[3]2011年在《奶粉包装保质机理及保质期预测》文中研究指明奶粉是乳制品最主要的品种之一,其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不稳定,易导致脂肪氧化、非酶褐变及维生素降解等反应。本文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奶粉变质机理以及温度、光照和氧气浓度对其变质影响程度的研究,基于食品货架寿命预测模型理论,建立相关的影响方程,并建立各因素下基于关键质量指标的货架寿命预测模型。本课题在基于加速试验的基础上,对奶粉包装保质机理及保质期预测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奶粉乳脂肪氧化、非酶褐变以及维生素降解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表征奶粉变质程度的指标以及测定方法,并建立了奶粉贮藏加速试验的理论与方法。(2)结合奶粉变质机理,通过在选定的不同温度下进行加速试验,研究了温度因素对奶粉非酶褐变和维生素C降解的影响,得到了表征不同温度下非酶褐变和维生素C降解速率的方程,并建立了基于奶粉非酶褐变和维生素C的保质期预测模型。(3)选用不同透光率的包装材料包装奶粉,通过恒定温湿度下,光照试验的研究,得到光照强度对奶粉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及基于光氧化的货架寿命方程。(4)通过对奶粉包装内不同氧气浓度对其质量影响的研究,得到包装内为空气时,挥发性化合物丙醛、戊醛和己醛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其增长速度较低氧和脱氧包装快很多,同时,维生素C降解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两组。温度和氧气均影响维生素C的降解,但氧气对维生素C降解的影响更为显着。脱氧包装明显抑制了奶粉变质。

张贵群[4]2011年在《烯啶虫胺在甘蓝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光降解研究》文中提出烯啶虫胺(Nitenpyram),是继吡虫啉之后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甘蓝、梨等作物和果树上的各种刺吸口器类害虫。为评价该药剂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消解行为以及在贮存体系的稳定性,本文于2009~2010年对烯啶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烯啶虫胺在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降解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该药剂在甘蓝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烯啶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甘蓝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水提取,弗罗里硅土净化,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结果表明:烯啶虫胺最小检出量为2.0×10-11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添加浓度为0.02~2.0 mg/kg时,甘蓝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04%~94.13%,变异系数为4.93%~7.39%;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2.23%~96.27%,变异系数为2.01%~4.92%。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2、通过湖南、河北和江苏叁地的田间残留试验初步探明了烯啶虫胺在甘蓝和种植甘蓝的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两年叁地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甘蓝和种植甘蓝的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17~4.29天、4.38~19.97天,均小于30天,说明该药为易降解农药。按推荐施用的低剂量和高剂量,施药3-4次,施药间隔为7d,距最后一次施药7d后,烯啶虫胺在甘蓝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245mg/kg,低于日本的最大残留限量0.03 mg/kg标准。根据最终残留试验的结果的合理使用建议是:2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治甘蓝蚜虫,使用剂量为30-45a.i.g/hm2,于幼虫盛发期兑水喷雾施药3-4次,施药间隔7d,安全间隔期为7d。同时,结合日本制定的烯啶虫胺在甘蓝上的MRL标准,建议我国的规定标准为:烯啶虫胺在甘蓝上的MRL标准暂为0.03 mg/kg。3、烯啶虫胺光化学降解研究。在紫外光灯光照下,烯啶虫胺在4种有机溶剂中的光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降解速率顺序为甲醇>丙酮>正己烷>乙腈。烯啶虫胺的光化学降解还受到初始浓度的影响。不同初始浓度的烯啶虫胺在紫外光照射下的降解速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慢。烯啶虫胺初始浓度为2.0 ug/mL,5.0u/mL和20.0 ug/mL时,其半衰期分别为6.36 min,7.96 min和11.53 min。4、通过对烯啶虫胺光解产物进行分离和LC-MS鉴定,初步推断出了烯啶虫胺在有机溶剂中的主要降解产物为: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胺、(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甲脒、(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乙脒。

冯清鹏[5]2007年在《模拟光合作用Z型反应光催化分解水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氢能已被广泛认为是最具有潜力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理想替代能源之一,其开发备受各个领域科学家的重视。在众多的氢能开发手段中,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是一种兼顾能耗、资源和环境的最为理想和最有前途的氢能开发手段之一。在光催化分解水的研究中,最为首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利用可见光进行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而对模拟光合作用Z型反应光解水制氢的研究为利用可见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本论文中以光解水制氢实现途径展开论述,介绍了光催化分解水的原理、常用光解水催化剂以及影响光解水效率的因素,说明了Z型反应光解水制氢气的反应机理。实验中分别讨论了pH值和牺牲剂对Pt/TiO_2光解水制氢活性的影响、对WO_3光解水制氧活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当pH≈2,加入Fe~(2+)作为电子给体,能提高Pt/TiO_2光催化剂的产氢量,而当pH≈2,加入Fe~(3+)作为电子受体,能提高WO_3光催化剂的产氧量。通过上述研究设计了以Pt/TiO_2作为产氢催化剂、以WO_3作为产氧催化剂,含有Fe~(2+)的酸性初始溶液的Z型反应体系。该体系在连续20小时的氙灯光照条件下下,实现了Z型反应分解水同时产生氢气和氧气。论文中也尝试探讨了分别以Pt/TiO_2和WO_3为光催化剂、以I /IO_3~-为中间体的光解水体系的产氢产氧性能、探讨了以ZrO_2和WO_3为光催化剂,

丁银润[6]2017年在《主要食药用菌降血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一种常见的脂质代谢紊乱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研究显示,胆固醇每下降1%,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2%至3%,因此,防治高脂血症是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许多食用菌具有食药同源的特点,可作为食物来源的同时兼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所以,在食药用菌领域寻找天然降血脂活性成分是目前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评价了双孢菇、姬松茸、平菇、香菇、杏鲍菇、云芝、灵芝、滑菇、红菇和灰树花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效果及其对脂类代谢关键酶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孢菇、姬松茸、平菇、香菇、杏鲍菇、云芝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且它们能够调节胆固醇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表达水平而调控胆固醇的合成、吸收和转化;滑菇、红菇、灵芝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叁酯含量,而且它们是通过下调甘油叁脂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表达水平而抑制甘油叁脂的合成;灰树花既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也能降低血清甘油叁脂含量,它通过调节胆固醇和甘油叁酯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表达而发挥降血脂的作用。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灰树花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灰树花通过下调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HMGCS)的表达量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灰树花还能下调甘油叁酯合成途径中的长链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1(ACSL1)蛋白表达量而减少甘油叁酯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清甘油叁酯水平;灰树花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升高抗氧化酶的蛋白表达量而预防和延缓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以双孢菇、姬松茸和灰树花粗多糖为对象,研究它们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效果和抗氧化作用。结果发现,这3种食药用菌粗多糖都能有效的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叁酯水平,说明它们都具有降血脂的作用,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的活性物质;而且这3种食药用菌粗多糖都能提高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量,同时姬松茸粗多糖还能提高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表达量,说明它们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这对于预防高脂血症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采取水提醇沉法提取灰树花粗多糖,经过阴离子交换色谱DEAE Sepharose Fast Flow chromatography,分离得到多糖F2。F2是一种由多糖和蛋白组成的蛋白多糖(多糖:蛋白质=95.6%:3.6%),多糖部分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核糖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脯氨酸(Pro)、丝氨酸(Ser)、天冬氨酸(Asp)、赖氨酸(Lys)、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苏氨酸(Thr)、甘氨酸(Gly)、精氨酸(Arg)、亮氨酸(Leu)和缬氨酸(Val)。研究灰树花多糖F2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效果及其对大鼠肝脏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灰树花多糖F2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叁酯的含量,而且是通过提高胆汁酸合成通路中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和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中胞浆硫酸基转移酶(Sults)的基因表达水平而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含量;多糖F2还通过提高脂肪酸降解通路中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a)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又降低脂肪酸代谢通路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基因表达水平,最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叁酯含量。

崔乃婧[7]2008年在《几种香料及其水溶性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认为γ-和δ-内酯是重要的香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本论文研究了γ-内酯的合成,以丙烯酸甲酯和直链伯醇为原料,以不同的原料投入比、引发剂、酸促进剂和反应温度,不同的引发剂用量,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合成了叁种γ-内酯,对γ-内酯的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直链伯醇与丙烯酸甲酯以摩尔比5:1;选择出最佳反应温度,最佳反应时间,最佳引发剂,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甲酯质量的1%。研究了反应中的合理工艺参数,并对有关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副产物进行了分析讨论。以己二酸二乙酯为原料,通过Dickmann缩合反应,研究合成了δ-内酯,以廉价的原料、较高的产率得到了其中间体及产物。合成了一系列的芳香类香料,品质良好,产率较高。总结出了便于得到最高产率的工业化条件。环糊精能够对不稳定香料进行保护而不改变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物质,增加物质在高温中的稳定性以及抗氧化和紫外线分解能力,提高非水溶性香料的溶解度。本论文中以香兰素为代表合成环糊精/香料的包合物。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表征,运用不同摩尔比进行反应得出具有最佳包合率的环糊精和香料的摩尔配比。并且针对一系列的盐溶液对于包合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验证了不同的阳离子对环糊精与香兰素包合反应的影响。并总结出规律。

刘娟[8]2015年在《不同富硒方法对茶油品质特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茶油中富含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茶油中还含有许多天然活性成分,如维生素E,角鲨烯,黄酮类等物质,可以抗衰老,抗癌,抗炎,是我国的保健食用油。而硒元素被称为抗癌之王,同样可以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保护视器官的健全功能和保护视力,养肝护肝,抗衰防老,防癌抗癌。因为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能消除体内有害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性。硒和茶油都有抗氧化性,富硒茶油的研制不仅可以增强茶油的保健功能,还可以解决当地缺硒补硒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本文采用施肥富硒法和人工富硒法研制了不同的富硒茶油,并以不施肥区的茶油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富硒方法对茶油感官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富硒方法与茶油性质之间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肥富硒显着提高了油茶籽仁的硒含量(p=0),对照组籽仁的硒含量平均为0.2394mg/kg,施肥富硒组籽仁的硒含量平均为0.5173mg/kg。施肥富硒提高了部分样地的油茶籽仁蛋白含量,但对脂肪和灰分没有显着性影响。施肥富硒对对油茶籽出仁率有显着影响(p=0.017),但对油茶产量,油茶出籽率无显着影响。(2)施肥富硒和人工富硒皆显着提高了茶油中硒的含量,其浓度分别达0.0934mg/kg、0.3356 mg/kg,分别是对照组茶油硒含量(0.0352mg/kg)的3倍、10倍左右。(3)施肥富硒与对照组茶油的色泽澄清,有茶油固有的清香味,而人工富硒茶油的色泽较深,呈棕黄色。(4)不同富硒方法对茶油的碘值和皂化值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富硒组茶油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均相比对照组茶油较低,并且3组茶油组间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硒和茶油氧化稳定性存在直接的相关性,硒含量越高茶油氧化稳定性越好。(5)茶油的不同富硒方法,对茶油的氧化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氧化诱导时间及氧化稳定性指标,两个富硒处理组比对照组的氧化稳定性高。而在两个富硒处理组,人工富硒茶油在常温下、高温下以及光照下都有较强的氧化稳定性。但人工富硒茶油相比其他常见的抗氧化剂3,4-羟基苯乙酸,没食子酸,槲皮素,把它以硒添加剂与普通茶油混合,其抗氧化性较弱。所以人工富硒茶油以补硒为主,以抗氧化功能为辅。(6)施硒肥不会改变脂肪酸的组成,不会积累生育酚,豆甾醇,谷甾醇,但会对角鲨烯,多酚起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作用,而人工富硒茶油的制作工艺并未破坏茶油脂肪酸的成分、豆甾醇、谷甾醇、多酚,但却对生育酚造成破坏,损失率高达39.5%。

崔凤杰[9]2006年在《灰树花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及其菌丝体抗肿瘤糖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 (Dicks. Fr.) S. F. Gray ]是近年来开发比较多的珍奇药食用菌之一,其多糖和多糖复合物在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等多方面的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本论文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灰树花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扩大培养、菌丝体中抑瘤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筛选、组成结构、抑瘤活性物质的体内外抑癌活性及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根据实验室前期工作所得到的结论,利用Box-Behnken 3×3设计优化了影响灰树花深层发酵菌丝体和胞外聚合物的生产的主要培养基组成碳源(葡萄糖)、氮源(蛋白胨)和无机盐(KH_2PO_4)。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聚合物产量)均存在显着的相关性。通过典型性分析,获得最大菌丝体(17.61 g/l)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5.2 g/L,KH_2PO_4 2.97 g/L,蛋白胨6.58 g/L,MgSO_4·7H_2O 1 g/L和玉米浆15 g/L;而获得最大胞外聚合物量(1.326 g/L)时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8.6 g/L,KH_2PO_4 4.06 g/L,蛋白胨3.79 g/L,MgSO4·7H2O 1 g/L和玉米浆15 g/L。与其他实验组的结果相比,优化后的灰树花菌丝体与胞外聚合物的量都有较大的增加。15 L发酵罐扩大培养的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组成的条件下,扩大培养后的菌丝体产量最大值达22.50 g/L。采用1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灰树花的扩大培养条件,主要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菌丝量、胞外聚合物产率、溶氧、菌丝形态以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能显着影响灰树花的生长,并且通过对灰树花菌丝球的大小、形态以及胞外聚合物的分泌影响发酵液的粘度。并得出较为优化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通气量0.75 vvm,搅拌转速100 r/min,装液量60%;在此条件下,发酵10天后,灰树花菌丝体最大得率为23.95 g/L,胞外聚合物的得率为1.421 g/L。以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作为筛选导向,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Sephadex G-100柱和AKTA快速分离制备系统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的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从灰树花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活性酸性糖肽GFPS1b。HPGPC法测得其重均分子量为21 kDa。样品中蛋白含量16.70%,糖含量为86.0%,并含有4.3%的糖醛酸。利用化学方法(单糖组成分析、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分析)和光谱方法(GC、GC-MS、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分析GFPS1b的糖链结构,结果表明其单糖组成主要有Glc、Gal、Ara,其糖链主链由两个α–D-Glc (1→3)、α–D-Gal (1→4)、α–D-Glc (1→3,6)和α–D-Gal(1→6)组成的,其中葡萄糖基的6位发生取代,取代侧链主要为α-L-Ara -(1→4)-α–D-Glc (1→。该结构与从灰树花子实体中所提取的多糖D-Fraction以及杜巍等所纯化的组分G.F.-2的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可以认定GFPS1b为一新的糖肽。通过建立小鼠移植黑色素瘤B16模型,研究了GFPS1b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对荷瘤

任燕勤[10]2017年在《乙醇水提法提取菜籽油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菜籽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含有37%~48%的脂肪和21%~30%的蛋白质,其生产的菜籽油富含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癌、增强抗氧化等生理功能。国内菜籽油的主要加工方法为压榨法和浸出法。但压榨法出油率低,浸出法存在毛油质量差、有毒溶剂残留等问题。研究开发绿色环保、油品质量高的菜籽油新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油菜籽为原料,采用浸泡热处理结合乙醇水提法提取油脂,并对硫苷在乙醇水提法过程中的转移规律进行研究。首先比较了不同水媒法提取菜籽油的得率,确定了菜籽油提取工艺路线。结果表明,乙醇水提法的清油得率和总油得率都显着高于水代法和水酶法。同时该方法提取时间短、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确定乙醇水提法作为菜籽油的提取工艺。然后,以硫苷酶活、硫苷降解率和清油得率为指标,分别优化了干热处理、湿热处理、浸泡热处理条件。其中,干热处理优化条件:温度120℃,时间0.5 h,在此条件下硫苷酶基本钝化,硫苷降解率为7.32%,清油得率为88.80%。湿热处理优化条件:温度115℃,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硫苷酶基本钝化,硫苷降解率为21.04%,清油得率为93.44%。浸泡热处理优化条件:温度120℃,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硫苷酶基本钝化,硫苷降解率为16.61%,清油得率为92.22%。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优化条件下的干热处理、湿热处理、浸泡热处理对菜籽微观结构、硫苷降解率、提油率及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热处理可破坏油脂体的显微分散状态,能有效提高清油得率,毛油品质较好,硫苷降解率较低。因此确定采用浸泡热处理作为预处理方法。此外,优化了乙醇水提法提取菜籽油的工艺。最优条件为:精粉五次、乙醇浓度45%(v/v)、料液比1:6(w/v)、反应温度70℃、反应pH值9.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清油得率为92.77%,渣相含油率为4.62%,水相含油率为2.82%。之后,比较了不同制备工艺的菜籽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叁种自制油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乙醇水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与压榨法、浸出法相比,无明显差别;乙醇水提油中异硫氰酸酯含量为0.71 mg/kg,低于其他油,不含腈类;Schaal加速实验表明乙醇水提油贮藏稳定性优于其他油,添加TBHQ可有效增强油的抗氧化性。乙醇水提毛油的酸值低、磷脂含量为6.38 mg/kg,只需简单精炼,精炼油中的甾醇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均高于其他油。表明乙醇水提油品质优于压榨油和溶剂浸出油。最后,探索了硫苷在乙醇水提法过程中的转移规律。结果表明,硫苷从原料转移至水相、油相、渣相和乳状液四相中时,基本保持守恒;油相和乳状液中未检出硫苷;原料中大部分硫苷进入水相,仅有少量留在渣相中。乙醇浓度的提高和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相中的硫苷比例。浸泡热处理结合乙醇水提法能提取86.98%的硫苷,得到的菜籽粕硫苷残留量为4.13 mg/g,远低于压榨法和浸出法饼粕中的硫苷含量,无需脱毒便可达到饲料标准,表明该工艺具有提取油脂和脱毒同时进行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紫外光照射下胆固醇及食品中胆固醇氧化物气相色谱分析[D]. 陆敏. 河北大学. 2004

[2]. 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及对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抑制作用的研究[D]. 潘娜.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 奶粉包装保质机理及保质期预测[D]. 赵春燕. 江南大学. 2011

[4]. 烯啶虫胺在甘蓝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光降解研究[D]. 张贵群. 广西大学. 2011

[5]. 模拟光合作用Z型反应光催化分解水的初步研究[D]. 冯清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6]. 主要食药用菌降血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丁银润. 华南理工大学. 2017

[7]. 几种香料及其水溶性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崔乃婧. 天津大学. 2008

[8]. 不同富硒方法对茶油品质特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D]. 刘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9]. 灰树花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及其菌丝体抗肿瘤糖肽的研究[D]. 崔凤杰. 江南大学. 2006

[10]. 乙醇水提法提取菜籽油的工艺研究[D]. 任燕勤. 江南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紫外光照射下胆固醇及食品中胆固醇氧化物气相色谱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