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探究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探究

丁琳[1]2017年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深度知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对其在语言中的重要性,Wilkins(1972)曾做出了着名的论述:“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多年来,众多研究者探索发现词汇的习得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和基础环节。然而,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的记忆和学习是一种费时低效的工作。由于词汇的数量大以及词汇知识的多样性,就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适当的词汇学习的策略,使之在词汇习得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基于策略在词汇习得中的重要性,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研究,并探讨策略与词汇深度知识的相关性,能够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本研究基于Cronbach(1942)提出的词汇深度知识的成分分类观和吕长竑(2004)和段士平(2008)提出的考试形式设计出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卷,根据李宋昊的中学词汇学习策略量表设计出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重点初中九年级(毕业班)的四个班级的265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研究以下五个问题:(1)初中生词汇学习策略总体运用情况如何?(2)初中生词汇深度知识水平如何?(3)几种词汇深度知识之间有何相关性?(4)初中生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深度知识有何相关性?(5)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其次,采用SPSS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在词汇学习过程中,15种词汇学习策略中,学生不常使用活用策略、利用生活资源和交流学习问题。(2)高分学生相较于低分学习能够较多的使用词汇学习策略。(3)初中生的词汇深度知识水平一般且产出性使用词汇的能力较差(4)总体来看,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深度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大多数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深度知识之间呈正相关。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本文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1)改变教师“考什么,教什么”、学生“考什么,学什么”的现象。(2)针对学生较少使用的策略,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这些策略的培训。(3)改变教师与学生不看重词汇深度知识的传统观点。(4)加强对产出性的使用词汇能力的培养。

赵龙武[2]2013年在《影响词汇附带习得效率的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关于影响词汇附带习得效率的因素的研究。一方面,是关于学生的词汇学习/习得方式所进行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四种投入方式/任务类型对词汇附带习得效率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前者为后者的主要原因,后者为前者与其他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词汇学习/习得方式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采用O’Malley和Chamot (1990)所进行的策略分组,对282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学习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所采用的词汇学习方式仍然是以刻意学习策略为主,附带学习策略为辅。接下来,对本文所重点关注的五种词汇学习策略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在影响词汇附带习得效率的四种投入方式/任务类型的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采用Paribakht和Wesche (1997)所设计的词汇知识量表Vocabulary KnowledgeScale,对四种投入方式/任务类型在两次实证研究中所涉及到的29个目标词汇,对每组40人,共16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两次前测与两次后测。之后,本文作者通过词汇知识量表的评分体系,在Excel表格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对词汇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在对比研究上,尤其把阅读基础上的阅读理解任务,与该基础上的写作任务与翻译任务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进行了对比;同时,把以目标词汇接触次数见长的目标词汇接触次数最大化任务组与以上叁组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进行了对比。本文重点关注的4个研究问题如下:(1)不同水平或不同任务组的被试学生的词汇学习方式,有没有显着差别?(2)任务类型的不同是否会影响不同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哪种任务类型对不同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影响最大?(3)词汇类型及词缀是否会影响不同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4)目标词汇出现次数是否会影响目标词汇接触次数最大化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所进行的讨论与分析,符合目前学生所采用的词汇学习方式的实际情况的是:被试学生的词汇学习方式以词汇直接学习方式为主;不同水平被试学生的词汇学习方式没有显着差别;不同任务组被试学生的词汇学习方式有显着差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阅读+翻译任务组所采用的通过翻译实践来学习生词的词汇学习方式与其他任务组有显着差别。通过对词汇测试研究结果及对其所进行的讨论与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如下:任务类型的不同会影响不同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其中阅读+写作任务类型好于阅读+目标词汇接触次数最大化任务类型;阅读+翻译任务类型好于阅读+问答任务类型;阅读+翻译任务类型对不同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影响最大。鉴于在各组任务开始之前,词汇类型习得效果已经具有显着差异,因此,总体上无法找到词汇附带习得效果最好的词汇类型;动词与形容词在写作任务中所涉及到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好于名词,而且动词与形容词所涉及到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比较接近;叁种词汇类型在其他任务组中所涉及到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没有显着差异;在阅读+翻译任务组中名词与形容词所涉及到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好于动词,而在其他叁组任务类型中这叁种词汇类型所涉及到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没有显着差别;四种任务类型完成后,后缀所涉及到的词汇的平均附带习得效果好于前缀,四种任务类型对后缀的影响程度大于前缀。换句话说,总体来看,含有后缀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好于前缀;在四项任务类型中,只有阅读+问答任务组中的前缀与后缀所涉及到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有显着差异,即后者好于前者;在含有前缀的词汇中,阅读+翻译任务组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最好;在含有后缀的词汇中,各组任务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没有显着差异。目标词汇接触一次或六次会影响目标词汇接触次数最大化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即目标词汇接触六次后,所带来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明显好于目标词汇只出现一次后所带来的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通过对学生及教师所进行的个人采访,其分析结果都表明: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主要是通过刻意学习方式获得;翻译任务类型是同学们较为熟练的词汇附带习得方式;目标词汇接触次数最大化任务类型是同学们尚待给予高度重视的词汇附带习得方式;词汇类型及词缀对不同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标词汇出现次数会影响目标词汇接触次数最大化任务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

孔彦红[3]2008年在《高中生英语单词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本身。词汇学习对语言学习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中生词汇学习观念及策略的调查,探究高中生词汇学习观念及策略的总趋势,分析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量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吉林省某校高中叁个年级的全体24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处理,首先统计了学生词汇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进而探讨了词汇学习策略对词汇学习的作用。调查结果发现:(1)高中生学习词汇时使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频率相对较高(均值都超过3),而使用社会/情感策略的频率相对较低(均值不到3)。使用较多的策略依次为:语音>运用背景知识及篇章信息查字典(含3类策略)>记笔记(含2类策略)>口头重复>选择注意)>运用局部语言信息。生词本、听觉编码、形象与视觉编码、意义编码、合作、自我激励6项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2)除“听觉、意义编码、自我激励”3项策略外,其余19项策略的均值都是女生高于男生,但男、女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存在显着差异的只有6项,占所调查策略的25%。(3)各年级高分组大部分词汇学习策略使用频率高于低分组。学优生比学困生更经常地运用策略,尤其在元认知策略上的差别最为明显。本次调查的结果对词汇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一方面向学生指出采用一系列词汇记忆策略对词汇记忆效果有很大帮助:首先,学生要对自己的记忆过程自觉地进行规划和管理;其次,在记忆英语单词的过程中不仅要下苦功,还要下巧功,只有多种策略互为补充才能达到最佳记忆效果;再次,单词记忆还要活用多练,根据遗忘规律进行科学有规律的复习。另一方面还要向教师表明:不能将词汇记忆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从而使之始终停留在一个自发阶段。相反,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记忆策略,让他们选择并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最佳词汇学习策略并予以运用,最终达到提高词汇记忆效果的目标。

赵艳霞[4]2010年在《蒙古族初中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双语教育的逐步深入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已经确立了蒙古族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加授汉语,实行蒙汉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词汇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蒙古族中小学所采取的汉语教学方法完全是照搬汉族学校的语言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汉语也是像汉族学生学习语文那样学习。而蒙语作为蒙古族学生独特语言背景,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也影响着蒙古族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呈显着的正相关,对学业成绩有显着的回归效应和直接影响。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因此,对蒙古族初中生进行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其意义是重大的,而现有关蒙古族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一个空白,至今无人研究。本研究以学习策略的定义、结构研究为基础,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的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对蒙古族初中生进行词汇学习的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学习策略整体方面:蒙古族初中生较少使用的是元认知策略,使用最多的是资源利用策略。二、元认知策略方面:蒙古族初中生较少使用制定计划策略,使用最多的是选择性注意策略。叁、认知策略方面:蒙古族初中生较少使用记笔记策略,使用最多的是运用策略。四、资源利用策略方面:七年级学生在此策略上使用水平最高。五、社会情感策略方面:八年级和九年级在此策略上使用水平最高。笔者通过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成绩组来进行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比较分析。其结论如下:一、在不同性别的比较中,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总体上,女生的水平高于男生,这也和已有的研究大体相同。这说明女生的学习态度较好,学习动机较好,在语言学习方面,女生要比男生好一些。二、在不同不同年级上,与以往的研究不同,在本研究中七年级的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最高,八年级最低,九年级居中。叁、在不同成绩组中:(一)成绩优秀组的学生汉语词汇策略使用水平平均显着高于成绩中等组和成绩差组学生的水平。(二)在策略选择上,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会使用到这些策略,但在使用水平上有显着差异,即好学生能够积极综合使用,成绩差的学生使用策略比较单一并且在态度上不积极。(叁)成绩好的学生主要在制定计划策略、猜测策略和运用策略上使用水平上明显高于其他策略。四、在不同学校中: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要好于呼和浩特蒙古族学校的学生。五、在不同学习汉语时间中:从小学习汉语的蒙古族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要好于从小学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六、在平时使用最多语言中:平时使用母语多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要高于平时使用汉语多的学生。

高红林[5]2016年在《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词汇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成了研究者及教育者关注的重点。另外,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需要掌握2400-2500个单词以及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虽然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对大多数高中生而言,词汇仍是英语学习的难点。研究表明决定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是使用适合自己学习的词汇学习策略而不是策略使用的频率和数量。所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词汇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率的关键。然而,对于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中生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着重调查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提高高中生词汇学习效率。本研究对山东省济宁市某高中一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使用两个问卷,词汇学习策略问卷和Reid(1984)感知学习风格问卷。词汇学习策略问卷在O’Malley和Chamot学习策略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源策略,并参照Gu和Johnson(1996)以及李宋昊(2003)的词汇学习策略问卷改编而成。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如下发现:(1)高中生有多种学习风格倾向,最倾向于触觉型学习风格,其次为视觉型、个人型、听觉型、动觉型,最不喜欢小组型学习风格。(2)高中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偏低,最常使用认知策略,其余依次为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以及资源策略。(3)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词汇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相关性,视觉型学习风格与认知策略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听觉型学习风格与认知以及元认知策略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触觉型学习风格与认知策略以及社会/情感策略存在显着正相关;小组型和动觉型与社会/情感策略存在显着正相关。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高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应该在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使用与个人学习风格相适应的词汇学习策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任玉华[6]2017年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阻力及应对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育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英语听力作为口语的核心素养,不仅是衡量学习者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首要指标,而且是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仍有待改善,虽然相关学者对大学英语听力教与学的改革进行了不懈努力的研究,但由于语言复杂性、英语听力材料多样性、学生个体差异性等,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容易在英语听力学习中产生不同的学习阻力。鉴于此,本文通过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阻力进行归因,在理论基础上积极探寻具有借鉴性的应对策略,对促进当下英语听力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从五大部分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目标和研究设计方案,并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英语听力学习阻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信息加工、第二语言习得、具身认知及统觉学习等理论,以此作为论文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再次,从研究总体设计层面入手,分别阐述了通过问卷调查与质性研究分析得出的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然后,基于深入的实证研究结果,具体分析了当下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学习阻力关键因素的成因。最后,全面概括了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基本特征,并在分析目前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听力学习阻力应对策略。通过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阻力在性别、年级、专业与生源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从整体情况而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阻力知觉水平处于一般范围内。通过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主要存在叁类学习阻力:其一,听力知识存蓄阻力,主要包括语音音素的辨音能力相对较弱,对词汇的输入与理解比较单一,词法与句法结构意识较为匮乏;其二,听力统觉感知阻力,重点指向听力信息的感知受注意偏向影响,听力信息的短暂获得性记忆零碎,母语思维对听力思维产生负迁移;其叁,听力情绪调控阻力,要点涵括焦虑的情绪扰乱听力信息正常接收,负性自动化思维助长不自信的心理,自我提高内驱力缺失阻扰听力学习。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其一,听力知识存蓄阻力应对策略,蕴含在语境中辨听语音语调意义,在图式库中构建词汇网络图,利用构式掌握语法规则系统;其二,听力统觉感知阻力应对策略,包括重视对听力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强化对听力信息的短时记忆力、生成领会听力信息的英语思维;其叁,听力情绪调控阻力应对策略,包含明确自我认知并坚持分层学习,保持正确归因与积极心理暗示,体验听力语言情境并寓趣于学。

张艳红[7]2012年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大多以终结性的测试为主导,这种评价方式内容单一,标准机械,过分强调结果,忽略学习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专门对教学评估内容进行了补充,强调评估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因此,探索和建立新的大学英语写作评价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以Vygotsky的心智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简称SCT)为依据,参考国内外评估理论的最新成果,借鉴过程写作理论,提出了评估与教学相融、渐进式序列化交互设计、改善互动环境等叁条建构原则,以此构建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简称DA)模式,包括英语写作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写作各阶段的“支架式”介入干预策略的设计、动态综合作文评改标准的制订、以及相应的支撑性参考资源库的建设等。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以洛阳师范学院51名非英语专业文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小范围内教学改革实践。利用自行设计的有关英语写作认识、写作策略、写作动机等各种调查问卷,通过量化分析和微变化分析,深入研究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DA框架下学生写作行为的变化情况,回答了本文设定的四个问题:1. DA介入干预实践对学生英语写作认识、策略及积极性的影响如何?2. DA介入干预实践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如何?3. DA介入干预实践对学生英语写作过程各阶段的具体影响如何?4.教师和学生对大学英语DA介入干预实践活动的评价如何?根据量化分析,DA介入干预实践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认识、写作策略及积极性的影响如下:1)调动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在写作教学的评价中自己可以发挥主动作用,不再单纯依靠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判鉴定,对同伴互改和现AI写作作评改工具持欢迎态度。2)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策略的使用意识,尤其是日常写作及修改策略的使用意识;与高水平学生相比,对低水平学生的日常英语写作策略的DA教学干预取得了更为显着的成效。3)提升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英语写作动机水平,其最大影响是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内在兴趣。数据分析表明,DA介入干预实践提高了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其在文章的篇幅长度、思想内容、语言表述的丰富性等方面的提高尤为明显,但是低水平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更多的DA干预。对DA框架下学生写作行为的微变化分析表明:1)在日常写作方面,DA框架下开展的各种“支架式”干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内在动机,维持其在英语学习上不断投入,从而促进了其在英语写作上的ZPD区域不断被开发,带动其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2)在写前阶段,DA干预不仅仅着眼于对学生施加影响,其职能还可以体现在其对学生写作问题根源的识别与判断上。其中的头脑风暴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建“支架”的方法。3)在互评阶段,经由教师的中介干预,学生在提升互改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对写作的掌控能力。其中高水平学生会通过自我反思,主动寻求教师的“支架”式教学干预,直至完全内化教师的干预指导,逐步迁移至其它写作任务,并开始外化为一种对他人的干预。具体明晰的互评要求及评分标准,可以帮助低水平学生有序建构其对英语写作的掌控能力。4)在修改阶段,教师提供的各种“支架式”DA教学干预活动促进了低水平学生实现由被动模仿到主动寻求方法“支架”的转型。对于高水平学生而言,大量的参考资源和恰当的写作方法指导等教学干预活动能够迅速提升其ZPD区域的不断扩大,帮助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5)在终稿→自主阶段,通过自主观摩,高水平学生会把同伴作品视为通往更高水平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式”支架,并主动探寻更多的“支架”去丰富自己。因此,对其DA干预重在帮助其精细使用这些资源,尽快完成他人调适(即观摩学习),做到完全“内化”(化为己用)。对于低水平学生而言,教师通过提供及时的肯定鼓励、精修范文的示范引领,实现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指导。此外,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所推行的DA模式实验是满意的,在四大教学介入举措中,学生对资源介入的满意度最高。而教师则感觉在帮助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业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设计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DA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构建了一个英语写作的学习共同体,发挥了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分配了彼此间的角色,从而能够促使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写作这一文化构建的活动中,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该模式的成功实施有助于改变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终结性测试为主导的局面,减少目前评价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使评价朝过程性、发展性、多元化方向发展,重视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干预及介入资源建设,及时为学生提供教学补救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在综合国内外有关DA界定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DA定义及其诠释;2)首次把DA理论引入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3)构建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DA理论框架及应用模式;4)设计了系统的外语学习支持性介入手段,探究了DA的诸成功要素,检验了DA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领域中的可行性。但是,由于目前西方二语习得研究者才刚刚开始步入这个领域,国内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领域还缺乏过程性的DA设计尝试,因此,该评价体系还有待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检验和完善。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优秀在线写作评改系统的支持,借鉴目前英语写作表现测量指标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实现大规模、精细化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DA实践研究。此外,在实验的时间跨度上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整个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以观测更为完整的教学评估与介入程序。总之,本文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整体外语教学改革探索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其研究成果为国内其它同类院校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支持,对DA在国内其它各学科中的推广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芸芸[8]2016年在《新疆“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要先准备好工具。词汇作为外语学习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外语综合能力的提升。课程改革实施至今,虽然学界在英语教学上有所探索和尝试,但对词汇教学的重视仍旧不足。学生词汇学习不得法、对词汇学习失去兴趣的现象比比兼是,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单词的记忆是有法可循的,词汇学习策略在词汇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以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新疆石河子市M中学八年级“内初班”学生展开了有关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首先,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法,从宏观角度对新疆“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的基本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操作,对各策略使用的大致情况及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因素予以细致分析;其次,通过错误分析法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易犯的错误进行手动统计,进而了解词汇错误与词汇学习策略间所存在的相关关系;第叁,使用有声思维法从微观层面将收集到的词汇文本材料进行提炼,从有价值的有声思维内容入手,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完成具体词汇任务时选择和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心理机制,分析优差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时存在的差异,从而印证前文宏观调查中的部分内容。研究发现,“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一般,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元认知、社会情感、认知和资源利用策略;“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存在性别、民族、生源类型和汉语水平的不同导致其在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着差异;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容易犯词形、选词、搭配、词汇混淆和用法等方面的错误,后进生错误量多于优等生,词汇错误与词汇学习策略密切相关;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任务产生相同或迥异结果时所使用的策略存在差异,同时他们对相同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程度和效果的差异,优等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都要优于后进生。鉴于此,针对新疆“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建议如下:树立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正确观念,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独特差异性,强化词汇学习策略指导培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增添了有关被试策略使用的内部心理机制分析,为词汇学习策略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对于帮助新疆“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韩东云[9]2017年在《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英语学习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好英语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班杜拉(1986)指出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学业成就具有重大影响。同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能明显地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运用。Zimmerman(2001)指出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习者通常能对自己诸如使用学习策略等的学习过程负责。我国学者吴霞和王蔷(1998)的研究表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英语词汇学习效果有显着的影响,学习者需要掌握和灵活运用多种词汇学习策略,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可见,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策略的掌握对于学生取得学业成功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虽然部分研究者们对学习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但是将二者的研究具体到英语学科学习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上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高中生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提出了4个问题来研究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1)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整体情况如何,是否存在性别、年级间的差异?(2)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如何,是否存在性别、年级间的差异?(3)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是否具有相关性?具有怎样的影响?(4)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低分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存在怎样的差异?本研究对河南省某所高中叁个年级的330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获得数据,通过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来探讨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状况和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以及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情况。运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为:(1)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各年级不存在显着差异。但是女生英语效能感整体上高于男生,存在显着性差异;(2)高中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处于中等水平,只有高二和高叁学生之间存在显着性年级差异,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回归分析表明英语学习效能感对词汇学习策略有预测作用,其中学生对行为处理的判断感对元认知和社交情感策略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学生对行为能力的判断感对认知策略的预测能力显着,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信感对资源管理策略有显着的预测能力;(4)学习效能感高分组的学生比低分组学生更多的使用元认知、认知、社交情感和资源管理策略中的多种策略,且学习效能感高低分组学生在计划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分类、查字典等策略运用上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性水平。根据上述调查分析的结果,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和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包括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引导学生对成败进行积极归因,树立恰当的榜样示范,提供积极性的反馈以及加强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运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等。

余星[10]2018年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及分析——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文中提出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非英语专业不同层次的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他们学习英语词汇时使用的学习策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观念上接受词汇学习应该在上下文中学习,应该通过运用来学习,但是在实际学习策略使用上,部分学生还是会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好学生更善于运用元认知策略对词汇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估。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搭配的学习策略,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因材施教,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提高其词汇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深度知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 丁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2]. 影响词汇附带习得效率的因素研究[D]. 赵龙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3]. 高中生英语单词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D]. 孔彦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 蒙古族初中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 赵艳霞.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 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与词汇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D]. 高红林. 曲阜师范大学. 2016

[6]. 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阻力及应对研究[D]. 任玉华. 江南大学. 2017

[7].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D]. 张艳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 新疆“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 杨芸芸. 石河子大学. 2016

[9]. 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与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D]. 韩东云. 闽南师范大学. 2017

[10].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及分析——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 余星.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标签:;  ;  ;  ;  ;  ;  ;  ;  ;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