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替膦酸钠论文-安普丽,蒋晔,李海霞

依替膦酸钠论文-安普丽,蒋晔,李海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依替膦酸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依替膦酸钠,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吸收检测,测定

依替膦酸钠论文文献综述

安普丽,蒋晔,李海霞[1](2009)在《依替膦酸钠片的毛细管电泳-间接UV法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吸收检测法测定依替膦酸钠。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以7mmol/L苯甲酸钠-7mmol/L磷酸二氢钾(pH8.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0kV,检测波长224nm。依替膦酸钠在62.5~10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7.82μg/ml,回收率为98.1%~100.8%,RSD≤1.5%。(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田茂友,李敏,李洪洋[2](2006)在《依替膦酸钠治疗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皮下注射依替膦酸钠,观察其对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4月龄w istar雌性大鼠61只随机分为6组:卵巢切除组(O组)、假手术组(S组)、雌二醇阳性对照组(E组)、药物注射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高剂量组(H组),给药12周。测定动物子宫重量,血清钙、磷、ALP含量,骨重及骨钙、磷含量和骨形态计量等指标。结果:O组子宫重量、骨钙、磷含量及骨小梁体积和宽度均显着低于S和E组,骨干重和灰重下降;OB I升高、OC I显着增加,破骨显着大于成骨;OS、MAR及血清ALP活性等均显着增加。提示卵巢切除后由于骨再建平衡破坏,骨转换加速,骨量明显丢失。依替膦酸钠各剂量组对子宫均无影响,其余指标与S、E组接近。结论:皮下注射国产依替膦酸钠能有效防治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对子宫无刺激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11期)

梁伯进,唐兴荣,薛忠林[3](2005)在《依替膦酸钠治疗伴骨质疏松症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依替膦酸钠对伴骨质疏松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6)和对照组(n=61),两组分别给予依替膦酸钠和阿法D3治疗,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及经颅多普勒测量患者的骨密度和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2.295,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骨密度、颈椎矢状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除C4椎体密度无明显变化外,余指标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但以治疗组升高更为显着(P<0.05或0.01)。结论:依替膦酸钠对伴骨质疏松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的疗效,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和经颅多普勒对该病的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张晓青,蒋晔,徐智儒[4](2005)在《依替膦酸钠及其有关物质的反相离子对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用于依替膦酸钠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的分析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以HypersilC8BDS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含8mmol/L正戊胺的5mmol/L乙酸铵缓冲液(用乙酸调节pH至7.0)(体积比为5∶9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994μg/mL,回归方程为lgA=2.105lgρ+1.972(r=0.9999)。方法的回收率为99%~102%,RSD为0.70%(n=9)。在该色谱条件下,依替膦酸钠与其有关物质(包括残留的合成原料亚磷酸及氧化分解产物磷酸盐)的分离良好。本法不需特殊的样品处理过程,快速,特异性好,适用于依替膦酸钠的常规检测,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可靠的分析手段。(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5](1999)在《循环给予依替膦酸钠有效治疗甾体类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循环给予依替磷酸钠(etidronate)、钙和维生素D,对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服用自体类药物的病人可增加其腰脊骨密度。这一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49例30岁以上服用带体类药物至少6个月(平均服用时间为8.5年)而有显着骨质减失的病人,大(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期刊1999年02期)

方洪壮,孙长海[6](1998)在《依替膦酸钠的电位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加0.1mol/LNaOH调节依替膦酸钠水溶液pH为8.85,加入CaCl2溶液,用0.1mol/LNaOH标准液滴定至终点(pH9.15)。通过Fibonacci法优化确定了CaCl2溶液的加入量。本法简便准确,可排除酸性杂质的干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1998年04期)

依替膦酸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皮下注射依替膦酸钠,观察其对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4月龄w istar雌性大鼠61只随机分为6组:卵巢切除组(O组)、假手术组(S组)、雌二醇阳性对照组(E组)、药物注射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高剂量组(H组),给药12周。测定动物子宫重量,血清钙、磷、ALP含量,骨重及骨钙、磷含量和骨形态计量等指标。结果:O组子宫重量、骨钙、磷含量及骨小梁体积和宽度均显着低于S和E组,骨干重和灰重下降;OB I升高、OC I显着增加,破骨显着大于成骨;OS、MAR及血清ALP活性等均显着增加。提示卵巢切除后由于骨再建平衡破坏,骨转换加速,骨量明显丢失。依替膦酸钠各剂量组对子宫均无影响,其余指标与S、E组接近。结论:皮下注射国产依替膦酸钠能有效防治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对子宫无刺激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依替膦酸钠论文参考文献

[1].安普丽,蒋晔,李海霞.依替膦酸钠片的毛细管电泳-间接UV法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

[2].田茂友,李敏,李洪洋.依替膦酸钠治疗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6

[3].梁伯进,唐兴荣,薛忠林.依替膦酸钠治疗伴骨质疏松症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

[4].张晓青,蒋晔,徐智儒.依替膦酸钠及其有关物质的反相离子对色谱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05

[5]..循环给予依替膦酸钠有效治疗甾体类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9

[6].方洪壮,孙长海.依替膦酸钠的电位滴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

标签:;  ;  ;  ;  

依替膦酸钠论文-安普丽,蒋晔,李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