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市小学蔺小莉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让它成为快乐的乐园,让学生自主学习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在“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享受到知识的乐趣。教师能否驾驭、激活课堂,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不少教师往往因启发不当,学生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他又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而语文教学的开讲艺术——导语,就显得特别重要。语文课的开端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整堂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许多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巧妙地设计导课语言,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导语设计时,可以采用一些与文本相适应的音乐,画面,在较短时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堂课的情感基调,较快进入角色;可以在讲授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点时,采用猜谜,或者问答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质疑题目,从其入手,这样,有力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讲《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板书题目后,我提问学生“大作家还有小老师,他会是谁呢?”运用这样激励性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思考,带着兴趣去学习。
二、乐中求学,过程“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这两者应该是共生互动的,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激活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氛围,激活情绪,借以调节欣赏者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间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文内容则要通过教学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于学生,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快乐,乐中学习,培养其接受、分析、综合、表述知识的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识、分析、感悟课文内容,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使他们在艺术殿堂中漫游。
1.质疑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正是体现学生对教学中的一种积极参与,通过质疑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求知中学会学习,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中,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问号”。我启发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有的学生问:“庐山云雾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学生问:“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我随手在题目下面画了两个问号,却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答案,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呢?”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疑难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答,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2.挑战法。
在学生答问不积极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用挑战法—故意示错、制造矛盾来调控课堂。这样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较顺利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设计了“辩论会”,我向学生提出“你不想说服爸爸放掉这条鱼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成代表“爸爸”和“汤姆”两方展开了两次辩论。此时,学生思维火花迸发出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答出许多精彩的答辩词,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两次辩论,层层深入,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育人的目标。
3.点拨法。
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或出现定势时,教师巧妙的点拨,相机诱导或转化话题,另劈蹊径,会使学生思维茅塞顿开,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如我在《雪儿》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雪儿的喜爱之情,抓住“忠实”一词,让学生理解体会其意思。有的学生回答:“真实”。有的学生回答:“老老实实。”我既没有否定其解释,又没有直接说出“忠实”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而是用学生理解去举例推论,让学生去感悟。我说:“老师认真工作,能说我很‘真实’吗?”通过巧妙地点拨、启发,使学生体会到了“忠实”就是诚心诚意做某事,从而学生很容易理解雪儿为人们带来的好处,进而赞美雪儿、喜爱雪儿。
4.赞美鼓励法。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赞美和鼓励。教师恰如其分地使用赞美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会得到真正的调节,消除胆怯、紧张、压抑心理,增强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和勇气。老师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美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亲切的握手、抚摸,会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器重、关切和爱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学生始终如拂春风,如沐春雨,兴趣盎然。
5.激趣幽默法。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笑话、表演激发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气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争论的故事》一课,有这样一组省略号“……”,我适时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具体写而省略了当时的情景,我启发学生去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当时学生可能谈论的感想。这样激发性的语言,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纷纷大胆去描述。同时,学生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趣中拓展,结语“活”
一堂课临结束时,学生往往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此时,更应激法学生的兴趣,拓展知识,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学《揠苗助长》一文,临近结束时,我问,“你想对那个农夫说些什么?”顿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又一次燃起,他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农夫为什么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激励性的语言中得到了培养,教学活动始终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着。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就能使其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确实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获得真实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