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与研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与研究性学习

山东省东营市陈庄镇中学李秀玲

一直以来,初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下,老师一味强调分数的重要,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有关,其结果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差。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在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下面我就谈谈初中数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是研究学习的教学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我曾经这样设计问题的情境:有A、B、C、D四户人家,现在在他们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四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相等,此井该挖在何处?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和猜测。接下来很自然得到:此井应该挖在过A、B、C、D四点的圆的圆心上。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也有些学生仔细去看教材。

二、重视教学应用

教师应该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注重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盈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与之相应的宽松氛围,才能在没有心理负担、压力的前提下,展开积极是思维,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以教学设计来全面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不同层次中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尽可能用生活的现实材料设计教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上切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取长补短,启发每个学生的思维,在互相帮助,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标签:;  ;  ;  

初中数学与研究性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