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用学论文_郭亚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语用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意识形态,社会,视角,概念,你是,动因。

认知语用学论文文献综述

郭亚莉[1](2019)在《新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隐喻象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从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象似性的实质功能及意义。语言中的隐喻象似性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隐喻得以构建的基础。研究隐喻思维过程不仅对语言教学有现实意义,对推动各交叉学科发展、激发和形成新思路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3期)

张环,陆国君[2](2019)在《“各种X”的新认知语用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新认知语用学相关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各种X"的语义语用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结构和语义上看,"各种X"构式可分为叁种次类构式:"各种+NP"、"各种+VP"和"各种+AP",其基本语义(彼此不同种类)逐渐虚化,程度义增强;从语用角度来看,"各种X"语用色彩由客观陈述逐渐向主观评价演变,交际过程中的焦点信息也得到凸显;"各种X"的产生固然受到了社会-认知因素(前语境知识等)的制约,但更是受到了源于使用者概念隐喻与转喻等认知能力的影响,是语用动因与认知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姗[3](2019)在《翻译的认知语用学研究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语用学注重从认知的视角和语言的意义来研究翻译。从认知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译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翻译过程从释意到表达受到译者认知语境的制约。翻译的认知语用学研究路径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为语言哲学走向广阔的认知科学哲学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7期)

许文瑾,陈煜[4](2019)在《《认知语用学》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Marco Mazzone教授长期致力于认知语用学理论研究。他的新着《认知语用学:心智解读、推理与意识》一书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关联理论学者提出的模式,着重探讨认知语用学与心智解读之间的关系,并对关联理论进行删减或修改。全书共五章,以下做内容介绍和简要评述。(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磊[5](2019)在《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预设动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言意义研究的重要条件,预设的存在为语言理解提供了话语背景,预设的调整则在强调预设动态性的同时,颠覆了传统预设理论,推动了有关语言预设研究的发展。文章通过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出发,研究语言使用双方在相同知识背景下进行交流的语用预设动态性,以体现预设的语用价值。这不仅符合基本的语言结构、交际语境下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个人心理世界的要求,并且帮助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规约的形成,进而达到明确社会交际目的,促进社会沟通的顺利进行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贺康宁[6](2019)在《流行语构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的新认知语用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语伴随着社会发展已然成为普遍现象,新闻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上不断出现的新表达不仅折射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现象,更体现出人们认识世界的再范畴化机制,因此,研究流行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语言的发展变化趋势。目前学者们对流行语构式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或认知语言学的单一视角,而较少将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从话语生成和理解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新认知语用学视角对流行语表达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进行构式语法分析,以揭示该语言现象生成和理解的认知及语用动因。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主要来源于网络新闻标题,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研究发现:1)新兴表达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属于构式,主要源于:用法上,“你”所对应的“X”不再仅限于“(一个)人”的指称,任何人或物,只要是语用者意欲表达观点的对象,都可进入该构式;语义上,该构式衍生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语义内涵,既可用于表达语用者积极的情感态度,又可表达消极的态度评价,且含有幽默或讽刺的调侃。该表达语义和用法的不可预测性是促使其成为构式的主要原因。2)在表达阶段,该构式的认知基础是仿拟思维,构式的生成是语言使用者仿拟思维语用化的结果,此外,概念隐喻和转喻在生成非常规性表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理解阶段,受话人对构式的理解主要基于前语境知识,其中,集体前语境作为同一语言社区成员的共享信息有助于受话人理解发话人的一般语用含义,而个体前语境由于引导受话人关注凸显信息可能导致误解,此时互竞语境协助受话人准确识别话语的真正意义。3)该构式的语用价值体现在,以礼貌原则为前提,当表达正面语义时,结合文化因素,将赞扬义隐含在“这样的”表达中,以避免直接露骨的夸赞而更容易被接受;当表达负面的语义时,“这样的”作为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明确的指责而威胁对方的面子。简言之,同一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凸显不同的会话含义,消极的语义同积极的语义一样都以礼貌原则为前提,在不同的语境下拥有不同的语用价值。流行语构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已然成为高频率表达式,将认知和语用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对该构式进行探究,能够相对全面解释该表达在生成和理解方面涉及的认知及语用动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姜望琪[7](2019)在《论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以“我不责怪中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特朗普的"我不责怪中国"为例阐释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的必要性。特朗普这句话什么意思?他真的不怪中国吗?单纯从语义信息角度,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因此,作者提出,分析类似话语必须在注意信息真假的同时考虑情感因素,即要同时考虑语言的社会、认知两个维度。这就是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也是当代语用学的出路所在。作者建议把社会、认知维度作为语境因素引入语用推理模式,并以特朗普这句话为例展示了其具体操作。(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马腾[8](2018)在《概念隐喻跨语释解的认知语用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使用。同一概念隐喻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有些有直接的对等,有些有近似的对等,有些有平行的对等(但隐喻镜像不同),而有些根本没有比喻对等语。探讨多语间的概念隐喻释解,有助于拓展和丰富隐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29期)

陈伟红[9](2018)在《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篇意识形态意义阐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以话语为主要表征形式,与话语、话语意义密切相关。适切的话语阐释意义是界定意识形态意义的关键,是管窥意识形态能动作用和社会功能的前提。通过论述意识形态语用特征,论证了从语用学视角解析意识形态的理据。随后根据Kecskes社会认知语用观的核心思想,解析语篇交际者个体前语境和实际情境语境驱动下的自我中心和合作原则的互动融合过程,进而阐发语篇意识形态意义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社会和语用叁大因素,从而论证了意识形态"说—听"交际结构及其意义的认知语用阐释机制。(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文旭[10](2018)在《语用学研究:认知语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用学是在认知科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对语言使用的语用知识系统、交际语境中语言的心理结构和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认知语用学这一术语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使用,但Kasher(1989)认为,语用的认知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早期语用的认知研究主要局限于理性原则(Rationality principle)、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 1986,1995)、参照的认知语用分析(Ariel 1990,1994)、语用习得的语言与心(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认知语用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新认知语用学相关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各种X"的语义语用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结构和语义上看,"各种X"构式可分为叁种次类构式:"各种+NP"、"各种+VP"和"各种+AP",其基本语义(彼此不同种类)逐渐虚化,程度义增强;从语用角度来看,"各种X"语用色彩由客观陈述逐渐向主观评价演变,交际过程中的焦点信息也得到凸显;"各种X"的产生固然受到了社会-认知因素(前语境知识等)的制约,但更是受到了源于使用者概念隐喻与转喻等认知能力的影响,是语用动因与认知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语用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郭亚莉.新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隐喻象似性研究[J].校园英语.2019

[2].张环,陆国君.“各种X”的新认知语用学解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姗.翻译的认知语用学研究路径[J].作家天地.2019

[4].许文瑾,陈煜.《认知语用学》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19

[5].王磊.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预设动态性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

[6].贺康宁.流行语构式“原来你是这样的X”的新认知语用学解读[D].郑州大学.2019

[7].姜望琪.论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以“我不责怪中国”为例[J].外语研究.2019

[8].马腾.概念隐喻跨语释解的认知语用学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9].陈伟红.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篇意识形态意义阐释机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文旭.语用学研究:认知语用学[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1)推理研究的认知脉络.隐喻能力定义理论依据4.隐喻能力的理...附录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着作出版基金...附录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着作出版基金...附录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着作出版基金...附录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着作出版基金...

标签:;  ;  ;  ;  ;  ;  ;  

认知语用学论文_郭亚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