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债务重组论文_李学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企债务重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债务重组,企业,债权,债务,债权债务,不良,电力。

银企债务重组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芳[1](2017)在《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债务重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导致了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增加,财务困境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摆脱财务困境的途径已引起了我国政府、债权人及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通常,解决企业财务困境的方式有叁种:资产重组、破产清算或重整、债务重组。当债务人债务违约时,债权人基于回收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债务重组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我国,政治关联与银企关系作为两种特别重要的外部社会资本,能为企业带来重大的价值。已有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与银企关系在各个地区和国家是普遍存在的两种关系,当制度环境非常落后时,两种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为企业带来利益支持企业的发展。那么,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政治关联和银企关系能否为企业带来好处从而影响债务重组协议的达成和债务双方的债务重组决策呢?在我国这样的“关系”社会环境中,本文将研究政治关联、银企关系对债务重组的影响,分析两种关系对债务重组的作用机制,探讨哪种关系更有利于债务重组协议的达成,同时进一步探究单一关系与双重关系中哪种关系对债务重组的作用更大。本文根据企业债权人的性质将债务重组的对象分为金融类债权人与非金融类债权人,依据债权人是否申请司法途径将债务重组分为私下债务重组与法定债务重组,分别研究政治关联、银企关系对债务重组发生、重组对象选择、重组途径选择的影响。本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此处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回顾相关的文献,并阐述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财务困境理论、债务契约理论、债务再谈判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后面研究假设的提出及实证结果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是研究假设的提出。结合上一部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政治关联关系、银企关系对债务重组的影响,提出了关于政治关联、银企关系对债务重组的发生、重组对象选择、重组途径选择的叁个大假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样本来源、数据选取、变量的定义及模型构建。第五部分是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债务重组发生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六部分是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债务重组对象选择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七部分是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债务重组途径选择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八部分是结论部分。此处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结论及启示,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结论:(1)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财务困境公司发生债务重组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单一关系中,政治关联对债务重组发生的影响更大;同时发现双重关系比单一关系对债务重组的作用更大。(2)财务困境公司存在的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金融类债权人选择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单一关系中,存在银企关系的财务困境公司发生债务重组时更容易与金融类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还发现存在双重关系的财务困境公司更容易与金融类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3)仅发现存在银企关系的财务困境公司发生债务重组时更容易达成私下债务重组协议。财务困境公司存在的政治关联关系、同时存在的双重关系与其私下债务重组方式的选择没有显着关系。总体看来,银企关系比政治关联对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行为影响更普遍。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处:一是以往对债务重组的研究,主要探讨了政治关联与债务重组发生的关系、银企关系与私下债务重组的关系。在对重组对象与重组途径细化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债务重组发生、债权人类型选择、重组途径选择的关系。二是以往有的文献同时研究了政治关联、银企关系对债务融资、财务困境公司恢复的影响,研究了两种关系是否比只有其中一种关系的影响更大,但没有同时研究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债务重组之间的关系。本文同时研究政治关联、银企关系对债务重组的影响,并关注哪一种关系的作用更大,两种关系是否比一种关系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7-10-01)

王晓苏[2](2012)在《印度拟重组350亿美元电企债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供电能力,防范大面积停电再度发生,印度日前正计划重组各电力企业所背负的350亿美元债务。 电企亏损3年增15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印度电力企业在短短3年内现金亏损幅度扩大了15倍,达到2880亿卢比(约合52亿(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报》期刊2012-08-27)

[3](2005)在《银企合作重组债务——新设公司》一文中研究指出A公司是一家炼钢企业,因产品成本高、流动资金短缺、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于2000年末被迫关闭停产。停产时,该公司累计亏损上亿元,共欠银行贷款5.8亿元,其中累计欠农行某支行贷款本金3.5亿元,利息7200万元。为了避免巨额信贷资产形成损失,农行组成工作组,(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05年07期)

夏蜀[4](2002)在《我国银企债务重组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债转股为主的债务重组中 ,政府—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企业四者之间存在着既定的信息结构、契约关系和利益结构 ,各参与方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交易等等一系列关系当中。在这些关系中 ,每个人、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都想通过(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02年08期)

李华民[5](2001)在《银企债务重组的基金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银企债务重组的持续性为国有企业解困 ,政府出台了包括“债转股”在内的诸多措施 ,虽然减少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存量 ,但却没有遏制住其不良资产增量。针对企业而言 ,已出台或实施的解困措施所能解决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国有企业。目前 ,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本文来源于《西南金融》期刊2001年12期)

范凤丽,李绍锐[6](2001)在《银企债务重组的方式及其会计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 ,我国国有企业负担普遍沉重 ,负债率过高 ,这不仅导致企业本身经营效益下降 ,甚至亏损 ,而且形成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 ,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金融风险 ,要摆脱这种局面 ,必须实行银企债务重组(本文来源于《丹东师专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夏蜀[7](2001)在《银企债务重组:制度分析与金融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银行累积了巨额银行不良贷款,国有企业高度负债。这 一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牵动全局的关键性问题。而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 增强了中国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紧迫感。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 司,旨在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债以转股为核心 内容的、大规模的银企债务重组工作全面展开。 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金融市场理论,讨论和分析在此宏观背景下的银企债务重 组有关问题。论文的总体思路是,一方面,用制度分析的方法研究银行问题、企业问题和经 济金融体制格局。先从银企债务的投融资体制扭曲和产权软约束两大成因入手,提出以债转 股为主要内容的银企债务重组,其实质问题是产权制度的重组和公司机制的重组。重组产权 制度,包括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国有银行产权制度两个方面的重构;公司机制的重组,既要 进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要对公司的融资机制进行转换。另一方面,运用金融经 济学的有关理论解释债务重组中金融机构运作、资本市场功能、股权变现、金融工具创新等 问题。这两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中国的银企债务重组的最深层的目标是通过债务的转换、 处置,来解决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产权不完整的顽症。而解决的途径就是走制度创新的路 子。与此同时,实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的基本条件,却是债务在避免“道德风 险”、“赖帐经济”的前提下得到切实有效的转换、处置,而有效处置债务必须依靠资本市场, 依靠金融手段和金融服务。全文由6章组成,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导言。介绍本文的研究立题背景和意义,分析本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目前 开展此项研究的难点,确立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设定本文的研究范畴,并提出全文的基本结 构安排。 第二章回顾与评价银企债务重组问题。本章先从横向方面考察了世界范围内的银行不良 资产处置情况,吸取其中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其次,从纵向方面介绍了我国金融界、理论 界主流的四种思路,并对此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回顾计划经济时期、转型时期国有银行与企 业的关系,阐述财政体制中的资本金制度的缺陷、投融资制度与国企负债形成关系,以及论 证银企债务性质,从制度的层面探究了我国银企债务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投融资体制扭 曲和产权软约束是导致累积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最重要的因素,而这正是构成了本文对银 企债务重组进行制度分析的逻辑起点。 第叁章对银企债务重组中金融运作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解释。在第一节分析金融资产管 理公司的模式与性质。通过对其基本运作模式概述,使人们对AMC这个全新金融机构有一 全面了解,对债转股流程有一清晰轮廓:通过对其属性的分析,为下一步对银企债务重组进 行制度分析,把握AMC的未来运作方向提供理论基础。第二节讨论的是资本市场在银企债务奎纠中的功能。尽柠对银行不良资产是要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无论从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是从愤务重红白自的运作规律,都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流通功能、改制功能和开放功能。第二节分析战略投资人的利益所在。AMC的所持股权能否顺利退出,关键一点要看股权购灭者是否能够有利可图,否则股权交易无法达成。因此这节在一开始就把银企债务重组纳入企业并购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在此基础上讨论战略投资人的利益。第四节是对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有效性分析。在可进行债务重组的众多金融工具当中,花较多篇幅单独论述褂“证券化的原因是,不仅在国外的银企债务重组中这个工具有相当成功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资产证券化还具有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减少金融风险的作用,能带来消化不良资产以外的功效。 第四章运用博奕理论分析银企债务重组问题。本章在首先给出博奔基本分析构架之后,着重分别讨论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银行与。 0政府之间的博奔关系,分析各个当事的经济主体在银企债务重组中的利益与策略,最后在关工“道德风险”方面、关于信用与“赖帐经济”之问、关于产权软约束等叁方面得出若干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对银企债务重组进行产权制度。银企债务重组实质上是产权制度的重构,包括银行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两方面的重构。在第一节沿着现状特征——矛盾所在——解决对策的逻辑顺序,讨论了债务重组中关于银行体系方面的产权制度问题,指出多(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1-04-01)

刘希普[8](2000)在《新形势下的银企债权债务重组及国有银行资产保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银企债权债务恶化的原因 (一)改变国有企业资金供给渠道并未达到提高国有企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1983年开始,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改由银行统一管理。由于实行银行统管的一些配套措施没有被贯彻落实,导致银行无条件承担了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供应。到了1985年推出“拨改贷”政策,国企固定资金供应由财政的无偿拨款改为有偿使用银行贷款。这两项改革措施是根据当时社会收入分配格局(本文来源于《国有资产管理》期刊2000年03期)

曾烨[9](2000)在《重组银企债务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企资产负债率过高这一普遍现象 ,如何维护银行这个最大债权人的权益 ,如何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 ,已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除直接融资、债转股、核销外 ,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设立专门中介机构来重组银企债务 ,如组建一个“清债基金” ,由这一机构向商(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金融》期刊2000年01期)

孙波[10](1999)在《银企债务重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统计,1996年底,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79%,银行的不良贷款已占贷款总额的20%以上。银企大量的不良债权债务制约了企业和银行的改革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效益的提高。一、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银企之间大量的不良债权债务,背景深刻(本文来源于《山东经济》期刊1999年05期)

银企债务重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供电能力,防范大面积停电再度发生,印度日前正计划重组各电力企业所背负的350亿美元债务。 电企亏损3年增15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印度电力企业在短短3年内现金亏损幅度扩大了15倍,达到2880亿卢比(约合52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企债务重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学芳.政治关联、银企关系与债务重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

[2].王晓苏.印度拟重组350亿美元电企债务[N].中国能源报.2012

[3]..银企合作重组债务——新设公司[J].农村金融研究.2005

[4].夏蜀.我国银企债务重组的博弈分析[J].管理世界.2002

[5].李华民.银企债务重组的基金模式[J].西南金融.2001

[6].范凤丽,李绍锐.银企债务重组的方式及其会计处理[J].丹东师专学报.2001

[7].夏蜀.银企债务重组:制度分析与金融解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8].刘希普.新形势下的银企债权债务重组及国有银行资产保全[J].国有资产管理.2000

[9].曾烨.重组银企债务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结合[J].中国城市金融.2000

[10].孙波.银企债务重组初探[J].山东经济.1999

论文知识图

政府与银企之间的动态博弃家公司企业信用度与公司销售收入、...银企无限次重复博弃的子博弃完灸纳什均...扭企无限次博弃的可实砚支付

标签:;  ;  ;  ;  ;  ;  ;  

银企债务重组论文_李学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