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性论文-曹蕾

讽刺性论文-曹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讽刺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讽刺,调侃,言语行为,概念隐喻

讽刺性论文文献综述

曹蕾[1](2018)在《自媒体讽刺性调侃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讽刺性调侃话语是自媒体中常见的一种话语类型。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讽刺性调侃话语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宣泄情绪、表达意见,还能产生良好的幽默效果,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语用和认知的相关理论对自媒体中的讽刺性调侃话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对幽默言语、批评话语以及自媒体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梳理、评述。此外,还对自媒体讽刺性调侃话语这一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同时也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从词汇、语音、语法、修辞四个层面讨论了自媒体讽刺性调侃话语的语言运用特点。认为这类话语具有创新使用词语,运用韵律手段,花式使用同一句式结构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格的特点。第叁章则重点论述了自媒体讽刺性调侃话语的言语交际结构和语用策略。认为这类话语的言语交际结构主要由交际主体、交际背景和交际意图叁方面构成,而讽刺性调侃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从宏观上看主要有违背合作原则和违背礼貌原则两种,从微观上看主要有运用特殊的语体、采用独特的语言形式、违背逻辑事理等。第四章则分析了自媒体讽刺性调侃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的类型及其功能。研究发现,这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对加强话语的幽默讽刺效果,游说受话人以及构建语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五章首先探讨了影响讽刺性调侃话语产生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然后对良性讽刺性调侃话语和低劣讽刺性调侃话语分别进行了讨论。认为良性讽刺性调侃话语无论对交际双方还是社会现实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低劣讽刺性调侃话语主要有语言刻薄、取意低俗、主旨消极、过度娱乐以及因袭套用五种具体表现形式,这类话语可能会影响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传播消极思想并且对被调侃对象造成较大的伤害。最后,在前文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自媒体讽刺性调侃话语优胜劣汰机制的建构策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木亚赛尔·托乎提[2](2018)在《浅析荒诞派戏剧《秃头歌女》中的讽刺性人物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剧作家尤金·尤涅斯库,二十世纪荒诞派戏剧之鼻祖,其代表作《秃头歌女》看似毫无逻辑却又暗含哲学思辨的人物对话,以及高度重复的舞台行动均在试图打破传统戏剧的创作规律,但荒诞派戏剧所内含的戏剧社会功效却与传统戏剧相同,旨在以戏谑手法鞭挞人性之丑恶,揭露社会之阴暗。(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5期)

周云楠[3](2018)在《鲁迅和蔡万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中国作家鲁迅和韩国作家蔡万植的短篇小说中体现出的讽刺性进行对比研究。鲁迅和蔡万植分别作为在中国和韩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作家,对讽刺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鲁迅和蔡万植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讽刺对象和讽刺手法两个方面来了解两位作家创作的不同点,进而对其作品中体现出的讽刺风格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杨丽倩[4](2018)在《小丑的滑稽戏——《钦差大臣》中出场人数众多的讽刺性场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钦差大臣》不仅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品,也是讽刺戏剧的代表之作。剧中不仅塑造了一个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更是描绘了许多令人发笑的讽刺性极强的场景。主人公赫列斯塔科夫自始至终抱着敛财的目的,其他人也全力以赴地配合他的演出。从会见、申冤、告白叁个场景出发,分析出场人数众多的讽刺性场景,以及这些场景如何一步一步推动戏剧向前发展,可以看出该剧拥有同时期戏剧所没有的现实主义色彩。(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01期)

王欣欣[5](2017)在《《马克·吐温自传》中的讽刺性幽默》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吐温在《马克·吐温自传》这部他旨在敞开心扉、吐露心曲的作品里,将讽刺寄于幽默之中,以幽默为载体辛辣嘲讽了美国民主政治、宗教的虚伪性以及人性之恶。基于此,立足于《马克·吐温自传》,主要探究这些讽刺性幽默的幽默之因及其讽刺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党妮妮[6](2017)在《讽刺性幽默的艺术效果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讽刺性幽默是将幽默诙谐的情趣与辛辣犀利的见解完美结合的一种表达方式。讽刺性幽默有着严肃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人生智慧的体现。讽刺性幽默对人类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及意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现实的考量。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伴随着文明进步而来的是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与人性尊严、价值的博弈。因而讽刺性幽默,在不同时期都可作为关照人类自身行为的镜子,承担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重任。本论文从对幽默概念的梳理及界定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对幽默的产生缘由加以探讨,提出讽刺性幽默作为幽默的一种,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意义,特别是其对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制度等的批判和揭露,让人在笑与深刻的反思中受到教育,即达到“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这一艺术效果是讽刺性幽默区别于其他幽默的本质。讽刺性幽默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更是超越时空限制的理论,使其能在不同的时代中发挥着诛伐丑恶、矫正谬误的作用。本文着眼于讽刺性幽默跨种族、超时空的教育价值,认为讽刺性幽默在物欲横流、价值颠倒、道德败落的时代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指导意义,并为生活于此的人提供了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马生庆[7](2017)在《《围城》中讽刺性夸张的认知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钱钟书先生凭借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与思想深度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其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鲜明的是这部作品中夸张、幽默、犀利的讽刺艺术,使得整部作品显得生动又不失深刻。本文主要对《围城》这部作品中的讽刺性夸张进行认知语义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2期)

梁志刚[8](2016)在《从梁赞诺夫的命运叁部曲论喜剧的讽刺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喜剧作为当今电影界喜闻乐见的一种电影类型,深受大众喜爱。但是,提及喜剧的讽刺性,很多人却知之甚少,很多人都认为喜剧就是段子的罗列,是笑料的集合,却往往不知道喜剧真正的艺术价值——讽刺性。本文从分析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风格入手,结合喜剧与讽刺性的历史渊源,并与当今的电影进行对比,从而反映出当今喜剧电影在讽刺效果、讽刺力度两方面的不足和进步。(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3期)

马思远[9](2016)在《反抗的快感:讽刺性段子的快感生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讽刺性段子是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种文本,人们通过它获得生产和反抗的快感,然而大众获得快感的同时,这种快感却是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之内,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宰制秩序的统一性而生产出来的。本次选题主要研究的是讽刺性段子中“快感”的生成机制。这里的“快感”指的是“反抗的快感”,不包含身体的、性的、视觉的等。本文将从叁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快感的生成动因,此部分将从意识形态层面和大众文化层面,分别阐述多维度的快感生成。第二,讽刺性段子的文本分析,此部分将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挖掘反抗的快感是如何通过文本的生产和阅读而获得的;第叁,在社交语境下的狂欢与快感,这里涉及到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主要研究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快感的生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又会有哪些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试图在心理、文本、传播多层面揭示讽刺性段子中快感的生成动机与过程,以及对受众的影响。其研究方法主要以跨学科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为主。快感是多义的,在美学、政治经济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等学科中有着多视野辨析,本文将运用跨学科研究法进行横向多维度考察,同时以内容分析法,借大量案例文本对快感潜在体进行深度剖析。(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6-05-27)

严才学[10](2016)在《再谈《拿来主义》语言的讽刺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少人都谈过《拿来主义》语言的讽刺性,大都将笔力集中在反语、比喻、细节描写等方面。这些研究都抓住了重点,分析细致、深入,让读者受益匪浅。比如使用反语手法的词语就不少。"发扬国光"原文加了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表明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投降媚外,丢国家的脸;"进步"是变本加厉的卖国行为;"丰富"和"大度"是卖国者为自己的卖国行为所找(本文来源于《语文知识》期刊2016年01期)

讽刺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国剧作家尤金·尤涅斯库,二十世纪荒诞派戏剧之鼻祖,其代表作《秃头歌女》看似毫无逻辑却又暗含哲学思辨的人物对话,以及高度重复的舞台行动均在试图打破传统戏剧的创作规律,但荒诞派戏剧所内含的戏剧社会功效却与传统戏剧相同,旨在以戏谑手法鞭挞人性之丑恶,揭露社会之阴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讽刺性论文参考文献

[1].曹蕾.自媒体讽刺性调侃话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木亚赛尔·托乎提.浅析荒诞派戏剧《秃头歌女》中的讽刺性人物设置[J].明日风尚.2018

[3].周云楠.鲁迅和蔡万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对比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

[4].杨丽倩.小丑的滑稽戏——《钦差大臣》中出场人数众多的讽刺性场景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8

[5].王欣欣.《马克·吐温自传》中的讽刺性幽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

[6].党妮妮.讽刺性幽默的艺术效果及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7

[7].马生庆.《围城》中讽刺性夸张的认知语义分析[J].山西青年.2017

[8].梁志刚.从梁赞诺夫的命运叁部曲论喜剧的讽刺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6

[9].马思远.反抗的快感:讽刺性段子的快感生成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6

[10].严才学.再谈《拿来主义》语言的讽刺性[J].语文知识.2016

标签:;  ;  ;  ;  

讽刺性论文-曹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