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创新理论体系研究

江泽民创新理论体系研究

张远新[1]2004年在《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叁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不仅重视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论断。这些论断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前瞻性和实践性,而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思想,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力图比较系统地研究江泽民的文化思想,构建其理论体系,分析其历史地位,以深化对“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术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而且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历史,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旗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文化越来越成为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这不仅体现在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对综合国力的增强起着关键作用,还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体现在文化产业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表现。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要努力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大力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领导科技工作逐步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的江泽民,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敏锐地关注着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并根据新形势和新实践对科技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1)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2)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3)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5)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宋巧霞[2]2003年在《江泽民创新理论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是江泽民思想的重要内容。“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机勃勃,事业兴旺发达的前提和基础”。从远古到明清长达数千年的时期里,中国人民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创造了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华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 十叁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开拓进取的革命勇气,在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和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民族要树立创新思维,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江泽民的创新思想,不仅是对时代脉搏和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而且把创新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我国制定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和抢占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为中华民族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诸多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他对创新的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使创新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成为一个更加普遍的概念,即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且包括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关键意义的体制创新,包括了关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 他把创新问题提高到事关民族复兴、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高度,第一次把创新问题系统地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为我们指出了实现创新、追赶时代潮流的方向和要求;他对创新的内容、途径、目标,以及全党同志在创新中肩负的神圣使命都作了明确阐述,从而形成一个带有独创性的创新思想体系。 江泽民创新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指针和灵魂,是实践“叁个代表”的必然要求。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顺利完成新世纪叁大任务的重要保证。更是我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竭动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定因素。 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具有实践性、科学性、继承性、开放性、前瞻性、时代性等特点。 要实现创新,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创新的环境就包括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维持垄断就是遏制创新。创新环境要求自然淘汰,建立公平的竞争。要实现创新建立保护创新的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树立尊重保护别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创新的规章制度。要实现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原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立足于国情,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等原则。 目前,从收集到的资料看,论述江泽民创新理论的文章很多,但专论江泽民创新理论体系的论述很少,且对体系结构、基本内容的分析和阐述,在深度和广度上也不够。本文通过探讨何为创新、创新的重要性、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江泽民创新思想的现实意义等问题,旨在将江泽民同志的创新理论体系从新的视角做出系统、深刻的分析和阐释,引导我们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江泽民这一科学思想的精神实质,从而更自觉的指导我们的实践。 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江泽民创新理论的全面理解,而且对于深入学习创新理论体系,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李慧娟[3]2005年在《江泽民创新动力论研究》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它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任何时代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本文以创新动力论为主线,全面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江泽民提出了创新动力论。创新动力论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各种创新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融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创新动力论有其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与系统性。创新动力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及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上产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深刻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理论的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陈晓雷[4]2008年在《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不论是曾经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同样是党的宝贵财富。它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成功和胜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叁代领导集体在经济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是党的第叁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继承与创新。研究和探讨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指导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涵义及形成背景、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本部分首先指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科学涵义及其存在形态。其次论述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形成的背景,把握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提出的现实紧迫性。再次从其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的梳理中透视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本部分从四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内容,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念;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指导原则;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式,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内在要求上全面准确地把握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第叁部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特性。本部分从叁个方面来阐述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整体特性,主要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具有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特性、具有长远与全局的指导特性。第四部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重要价值。本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指出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对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

魏巍[5]2013年在《胡锦涛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我军发展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依据和遵循。全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和几个相关概念。接着阐述了胡锦涛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源于实践又引领和推动着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继承了我们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尔后分析了胡锦涛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国家领土主权面临挑战,周边安全环境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兵员成分与官兵思想发生变化;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稳步推进,军队使命任务进一步拓展。重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原则、内容、效果等方面梳理了胡锦涛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开展“四项重大教育”,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探讨了如何用胡锦涛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学习理解,自觉运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王跃然[6]2017年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对人类而言,创新既是直观的实践活动,又是深刻的哲学命题。马克思、恩格斯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高度,深入挖掘了创新活动对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创新思想为研究对象,梳理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理论样式,归纳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思想特征,探讨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实践价值。“创新”是一种重要的人类实践活动方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没有一刻离开过创新活动,创新活动的存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创新”一词源于西方,以“引入新理念、进行新变革”为基本内涵,可以引申为“引入新东西、新概念,进而制造新的变化。”在哲学层面,“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和超越,表示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在实践活动中的首次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各种缺陷和弊端,从哲学层面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化”本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批判、超越”的哲学立场。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认为,劳动与创新之间存在着本质关联,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创造的劳动状态,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特定社会形态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该社会形态的发展进步速度。在马克思之后,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延续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问题的关注。熊彼特从生产要素组合、生产技术进步、内生经济增长模式、技术经济范式、国家创新体系等具体发展环节阐发对创新问题的经济学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启示。作为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发展的早期代表人物,列宁和毛泽东以高度自觉的理论前瞻性,提出结合本国发展客观实际,辩证看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首次理论创新。列宁和毛泽东之后,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进入中国发展时期。邓小平同志延续列宁、毛泽东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大胆解放思想、突破观念禁区,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先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祖国和平统一论等重要思想,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基础理论框架。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作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后续领导者,他们分别从论证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实现中国现代化事业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事业全面发展等不同角度入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规划。从马克思的创新思想到习近平的“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始终保持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面向实践”的理论定位、“永恒批判”的思辨气质,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前后相继”的历史传承性、“因地制宜”的现实针对性、“与时俱进”的对策灵活性。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实实际,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理论逻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关键。而推动创新思想中国化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平台搭建、和谐有序外部创新环境营造,则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最具创新价值的实践领域。

陈亚联[7]2003年在《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紧紧围绕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重要论断、重要论述,阐明了江泽民创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哲学基础和理论渊源,详细论述了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江泽民创新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以及江泽民创新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文分叁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第一章),首先依据江泽民从民族、国家、政党叁个不同层次对创新的社会意义的科学判断,揭示了江泽民创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从实践的角度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统一的角度论证了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哲学依据。最后,在简单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新思想的基础上,揭示了江泽民创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第二部分(第二至五章),依次论述了江泽民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即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阐述了各种创新的意义、理论内涵和实现途径,等等。第叁部分(第六章),在前文的基础上,论证江泽民创新思想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进一步论证这个理论体系的的理论特色——系统性、时代性、民族性、辩证性。依次论证:江泽民创新思想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等诸多内容,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放眼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大潮,立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着眼于对民族兴衰史的思考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准确把握创新与继承、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领导与群众诸范畴的辩证关系,理论思维具有鲜明的辩证性。

赵秀忠, 李香菊[8]2003年在《试论江泽民的创新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泽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对创新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逐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创新思想 ,既突破了以往的创新理论 ,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 ,并以理论创新的实践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由于江泽民创新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鲜明特征 ,从而使其成为科学的创新理论体系。

王群生[9]2011年在《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是江泽民“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叁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不仅重视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而且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江泽民同志自1989年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价值目标、选择路径、方针和原则、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作出了许多精辟的、科学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断,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丰富的、系统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力求全面、系统、准确地概括和总结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内容体系、理论特色及历史地位。全文由导论、正文和结束语叁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导论,主要从国内外关于意识形态,尤其是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研究现状出发,在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章,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产生的时代机遇。重点讨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与机遇、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推动与影响、加入WTO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考验与影响、对外开放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借鉴和冲突、现代科技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冲击和促进等五个问题。第二章,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思想来源。重点考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叁章,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科学体系。对于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从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定位、价值目标、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主要途径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第四章,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特色。重点总结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鲜明时代性、继承发展性、开拓创新性、科学系统性、思维开放性、实践指导性。结束语,总结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基本经验: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文本的统一、坚持民族特色和放眼世界的统一。

崔克锐[10]2014年在《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回顾与思考》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党的建设理论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进行回顾,思考与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特点与规律,以期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所助益。本论文分为叁大部分,共6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第2章至第5章为论文主体部分,分别阐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相关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最后为结语部分,主要以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核心,阐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主要创新点。所关涉问题是叙述与理解本选题的前提基础和依据。第2章: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基本思想的形成、丰富与发展。毛泽东回顾与总结十八年党的建设历史,确立了“叁个法宝”的党建思想,即党的建设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密切相联,进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用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党、武装全党,并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从而为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奠定了基本依据,提供了基本原则,指明了基本路径。第3章: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的确立。邓小平重新恢复并确立了党的实事求的思想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率领全党初步懂得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新时期党所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历史课题。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学习观,由此初步确立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第4章: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的丰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提出了“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江泽民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学习、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新思想,进而使党在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得以丰富,并体现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特点。第5章:胡锦涛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的成熟。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党建思想特别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得以实质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得以成熟。结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前提和基础,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目标,以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全党共识,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D]. 张远新. 湖南师范大学. 2004

[2]. 江泽民创新理论体系研究[D]. 宋巧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3]. 江泽民创新动力论研究[D]. 李慧娟. 河北大学. 2005

[4].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研究[D]. 陈晓雷. 西南大学. 2008

[5]. 胡锦涛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 魏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

[6]. 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D]. 王跃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7]. 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D]. 陈亚联.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8]. 试论江泽民的创新思想[J]. 赵秀忠, 李香菊.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

[9]. 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 王群生.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10]. 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回顾与思考[D]. 崔克锐.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江泽民创新理论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