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李西子[1]2017年在《日本高龄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文中认为学习动机是汉语学习的情感因素中最具有多元维度的因素之一。研究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动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的高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日本高龄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缘由和意义,介绍研究的方法、对象以及对外汉语界动机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是对相关动机研究情况的总结概括;第叁部分是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年轻学生和高龄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展开对比分析,以探求日本高龄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则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合日本高龄学生的教学策略。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总结论文的研究结果,提出研究的不足以及对该研究今后的展望。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日本高龄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很明确,主要包括叁方面:第一,想去中国旅游,或是去使用汉语的地区旅游;第二,想学习中国文化;第叁,想提高自身素质及文化修养。通过对札幌大学孔子学院高龄学生以及年轻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比较,在考察中笔者发现虽然年轻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比高龄学生强,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龄学生表现得更加积极,学习汉语的热情也更高。最后本文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针对日本高龄汉语学习者的具体教学建议。

赵竹[2]2017年在《日本北海道文教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汉语在世界上的角色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学习汉语的人更是与日俱增。目前已有五百多家孔子学院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与联系。在国内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因此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国内许多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积极与世界各所学校合作,将自己的学生派出国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让更多的海外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笔者的学校就与日本北海道文教大学合作多年,笔者因此获得为期一年的海外实习机会,并以文教大学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本文结合Gardner社会心理学动机模式中“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Noels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理论以及D?rnyei学习动机叁层次模式的理论基础,对北海道文教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本研究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以及研究背景和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对以往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第叁部分为本调查的研究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问卷及访谈的内容和数据处理;第四部分是对北海道文教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的结果与分析,包括学习动机类型、个体因素与汉语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分析以及访谈调查结果;第五部分是针对文教大学汉语学习者的教学策略;最后为结论部分,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及对未来进一步展开设想。本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文教大学学生的个体因素与学习动机呈显着相关,即学生的性别、年龄、汉语水平与专业都会对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并且工具型动机为文教大学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动机。因此,笔者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激发文教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龚莺[3]2004年在《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先考察了Gardner社会心理学动机模式中融合型动机取向和工具型动机取向在第二语言环境中的表现,继而考察学生个体因素和教师接近行为对学生动机因素产生的影响,结合融合型动机取向和在认知心理学动机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期望价值理论,讨论和动机因素有显着相关的教师接近行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日本学生的动机因素和他们对教师接近度的评价进行了定量研究。调查对象是43名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二年级学习的日本学生。研究发现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日本学生中,融合型动机取向是主要的动机取向,它比工具型动机取向对学生的学习更重要。期望价值理论中的期望、价值因素和融合型动机取向和动机强度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对教师接近度的研究发现,教师语言接近度和动机因素的相关性高于非语言接近度和动机因素的相关性。女生对教师非语言接近度的评价明显高于男生。另外教师的某些语言接近行为、非语言接近行为和动机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最后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方画[4]2008年在《美日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情感因素之一的焦虑,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也渐渐引起外语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关于外语学习焦虑的前沿理论与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在华的美国留学生和日本留学生,对他们学习汉语时的焦虑状况及其个体因素做出了比较深入的对比研究。本项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美国和日本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定量统计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并录音的途径,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工具,从对比的角度对美国和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焦虑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美日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总体情况、焦虑值分布特点和影响美日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个体因素。经研究得出,总体上,美国留学生与日本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上的焦虑具有显着性差异,美国留学生的焦虑程度比日本留学生弱。美国和日本留学生在焦虑因子的分布上各具其特点,二者的差异主要反映在:1)在焦虑的生理反应特征上,有“心跳加快”经历的日本学生普遍比美国学生多;2)在汉语学习的自信心上,日本学生明显没有美国学生强;3)美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更强,二者在汉语学习自信心上的差别造成二者在汉语课堂上的表现也有不同;4)在汉语学习技能上,听说焦虑成为日本学生的焦虑重心,美国学生的焦虑重心则集中在对汉字的记忆上以及对与汉字有关的课堂活动的惧怕上;5)对汉语课或老师的问题准备情况的好坏,对日本学生的影响明显比美国学生大。但对于课前准备本身,美国学生比日本学生更感焦虑。6)对于考试焦虑,虽然美日留学生在此项上的得分均较低,但二者之间仍然表现出显着差异,即日本学生的考试焦虑比美国学生明显要高。7)对身处中国社会环境下的焦虑感受不同。和美国人相比,日本人在说汉语的中国人周围焦虑感更强。8)对上汉语课的态度,与日本学生相比,美国学生上汉语课更积极,并且普遍愿意增加汉语课的时数。在影响汉语学习焦虑的个体因素方面,我们考察了学习者的六大个体因素,并得知:1)日本女性学习汉语时比男性显得更焦虑,而美国男性和女性的焦虑感没有明显差别;2)虽然美日留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对其焦虑均没有影响,但美国学生对汉语水平的自我评价普遍比日本学生高;3)日本学生无一例外地有过学习其他外语的经历,而美国学生中没有外语学习经历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显得更加焦虑。4)性格因素对日本学生的焦虑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日本组的外向和内向的人之间、外向和双重性格的人之间焦虑值差异显着;而对美国留学生来说,性格因素对其焦虑几乎没有影响。5)美日两国学习者的年龄、学习汉语的时间与汉语学习的焦虑均无明显关系。笔者对上述研究结论还从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民族研究等理论的角度分别对美日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焦虑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最后,在此结论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焦虑应对策略和教学建议,以求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吴勇毅[5]2007年在《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大样本、小样本和个案的研究,对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四项定量和/或定性的分析,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这些发现为改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今天——世界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汉语热”的形势下。文章还从理论上阐释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的区别,突破了对外汉语界长期以来对这两者不加区分的认识观念。作者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路子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均有所不同。第一章引论:我们真的以学生为中心了吗?本章从问题出发,探讨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汉语教学。作者从叁个方向上综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现状和成果,指出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新兴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第二章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介绍了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针对目前汉语学习策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本文主要进行的四项研究,即(1)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趋势研究。(2)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3)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4)善听者与不善听者的听力学习策略对比分析。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另外,从理论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的异同也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叁章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趋势研究本章是一个535人的大样本研究。目的是探索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特点和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留学生在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最常用的策略是补偿策略,其次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再次是情感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策略使用与许多因素相关,其中有些是新的发现。第四章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本章以参加第二届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和决赛的部分选手为样本,用“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SILL),对“成功的汉语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研究,并与“一般的汉语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成功的汉语学习者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交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这与“一般的汉语学习者”不尽相同。性别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关。文章还讨论了学习时间与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等问题。第五章环境因素对汉语学习与教学的影响本章讨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的区别以及学习环境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并且指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不同于汉语作为二语的教学规律,汉语作为外语学习也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面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大业,面对世界规模的方兴未艾的汉语教学,我们应该开始重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研究。第六章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上)第六章和第七章是一个探索性的定性的个案研究,采用的是类似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访谈(录音、转写),学生的自陈,结合观察、问卷调查、测试等其他手段,深入了解并探索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使用的原因,以期寻求他们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过程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轨迹。在原始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试图发现、归纳并概括出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规律与特点,尽管这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通过实录性很强的描写与分析,这项个案研究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方案,着重分析了意大利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以及他们的口语和听力练习策略,考察了他们在学习和交际中的语言思维方式。作者还发现,在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下,学生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学习策略,有些是很有“特色”的。第七章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下)本章继续分析意大利学生使用的汉语学习策略,着重讨论了阅读练习策略、写的练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得到不少新的有趣的发现。作者发现,在汉语作为外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环境下学生的阅读练习策略有许多差异,尤其是在二语的环境下学生有很多“伴随性阅读”活动。学生运用了许多练习写和记忆汉字的策略,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还能够实时监控自己的言语行为,发现错误并且纠正错误。第八章听力理解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习得本章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听力理解过程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有关问题,涉及到被动与主动、还原与重组、“底朝上”与“顶向下”以及认知图式等问题。作者还对传统的听力训练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应提倡学生采用“顶向下”的听力理解策略,听力教学应建立一个新的“底朝上”与“顶向下”相结合的训练模式。第九章善听者与不善听者听力学习策略对比研究本章对善听者与不善听者所使用的听力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善听者和不善听者在听力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善听者在听力过程中,在关注意义的基础上还非常注意语言的形式,他们运用各种听力策略,主动参与听力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不是被动接收,在策略运用上比较灵活和多变,这使得他们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有所减弱。第十章结语:汉语“学习策略”的描述性研究与介入性研究本章阐述了汉语学习策略描述性研究与介入性研究的性质和各自的任务,对目前描述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讨论了“策略培训”的作用以及方式和途径。作者还首次提出了汉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步骤,论述了研究汉语学习特殊策略的重要意义。最后,作者指出,学习策略的研究将最终为寻求和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有效的汉语学习策略将为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插上奋飞的双翅。附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学习策略研究现状与述评本文附录介绍与评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汉语学习策略及其相关研究的全部成果(1998-2006)。

王婷婷[6]2016年在《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为理论基础,从质的研究出发,考察了某高校一个汉语初级班中21名留学生的汉语动机变化情况,通过访谈、搜集学习者的自传、学习日记和课堂观察等方法,考察了被试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的变化情况。本研究按初始动机的不同将学习者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描绘了四类学习者动机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会发生不断变化,“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的具体内容在学习者的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改变,二者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二语学习体验”对“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的形成具有影响作用。教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难易、课程设置、语言学习环境、语言自信、对二语社区和文化的态度以及来自家长、公司等方面的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变化。本研究建立了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变化模型,对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詹文芳[7]2011年在《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习动机是能推动学生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借鉴了国内外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在泰国黎逸皇家大学任教的教学实践,对180名泰国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在二语习得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研究发展状况,并讨论了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分类。其次,详细介绍了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过程,涉及问题的提出、问卷的设计、调查样本的选择、研究的过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研究结果与分析,并总结了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存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笔者结合自身在泰国黎逸皇家大学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和激发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这一问题,提出了教学建议,主要从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心理需求、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增强互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邓科香[8]2010年在《泰国初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文中提出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受到了诸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包括了对语言学习者的研究和对语言学习本身的研究,而对语言学习者的研究主要是对学习者个体差异性的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性可分为生理性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而学习动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它和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前人在对外汉语教学界相关方面所做的研究成果,并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等多个理论角度出发,采用了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访谈交流等多种方法,对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比较不同学习者学习动机存在的差别,并分析其独特性。此外,本研究还采用了课堂观察以及跟踪访谈调查的方法,以了解泰国汉语学习者的在不同时期的学习情况,并获取其学习动机动态发展的总体情况。本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发现泰国汉语学习者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的学习动机特点,分析影响其学习动机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1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说明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第2章对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且对国内外汉语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说明其对本研究的启发以及确定本研究的必要性。第3章对泰国初中生汉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用数据统计软件对调查得出的数据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并主要从是否华人、年级、性别这叁个维度与泰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第4章是重点阐述的部分。在借鉴相关理论及自己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对泰国初中生汉语学习动机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为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并指出这些对策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使其更加客观、更具有科学性。第5章为结论,总结本研究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价值、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并指出了在研究资料、调查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和局限,从而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研究表明,大多数泰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都比较明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以及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动机也有了进一步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因而学习汉语也能表现出更加的努力。从此次调查的数据表明,泰国汉语学习者在是否华人、性别、年级、叁个维度上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动机。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汉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正确和恰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同时,我们根据泰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实际状况,也提出了相应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孟伟[9]2007年在《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与成绩间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二语学习动机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和整合,并结合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实际,编制了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测量工具。利用自编工具对225名外国留学生进行了测试,采用方差分析法考察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维度,以及年龄、国籍、进修形式、汉语学习初始年龄、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时间等与动机维度的关系。并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成绩与各动机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1.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可分为文化融入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工具动机、外在学习动机、成果动机、教育动机六个维度。2.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进修形式、不同汉语学习初始年龄、在中国学习汉语的不同时长的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动机维度上存在差异。3.高年级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成绩与外在学习动机存在显着的负相关。

李端[10]2016年在《美国留学生学习动机、归因倾向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怎么教”向“怎么学”的转变以及语言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的普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国内外语界已经就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国内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空白。因此,本文以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美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并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对当前美国大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学习动机水平、归因倾向与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美国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内部因素。此外,笔者将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具体因素引入回归分析方程,试图建立不同的学习动机类型和归因倾向对美国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影响路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徐锦芬等(2007)编制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Noels等(2000)编制的Language Learning Orientations Scale (LLOS-IEA)中关于内外在动机的部分以及Lefcourt(1981)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中关于学业成就的部分。笔者将其整合为一份问卷并翻译成英语。本研究总共发放98份问卷,回收82份,有效问卷80份。访谈问卷为笔者自编的半结构化问卷。笔者运用SPSS 19.0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并结合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美国留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高,内在学习动机强,倾向于将汉语学习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可控的内在因素。(2)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美国留学生的内外动机水平均与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呈显着正相关,内在动机的相关系数更高。(3)倾向于将学习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为可控性内在因素的学习者,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普遍较高,二者之间也呈显着正相关关系。(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为内在可控因素的归因倾向和内在动机对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有效的预测力。其中,倾向于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不足的归因倾向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程度最大。本研究对目前美国留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得出了内在动机和倾向于可控内在因素的归因倾向对自主学习能力有显着促进作用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界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研究的空白。

参考文献:

[1]. 日本高龄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 李西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2]. 日本北海道文教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 赵竹. 沈阳大学. 2017

[3]. 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 龚莺. 北京语言大学. 2004

[4]. 美日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对比研究[D]. 方画.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 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 吴勇毅.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6]. 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D]. 王婷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7]. 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 詹文芳.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8]. 泰国初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 邓科香. 陕西师范大学. 2010

[9]. 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与成绩间关系的研究[D]. 孟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0]. 美国留学生学习动机、归因倾向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关系研究[D]. 李端.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