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演变论文_纪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观念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观念,抗战时期,万物,化德,天人之际,综艺,殷商。

观念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纪君[1](2019)在《新时代中国电视综艺观念的演变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梳理新世纪中国电视综艺形态的发展过程,分析节目形态变迁所隐含的"竞演""脱口秀""真人秀""文化"观念层次上的演变,针对新媒体冲击、海内外交流模式失衡、明星问题频发、娱乐审美偏颇等电视综艺市场的问题及困境展开思考,力图探求中国电视综艺变化之历程,为电视节目的创新再发展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2期)

李砚芳[2](2019)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现代性观念的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浪漫主义近叁十的文学发展中孕育出了现代化的文学观念。现代化文学观念在多年中文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种文学演变,因此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理念,这些理念均是文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结果。本文将主要针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多元化的思想展开分析,并针对现代化文学观念的演变过程进行探索,从而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现代化的文学观念。(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2期)

杨小召[3](2019)在《两周金文中效法祖先之德的观念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是先秦政治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两周时期,效法祖先之德观念在延续的同时亦在演变。西周早期比较强调效法祖先之德,西周中晚期这种观念已有变化,至春秋战国时期则逐渐流于形式。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祖先地位的下降与人文精神的发展以及德可以不再为祖先所专有。效法祖先之德观念的变化也正反映了两周政治与社会的变迁。(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9年12期)

王韶华[4](2019)在《中国山水画空间美学观念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的精神追求,山水成为这一理想的寄托。登山临水,是古代士人观照宇宙世界的方式,也是归返自我本心的方式。六朝时,伴随着中国士文化的兴起,山水绘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山水画空间成为中国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山水画空间呈现出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2)

宋玉波[5](2019)在《论“万物一体”观念的发展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万物一体"观念的历史考察,可以使我们对于中国哲学之发展演变获得一种前后贯通的把握。先秦时期对于"天人之际"问题的探讨是万物一体观念的源头。在儒家学者所探讨的"礼"与"仁"观念中,天人之际问题获得了深度阐发,体现为"一体"的观念与思维;道家学者认同天人不相胜的观点,与儒家学者有差异,这一差异也在万物一体问题的思考上体现出来;对于佛教来说,其中国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针对"一体"观念展开本体论论述的过程,禅宗就是实际的例子;而围绕万物一体问题进行的深度文化融合,则成就了宋明理学中"万物一体之仁"的共识,在这一共识中,实际上蕴含有佛教文化所宣扬的"无我"说。(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邓绍根[6](2019)在《从新名词到关键词:近代以来中国“舆论监督”观念的历史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迄今掌握的史料,1909年12月8日《大公报》社论《现政府与责任内阁》最早使用"舆论监督"新名词表达出"运用舆论监督政府机关"的观念。民国时期,"舆论监督"观念发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野。资产阶级使用"舆论监督"表达出"运用舆论手段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观念;而无产阶级使用"舆论监督"则表达出"通过群众舆论对坏人坏事或不良社会现象开展批评进行监督"的意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舆论监督"一词逐渐超过"报纸批评"呈上升趋势,并于1987年至今出现在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和学术关键词之一。总之,近现代中国"舆论监督"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不仅是"舆论监督"从新名词到关键词的发展过程,而且是"舆论监督"和"报纸批评"一词在报刊上此消彼长的过程,更是中国特色舆论监督观念的形成及其制度建设过程。(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玲,王廷龙[7](2019)在《抗战时期中国公共卫生概念解析——兼论卫生观念的历史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卫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治病到防病,从个人卫生到公共卫生的发展,中外遵从同一规律。我国传统医学包含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科学的公共卫生概念起源并形成于西方,中国近代化史也是中国公共卫生近代化史。抗战时期是中国传统公共卫生观念向现代意义的公共卫生理念转型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抗战时期中国公共卫生已经具备现代公共卫生的基本特征。受制于特定的时空背景,战时性是当时中国"公共卫生"最显着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苟家容[8](2019)在《由出土文献看先秦“德”观念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是中国思想史中较为重要而复杂的观念。由于受社会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德"在先秦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文化内涵。具体而言,先秦时期"德"观念主要经历了殷商时期的"天德"、西周时期的"政德"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德"叁个阶段。当然该阶段的划分并非界限分明,后一阶段虽有新特点,但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前一阶段的相关内容。这在甲骨文、金文以及简帛等出土文献资料中均有较为直接的体现。(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易锐[9](2019)在《台湾番地危机与“版图”观念演变:以1874年日军侵台事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前,"版图"是中国界定疆土与属民的核心概念,具有外延模糊、侧重属人的特征。同治时期,在台湾番地危机的冲击之下,"版图"观念发生了转折性的演变。1867年,在"罗妹号"案交涉中,总署为化解番地危机,率先开启了对传统"版图"的弥缝之路,将其调整为偏重属地的概念,从而明确认定番地与生番隶属"版图"。延此思路,1874年日军侵台之初,深感"版图"歧见之患的清廷,对疆臣边吏展开了一场大范围、高强度的知识规范训示。其后,日方实质管辖"版图"论的挑战,又使清朝君臣进一步意识到从事实层面杜人口实之必要,遂有台地开山抚番之举。总之,这一时期"版图"认识的演变,折射出国人疆土与属民观念的重要变化,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外交因应与边疆政策。(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曹延莉[10](2019)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演变、关系特征及其现代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公与私的领域含义相当淡薄,伦理规范色彩强烈。"公"的观念最初的和最稳定的内涵是官家、政府,不仅含有关乎国家利益、民众幸福的普遍关怀,而且与平分、天道、公心等理想价值相通,而"私"则含有民间或私人的意思,常被局限在"私利""人欲"的范围内而成为排斥的对象。历史上,公私之辨经久不息,但占主导地位的关系特征是"崇公非私"。历经几次政治社会变革,中国公私观念的内容不断发生结构性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公域与私域不断分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传统社会与传统观念正在被解构,现代社会与现代性理念还在建构中。进入新时代,中国已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实现传统公私观念的现代转化。以史为鉴,要谨防两种转化偏误:一是转向"崇公抑私",甚至"崇公灭私";二是转向"崇私非公",即"扬私忘公"以至于"公私两无"。必须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从辩证统一中把握公与私,实现以尊重"私"为基础的"尚公重私",合理界分公私,努力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寻求或维持一种"公私兼得"的动态平衡,既促进社会公共生活,又发展适度合理的个人生活。(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观念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国浪漫主义近叁十的文学发展中孕育出了现代化的文学观念。现代化文学观念在多年中文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种文学演变,因此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理念,这些理念均是文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结果。本文将主要针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多元化的思想展开分析,并针对现代化文学观念的演变过程进行探索,从而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现代化的文学观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观念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纪君.新时代中国电视综艺观念的演变与思考[J].视听.2019

[2].李砚芳.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现代性观念的演变分析[J].国际公关.2019

[3].杨小召.两周金文中效法祖先之德的观念及其演变[J].史学月刊.2019

[4].王韶华.中国山水画空间美学观念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宋玉波.论“万物一体”观念的发展与演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邓绍根.从新名词到关键词:近代以来中国“舆论监督”观念的历史演变[J].新闻大学.2019

[7].张玲,王廷龙.抗战时期中国公共卫生概念解析——兼论卫生观念的历史演变[J].兰台世界.2019

[8].苟家容.由出土文献看先秦“德”观念的演变[J].职大学报.2019

[9].易锐.台湾番地危机与“版图”观念演变:以1874年日军侵台事件为中心[J].学术研究.2019

[10].曹延莉.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演变、关系特征及其现代转化[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

论文知识图

水观念的演变Fig.3-15Theevolutiono...营销观念演变现代建筑的发展是以空间观念的演变为主...

标签:;  ;  ;  ;  ;  ;  ;  

观念演变论文_纪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