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方法学论文_从鲤萌,刘言君,黄璐,张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成方法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方,衍生物,化合物,法学,环合,噻唑,吡咯。

合成方法学论文文献综述

从鲤萌,刘言君,黄璐,张欢[1](2019)在《1,2,3-叁唑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炔醇为起始原料,在室温条件下,通过酸催化的[3+2]迭氮-炔烃环加成反应设计制备了7种含不同取代基的1,2,3-叁唑化合物.在关键的合环反应过程中,实验讨论了不同酸的种类、底物物料配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质子酸TsOH·H2O能够在室温条件下促进该反应顺利进行,最高收率为98%.实验表明底物生成的炔丙基阳离子碳正离子越稳定,该[3+2]环化加成反应越容易进行.此合成方法为叁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亚丽[2](2019)在《Cyanine荧光探针合成方法学研究及在硝基还原酶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荧光成像技术在肿瘤检测、细菌诊断、基因表达、药物作用受体分析、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在医药领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荧光探针作为荧光成像技术支持的核心之一,开发新型高效的荧光探针能更好的对疾病进行识别诊断,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技术及思路。目前以花菁染料为基础的荧光探针已成为研究热点,因为花菁染料用于生物学检测具有高消光系数,长吸收和发射,高量子产率等优点。在花菁染料中,特别是荧光探针Cyanine 5(Cy5)的衍生物,其吸收和发射峰在近红外光区,可适用于体外和活体实验。目前在其多烯主链上引入功能性基团,主要依赖于关键中间体γ-卤代Cy5的构建,但目前的合成方法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副产物多,收率低,严重限制了 Cy5染料功能化的应用。本文发现了一种快速、便捷地合成新方法,用于Y-卤化物(Br,I-)或拟卤化物(SCN-,SeCN-)的Cy5荧光探针的合成,我们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离子交换反应使得Cy5(X-)与相应的卤素离子或拟卤素离子进行阴离子交换,然后由于阴离子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同,X-可被N-氯代琥珀酰亚胺(NCS)氧化,形成X-Cl中间体,其可以快速地与Cy5染料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Y-卤代或拟卤代Cy5荧光探针。通过这个简便地合成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多种卤代或拟卤代的产物,拓展了此类卤代中间体的多样性,简化了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收率较高,为Cy5荧光探针的合成提供了新的高效合成途径。硝基还原酶(nitroreductase,NTR)在药物的激活、肿瘤治疗、抑制剂研发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测定生物体系中的硝基还原酶对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功能和衡量生物体的状态非常重要。近年来,用于检测硝基还原酶的荧光分子探针已被不断研究开发,并用于细菌以及细胞中硝基还原酶的检测。但对激活型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首次基于γ-溴代的Cy5染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硝基还原酶激活型荧光分子探针,通过对细菌中硝基还原酶的检测,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我们以γ-溴代的Cy5染料为基础,通过Suzuki-Miyaura反应合成了四个能够对硝基还原酶选择性检测的新型智能荧光探针。我们选取荧光激活效果最好的probe 4进行了荧光性质检测,结果显示Cy5的荧光能够被硝基基团淬灭;与硝基还原酶作用后荧光恢复并且有5倍的荧光增强;经过对多种物质的检测证实probe 4与硝基还原酶发生特异识别反应;对细菌及细胞毒性低;且在E.coli和S.aureus中的成像效果显着。说明了新方法的多功能性和简单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9-06-30)

倪嘉斌[3](2019)在《靶向磷酸甘油酸激酶PGK1的新型抑制剂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以及基于C-H和C-C键官能团化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靶向磷酸甘油酸激酶PGK1的新型抑制剂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能量代谢异常,具有更高的糖酵解速率。这种与肿瘤密切相关的代谢变化被称作Warburg效应。因此,如果能够关闭肿瘤细胞的能量工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磷酸甘油酸激酶PGK1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能够催化产生ATP,在肿瘤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PGK1是一类极具临床研究价值的抗肿瘤药物靶标。然而,目前靶向PGK1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并不多见,主要由于缺少具有开发前景的先导化合物。在本文第二章,我们根据文献已报道的特拉唑嗪与PGK1蛋白的共晶结构,通过生物电子等排、骨架跃迁、优势片段整合等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显着PGK1抑制活性的喹唑啉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喹唑啉母核4位取代基以吗啉环最优;在2位取代基中,以饱和的2-呋喃甲酰胺取代时PGK1酶活最好;而当6位的取代基是氯原子,PGK1抑制活性显着提高。通过体外分子水平PGK1抑制活性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所合成的喹唑啉类化合物在50μM的浓度下能够明显抑制PGK1活性,在细胞水平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化合物2-31对PGK1高表达的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活性最好,其IC_(50)值为2.2μM;此外,该化合物对其他多种PGK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同样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相比特拉唑嗪产生了更加明显的疏水相互作用。糖酵解通路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特异性地抑制PGK1活性来阻断肿瘤细胞糖酵解通路。细胞水平的钙流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先导化合物特拉唑嗪,化合物2-31对α-肾上腺素受体的抑制活性降低了196倍。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其生物利用度达91.4%。小鼠单次给药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化合物2-31的安全性良好。HepG2移植瘤小鼠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31在80 mg/kg的剂量下,具有良好的肿瘤生长抑制活性,抑瘤TGI达57%。这一结果为筛选得到更高效、更安全的PGK1抑制剂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基于C-H和C-C键官能团化的合成方法学研究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和C-C键活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构建碳碳键和碳杂键的一类重要方法,也是金属有机化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这些反应快速地对药物分子进行后期修饰或者进行简洁高效的合成,由此构建具有特定取代或衍生的多样性类药化合物库,必将对活性化合物筛选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第四章,我们成功地开发了一类二价钴催化C-H键羰基化来构建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这类反应运用廉价稳定的四水合醋酸钴为催化剂以及安全方便的偶氮二甲酸酯作为新型羰基化试剂来代替原先剧毒危险的一氧化碳。该反应对苯甲酰胺类底物、丙烯酰胺类底物和杂芳环酰胺类底物具有优良的官能团兼容性。这是第一例公开报道的以偶氮二甲酸酯作为安全高效的羰基化试剂,在钴催化下的C-H键官能团化反应。在本文第五章,我们成功地开发了一类一价锰催化C-H键偕二氟烯丙基化反应。这类反应对于具有吡啶酮类底物和吲哚类底物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这是第一例以2-吡啶酮为底物,锰催化下的C-H键官能团化反应。此外,我们开发的方法对生物活性分子色氨酸衍生物和褪黑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对可能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种很好的修饰手段。在本文第六章,我们发展了一类铜催化的O-乙酰基酮肟α位C(sp~3)-H键的两次芳硫基化反应。利用廉价绿色的碘化亚铜作为催化剂,碘化钠作为添加剂的简单条件下实现了O-乙酰基酮肟与二芳基二硫醚之间的氧化偶联反应,为偕二芳硫基烯胺类化合物库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方法。该方法条件简单,底物使用范围广泛,可以兼容多种类型的取代基。更为重要的是,O-乙酰基酮肟类化合物本身可以作为内氧化剂,避免了其他外加氧化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反应的成本和副产物的生成。在本文第七章,我们成功发展了一类简单高效的钯催化偕二氟环丙烷的C-C键活化/偶联反应。该方法利用叁氟乙酸钯作为催化剂,X-Phos作为配体,磷酸钾作为碱,~nBu_4NPF_6作为添加剂的条件下实现了二氟环丙烷类化合物与芳基亚磺酸钠之间的偶联反应,为磺酰甲基取代单氟烯烃类化合物库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方法。该方法条件简单,底物使用范围广泛,可以兼容多种类型的取代基。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成功运用在生物活性分子的后期官能团化,显示出了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期刊2019-06-01)

余晓霞[4](2019)在《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杂环化合物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中,具有广泛的药理和生理活性。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领域,在工业、多功能材料等领域也多有应用。同时,因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各类含氮杂环的构建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在分析归纳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研究方向开发了一系列简便高效构建1,2,3-叁氮唑,1,3,5-叁嗪,异噻唑和噻唑类含氮杂环骨架的新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近些年来合成1,2,3-叁氮唑,1,3,5-叁嗪,异噻唑和噻唑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在空气中室温下,利用Cu(I)催化末端炔、迭氮化合物和芳基硼酸的Click反应构建含氮杂环。在双分子氧的作用下,芳基硼酸氧化中断Click反应体系合成带有不同取代基的C-5芳基化1,2,3-叁氮唑。这种方法具有反应绿色高效、条件温和、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反应在敞口试管中进行)、产物高区域选择性的优点。第叁部分主要介绍了脒类化合物和卤代二氟烷基化试剂在无机强碱作用下合成一系列对称和非对称的1,3,5-叁嗪类化合物。不需要金属催化剂和危险的过氧化物类氧化物的加入,只需在廉价的无机碱作用下断裂卤代二氟烷基化试剂C-X,C-COOEt键,生成二氟卡宾(:CF_2)进而提供一个新的碳源,与简单的脒类盐酸盐反应构建多个C-N键。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烯胺酯、硫粉和卤代二氟烷基化试剂叁组分在不同条件下高效构建C-S/X-N/N-S键的合成异噻唑和噻唑的策略。其创新点是,用尽可能少的步骤进行叁组分一锅法反应;选用廉价易得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硫粉作为硫化试剂;卤代二氟烷基化试剂提供C-COOEt,所以该方法为合成在天然产物和具有生物活性分子中常见的异噻唑和噻唑提供了有价值的合成途径。(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31)

彭雪[5](2019)在《α-氨基酮类化合物结构改造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氨基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以及药物当中,普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同时α-氨基酮结构具备多个化学反应位点,通过简单的化学转化即可合成其他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复杂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合成砌块。因此对于α-氨基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合成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以上特点,本文以α-氨基酮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过氧化物分别实现了对环状和链状α-氨基酮类化合物不同的结构改造。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90℃时,环状α-氨基酮类化合物在过氧叔丁醇的参与下,以甲苯为溶剂,发生亚甲基切除缩环反应,得到γ-内酰胺类化合物,产率44%-90%。该反应不仅具有底物范围广和官能团兼容性强等优点,而且为γ-内酰胺的简单高效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110℃时,链状α-氨基酮类化合物与过氧叔丁醇反应,得到对应的α-酮酯类化合物,收率52%-78%。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使用不同的过氧化物(如CHP),可以得到不同的酯化产物。该反应为以α-氨基酮类化合物为底物,合成不同取代的α-酮酯类化合物提供了一条简洁高效的路线。(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露云,徐倩,丛丽,王雨,臧皓[6](2018)在《硫辛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硫辛酸酯类衍生物合成的新方法.方法:首先,以硫辛酸和丙醇为原料研究硫辛酸酯类衍生物3a的合成,确定合成路线;其次,对合成路线的反应温度、投料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进行了考察,确立合成方法;最后,应用此合成方法合成其它硫辛酸酯类衍生物.结果:确定了以硫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50℃、投料比为2.0∶1、反应时间为6h、催化剂用量为50μL的合成方法,并成功地应用此方法合成了硫辛酸酯类衍生物3a-3e,收率分别为84%、89%、80%、91%和69%.结论:本实验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反应条件较温和等优点,为硫辛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晏子聪[7](2018)在《含氮稠环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杂环结构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的一类重要结构。研究构建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发展高效、经济、普适的合成方法,对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性质及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构效关系等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主要对叁种氮杂稠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下面是论文具体内容:1.铁盐促进的喹啉并吲哚环合成方法研究。使用邻氨基二苯甲醇类化合物与吲哚类化合物,在铁盐促进下合成6H-吲哚并[2,3-b]喹啉类化合物。该反应是由傅克反应和关环反应组成的串联反应,可以一步高效构建目标的复杂结构。特别地,当用N-取代的邻氨基二苯甲醇类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时,可以得到互变的5位取代的5H-吲哚并[2,3-b]喹啉类化合物。这种方法缩短了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步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碘/过氧叔丁醇体系促进的咪唑并喹啉环合成方法研究。天然氨基酸和2-甲基喹啉在碘/过氧叔丁醇作用下发生串联反应,生成咪唑并[1,5-a]喹啉类化合物。这个串联反应的具体过程可能是2-甲基喹啉在反应中先被氧化成喹啉-2-甲醛,喹啉-2-甲醛与氨基酸发生缩合反应,再脱羧关环得到目标化合物。这种方法原料简单易得,底物适用范围较广,且反应体系中无金属催化剂引入,绿色环保。3.电化学促进的咪唑并喹啉环合成方法研究。电化学辅助合成是一种非常绿色清洁的有机合成方法。我们在上一个反应的基础上,引入电化学辅助合成手段,使用2-喹啉乙酸乙酯作为起始原料,与苄胺发生类似的反应,在室温下电解即可得到咪唑并[1,5-a]喹啉类化合物,反应的收率和底物适应性都有一定的改善。特别地,这个反应是首次在水系溶剂中实现的电化学条件下的碳-氢键胺化环化反应,为此类化合物的提供了—种新的绿色合成途径。4.纳米金属催化合成2,3-氢-1H-喹啉-4-酮及其衍生物。使用纳米金属催化剂进行非均相催化,具有催化效率高、低金属残留、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等优点。我们采用邻硝基苯乙酮和苄醇作为起始原料,利用氢转移策略,在纯水溶剂中合成了 2,3-二氢-1H-喹啉-4-酮类化合物。相比以往的合成方法,该体系是从更加易得的硝基化合物出发,底物较为易得。这些合成方法学主要的优势在于合成方法比较经济,都是从廉价且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通过串联反应一步得到目标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无须进行处理。特别是引入电化学合成手段,避免了有机氧化剂的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10-24)

胡新龙,卢俊瑞,廉景燕,谢志强,卢博为[8](2018)在《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邻氯苯腈和取代芳基硫酚为原料,经醚化反应、环合反应合成了8种不同取代的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在醚化反应过程中使用了对反应体系有较好溶解性的非质子极性溶剂,极大地加快了反应速度,醚化反应收率可达84~95%,两步总收率50%~72%.此方法克服了传统合成方法中浓硫酸作溶剂造成的副反应以及浓硫酸使用过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许亚伦[9](2018)在《串联反应构建含氮多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稠环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中,具有较好的药物活性,如:除草、杀虫、抗肿瘤、抗真菌、抗疟疾、抗微生物、抗结核、等药物活性;除了在药物合成中被广泛应用外,在生物传感、分子识别、荧光探针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通过简单、廉价、易得的催化剂催化多步串联反应用于高效构建结构复杂的含氮稠环类化合物,为结构复杂、类型多样的含氮稠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论文首次将固体杂多酸磷钨酸用于涡轮状酞嗪衍生物的合成,在磷钨酸的催化下,邻苯二甲酰肼与不饱和酮通过多步Michael addition反应以及环化缩合的串联反应,高效地构建了四取代的四环稠环结构的涡轮状酞嗪化合物,获得了具有叁维结构的涡轮状四环稠环酞嗪衍生物且有较好的底物适用范围,扩展了 20种底物,获得高达95%收率,该方法学的建立为多取代四环稠环酞嗪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同时,本论文对四取代的涡轮状四环稠环酞嗪衍生物自组装过程进行了研究,使用SEM监测了其组装过程,并通过荧光、XRD、红外等辅助手段进一步对组装过程进行了佐证。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表明此化合物是n型结构的分子,具有还原性,并且对氨气具有较好的传感响应,在该类传感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首次通过1-茚酮衍生物与肉桂醛的Michael addition反应和环化串联反应高效构建了茚并环己烷类衍生物,扩展了 21个底物,最高获得了高达95%的收率。(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欢欢[10](2018)在《喹啉、喹喔啉和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杂环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类天然产物结构中,经常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的母核结构,同时以其独特的性质广泛应用在医药、农药、生物化学、有机功能材料等领域。其中,吡咯并喹喔啉、咪唑并喹啉和喹唑啉酮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一直以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传统的合成方法的基础上,近年来相继报道了一系列新的合成策略。我们发现,很多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高温反应、需要使用昂贵的催化剂和配体、分步反应带来的总体收率的降低、有毒试剂带来的污染或后处理问题、原料来源受限等。通过对Ullmann铜催化反应、氨基酸脱羧等最新的研究热点的持续探索,我们发展了吡咯并喹喔啉、咪唑并喹啉和喹唑啉酮等化合物新的合成方法学,实现了更多相关分子结构的高效快速构建。在绪论部分,我们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取得巨大进展的Ullmann反应在形成新的碳氮键方面的进展,对反应底物的类型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综述。然后就TBAI-TBHP氧化体系参与的各类碳的偶联反应和酸参与的2-甲基氮杂芳环的sp3C-rH键官能化反应进行了分类介绍。最后,简要介绍了吡咯并喹喔啉、咪唑并喹啉和喹唑啉酮等化合物的应用。第二章介绍了铜催化一锅法串联合成吡咯并喹喔啉衍生物的反应。该方法以1-(2-卤代苯)-1H-吡咯和氨基酸为起始原料,醋酸铜为催化剂,磷酸钾做碱,无需额外的配体参与即可得到目标化合物。该方法同时将Ullmann碳氮偶联、氧化脱氢、分子内环加成、氧化脱羧等步骤集合到了一锅中进行串联,且能有较高的收率。吡咯2号位的分子内环加成反应是在碱性条件而不是通常的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利用该方法还合成了不同取代的吲哚并喹喔琳化合物,测试了该并四环结构的紫外-可见吸收和发射光谱。这一新方法在生物和药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上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接下来的第叁章介绍了另一种氨基酸参与的无金属催化合成吡咯并喹喔啉化合物的方法。首先,我们利用邻硝基苯胺和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通过两步反应制备了取代的2-(1H-吡咯-1-基)苯胺,邻氟硝基苯和吲哚经过芳香亲核取代和硝基还原步骤制备了取代的2-(1H-吲哚-1-基)苯胺。反应从2-(1H-吡咯-1-基)苯胺和氨基酸出发,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DCE/H2O溶剂中加热得到了一系列的吡咯并喹喔啉衍生物。我们还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过硫酸盐受热均裂产生的硫酸根负离子自由基在反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氨基酸经历了氧化脱羧和氧化、水解等步骤生成了醛类中间体。大部分的脱羧反应都需要银、钯等过渡金属参与,无金属催化的氨基酸脱羧反应报道很少,因此我们的新策略在方法学上是很有意义的,该方法为相关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补充。第四章我们介绍了 sp3碳氢键的无金属氧化胺化反应合成2-氮杂芳基喹唑啉酮化合物。制备喹唑啉酮的方法已经很多,但是合成2位氮杂芳基取代的喹唑啉酮的传统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往往需要首先将喹啉底物预先功能化为醛或酸等,直接使用2-甲基氮杂芳环构建喹唑啉酮是很有挑战的。2-甲基氮杂芳环在酸的作用下可以异构成烯胺的特点使其成为了近年来sp3碳氢键直接官能化的研究热点。我们利用TBAI-TBHP氧化体系成功实现了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酰胺和2-甲基氮杂芳环构建2位氮杂芳基取代的喹唑啉酮的反应。同时,本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是喹啉-2-甲醛,我们首次报道了一种新颖的简单低毒的合成喹啉-2-甲醛的方法,为其他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第五章内容是利用sp3碳氢键的无金属氧化胺化反应构建咪唑并喹啉化合物。该方法简单温和,以氨基酸和2-甲基氮杂芳环为起始原料,四丁基碘化铵为催化剂,过氧化叔丁醇为氧化剂,将2-甲基氮杂芳环的无金属氧化胺化和氨基酸的氧化脱羧反应相结合,一锅串联实现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目前为止,合成咪唑并喹琳的方法不多,传统合成方法主要依赖于Vilsmeier型成环反应。因此,我们的新方法在方法学上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8)

合成方法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荧光成像技术在肿瘤检测、细菌诊断、基因表达、药物作用受体分析、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在医药领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荧光探针作为荧光成像技术支持的核心之一,开发新型高效的荧光探针能更好的对疾病进行识别诊断,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技术及思路。目前以花菁染料为基础的荧光探针已成为研究热点,因为花菁染料用于生物学检测具有高消光系数,长吸收和发射,高量子产率等优点。在花菁染料中,特别是荧光探针Cyanine 5(Cy5)的衍生物,其吸收和发射峰在近红外光区,可适用于体外和活体实验。目前在其多烯主链上引入功能性基团,主要依赖于关键中间体γ-卤代Cy5的构建,但目前的合成方法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副产物多,收率低,严重限制了 Cy5染料功能化的应用。本文发现了一种快速、便捷地合成新方法,用于Y-卤化物(Br,I-)或拟卤化物(SCN-,SeCN-)的Cy5荧光探针的合成,我们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离子交换反应使得Cy5(X-)与相应的卤素离子或拟卤素离子进行阴离子交换,然后由于阴离子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同,X-可被N-氯代琥珀酰亚胺(NCS)氧化,形成X-Cl中间体,其可以快速地与Cy5染料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Y-卤代或拟卤代Cy5荧光探针。通过这个简便地合成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多种卤代或拟卤代的产物,拓展了此类卤代中间体的多样性,简化了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收率较高,为Cy5荧光探针的合成提供了新的高效合成途径。硝基还原酶(nitroreductase,NTR)在药物的激活、肿瘤治疗、抑制剂研发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测定生物体系中的硝基还原酶对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功能和衡量生物体的状态非常重要。近年来,用于检测硝基还原酶的荧光分子探针已被不断研究开发,并用于细菌以及细胞中硝基还原酶的检测。但对激活型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首次基于γ-溴代的Cy5染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硝基还原酶激活型荧光分子探针,通过对细菌中硝基还原酶的检测,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我们以γ-溴代的Cy5染料为基础,通过Suzuki-Miyaura反应合成了四个能够对硝基还原酶选择性检测的新型智能荧光探针。我们选取荧光激活效果最好的probe 4进行了荧光性质检测,结果显示Cy5的荧光能够被硝基基团淬灭;与硝基还原酶作用后荧光恢复并且有5倍的荧光增强;经过对多种物质的检测证实probe 4与硝基还原酶发生特异识别反应;对细菌及细胞毒性低;且在E.coli和S.aureus中的成像效果显着。说明了新方法的多功能性和简单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成方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1].从鲤萌,刘言君,黄璐,张欢.1,2,3-叁唑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9

[2].王亚丽.Cyanine荧光探针合成方法学研究及在硝基还原酶检测中的应用[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3].倪嘉斌.靶向磷酸甘油酸激酶PGK1的新型抑制剂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以及基于C-H和C-C键官能团化的合成方法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

[4].余晓霞.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D].华侨大学.2019

[5].彭雪.α-氨基酮类化合物结构改造的合成方法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9

[6].张露云,徐倩,丛丽,王雨,臧皓.硫辛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

[7].晏子聪.含氮稠环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8].胡新龙,卢俊瑞,廉景燕,谢志强,卢博为.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8

[9].许亚伦.串联反应构建含氮多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8

[10].刘欢欢.喹啉、喹喔啉和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双金属体系叁种典型的元素空间分布示...一33化合物N[11.5伽)(sin)c2(Hni)cnl的...点击化学的四种类型Figure1-4Fourtyp...无金属催化的芳烃C-H键活化胺化反应...1.55从吡咯出发的吲哚合成方法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药学院校(系)攻读学位研究...

标签:;  ;  ;  ;  ;  ;  ;  

合成方法学论文_从鲤萌,刘言君,黄璐,张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