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属论文_钟岚

导读:本文包含了菖蒲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菖蒲,天南星,条形码,石菖蒲,香蒲,化学成分,气孔。

菖蒲属论文文献综述

钟岚[1](2017)在《菖蒲属植物在古代陈设中的应用分析——以清供题材绘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摆放、种植菖蒲,不仅用它美化生活环境,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赋予了它相异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清供画中菖蒲不同种类和相关配饰的视觉形象,对菖蒲属下各种植物的基本名称、功用、文化内涵等关系进行梳理,希望能达到了解中国节日风俗、文人文化,提升在现代陈设中应用菖蒲属植物的艺术水平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7年02期)

张爽[2](2015)在《菖蒲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菖蒲属(Acorus)植物为多年生常绿草本,在我国分布广泛。通过文献研究和民族植物学调查可知,菖蒲属植物是端午节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能够“祛邪气,保平安”。菖蒲属植物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25个少数民族拥有使用菖蒲属治疗疾病的历史,治疗肠胃疾病、心脏病、神志不清、健忘,同时具有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除此之外,菖蒲属植物可以作为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其根茎具有挥发油,可以作为提取香料的来源。主要的使用部位是全草或根茎。但是,通过比较文献调查结果和野外考察结果,现在菖蒲属植物作为药用植物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在一些村寨中,只有年长的人才能说出菖蒲属植物的用途,传统知识消失严重。本研究调查了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黑龙江省、江西省、四川省对于菖蒲属植物的利用情况。同时采集到277份植物样品,除上述10省市外,还有来自于日本、葡萄牙、缅甸、不丹的菖蒲属植物样品。通过DNA条形码对采集到的“山奈”菖蒲(当地名)进行分类鉴定,与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进行区分,旨在为“民间分类群”的存在和识别提供支持。DNA条形码技术能够较为有效的区分植物近缘种、近期分化种,在发现隐种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且具有操作简便、准确、迅速、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低成本等诸多优点。本研究选用了trnH-psbA序列、rbcL序列、trnL-trnF序列、rbcL+trnL-trnF组合序列作为菖蒲属植物的条形码片段。扩增后的序列,通过评估Barcoding gap,计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比较序列多态性,构建NJ、ML系统发育树进行了分析。基于植物鉴定的准确、快速、简便、易获得特异性扩增片段、耗时短等因素考虑,本研究推荐以rbcL序列、trnL-trnF序列、rbcL+trnL-trnF组合序列作为菖蒲属植物的核心条形码备选。虽然大量的研究表明trnH-psbA序列是植物物种进化速率最快的片段之一,鉴定效果较好。然而,通过本研究发现,trnH-psbA序列不适用于菖蒲属植物。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果,“山奈”菖蒲与石菖蒲样品各自聚在不同的分支,但是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对于菖蒲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和DNA条形码的研究,获得了较为一致的有关“山奈”菖蒲的信息,即少数民族地区同胞明确表示他们用做调料,来去除食物腥味的植物是“山奈”菖蒲。不能将石菖蒲与“山奈”,菖蒲混淆,虽然这与传统植物分类学相冲突,但是世代流传下来传统知识是他们亲身实践的成果,具有客观真实性。本研究为“民间分类群”的确立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5-05-10)

刘丽,聂平,肖炳燚,罗晖明,李玲[3](2015)在《基于DNA条形码序列分析的5种菖蒲属药用植物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菖蒲属药用植物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序列技术,对5种菖蒲属药用植物的4条候选DNA条形码序列(ITS2、rbc L、mat K、psb A-trn H)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效率,对比分析种内、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barcoding Gap并构建聚类分析树。结果 4条候选DNA条形码序列PCR扩增和测序效率均为100%,ITS2序列对菖蒲属药用植物的鉴定成功率最高。结论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鉴定菖蒲属药用植物。(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5年04期)

聂平[4](2014)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菖蒲属药用植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鉴定领域的最新发展,即通过利用标准的、具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来鉴别物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同时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鉴定,是近年来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探讨将DNA条形码技术用于菖蒲属药用植物的分析,对石菖蒲及其同属易混品(水菖蒲、金钱蒲、金边菖蒲、茴香菖蒲等)鉴别的可行性,建立分子鉴定石菖蒲的PCR方法,进一步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探讨菖蒲属的种属归属问题,为修订完善石菖蒲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对收集到的菖蒲属样本经初步的生药学鉴定确定为石菖蒲及其同属易混品(水菖蒲、金钱蒲、金边菖蒲、茴香菖蒲等)。二、对已进行生药学鉴定的样本进行了DNA条形码研究。1.菖蒲属最佳适应DNA条形码序列的筛选对菖蒲属的4条候选DNA条形码序列ITS2、psbA-trnH、matK、 rbcL进行扩增及测序,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研究其种内种间变异程度和鉴定能力等,研究表明ITS2序列对菖蒲属的鉴定能力为最佳的为DNA条形码序列。2.石菖蒲的特异性PCR鉴别通过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了专用于石菖蒲与水菖蒲鉴定的特异性PCR引物:ScpuJbie Upper和ScpuJbie Lower,并进行最适退火温度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72℃时,该特异性PCR可以有效的区分石菖蒲和水菖蒲。叁、基于DNA条形码对菖蒲属基原问题的探讨对菖蒲属在种属的归属问题上,在菖蒲属ITS2序列的研究基础上,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相应的条形码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提出菖蒲属与天南星科植物的异同性,为菖蒲属基原物种的确定提供分子依据,支持Flora of China中将单独分出成为独立一种的观点,为菖蒲属单独分科提供分子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任启飞,龙成昌,周庆,姚松林,房小晶[5](2013)在《菖蒲属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污染是目前面临的一类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水生高等植物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菖蒲属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该属的菖蒲和石菖蒲已被广泛运用于污染水体的治理。综述了菖蒲属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主要功能及研究进展。菖蒲属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P、TN、NH3-N等指标具有显着的去除效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有显着的抑制效果。同时,对Cu、Pb、Cr、Zn等多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效果明显,对萘、芴、蒽、芘等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效果。此外,菖蒲与茭白、酸模、鸢尾等组合使用可提高污水净化效率。说明,菖蒲属植物可作为治理水体污染的重要物种,对治理污水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陈峰[6](2011)在《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菖蒲为较常用中药,具有多种药理及生理作用,含有单萜、倍半萜、苯丙素等挥发油成分及黄酮、醌、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糖等非挥发性成分。本文就此对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状况进行论述,为今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1年06期)

潘月红,刘克明,雷立公[7](2003)在《菖蒲属和天南星科5属植物叶表皮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菖蒲属2种和天南星科花烛属、麒麟叶属、龟背竹属、广东万年青属、花叶万年青属5个较原始属的5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结果表明,菖蒲属与这5个属的叶表皮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菖蒲属叶上下表皮特征基本一致,细胞形状为长方形或近菱形,气孔器平列型,成纵行与叶脉平行排列;花烛属等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特征不一致,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垂周壁平直,弓形或浅波浪形,气孔器多分布在下表皮,排列无定向,有平列型和冠列型2种,但以冠列型居多.这些相关性状能为菖蒲属和天南星科的系统学关系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为麒麟叶属与龟背竹属的系统关系提供了佐证.(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潘月红[8](2003)在《菖蒲属与天南星科及香蒲目的系统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及花器官发生等方法,并借助胚胎学、细胞学、植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比较研究了菖蒲属(Acorus)与天南星科(Araceae)及香蒲目(Typhales)的系统关系。研究表明:1.菖蒲属与天南星科其它属在叶的形态、结构、表面特征,花药绒毡层类型,药室内壁增厚的特点,胚乳的发育方式,外胚乳的有无,植物化学成分,rbcL基因序列等多方面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支持并重新提出了菖蒲属从传统的天南星科中分离出来并独立成科的学术观点。2.菖蒲属与香蒲目[黑叁棱科(Sparganiaceae)、香蒲科(Typhaceae)]的茎叶解剖特征、叶表皮特征、花粉特征及花器官发生特点等亦存在着明显区别,特别是花器官发生特点差异尤为显着,如菖蒲属花器官发生过程中,没有苞片原基,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复合原基,花被与雄蕊原基均以单向性方式发生,雌蕊由3心皮发育而成,具有“盾状心皮”的特点等,黑叁棱属则有苞片原基发生,且苞片原基与雌花原基起源于共同的复合结构,雄花的花被原基和雄蕊原基均以螺旋状方式发生,雌蕊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未发现有2或3个心皮原基或其痕迹的现象,体现出“囊状心皮”的特点。因此,菖蒲属与香蒲目(黑叁棱科、香蒲科)的亲缘关系,亦相距较远。3.菖蒲属可能是整个单子叶植物中一个较孤立的、原始的类群,它在整个被子植物中的系统地位,目前尚无定论,还有特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潘月红,刘克明,雷立公[9](2002)在《菖蒲属系统学研究的进展与菖蒲科的重新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菖蒲属系统地位的变化情况 ,综述了菖蒲属 (AcorusL .)从天南星科 (AraceaeJussieu )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的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证据 ,并对菖蒲科 (AcoraceaeC .A .Agardh)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02年04期)

赖先银,梁鸿,赵玉英[10](2002)在《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文献。结果 :菖蒲属植物包含 7个品种和 2个变种 ,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 :为今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2年03期)

菖蒲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菖蒲属(Acorus)植物为多年生常绿草本,在我国分布广泛。通过文献研究和民族植物学调查可知,菖蒲属植物是端午节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能够“祛邪气,保平安”。菖蒲属植物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25个少数民族拥有使用菖蒲属治疗疾病的历史,治疗肠胃疾病、心脏病、神志不清、健忘,同时具有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除此之外,菖蒲属植物可以作为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其根茎具有挥发油,可以作为提取香料的来源。主要的使用部位是全草或根茎。但是,通过比较文献调查结果和野外考察结果,现在菖蒲属植物作为药用植物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在一些村寨中,只有年长的人才能说出菖蒲属植物的用途,传统知识消失严重。本研究调查了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黑龙江省、江西省、四川省对于菖蒲属植物的利用情况。同时采集到277份植物样品,除上述10省市外,还有来自于日本、葡萄牙、缅甸、不丹的菖蒲属植物样品。通过DNA条形码对采集到的“山奈”菖蒲(当地名)进行分类鉴定,与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进行区分,旨在为“民间分类群”的存在和识别提供支持。DNA条形码技术能够较为有效的区分植物近缘种、近期分化种,在发现隐种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且具有操作简便、准确、迅速、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低成本等诸多优点。本研究选用了trnH-psbA序列、rbcL序列、trnL-trnF序列、rbcL+trnL-trnF组合序列作为菖蒲属植物的条形码片段。扩增后的序列,通过评估Barcoding gap,计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比较序列多态性,构建NJ、ML系统发育树进行了分析。基于植物鉴定的准确、快速、简便、易获得特异性扩增片段、耗时短等因素考虑,本研究推荐以rbcL序列、trnL-trnF序列、rbcL+trnL-trnF组合序列作为菖蒲属植物的核心条形码备选。虽然大量的研究表明trnH-psbA序列是植物物种进化速率最快的片段之一,鉴定效果较好。然而,通过本研究发现,trnH-psbA序列不适用于菖蒲属植物。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果,“山奈”菖蒲与石菖蒲样品各自聚在不同的分支,但是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对于菖蒲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和DNA条形码的研究,获得了较为一致的有关“山奈”菖蒲的信息,即少数民族地区同胞明确表示他们用做调料,来去除食物腥味的植物是“山奈”菖蒲。不能将石菖蒲与“山奈”,菖蒲混淆,虽然这与传统植物分类学相冲突,但是世代流传下来传统知识是他们亲身实践的成果,具有客观真实性。本研究为“民间分类群”的确立提供了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菖蒲属论文参考文献

[1].钟岚.菖蒲属植物在古代陈设中的应用分析——以清供题材绘画为例[J].装饰.2017

[2].张爽.菖蒲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3].刘丽,聂平,肖炳燚,罗晖明,李玲.基于DNA条形码序列分析的5种菖蒲属药用植物鉴定[J].中南药学.2015

[4].聂平.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菖蒲属药用植物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5].任启飞,龙成昌,周庆,姚松林,房小晶.菖蒲属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3

[6].陈峰.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

[7].潘月红,刘克明,雷立公.菖蒲属和天南星科5属植物叶表皮的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

[8].潘月红.菖蒲属与天南星科及香蒲目的系统关系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

[9].潘月红,刘克明,雷立公.菖蒲属系统学研究的进展与菖蒲科的重新确立[J].植物研究.2002

[10].赖先银,梁鸿,赵玉英.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2

论文知识图

中国西南部菖蒲属植物染色体倍性...菖蒲属-分 种 检 索 表窄叶庭菖蒲 鸢尾科庭菖蒲属长白岩菖蒲 百合科岩菖蒲属菖蒲 天南星科菖蒲属窄叶庭菖蒲 鸢尾科庭菖蒲属

标签:;  ;  ;  ;  ;  ;  ;  

菖蒲属论文_钟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