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档绿茶论文_李刚凤,汪辉喜,陈仕学,付蓉,霍蓓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档绿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绿茶,低档,固始,多糖,灵芝,生物量,茶晶。

低档绿茶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凤,汪辉喜,陈仕学,付蓉,霍蓓[1](2015)在《微波法提取低档绿茶多酚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采用微波法提取低挡绿茶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为自变量,茶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设计L9(34)的正交试验,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茶多酚提取率影响,确定最佳组合方案为:A2B1C3D2,即乙醇浓度60%、料液比1∶6、微波时间25 s、微波功率为360 W,在此工艺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达27.64%。(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5年01期)

何晓梅,张颖,许星云,史珊,乔德亮[2](2015)在《低档绿茶多糖的酶法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皖西低档绿茶为原料,通过酶法辅助浸提茶多糖,然后对浸提液进行醇沉、真空干燥得粗多糖,比较叁种不同方法对粗多糖脱蛋白效果,并研究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法辅助浸提的最优条件:料液比1∶30(g/m L)、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20min、纤维素酶添加量12mg/g,果胶酶添加量12mg/g、浸提1次,茶多糖得率达到5.414%。叁氯乙酸法、sevage法、木瓜蛋白酶法对粗多糖中蛋白的最大脱除率分别为84.14%、69.45%、74.34%,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8.56%、24.01%、12.34%。相对而言,木瓜蛋白酶法条件温和,更适合茶多糖脱蛋白。另外,茶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亚硝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10期)

左春生,陈斌[3](2007)在《低档绿茶在养殖业中的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绿茶资源丰富,低档绿茶作为一种良好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低档绿茶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对动物而言,具有抗病毒、提高肌体免疫力、降血脂等功用。(本文来源于《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左春生,陈斌,陈云峰,程丰[4](2007)在《低档绿茶在固始种鸡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中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用作饲料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等。利用信阳低档绿茶对固始种鸡进行了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量效果较好,各种指标都有所改善,但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各种指标未见继续改善,并有降低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15期)

左春生,陈斌,陈云峰,程丰[5](2007)在《低档绿茶在固始种鸡生产中的应用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类、茶皂甙等多种内含物,不仅有营养作用,其中茶多酚类还具有抗应激、杀菌、抗病毒和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07年09期)

邹礼根,丁玉庭[6](2005)在《低档绿茶驯化灵芝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灵芝菌经过低档绿茶茶汁、茶粉多次驯化后,平板培养时菌丝增殖速率和摇瓶发酵时菌体生物量与胞外粗多糖(EPS)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驯化种在茶汁平板和普通平板上, 菌丝平均增殖速率分别提高了30.7%、8.0%;驯化种在茶培养基中发酵时,最大菌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119.87%、69.39%,显然,驯化种发生了部分遗传特性良性改变。(本文来源于《杭州农业科技》期刊2005年02期)

邹礼根,丁玉庭,陈艳,殷亚峰[7](2004)在《低档绿茶对灵芝菌摇瓶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档绿茶对灵芝菌摇瓶发酵的影响,低档绿茶由于成分多样复杂,一些特殊因子能够促进灵芝菌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的合成,但因其多酚类等抗性物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菌体生长,与对照实验相比,其生物量降低了17.08%,胞外粗多糖增加了42.5%。同时探讨了低档绿茶经过灵芝菌发酵作用后,茶汤中主要呈味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降解了64.8%,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了9.7%、酚氨比降低了67.8%、水溶性灵芝胞外多糖增加,茶汤品质得到很大提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杨远庆,朱冬雪[8](1995)在《改善低档绿茶滋味品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低档绿茶蒸热回潮后进行湿热处理,可明显减轻其苦涩味和其他异味,对改善低档绿茶滋味品质具明显作用。3种温度处理方法以40℃恒温处理24小时效果最好。经分析湿热处理可使茶叶中苦涩味感较强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大大降低,但温度过高的湿热处理会造成叶绿素破坏量过大,影响色泽品质。(本文来源于《贵州农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张品芳[9](1995)在《低档绿茶生产绿茶晶的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用低档绿茶叶生产绦茶晶的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绿茶有效成份提取的各种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本文来源于《江苏化工》期刊1995年02期)

雷耀兴,李德勇[10](1993)在《低档绿茶提取茶多酚的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多酚是油脂食品的抗氧保鲜剂。经科学家的测定,茶多酚清除机体内有毒活性氧的效率大于97%,它还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可利用它制作速溶茶、保健片剂和口服液,可谓为医食同源的物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低档绿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皖西低档绿茶为原料,通过酶法辅助浸提茶多糖,然后对浸提液进行醇沉、真空干燥得粗多糖,比较叁种不同方法对粗多糖脱蛋白效果,并研究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法辅助浸提的最优条件:料液比1∶30(g/m L)、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20min、纤维素酶添加量12mg/g,果胶酶添加量12mg/g、浸提1次,茶多糖得率达到5.414%。叁氯乙酸法、sevage法、木瓜蛋白酶法对粗多糖中蛋白的最大脱除率分别为84.14%、69.45%、74.34%,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8.56%、24.01%、12.34%。相对而言,木瓜蛋白酶法条件温和,更适合茶多糖脱蛋白。另外,茶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亚硝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档绿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刚凤,汪辉喜,陈仕学,付蓉,霍蓓.微波法提取低档绿茶多酚工艺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5

[2].何晓梅,张颖,许星云,史珊,乔德亮.低档绿茶多糖的酶法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3].左春生,陈斌.低档绿茶在养殖业中的开发利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4].左春生,陈斌,陈云峰,程丰.低档绿茶在固始种鸡生产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

[5].左春生,陈斌,陈云峰,程丰.低档绿茶在固始种鸡生产中的应用试验[J].中国家禽.2007

[6].邹礼根,丁玉庭.低档绿茶驯化灵芝菌实验研究[J].杭州农业科技.2005

[7].邹礼根,丁玉庭,陈艳,殷亚峰.低档绿茶对灵芝菌摇瓶发酵的影响[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4

[8].杨远庆,朱冬雪.改善低档绿茶滋味品质的研究[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5

[9].张品芳.低档绿茶生产绿茶晶的工艺探讨[J].江苏化工.1995

[10].雷耀兴,李德勇.低档绿茶提取茶多酚的新技术[J].广西医学院学报.1993

论文知识图

低档绿茶发酵培养基发酵过程中灵...绿茶的红外全谱(a)及二阶导数谱图(b)无茶发酵培养基发酵过程中灵芝菌生物量...无茶发酵培养基发酵过程中灵芝胞外粗多...葡萄糖标准曲线毛峰茶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及茶样采...

标签:;  ;  ;  ;  ;  ;  ;  

低档绿茶论文_李刚凤,汪辉喜,陈仕学,付蓉,霍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