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葡萄糖论文_刘娴

导读:本文包含了唾液葡萄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葡萄糖,唾液,淀粉酶,牙周炎,传感器,唾液酸,糖醛酸。

唾液葡萄糖论文文献综述

刘娴[1](2018)在《糖尿病牙周炎与糖化血红蛋白、唾液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糖尿病牙周炎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唾液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牙周炎将其分为牙周炎组(12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80例),另选取100例口腔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再根据美国牙周病协会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APA)分类标准,将牙周炎分为轻中重叁级。所有对象均进行血清Hb A1c含量、唾液葡萄糖浓度测定。选用Wilcoxon等级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来比较3组的Hb A1c和口腔唾液葡萄糖浓度差异,再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牙周炎严重程度与Hb A1c、口腔唾液葡萄糖浓度之间的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牙周炎组,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Hb A1c水平依次减低,重度牙周炎患者Hb A1c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几组(P<0.01)。口腔唾液葡萄糖浓度在轻度牙周炎组、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重度牙周炎组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Hb A1c与口腔唾液葡萄糖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721,P<0.05);牙周炎严重程度与Hb A1c水平、口腔唾液葡萄糖浓度之间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性(r=0.633,P<0.05)。结论糖尿病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体内Hb A1c与口腔唾液葡萄糖浓度升高,且者存在明显相关性。血糖升高致唾液葡萄糖浓度增加,预示着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增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68期)

申远,蔡正浩,王川,弓晓杰[2](2016)在《葡萄糖分子印迹电极测定唾液中葡萄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印迹技术、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循环伏安法对该电极进行性能考察。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选择性,线性范围为1×10~(-9)~1×10~(-8) mol/L,检出限(S/N=3)为1×10~(-9) mol/L。将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回收率为96.3%~100.9%,RSD为0.15%~4.4%。测定了多个口腔唾液样本中葡萄糖的含量,检测结果均在8.37~12.68 mg/L范围内。由此认为,该电极可以直接用于检测人体口腔唾液葡萄糖含量,实现对人体中血糖水平无创性检测。(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黄满英,付云,刘瑜[3](2015)在《唾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水平,并与治疗后及健康人群对照,以期明确β-G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为牙周炎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择18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集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全唾液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数;检测全唾液中β-G(比色法)水平,并分析与牙周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基础治疗后,牙周临床参数改善明显(P<0.05);(2)治疗前实验组唾液β-G活性水平(2.845±0.72,10-3U·m L-1)与健康对照组(2.24±0.31,10-3U·m L-1)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平均牙周袋深度(r=0.485)、深袋数(r=0.540)、深袋构成比(r=0.598)之间明显相关(P<0.05);治疗后β-G酶活性水平(2.18±0.71,10-3U·m L-1)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唾液β-G活性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牙周炎状态及控制程度,该指标可为牙周炎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5年02期)

杜艳丽[4](2013)在《参芎葡萄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过程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用药过程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参芎葡萄糖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患者的病情能够在用药后的最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扭转,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3年08期)

王军,李广文,高宗科,赵增强,张燕[5](2012)在《长期低剂量慢性辐射特殊环境人员唾液pH值、葡萄糖与淀粉酶含量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慢性辐射特殊环境人员唾液pH值、葡萄糖与淀粉酶含量变化。方法检测唾液pH值用精密pH试纸测定;使用美国Beckman SYNCHRON CX7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葡萄糖氧化酶法)与唾液淀粉酶(Amylase)浓度(温斯罗法)。结果唾液pH值为5.0~7.1(6.16±0.52);唾液葡萄糖为0.67~1.95(1.320±0.334)mmol/L;唾液淀粉酶为396.80~1 190.60(770.508±42.021)U/L。结论长期小剂量慢性电离辐射对唾液pH值、葡萄糖与淀粉酶含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王军,李广文,张燕,赵增强,王东平[6](2012)在《某部新兵唾液pH值、葡萄糖与淀粉酶含量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某部新兵唾液pH值、葡萄糖与淀粉酶含量的特点。方法收集某部67名新兵的唾液样品,用精密pH试纸测定唾液pH值;使用美国Beckman SYNCHRON CX7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与唾液淀粉酶浓度。结果唾液pH值为6.87±0.34,唾液葡萄糖浓度为(0.996±0.191)mmol/L,唾液淀粉酶浓度为(1213.104±72.125)U/L。结论本组结果可以为建立我军健康人群唾液pH值、葡萄糖与淀粉酶含量标准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张巍巍[7](2012)在《美制成新型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制成了新型生物传感器,能够以非侵入的方式进行糖尿病测试,探测出人体唾液和眼泪中极低的葡萄糖浓度。这项技术无需过于繁复的生产步骤,从而可降低传感器的制造成本,并可能帮助消除或降低利用针刺进行糖尿(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2-08-28)

[8](2012)在《新型生物传感器:可探测唾液及眼泪中的葡萄糖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制成了新型生物传感器,能够以非侵入的方式进行糖尿病测试,探测出人体唾液和眼泪中极低的葡萄糖浓度。这项技术无需过于繁复的生产步骤,从而可降低传感器的制造成本,并可能帮助消除或降低利用针刺进行糖尿病测试(本文来源于《金卡工程》期刊2012年08期)

罗曼,宣文洋,陈文西[9](2012)在《基于健康人群唾液葡萄糖检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实现对健康人群进行日常的无创血糖监测,构建基于唾液的高灵敏度葡萄糖检测体系。方法通过对反应体系最适pH值、离子强度的筛选及酶活性调节剂柠檬醛的添加,对以2,4,6-叁溴-3-羟基苯甲酸(TBHBA)为色原的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改良。结果新构建的葡萄糖检测体系反应30 min趋于完全,在510 nm最大吸收波长下检测吸光度(A)值,得到优化参数组合为pH值5.8、0.3 mol/L NaCl、1 220μg/mL柠檬醛。葡萄糖检测低限0.006 mmol/L。结论优化后的检测体系灵敏度是原体系约7倍,检测低限为健康人空腹时唾液葡萄糖平均浓度的1/10,完全达到检测健康人唾液葡萄糖浓度的灵敏度要求。(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2年06期)

王贝贝,马志宏,单兆臣[10](2012)在《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唾液葡萄糖浓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与腮腺唾液、混合唾液糖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口腔医院老年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例(试验组),与其年龄、性别相应的健康老年人21例(对照组)。检测其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并收集非刺激状态下混合唾液及腮腺唾液。结果试验组腮腺唾液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906,而混合唾液糖浓度与血糖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无论腮腺唾液还是混合唾液糖浓度均与血糖浓度无明显相关性。试验组空腹血糖浓度及腮腺唾液糖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而混合唾液糖浓度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腮腺唾液糖浓度均高于正常人,混合唾液糖浓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腮腺唾液糖浓度的相关性更大。(本文来源于《第七次中国老年口腔医学年会暨亚洲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6-09)

唾液葡萄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循环伏安法对该电极进行性能考察。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选择性,线性范围为1×10~(-9)~1×10~(-8) mol/L,检出限(S/N=3)为1×10~(-9) mol/L。将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回收率为96.3%~100.9%,RSD为0.15%~4.4%。测定了多个口腔唾液样本中葡萄糖的含量,检测结果均在8.37~12.68 mg/L范围内。由此认为,该电极可以直接用于检测人体口腔唾液葡萄糖含量,实现对人体中血糖水平无创性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唾液葡萄糖论文参考文献

[1].刘娴.糖尿病牙周炎与糖化血红蛋白、唾液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2].申远,蔡正浩,王川,弓晓杰.葡萄糖分子印迹电极测定唾液中葡萄糖[J].大连大学学报.2016

[3].黄满英,付云,刘瑜.唾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5

[4].杜艳丽.参芎葡萄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

[5].王军,李广文,高宗科,赵增强,张燕.长期低剂量慢性辐射特殊环境人员唾液pH值、葡萄糖与淀粉酶含量检测与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

[6].王军,李广文,张燕,赵增强,王东平.某部新兵唾液pH值、葡萄糖与淀粉酶含量检测与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

[7].张巍巍.美制成新型生物传感器[N].科技日报.2012

[8]..新型生物传感器:可探测唾液及眼泪中的葡萄糖浓度[J].金卡工程.2012

[9].罗曼,宣文洋,陈文西.基于健康人群唾液葡萄糖检测体系的构建[J].检验医学.2012

[10].王贝贝,马志宏,单兆臣.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唾液葡萄糖浓度相关性研究[C].第七次中国老年口腔医学年会暨亚洲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2

论文知识图

不同搅拌速度大鲵酶解物溶液与冰晶中...基于手机的唾液葡萄糖检测系统原...方法学比较促卵泡激素的空间结构唾液葡萄糖用本方法及葡萄糖激...糖尿病病人唾液葡萄糖浓度与血...

标签:;  ;  ;  ;  ;  ;  ;  

唾液葡萄糖论文_刘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