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爆发论文_丁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射电爆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电,太阳,日冕,天文台,接收机,频谱,无线通信。

射电爆发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中国天眼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多次爆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FRB)多次爆发,FRB这种神秘的无线电信号来自于宇宙的深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的科学家在上周叁发布了这一消息。科学家称,这个"宇宙深处的神秘射电信号"发射源(本文来源于《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期刊2019年10期)

丁佳[2](2019)在《“天眼”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丁佳)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近日,有着“中国天眼”之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对一个编号为FRB121102的快速射电暴进行了跟踪观测,探测到其多次重复爆发,捕捉到的爆发数量是已知全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9-12)

何春,何星辉[3](2019)在《FAST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贵州平塘9月4日电(通讯员何春 记者何星辉)4日,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部的消息称,FAST首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捕捉到目前全世界已知数量最多的脉冲。科学家称,这个“宇宙深处的神秘射电信号”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目前已排除了(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9-05)

董亮,闫小娟,黄文耿,敦金平,高冠男[4](2018)在《太阳射电爆发对不同波段无线电信号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射电爆发表现为空间的强微波辐射,是无线通信信号的潜在影响因素。通过以往的观测发现,在剧烈太阳射电爆发时,导航信号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失所情况。本文通过对太阳射电爆发流量的计算,分析了不同无线通信受到太阳射电爆发的影响阈值,同时经回溯24太阳活动周内多次太阳射电爆发是不同频率流量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3GHz以上的无线通信频段太阳射电爆发流量很少超过理论阈值,该类活动的主要影响是针对L(1000-2000MHz)和S(2000-3000MHz)频段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影响,且在太阳活动峰年的影响次数也较为可观。(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8 空间天气观测与业务的融合》期刊2018-10-24)

谭宝林,程俊,谭程明,寇洪祥[5](2018)在《尖峰爆发标度律及其对新一代太阳射电望远镜参数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射电观测是太阳物理和日地空间科学的重要探测手段,尤其是对于太阳爆发过程中的太阳非热粒子加速、发射和传播等过程.迄今,世界各地研制建成了上百台太阳射电望远镜,包括射电流量计、射电动态频谱仪和射电日像仪等.基于技术进步和新的科学设想,人们还在不断提出新的太阳射电望远镜计划.研制新的太阳射电望远镜时,需要考虑观测频率、带宽、时间分辨率、频率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偏振精度等设计参数.事实上,过度追求高参数往往会无法实现期望的科学目标.如何合理地选择太阳射电望远镜的参数呢?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太阳射电爆发常常可分成一系列从长到短不同时标的爆发过程,其中,尖峰爆发是最小时间尺度的爆发现象,同时也是太阳上目前发现的最小空间尺度上的爆发过程,可看成一种元爆发过程,可能对应于单一的磁场重联和磁能释放.根据太阳射电天文学研究,识别尖峰爆发是对新一代太阳射电望远镜的基本要求.尖峰爆发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又是随频率而变化的.从分析不同频段太阳射电尖峰爆发的时间和带宽的标度律来说明如何为新一代望远镜的设计选择合理的参数指标,并提出谱-像结合观测模式,最大程度地保证望远镜科学目标的实现.这种观测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太阳射电观测的主要方式,对揭示太阳爆发现象中的非热过程的物理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董亮,汪敏,林隽,高冠男,黄文耿[6](2017)在《为导航通信提供保障——太阳射电爆发干扰导航通信监测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天气"概念不同,空间天气则是将物理环境等参数更往外推,是一个近地空间环境变化的概念。它与行星大气层内的天气截然不同,涉及太阳表面、日冕、太阳风、地球磁层、电离层和热层在内这一复杂系统的状态和物理条件。它可影响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一直通过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照射、紫外线以及高能粒子等不同辐射向地球输送能量,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得以(本文来源于《云南科技管理》期刊2017年05期)

冯士伟,李传洋,王冰,陈耀,杜青府[7](2016)在《米波太阳射电爆发的毫秒级分辨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射电爆发是太阳日冕能量释放过程中的射电辐射。太阳射电暴的精细结构反映了能量释放区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是由太阳日冕等离子体波和能量粒子的微观物理过程(microscopic processes)决定的。这些精细结构可以提供产生射电辐射物理过程的精确信息,用于诊断日冕等离子体参数和日冕磁场,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二)——专题58: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效应、专题59: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及相互耦合过程、专题60:比较行星学》期刊2016-10-15)

董亮[8](2016)在《太阳射电爆发干扰通信系统评估与预警方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剧烈活动特别是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对地球及其所处的日地空间环境将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太阳爆发在微波波段的强烈噪声对空间电磁场的影响同样存在。在以往多起太阳射电爆发期间,GPS地面站均发生了导航信号失锁、可见星数大幅下降等情况,证明太阳射电爆发产生的噪声信号的确是导航信号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对相关的预警方案尚未有研究,同时也没有专门针对此类事件的预警设备。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计算了太阳射电爆发对无线传输信号可能影响程度,确定了影响不同频段信号的阈值,其中L波段(1GHz-2GHz)的卫星通信信号最容易受到影响——爆发期间L波段宽频段内产生的白噪声会引起信道的不稳定,其影响与系统工作频率f的平方成反比,与天线的增益G成正比,同时太阳爆发信号从天线的主波束入射到天线影响将最大,远离主波束影响将减小。●根据目前的空间天气监测手段和数据,提出了利用日面光学观测图像+太阳射电2800MHz进行早期预报的办法。针对目前的空间天气监测数据不能满足快速现报要求的现实,提出了在L波段建立多点频实时流量监测接收机系统方案,该系统基于云南天文台L波段太阳射电望远镜,能快速反应当前太阳射电流量异常情况,并有效的发出预警信号。●同时提出并设计了L波段太阳射电流量精密监测系统在L波段内对八个5MHz带宽内太阳流量实时监测,最小灵敏度为1S.F.U(太阳射电流量单位),可以快速的对L波段内太阳射电流量进行定标和观测,准确地反应太阳射电流量的变化,配合光学观测、2800MHz太阳射电观测数据,可以形成长、中、短期预报模式,提供有效的预警、预报信息。●最后提出采用辅助天线+地面站天线方式,建立主动自适应滤波器,根据太阳射电爆发模型设计该滤波器的阻带宽度大约在45'左右,衰减量在40dB以上。(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9-01)

刘红宇[9](2016)在《2011年9月24日太阳爆发事件中Ⅳ型射电暴与耀斑连续谱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射电暴是太阳爆发引起的射电波段辐射强度剧烈增强的现象,对太阳物理中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Ⅳ型太阳射电暴和耀斑连续谱爆发是其中的两种。本文研究了发生在2011年9月24日的Ⅳ型太阳射电暴和分米波耀斑连续谱事件,并根据观测特征讨论了二者的辐射机制。首先研究了Ⅳ型射电暴。该Ⅳ型射电暴在射电动态谱上的频率漂移很小,加上NRH (NancayRadioHeliograph,法国南茜日像仪)的射电源区在12:40 UT到12:58 UT基本静止不动,由此判断在这个区间内此Ⅳ型暴是一个静止Ⅳ型暴。该Ⅳ型暴的射电源区低频离太阳表面以及耀斑较远,高频较近,由低到高源区依次排列,大致呈向外延伸的结构。在SDO(太阳动力学观测站)卫星AIA(太阳大气成像仪)仪器的各波段成像数据中无法找到一个与射电源区的排列方向完好吻合的冕环,这可能是射电辐射结构的温度和密度范围不合适,因而极紫外波段的辐射量较低导致的。该Ⅳ型暴低频源区的亮温度较高,高频源区的亮温度较低,最高可以超过1011 K,在所有观测波段的偏振度都中等偏高,最低的在60%左右,最高的可达100%,均为左旋偏振。该Ⅳ型暴的射电流量密度随频率呈幂律分布,谱指数基本在-3到-4之间。本文还研究了发生于Ⅳ型暴之后的分米波耀斑连续谱。耀斑连续谱的源区位置整体在Ⅳ型暴的西南侧,在131A波段的差分和射电源区迭加图上可以看到,耀斑连续谱的射电源区在耀斑环非常密集的部分或上方。耀斑连续谱的所有频率的亮温度最大值基本在109K以上,最高也超过了1011 K。偏振度也是左旋且中等偏高(>60%)。去掉与之前的Ⅳ型暴有重合观测的3个波段后,拟合得到耀斑连续谱的射电流量密度随频率呈正幂律分布,谱指数在3到6之间变化。主要根据上述Ⅳ型暴与耀斑连续谱的高亮温(>1011 K),我们判定二者均由等离子体相干辐射机制产生,可能与耀斑上升相期间加速产生的高能电子与背景等离子体作用激发的等离子体辐射或电子回旋脉泽辐射有关。需更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方能澄清有关辐射机制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4)

袁国武[10](2014)在《基于视频处理的太阳射电爆发自动实时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射电爆发的检测对空间天气预警有重要意义。目前,太阳射电爆发的检测依赖人工方法,存在检测时间滞后、爆发信息遗漏、爆发参数值确定随意的缺点。由于射电频谱是一种视频,所以太阳射电爆发的检测可以看作是一种智能视频监控。我们拟采用动态视频处理技术自动检测太阳射电爆发。在去除太阳射电频谱中的噪声后,把太阳射电爆发的检测看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7)

射电爆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记者丁佳)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近日,有着“中国天眼”之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对一个编号为FRB121102的快速射电暴进行了跟踪观测,探测到其多次重复爆发,捕捉到的爆发数量是已知全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电爆发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天眼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多次爆发[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9

[2].丁佳.“天眼”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N].中国科学报.2019

[3].何春,何星辉.FAST捕捉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N].科技日报.2019

[4].董亮,闫小娟,黄文耿,敦金平,高冠男.太阳射电爆发对不同波段无线电信号影响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8空间天气观测与业务的融合.2018

[5].谭宝林,程俊,谭程明,寇洪祥.尖峰爆发标度律及其对新一代太阳射电望远镜参数的约束[J].天文学报.2018

[6].董亮,汪敏,林隽,高冠男,黄文耿.为导航通信提供保障——太阳射电爆发干扰导航通信监测预报[J].云南科技管理.2017

[7].冯士伟,李传洋,王冰,陈耀,杜青府.米波太阳射电爆发的毫秒级分辨观测[C].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二)——专题58: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效应、专题59: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及相互耦合过程、专题60:比较行星学.2016

[8].董亮.太阳射电爆发干扰通信系统评估与预警方案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6

[9].刘红宇.2011年9月24日太阳爆发事件中Ⅳ型射电暴与耀斑连续谱观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6

[10].袁国武.基于视频处理的太阳射电爆发自动实时检测研究[C].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论文知识图

年11月6日事件的射电爆发及其...年11月3日事件的射电爆发及其...年10月31日事件的射电爆发及...2001/10/19射电爆发在选择频率上...8个选定射电爆发的总流量谱2003年10月26日的射电爆发

标签:;  ;  ;  ;  ;  ;  ;  

射电爆发论文_丁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