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草氧碱木素论文_侯轶,张晓,刘超,李友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麦草氧碱木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麦草,木质素,光敏剂,塑化剂,碳酸钾,酚醛树脂,分子量。

麦草氧碱木素论文文献综述

侯轶,张晓,刘超,李友明[1](2019)在《麦草碱木素在碱性离子液体[Bmim][OH]中的溶解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麦草碱木素在强碱性离子液体[Bmim][OH]溶解过程中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解析,并对溶解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微波加热辅助溶解,实验条件如下:微波功率500 W,温度90℃,反应时间30 min,固液比1:10.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元素分析、二维异质单量子相干核磁共振(2D HSQC NMR)、瞬时高温热解装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碱木素在[Bmim][OH]离子液体溶解过程中其芳香环结构保持稳定,主要发生了侧链取代或单元连接间含氧基团的脱除,溶解后再生的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轻微下降,分子量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再生木质素的不饱和度增大,这是由于溶解过程中发生了脱水反应.二维核磁共振光谱与Py-GC-MS分析表明,在强碱性离子液体体系中木质素的溶解过程以大分子中β-O-4′键的断裂最为明显,β-β、β-5次之,S/G比例明显降低.文中成果为碱木素高值化应用的相关理论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方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任哲,吴瑞平,刘蕊杰,许向东,樊永明[2](2014)在《麦草碱木素光催化降解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器,在紫外光照射下,对麦草碱木素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通过对光照、氧气和光敏剂这3个因素进行不同组合,考察了木素光催化降解途径。通过分析木素紫外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探讨了木素在不同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因素在木素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初步研究了木素发生光催化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纯的光照条件下,木素直接发生降解较少;氧气对木素光催化降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氧条件下光降解实验表明,木素结构中苯环大量开裂,联接木素单元结构间的醚键打开;自由基、单线态氧对木素光催化降解的贡献很大;叁重态的光敏剂虽不能直接与木素反应,但在有氧气通入的条件下,叁重态光敏剂与分子氧反应会生成的单线态氧,加速了木素光催化降解。(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魏冬雪,金小娟[3](2013)在《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对苯酚吸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水碳酸钾与麦草碱木素质量比4∶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 h的条件下制备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探讨了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的得率为17.9%,碘吸附值为827.5 mg/g;用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处理100 mL苯酚溶液时,当苯酚初始质量浓度250 mg/L、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投加量0.1 g、吸附温度30℃、苯酚溶液pH值约7时,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于80 min时达到平衡。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等温式描述。(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李宾[4](2013)在《微波促进麦草碱木素的液化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在自然界的存在非常丰富,其改型产品己在工业应用上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木质素存在的巨大数量相比,其高效利用研究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而占工业木质素中主体地位的碱木质素因为缺少强亲水基团,表面活性差、以及反应活性低限制了回收木质素的应用范围和实用价值。通过液化反应降解碱木质素得到小分子化合物是提高其性能,对其进行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论文使用微波加热促进麦草碱木质素的液化降解,以乙二醇为液化剂,硫酸为催化剂,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加入量,供氢溶剂的加入对液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并结合液质、凝胶色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分析碱木质素液化前后结构的变化。液化所得到的小分子化合物主要有苯酚、愈创木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2,6-.甲氧基苯酚、没食子酸、香草酸、阿魏酸。正交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对液化效果的影响要大于液化时间和催化剂的加入量的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木质素液化的总单酚得率先升后降,在反应时间为40min时,达到最高,为13.47%,得到的酚类小分子主要是G型酚类化合物,而在生成的G型酚类化合物中2-甲氧基-4-甲基苯酚又最为丰富,约占总单酚得率的一半以上,H型酚类化合物苯酚的含量次于2-甲氧基-4-甲基苯酚,生成的S型酚类化合物极少。液化产物总单酚得率含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反应温度为120℃时最高,为12.41%,H型酚类化合物(苯酚)及S型酚类化合物(2,6-二甲氧基苯酚)在相对较低的温度(110℃)反应得率较高,G型酚类化合物由于种类多样,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比较复杂,但总体趋势还是先升后降。催化剂的加入量对反应很大的影响,但不宜加入过多,10%为最佳,苯酚等加氢溶剂的加入对木质素的液化有一定影响。相对于固体催化剂,硫酸显示出更好的催化效果。得到优化的液化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0min、催化剂硫酸加入量为10%。液化之后残渣的分子量及多分散性相对于原料大大降低,说明液化过程中木质素大分子确实发生醚键及碳链的断裂,分子量分布更集中。IR及1H-NMR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木质素液化过程中Cα-Cβ键及Cα-O醚键发生断裂,有紫丁香基脱落甲氧基生成愈创木基的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刘志平[5](2012)在《麦草碱木素的高温磺化改进及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碱法草浆生产大国,每年麦草碱木素的产量非常大,目前对这种造纸工业的副产物的利用大多属于低值利用,寻找高值化利用的出路显得非常有意义。传统的高温磺化反应具有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等优先,但由于自身的缺陷使其在扩大生产与推广方面必然具有很多限制,因此需要进行改进,此为碱木素的应用方面;与此同时,木素在制浆与洗涤过程中会发生显着的再沉积现象,探索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一方面通过改进传统的高温磺化反应并进行实时监控,使这一反应具有应用前景;另一方面通过木素模型物与麦草碱木素分别在纤维表面的沉积特点可以从分子水平解释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现象并揭示一定的规律,为后续木素沉积的控制机制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首先以工业麦草碱木素为原料,在较温和的条件(100℃~140℃)下与磺化剂Na2SO3直接发生磺化反应,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反应结束的产物进行纯化。磺化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磺化后的产物在1044cm-1有磺酸基的特征吸收,可证明磺化反应的发生。根据紫外光谱数据,碱木素在磺化过程中虽然有部分溶解,但溶解的量较稳定,且溶出量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将碱木素溶解的部分扣除,制作标准曲线后就能直接得到磺化后溶液中木素磺酸盐的浓度,因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磺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表征手段,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高温磺化反应的较佳反应条件为pH=4.0、磺化剂Na2SO3为碱木素绝干质量的30%、反应温度125℃、保温时间3小时,实验条件下能得到木素磺酸盐的最大浓度为12.38g/L。该温度比传统的高温磺化过程所提出的温度低得多,对于目前能源紧缺的现状是有意义的。同时磺化后的产物也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使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显着降低,因此可用于制作表面活性剂,具有应用前景。一定条件下将FeCl3与单体愈创木酚木素模型物进行铁促耦合反应,聚合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愈创木酚单体间发生了聚合,并根据其他吸收峰提出了愈创木酚低聚物的形成机理;MALDI-TOF-质谱表明该低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800-1200g/mol,即约6-10个愈创木酚单元耦合在一起。利用AFM观察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自组装产物的表面形貌,空白滤纸纤维的微细纤维轴向清晰、尺寸均匀;先吸附愈创木酚,再与Fe3+反应的方法,在纤维的表面上观察不到轴向分布的微细纤维,而是许多大小不均一的木素模型物颗粒无序分布;边合成愈创木酚低聚物边组装在纤维表面的方法,其纤维的表面几乎完全被一层粒状的颗粒薄膜覆盖,颗粒分布均匀而致密。叁者的均方根粗糙度分别为14.5nm、15.0nm和38.7nm,表明第一种方法,加入Fe~(3+)后微细纤维之间会形成较多低聚物从而填平孔隙,从而得到较平整的表面。AFM图像的相位分析表明组装了愈创木酚低聚物的纤维表面具有更强的疏水性,在纤维模板的指导下,愈创木酚低聚物“边合成边组装”的方式能形成更小的纳米颗粒,能形成更强的相互作用与疏水性,因此这也是纤维表面疏水改性的一种潜在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碱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及影响因素,利用紫外光谱分析了在一定浓度的碱木素溶液中,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碱木素的沉积情况,结果表明在几乎不含木素的滤纸浆纤维表面不断有木素沉积,沉积速率是先快后慢,整个沉积过程约持续2小时,最终碱木素溶液的浓度下降了15.7%。其AFM结果表明,沉积碱木素后的纤维表面出现颗粒状的木素分子,与空白纤维相比,其粗糙度也更小,这类似于木素模型物的自组装情况。测定了样品浆片的XPS,随着初始碱木素的浓度逐渐增大,纤维表面的O/C比逐渐减小;随着体系中碱木素浓度逐渐增大,纤维表面的初始动态接触角逐渐增大,进一步证明了纤维表面木素的含量随着初始碱木素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疏水性增强。碱木素的沉积结果与木素模型物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性,例如纤维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变化、产物疏水性的增强,对木素的沉积机理探索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6-01)

刘志平,付时雨,詹怀宇[6](2012)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优化麦草碱木素磺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麦草碱木素磺化反应过程的吸光度变化来优化磺化反应的工艺。以傅里叶红外光谱确定在实验条件下发生了磺化反应,并生成了木素磺酸盐产物。在实验涉及的反应温度范围内,碱木素在介质中的溶解度很小,用280nm处的紫外吸光度来检测木素的溶出,发现未磺化木素的吸光值基本不变,而随着木素的磺化反应进行,溶液的吸光值增加,证实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磺化过程表征具有可行性。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表征手段,主要考察了碱木素磺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反应温度、保温时间、磺化剂浓度和pH。实验结果表明,碱木素直接磺化的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5℃、保温时间3h、Na2SO3为30%(相对于碱木素绝干质量的百分比)、pH4.0。(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程明娟,连海兰,李涛[7](2012)在《超声波法活化麦草碱木素及用于PF胶黏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麦草碱木素是我国造纸工业重要的剩余物,但是麦草碱木素的结构决定了其反应活性较低,从而使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笔者根据麦草碱木素的特点分别对比超声破碎仪不同的超声条件(时间:10、20、30、40min;振幅:60、80、100)和不同的溶液质量比(100:0,60:1,20:1)对麦草碱木素的活化效果,并探索用活化后的木素代替部分苯酚(10%、20%、30%、40%)制备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可显着提高酚羟基的含量。超声波作用时间在20min、振幅80、溶液质量比20:1时效果相对较好。经过超声波活化的木素按20%的量替代苯酚制备LPF,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都达到国家Ⅰ类胶合板的要求,并能与未改性的酚醛树脂(PF)胶黏剂相媲美。(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2年02期)

[8](2009)在《麦草碱木素缩合改性制备减水剂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开号:CN101337789公开日:2009.01.07申请(专利权)人:姜庆梅本发明是一种麦草碱木素缩合改性制备减水剂的方法,将麦草碱木素加入到4.5~5.5倍质量的水中,溶解,加入麦草碱木素质量0.6%~0.9%的硫酸铜,用烧碱溶液调节pH=10~(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09年S1期)

刘纲勇,邱学青,杨东杰[9](2008)在《酚化改性对麦草碱木素结构及LPF树脂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化学分析、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分析了麦草碱木素在碱性条件下酚化改性前后的官能团、分子量等化学结构的变化,并测试了酚化的末改性LPF胶粘剂的性能.结果表明,麦草碱木素在改性后甲氧基含量由11.04 %降低至8.92 %,酚羟基含量由2.64 %升高至4.20 %,导致LPF胶的固体含量和胶粘强度升高;麦草碱木素在改性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由1 737降为934,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由1902降为1 473,导致LPF胶的粘度降低,储存稳定性增加.因此,酚化改性可以提高麦草碱木素的活性,并进一步提高木质素酚醛树脂胶粘剂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袁成强,刘玉,陈嘉川,杨桂花[10](2008)在《麦草碱木素结构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析-弱酸解两段法分离提纯麦草碱木素,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对木素试样进行了分子量检测,得出麦草碱木素的分子量分布,计算出碱木素数均和质均分子量。利用红外光谱,对木素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经过衍生化的麦草碱木素,通过磷谱核磁共振(31P-NMR)技术得出木素结构谱图,对木素结构中脂肪羟基、总酚羟基和羧基以及总酚羟基中各酚羟基功能基团进行定量分析对比。对麦草碱木素结构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木素的进一步改性及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麦草氧碱木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制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器,在紫外光照射下,对麦草碱木素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通过对光照、氧气和光敏剂这3个因素进行不同组合,考察了木素光催化降解途径。通过分析木素紫外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探讨了木素在不同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因素在木素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初步研究了木素发生光催化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纯的光照条件下,木素直接发生降解较少;氧气对木素光催化降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氧条件下光降解实验表明,木素结构中苯环大量开裂,联接木素单元结构间的醚键打开;自由基、单线态氧对木素光催化降解的贡献很大;叁重态的光敏剂虽不能直接与木素反应,但在有氧气通入的条件下,叁重态光敏剂与分子氧反应会生成的单线态氧,加速了木素光催化降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麦草氧碱木素论文参考文献

[1].侯轶,张晓,刘超,李友明.麦草碱木素在碱性离子液体[Bmim][OH]中的溶解机理[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任哲,吴瑞平,刘蕊杰,许向东,樊永明.麦草碱木素光催化降解光谱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

[3].魏冬雪,金小娟.麦草碱木素基活性炭对苯酚吸附的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13

[4].李宾.微波促进麦草碱木素的液化降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刘志平.麦草碱木素的高温磺化改进及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探索[D].华南理工大学.2012

[6].刘志平,付时雨,詹怀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优化麦草碱木素磺化工艺[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2

[7].程明娟,连海兰,李涛.超声波法活化麦草碱木素及用于PF胶黏剂的研究[J].林产工业.2012

[8]..麦草碱木素缩合改性制备减水剂的方法[J].现代化工.2009

[9].刘纲勇,邱学青,杨东杰.酚化改性对麦草碱木素结构及LPF树脂性能的影响(英文)[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袁成强,刘玉,陈嘉川,杨桂花.麦草碱木素结构特性的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8

论文知识图

研究技术路线图6.2 麦草烧碱-AQ 法(左)和氧碱法(右...麦草碱木素级分的IR谱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异氰酸酯指数的关系杨氏模量与异氰酸酯指数的关系拉伸强度与异氰酸酯指数的关系

标签:;  ;  ;  ;  ;  ;  ;  

麦草氧碱木素论文_侯轶,张晓,刘超,李友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