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蚕豆论文_刘芳,李飞,王文龙,罗安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与蚕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蚕豆,密度,武山县,追肥,农艺,春蚕。

玉米与蚕豆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李飞,王文龙,罗安红[1](2019)在《夏玉米—蚕豆—马铃薯周年叁熟高效种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湖南省种植结构调整现状,结合绿色高效增产主题与洞庭湖地区的环境条件,本文提出了夏玉米—蚕豆—马铃薯周年叁熟高效种植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夏玉米、蚕豆间作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陈其梅,王正伟[2](2019)在《高寒阴湿区全膜玉米留膜免耕春蚕豆种植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高寒阴湿区全膜玉米留膜免耕春蚕豆的适宜播种密度,通过5种种植密度(35 cm×20 cm、35 cm×25 cm、35 cm×30 cm、35 cm×35 cm(CK)、35 cm×40 cm)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蚕豆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缩短,株高和末荚高度随着密度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小区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密度35 cm×25 cm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7.79%,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因此,高寒阴湿区全膜玉米留膜免耕春蚕豆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5 cm×25 cm,即11.429万株/hm~2。(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吴丽芳,魏晓梅,陆伟东,赵艳,吕婷[3](2018)在《秋水仙素诱导蚕豆及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了解秋水仙素对农作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遗传毒害效应,以地方品种敏感型绿皮小粒蚕豆和饲用玉米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01%、0.05%、0.10%、0.15%、0.20%)及不同培养时间(24、48、72h)对2种作物染色体的畸变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能诱发根尖膨大,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24h,蚕豆根尖膨大率100%;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72h,玉米根尖膨大率65.8%;适当浓度秋水仙素(0.01%、0.05%)可促进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当浓度≥0.10%,反而抑制蚕豆和玉米细胞分裂。在染色体畸变类型中,微核最多,其次是染色体断片,最少是染色体桥。秋水仙素浓度0.20%,处理时间72h,蚕豆畸变率和玉米畸变率均最高,分别为11.92%和7.25%;秋水仙素浓度0.10%,处理时间72h,蚕豆染色体加倍指数最高为7.97%;秋水仙素浓度0.20%,处理时间24h,玉米细胞加倍指数最高为4.64%。(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臧月萍[4](2018)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尿素追肥量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是武山县近年示范推广的一种蚕豆种植新模式。增产显着,效益很好。现蕾开花期追施氮肥是该模式重要的增产措施,但群众在开花初期的尿素追肥量多少差异较大。为了测定临蚕8号蚕豆在原膜二用种植条件下适宜的尿素追肥量,为推广原膜二用种植蚕豆技术提供依据,特设立本试验。1试验设计设不追肥、5kg/亩、10kg/亩、15kg/亩、20kg/亩5个处理。以处理1(不追肥)为对照。选择地势平坦,肥力(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8年06期)

熊瑛,王龙昌,赵琳璐,杜娟,张赛[5](2018)在《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玉米/甘薯叁熟制农田土壤呼吸、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垄作和秸秆覆盖是实现西南丘陵区旱地农田稳产高产和固碳的适宜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探讨该保护性耕作模式下蚕豆/玉米/甘薯叁熟制农田土壤碳排放的特征,对平作无覆盖(T)、垄作无覆盖(R)、平作+秸秆半量覆盖(TS1)、垄作+秸秆半量覆盖(RS1)、平作+秸秆全量覆盖(TS2)、垄作+秸秆全量覆盖(RS2)6种耕作模式下西南紫色土丘陵区蚕豆/玉米/甘薯叁熟制农田土壤呼吸、粮食产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农田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为量化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间套作系统内,蚕豆、玉米和甘薯全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3.704μmol·m~(-2)·s~(-1)、4.847μmol·m~(-2)·s~(-1)和4.606μmol·m~(-2)·s~(-1),垄作降低了3种作物的农田土壤呼吸速率(P<0.05),秸秆覆盖则增加了土壤呼吸(P<0.05),垄作和秸秆覆盖配合使用后土壤呼吸总量和微生物呼吸总量增加(P<0.05)。保护性耕作促进叁熟制农田生态系统内作物固碳;土壤-作物系统碳平衡表现为碳汇,RS2、TS2、RS1、TS1、R分别较T高25.41%、25.37%、9.84%、26.74%、13.26%。与平作相比,垄作和秸秆覆盖提高了粮食产量,以RS2(17 460.45 kg·hm~(-2))最高,TS2(16 498.73 kg·hm~(-2))次之。蚕豆/玉米/甘薯叁熟制农田生产每千克籽粒释放CO_2量处理间表现为T(1.88 kg?kg~(-1))>TS1(1.83 kg?kg~(-1))>R(1.76kg?kg~(-1))>TS2(1.75 kg?kg~(-1))>RS1(1.69 kg?kg~(-1))>RS2(1.68 kg?kg~(-1))。垄作和秸秆覆盖提高了套作的经济-环境效益,秸秆覆盖量越高,经济-环境效益越好。从农田碳平衡和经济-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垄作结合秸秆全量覆盖(RS2)具有最大的碳汇能力和最优的经济-环境效益,可以优先作为该地区农田实现固碳增汇减排的耕作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赵定华[6](2018)在《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蚕豆种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蚕豆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地块选择、播前准备、良种选用、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张想生[7](2018)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蚕豆品种比较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原膜上第二年种植蚕豆,是武山县群众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试种成功的一种蚕豆种植新模式。为了解掌握县内种植的几个蚕豆品种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条件下种植的产量、生育期、生物特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选择适宜品种提供依据,特设立本试验。1试验设计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视野开阔,去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垄沟正直均匀,底肥充足,地膜完好的地块。参试品种为当地老品种岷县蚕豆、临蚕8号、(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8年04期)

陈宗红[8](2018)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密度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是我县近年推广的一项蚕豆种植新技术,在原膜二用与露地条件相比,蚕豆生长期间的热量、水分、光照差异较大,适宜的种植密度也不同。为了测定临蚕8号蚕豆在原膜二用种植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推广原膜二用种植蚕豆技术提供依据,特设立本试验。1试验设计设每亩5000株、6500株、8000株、9500株、11000株5个处理。以处理5(露地种植密度)为对照。(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8年03期)

陈宗红[9](2018)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与露地种植蚕豆对比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保护完好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旧膜上第二年种植蚕豆是武山县农业技术人员试验成功的一种蚕豆种植新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着,群众乐于接受。为了了解掌握原膜二用种植与露地种植蚕豆在产量、生育期、生物特性等方面的差异,为扩大推广提供依据,特设立本试验。1试验设计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视野开阔,去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垄沟正直均匀,底肥充足,地膜完好的地块。设露地和原膜二用种植两个处理。采取单排(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8年02期)

邓丽花[10](2018)在《2017年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示范点测产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是武山县农业技术人员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试验成功的一种旱作农业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时,生育期短,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好,肥田改土等优点,群众乐于接受,推广前景广阔。今年我们在马力镇11个行政村1890户示范推广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5000亩,并在王沟村进行了新品种示范。为了测定示范田蚕豆的产量情况和新品种的表现,为今后推广提供依据,7月25日,笔者参加了县农业局组织示范田(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8年01期)

玉米与蚕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高寒阴湿区全膜玉米留膜免耕春蚕豆的适宜播种密度,通过5种种植密度(35 cm×20 cm、35 cm×25 cm、35 cm×30 cm、35 cm×35 cm(CK)、35 cm×40 cm)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蚕豆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缩短,株高和末荚高度随着密度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小区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密度35 cm×25 cm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7.79%,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因此,高寒阴湿区全膜玉米留膜免耕春蚕豆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5 cm×25 cm,即11.429万株/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与蚕豆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李飞,王文龙,罗安红.夏玉米—蚕豆—马铃薯周年叁熟高效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陈其梅,王正伟.高寒阴湿区全膜玉米留膜免耕春蚕豆种植密度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3].吴丽芳,魏晓梅,陆伟东,赵艳,吕婷.秋水仙素诱导蚕豆及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的研究[J].作物杂志.2018

[4].臧月萍.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尿素追肥量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2018

[5].熊瑛,王龙昌,赵琳璐,杜娟,张赛.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玉米/甘薯叁熟制农田土壤呼吸、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

[6].赵定华.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蚕豆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

[7].张想生.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蚕豆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2018

[8].陈宗红.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密度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2018

[9].陈宗红.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与露地种植蚕豆对比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2018

[10].邓丽花.2017年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示范点测产报告[J].现代农业.2018

论文知识图

玉米与蚕豆种子的比较不同施磷水平下玉米籽粒Fe,Mn,Cu和Zn的...不同施磷水平下玉米地上部植株Fe,Mn,Cu...不同施磷水平下单、间作蚕豆和玉米在各...第二次取样根际细菌群落结构16S rDNA...种间相互作用和氮肥对间作大麦、小麦...

标签:;  ;  ;  ;  ;  ;  ;  

玉米与蚕豆论文_刘芳,李飞,王文龙,罗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