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学论文_王晴佳,屠含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考据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考据学,博古,韩非子,清代,孟子,诗史,总目。

考据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晴佳,屠含章[1](2019)在《超越东西:博古学、考据学以及近代早期历史学发展的全球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比较的角度考察了18世纪清代考据学的兴起历程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欧洲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和博古学者相似的是,清代中后期的考据学者对儒学要义的探寻也有着复古主义的兴趣。他们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从而完善考证的方法,以期将儒家经典恢复到在他们看来更为准确可信的早期版本。正如他们的欧洲同行在推进人文主义和博古学研究时所形成的文人圈一样,这些考据学者为了共同的学术兴趣组成了一个活跃的学术团体,交流研究心得并相互切磋。在对儒家经典产生的历史语境进行重构的过程中,他们也认识到历史学与金石学的重要性,并以历史学的取径诠释经典。在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史学家将历史学研究塑造成现代学科的努力中,清代考据学的学术遗产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考据学的遗产表明,那些在塑造欧洲现代历史学科的过程中通常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先例也存在于东亚,很可能也存在于世界的其他地方。我们应当将历史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方法论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加以分析与看待,从而超越东西方二元的方法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念群[2](2019)在《清代考据学的科学解释与现代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学术研究体系中,对清代考据学的评价一直趋于两个极端,一种观点认为考据学只具有寻究古典文献来源的技术含义,没有什么"思想性",另一种观点则极力论证清代考据学具有不同于宋明儒学的新"义理",并不缺乏"经世"意义。更有甚者,考据学被认为是最具有"准科学"性质的学问,与西方近代学术传统可以构成对话关系。本文拟对以往学界流行的清代考据学评价模式进行反思和梳理,以分析其利弊得失。(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果[3](2019)在《民国《韩非子》考据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绪论论述《民国<韩非子>考据学研究》的写作缘起,回顾了建国以来民国《韩非子》考据学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对民国《韩非子》考据学的综论,该时期对《韩非子》其人其书的考订取得辉煌成就。首先,从学者对韩非生平的考订研究出发,陈千钧以书内互证考证韩非生年,成为现今学术界讨论韩非生年的基石。其次,该时期对该书篇章考订的热点集中在《初见秦》篇上,关于该篇的作者,当时学界围绕张仪、韩非、蔡泽、吕不韦等人展开争论,其中,蔡泽说有力地考证了该篇的写作时代,奠定了之后学人对该篇作者进行考究的基础。然而,蔡泽说被学界误认为是容肇祖或刘汝霖首次提出的,本文关注到《<韩非子·初见秦>篇辨证》一文,彰显了刘仲英对蔡泽说的首倡之功。最后,将该阶段以校释《韩非子》字词句为主的札记和选注类、通诂类着作论文,进行整体性的评述。第二章是对民国学者所着《韩非子》校释札记的研究,该阶段考释该书以札记为主,笔者择要选其四家,即陶鸿庆的《读韩非子札记》、刘文典的《韩非子简端记》、高亨的《韩非子补笺》、于省吾的《双剑誃韩非子新证》。《读韩非子札记》据吴鼒仿宋刻本作考释文字,并参以《道藏》本、赵用贤本、张榜本、凌瀛初本校刊文字之错讹,多用上下文互证、同书其他篇目互证、宋本旧注互证的方法,并从字形流变、声韵通转的角度考证韩文,在以文法一律校正文句之舛错方面用力甚勤,且多据义理校订脱衍。《韩非子简端记》所据文字兼采吴鼒仿宋刻本、《道藏》本、赵用贤本,大部分条目为斠正清人校刊、以群书之词例补证清人校释而作,亦校勘宋本旧注,校释精审。《韩非子补笺》据《韩非子集解》本考释字句,勤于驳正《集解》中的旧注及清人的考释之误,同时,校订《韩非子》文字之窜乱,从字形流转角度校订《韩非子》文字之形误,善用参考成训之法,在旁征博引中训释字义,且长于在比对古书异文中明确通假,探究字义,可谓该阶段考释札记中的佼佼者。《双剑誃韩非子新证》分条节录、考辨《集解》本原文,援引陶鸿庆、吴闿生之考证,其最大特点即较多运用金文材料,而辨证《集解》之校释占该书大多篇幅,其反对前人尤其《集解》轻率改字、增字、删字之说尤多,多利用通假补注《集解》之所阙。第叁章是对陈启天的《韩非子校释》的研究,该书是继《集解》之后韩学史上的第二部集校集释方面的通诂类专着,陈氏还搜得《韩子迂评》本和王道焜本勘校。作为一部校释着作,其收录校释资料颇为丰富,在清人校释基础之上,汇集民国学人的补订之功,且参引大量日本的考证成果。同时,篇章编排自成系统,按照重要性与真伪等重新排列,完全打破旧有篇次。对原文进行重新分段、标点,全面注解韩文,且注解通俗化。因此,民国《韩非子》考据学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继承清人的治学方法和考释成果,援引丰富的资料,重视辨伪,从零散到总结。(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谢桃坊[4](2019)在《清代考据学的理论与方法检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20世纪之初兴起的国学运动以1905年《国粹学报》的创刊为标志,自1919年新文化的代表人物胡适号召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得到学术界的响应,使国学运动出现新的倾向。此年傅斯年也认为"研究国故必须用科学的主义和方法"。1926年顾颉刚在回答某些学者对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质疑时説:"国学是科学中的一部分(如其是用了科学的方法而做研究),而不是与科学对立的东西。"~①新文化思潮的学者们所提倡的科学方法是(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9年01期)

孙天琪[5](2019)在《清前期《孟子》考据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孟子》学全面总结前代成果,产生了大量经典着作。粗略计算,清代《孟子》学相关着作有一千余种,超过前代的总和。在明清易代、提倡汉学、回归经典等背景下,清代顺治、康熙、雍正叁朝《孟子》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研究学者增多,研究角度广泛。考据是清前期《孟子》学的突出特点。长期以来学者集中关注乾嘉时期的考据成果,对清前期叁朝考据着作研究较少。系统梳理清前期《孟子》考据学着作数量、考据内容、考据方法,并予以客观的评价,对整体研究《孟子》学史有参考价值。清前期《孟子》考据学可从“关于孟子其人的考证”和“关于《孟子》一书的考证”两个角度探析。“关于孟子其人的考证”集中于生卒年月、弟子门人、游历传说叁个方面;“关于《孟子》一书的考证”集中于文字音义、名物史实、地理沿革、典章制度、遗句逸篇、征引典籍六个方面。影响较大的着作有:王夫之《四书稗疏》《四书考异》、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孟子考》《四书释地》《四书释地续》《四书释地又续》《四书释地叁续》、朱彝尊《孟子弟子考》《孟子逸篇遗句》、毛奇龄《四书剩言》《四书改错》《四书索解》、江永《四书典林》等。另外,蒋汾功《孟子杂着》、唐光夔《四书通典备考》、胡抡《四书典制汇编》、万斯同《群经辨疑》等着作中亦有考《孟》成果,但几乎没有学者论及。文章从四个部分对清前期《孟子》考据学进行探析:绪论部分概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回顾与展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为清前期《孟子》学基本情况概述,简要介绍清前期历史背景与学术风尚转变,从版本目录学角度介绍清前期《孟子》学着作的作者、版本、收藏;第二章为清前期《孟子》考据学举要,全面反映清前期对孟子其人、其书的考据成果;第叁章为清前期《孟子》考据学平议,客观评价这一时期《孟子》考据学特色和不足。(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常春兰,彭繁,张凯博[6](2019)在《叩问乾嘉考据学与科学的关系——第53期“儒家文明论坛”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4月15日下午,由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了第53期"儒家文明论坛"。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有: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美国圣塔克鲁兹加州大学历史系胡明辉副教授,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佰莲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李畅然副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沈顺福教授、(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项念东[7](2018)在《“文献工夫与思想工夫并进”:邓小军诗学考据学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史释证"是中国诗学固有的学术方法,20世纪以来虽屡遭批评,但诸多学人绳绳相续的事实证明,其内在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要义不会也不容被遗忘。邓小军正是其中典型的一位。(本文来源于《古典诗文的经纬——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七辑)》期刊2018-12-01)

钱寅[8](2018)在《社会控制与清朝考据学兴起的相关性——以文字狱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文化高压专制与君主集权政治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这非清朝所独有。清代的文字狱与考据学兴起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分析考据学兴盛的原因,宜从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方面着手思考。清代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不仅有助于考据学的兴起,也能支持考据学盛行。这些积极的因素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不应该隐埋在消极的文字狱背后。(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锐[9](2018)在《张尔田对考据学的批评——兼论其与王国维的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遭逢世变。张尔田蒿目时艰,继承实斋余绪,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阐发经史典籍之价值。在此基础上,他回溯清代学术,批评考据之学流于饾饤,忽视义理,致使传统学术难以焕发活力。新文化运动以来,胡适等人高唱"整理国故",用清代朴学比附近代西洋科学方法。张尔田认为此乃否定中国传统的自身价值,会导致传统"古董化"。王国维与张尔田曾往来频繁,目睹王国维被新派学人争相推崇,张尔田担心他会与胡适等人殊途同归。然王国维辛亥以后,对儒家伦理持之甚坚,这一点与张尔田立场一致。二人虽在学风上各有特色,但基本价值观则并无不同。(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王耐刚[10](2018)在《四库馆臣对明代考据学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考据学是明代学术史的重要内容,对于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四库全书总目》中着录明代考据着作之体要为考察对象,可以洞见四库馆臣这一学术共同体对明代考据学的认识,包括馆臣对明清考据学关系的认识,即承认明代考据学对清代考据学"导夫先路"之功。相对于明代理学末流空疏的学风,馆臣对于明代考据学着作无疑更是偏爱,但由于无法与乾隆时期日趋缜密的学术风气相比,馆臣也对明代考据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考据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代学术研究体系中,对清代考据学的评价一直趋于两个极端,一种观点认为考据学只具有寻究古典文献来源的技术含义,没有什么"思想性",另一种观点则极力论证清代考据学具有不同于宋明儒学的新"义理",并不缺乏"经世"意义。更有甚者,考据学被认为是最具有"准科学"性质的学问,与西方近代学术传统可以构成对话关系。本文拟对以往学界流行的清代考据学评价模式进行反思和梳理,以分析其利弊得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考据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晴佳,屠含章.超越东西:博古学、考据学以及近代早期历史学发展的全球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杨念群.清代考据学的科学解释与现代想象[J].史学史研究.2019

[3].李果.民国《韩非子》考据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谢桃坊.清代考据学的理论与方法检讨[J].国学.2019

[5].孙天琪.清前期《孟子》考据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常春兰,彭繁,张凯博.叩问乾嘉考据学与科学的关系——第53期“儒家文明论坛”综述[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9

[7].项念东.“文献工夫与思想工夫并进”:邓小军诗学考据学述略[C].古典诗文的经纬——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七辑).2018

[8].钱寅.社会控制与清朝考据学兴起的相关性——以文字狱为视角[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9].王锐.张尔田对考据学的批评——兼论其与王国维的互动[J].史学理论研究.2018

[10].王耐刚.四库馆臣对明代考据学的评价[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清代朴学和乾嘉学风-清代着名考据学...清代朴学和乾嘉学风-清代着名考据学...清代朴学和乾嘉学风-清代着名考据学...法书-[图1-52] 清·张度行书长联一代儒宗:阮元-阮元像

标签:;  ;  ;  ;  ;  ;  ;  

考据学论文_王晴佳,屠含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