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股骨头中心脱位的固定治疗

髋臼骨折、股骨头中心脱位的固定治疗

马辉田方遒陈洋(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36-02

髋臼呈球窝形,由髂、耻、坐骨之膨大体部所构成。未发育成熟的儿童,该三骨由“丫”形软骨连接。髂臼内前、上、后壁被有半月形软骨面,窝的中央未形成关节面的部分称为髋臼窝。髋臼缘下部的缺口为髋臼切迹。

前柱:由耻骨上支的臼部构成,上至髂前下棘,下部为闭孔的上界,高起的臼缘称前唇,其下缘为前壁。后柱:由坐骨支的后部构成,向上延伸至髂骨后下部及坐骨切迹,该处有坐骨神经及臀上血管、神经束穿出,下部为闭孔的后上界,高起的臼缘称后唇,其下为后壁。臼顶:由髂骨下部构成,横跨于前后柱之间,是髋臼的主要负重区,臼顶大部分偏前,臼口朝向外侧并向下倾斜,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因此,臼后缘比前缘高,上缘比下缘高。

1骨折分类

髋臼骨折类型复杂,多数为粉碎性,然而,正确认识骨折类型,为骨折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Letournel将髋臼骨折分为5个简单骨折和5个复合骨折,较好地把髋臼解剖和生物力学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

1.1简单骨折:是指髋臼一个柱或壁的部分或全部的骨折。

1.1.1前柱骨折:骨折线由前柱经臼底弯向下方,如伴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骨折片可向盆腔移位,股骨头发生中心性脱位,骨盆正位X线片可见髂耻线中断或错位。

1.1.2后柱骨折:骨折线由后柱经臼底弯向下方,由于后柱比较坚实,引起骨折的暴力较大,故常伴有同侧耻骨下支或坐骨支骨折,骨折块向内上方移位,股骨头向中心脱位,致坐骨大孔变小,骨盆正位片可见髋坐线中断或错位。

1.1.3前壁骨折:系臼的前壁与前缘大块骨折,包括关节软骨。但不涉及前柱盆面的骨皮质,股骨头可向前、向内脱位。

1.1.4后壁骨折:系臼后壁及后缘的大块骨折,包括关节软骨,但不涉及后柱盆面的骨皮质。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股骨头亦脱位,正位X线片上可见一块骨影与脱位股骨头重叠,臼后缘线缺如。

1.1.5横形骨折:系髋臼骨折中最多见的类型,骨折线横贯髋臼的内壁与臼顶之界处,实际上是前后柱同时横断。臼内壁骨折片向盆腔移位者,多伴有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股骨头发生中心脱位。

1.2复合骨折:是指含有两种以上简单骨折形成的骨折。包括:①后柱合并后壁骨折;②横形合并后壁骨折;③T形骨折,即横行骨折合并远折段的纵行骨折;④前柱或前壁合并后半横行骨折;⑤双柱骨折。

2治疗

2.1应用下肢牵引整复和固定

对无移位的骨折,未波及负重臼顶的低位髋臼骨折,以及髋臼骨折粉碎严重,估计术中很难复位固定者,可采用牵引治疗。其方法是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做骨牵引,牵引时即不内收也不外展,方向向下,大粗隆下牵引向外,两者重量相等,使股骨头顶部回到正常臼顶负重区,双方向牵引需维持4~6周,并在牵引下早期进行髋关节功能活动。8~12周去除牵引,不负重活动,3个月后逐步负重行走,由于髋臼骨折多不能完全复位,通过牵引下的早期活动的模造作用,臼底凹凸不平部位,可以被疤痕组织充填变平,其表面形成一层纤维玻璃软骨,可重新形成。适宜的髋臼,可获得相当有用之功能。

2.2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对髋臼骨折股骨头中心脱位,仅满足于脱位股骨头复位是不够的,其非手术治疗不佳的原因不是由于脱位的股骨头复位不好,而是不能使髋臼骨折理想地复位和重建。另外早期手术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为有必要行二期人工关节置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手术适应证为:①经髋臼负重顶的骨折移位大于3mm者;②关节腔内有游离骨片阻碍股骨头复位不良者;③骨折块占整个后壁40%以上的后壁骨折以及后柱骨折导致关节不稳者;④合并有坐骨神经损伤需及时手术探查者。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①后方手术途径(Kocher-Langenbeck切口)即从髂后上棘下外3cm处至股骨大转子外侧垂直向下延长10cm止。沿肌纤维分开臂大肌,距小粗隆1~2cm处切断外旋诸肌,即可显露髋臼后缘,后柱,直至坐骨。故适用于后壁和后柱骨折,横行或“T”型骨折,或有利于坐骨神经的探查。②前方手术途径(髂腹股沟切口):切口起自髂嵴前1/3部,至髂前上棘弧形向前,止于耻骨联合上方2cm处。适用于前柱和前壁骨折。③前后方联合手术途径(髋臼扩大切口):切口前侧起于腹股沟部上方,后侧止于髂后上棘,纵向切口起于髂结节沿股骨中线于臀纹处转90°向右,到大腿后正中线,整个切口像“J”型。该切口全段或分段应用以显露髋臼的前后方,也可以采用1加2的手术方式处理前、后柱骨折和双柱骨折伴后壁骨折等复合型骨折。

手术治疗要求术者具备一定的技术与经验,而且需要有理想的器材。否则,手术也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甚至导致失败。

参考文献

[1]徐道志,初海滨,鞠传宝.股骨髁部开放性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漏诊原因及治疗原则[J],中医正骨,2010年02期.

[2]唐小祥,于沈明,柳振华,兰声洪.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比较[J],中医正骨,2010年01期.

[3]吴娇臻,杨晓秋,祝崇雪,李若,王谊.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02期.

标签:;  ;  ;  

髋臼骨折、股骨头中心脱位的固定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