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宸[1]2015年在《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学风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学风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精神面貌,关系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毛泽东曾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2008年,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进一步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这就将学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去认识。同时,学风建设作为党建理论宝库中的锐利武器,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也起着辐射与推动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秉承着重视学风建设的光荣传统,在每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都在全党掀起学习高潮,重整学习风气。90多年的学风建设实践表明,学风端正,前途光明;学风不正,举步维艰。正如习近平所说:“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风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现实且严峻;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紧迫且尖锐。学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成为应对考验、化解危险的关键环节。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今后“正风肃纪”将成为新常态。可见,研究学风问题是党对新形势做出的深刻回应,体现了党的建设的高度自觉。党的学风建设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在横向上对学风及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全面的理论阐释,在纵向上遵循党的学风理论逻辑与历史脉络,才能找到当前党的学风建设的理论支撑,才能借鉴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学风建设的创新性成果、吸取经验教训。进而从现实出发直面学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从揭示现实背景,挖掘理论基础、历史实践、基本经验、时代挑战、突出问题、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探析,力求为当前党的学风建设献计献策。绪论部分对论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研究方法与重点难点进行了阐述。本文的正文分为五个部分,以党员个体与党组织两部分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始终围绕学风的基本内涵——思想立场、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分析党的学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怎么做”等问题:第一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学风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概念,回答了党的学风“是什么”的问题。首先,阐释学风及其相关概念,延展论述学风概念的泛化使用。在辨析“学风”、“学习”、“文风”、“党风”,“学习型政党”的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党的学风与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是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风是学习的风气,通过学风来反映学习的方法、态度和风格,检验其标准与好坏。本文在学风建设研究中大量的针对党员的学习展开,就是由于它们之间直接相互作用。学风、文风、党风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学风正则文风正、文风正则党风好,学风建设与党风建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学风、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叁者的联系,有利于体现学风建设的时代性、科学性。其次,结合党的学风理论,从思想立场、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叁个维度,详细剖析了学风的基本内涵。思想立场是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前提,是党员进行思想活动的前提也是学风的基础要素,是党始终坚持把理论联系实践作为学风要义的认识基础;以毛泽东关于学风涵义论断为依据,学风问题是人们看待事物思考事情的思想立场问题,是反映对理论联系实践态度的思想路线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问题。最后,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习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之一是修身克己,强调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完善自我克服自身的不足。在学习态度上强调勤学重道,注重知行结合、勤奋自主、终身学习、注重规律(“道”);在学习目标上追求贤哲治国,注重德育素养、仁政治国;在学习内容上涵盖礼乐人文;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博约慎思,主张系统全面地学习、学思并重、举一反叁、省察克治。这些思想理念值得在学风建设中加以借鉴。第二章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分析了我党学风建设理论来源、实践历程,以及党的学风建设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奠定了学风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学风概念,但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问题上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为我们树立了科学观点,即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正确的态度,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不断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理论体系。他从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工作态度叁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毛泽东首次提出学风的要义是实事求是:他始终强调要把实事求是作为出发点与根本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本质要求是理论要联系实际;对主观主义学风进行批判;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的历史命题。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了毛泽5东的学风建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提出,使学风建设理论具有了突破性发展,他强调要恢复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将马克思主义学风与改革实践统一起来。而后江泽民、胡锦涛的学风思想及建设“学习型政党”理念,极大地丰富了学风建设理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党的学风建设思想的基础上,在历史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的角度上把握学习的意义,注重学习理念的更新、科学方法的培育,对新时期党的学风建设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发挥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关于学风建设的理论为不同时期的学风建设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学风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延安整风运动开启了党进行学风建设的实践征程,通过这次自上而下的全面整风,坚持了正确的党性原则,树立了学风建设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理论脱离实际造成了学风建设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时期再一次掀起学习高潮,学风建设成果促进了改革成绩斐然;新世纪以来,建设学习型政党思想的提出,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告知我们,党的发展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党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要求赋予了党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促进了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手段,成为执政党党建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发展中现实问题的关键。第叁章剖析了目前党的学风建设的时代挑战、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学风问题的深刻成因,回答了当前党的学风“怎么了”的问题。当前党的学风状况如何?这就需要了解学风建设的现实挑战,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实证分析,并揭示学风问题的深刻成因。首先,时代背景给当前学风建设带来了严峻的形势,主要体现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对党员思想的影响上。经济全球化将西方价值观念渗透进来,政治多极化使西方意识形态肆意蔓延,文化多元化使西方文化大行其道,全球化以多种形式作用于党员的思想意识;市场化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市场化来带来了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在市场交易中滋生出党员的贪腐思想,全面地挑战了党员的思想意识;网络化对党员思想具有双重作用,网络化在为党员思想提供新视野的同时,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使人们困惑不已。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学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发挥多年负责全国地方党员干部培训的工作优势,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向多个省份不同地区的党员干部发放了千份调查问卷并对部分党员进行了访谈。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党的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立场,表现为入党动机中忠诚度下降、理想信念淡化、党员求利心理加重;二是割裂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表现为丢弃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武器、对待学习态度消极、理论脱离实际;叁是歪曲事6实求是的思想方法。表现为拿来主义俨然成风、不注重调查研究、思想方法落后。事物的变化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追溯造成突出问题的深刻成因,不难从心理、文化、社会因素上找到答案。首先,心理因素导致党员意识偏差。如党性心理弱化,影响党员责任意识;社会心理干预,影响党员主体意识;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影响党员宗旨意识。其次,文化因素影响精神信仰。如传统文化中的保守思想及当前我国面临的信仰危机。最后,社会因素诱生功利思想。如消费主义刺激下党员社会角色混乱与利益选择的困境。第四章、第五章从两类建设主体出发探讨了党的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显着特征,也是学风建设的主旨。保持党员思想先进性的关键在于党员个体的努力。第四章从党员个体作为主体出发,探寻建设主体修养内在提升的方法。主张从党性修养、思想意识,主体思维这叁个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党性修养是按照党性原则规范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是世界观形成的基础,而世界观是思想立场的表现,因此要坚定思想立场来巩固学风建设,就必须从党员的党性修养入手,具体而言,通过抓党性教育、巩固理想信念、提高自身修养、遵循价值标准等方面实现。其次,思想态度,是一种主观意识,是党员思想先进性的具体体现。系统思考、终身学习、自我超越、全面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与之相应地,党员主体修养的提升路径,是提升以身作则的政治觉悟、培养终身学习的思想态度、树立自我超越的问题意识、倡导全面学习的科学理念,最终很好地执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中,全面学习思想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展现了当代政党学习的特点,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在现阶段除了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学习传统文化、历史等能够提升人格力量的文化知识,才能始终保持具有崇高的品德情操和道德修养。最后,思想方法是指借助思维形式来认识事物,因此要优化体现思想方法的学风,就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党员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并坚守改进思想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发挥主体性创造力的前提与保障,同时要注意发挥主体在创新中的统领作用,在坚持继承与创新科学思想方法并重的前提下,确保主体思维对创新思想方法的科学运用。第五章从党员组织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角度,阐发关于学风建设的宏观思考。针对当前学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探析党组织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要义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始终是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党的学风问题的突破口。因此,通过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力推进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将理论与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相结合,掀起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之风,才能着力解决理论脱离实际、偏离思想路线的学风问题;思想纯洁性作为学风建设的另一主旨,需要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和把控。通过明确党员干部奖惩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改进党员的学习组织方式,激发党员学习动力保持其思想的纯洁性,进而解决背离马克思主义思想立场的学风问题。同时,制度保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改善学风的有效方法需要有效机制来保障。融合学习型组织兼学别样、扁平式结构、自主管理等学习模式,引用社会学中制度的构成要素——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施系统,从规章制度、组织制度、资源保障制度叁方面展开制度建设研究。首先,学习规章制度的设立是“从严治学、从严治教,弘扬务实之风”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须形成严格的、成型的、规范的规章制度。如用严谨的学习档案制度来记录党员的学习情况;用严明的学习考勤制度来管控党员学习的参与程度;用严密学习宣传制度来倡导党员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合规性。其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加强和改善,能够巩固它在学风建设中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规范的学习资源保障制度,把学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党员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保证党员学习上与时俱进;完备的物资保障制度,为推动党的学风建设提供良好的载体保证和资金保障。党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能够促使党员先进的思想方法的形成,为当前学风建设的持久性和长效性提供有利保障。
高璐佳[2]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问题是延安时期学风建设对新时期我党的学风建设具有哪些重要借鉴意义?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的学风建设有其内在的自生因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种种际遇都与党的学风思想密切相关,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的“时代”因子是探讨新时期党的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说延安时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片面向全面转变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动因,那么,深入探讨延安时期学风建设无疑是研究新时期我党学风建设的重要路径。延安时期,我党在批判错误思想的基础上,承袭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理论本质,其学风出现了深刻变化。如果说学风转变是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思想路线上的集中体现,那么,探讨延安时期学风建设就成为新时期我党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毛泽东曾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学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延安时期之前党内存在过“左”、右倾错误思想,究其原因,产生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出现了问题,由错误学风向正确学风的转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意义极为重大,而两种学风之间的转变当以延安时期为“时间枢纽”。党在延安时期对学风建设的重视反映了党的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的梳理,洞晓其问历史演化之缘由,从而窥及中国共产党学风整体走向的内在原因便具有了重要现实意义。任何正确思想的出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然内含于具体实践之中,既是对旧事物的批判和扬弃,又是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拥护。延安时期的学风建设正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年来学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的结果。它不仅深深植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中,而且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它不仅吸收了中国革命建设的有益经验,而且直接诞生在延安这块革命的沃土良壤。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深入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来清除党内错误思想,端正全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关于延安时期尤其是这一时期学风建设的研究,学界尚未有充分的论述。在我党历史上,红军抵达延安之前,一直都存在着“左”、右两种错误倾向,而这两者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模式正暗合着延安时期形成正确学风的内在逻辑。同时,由于延安时期我党重视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并用它去研究、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凸显和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理念正可由学风的转变而解释。本文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研究视角,将延安时期的学风建设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和分析我党历史上错误学风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与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以及延安时期的学风建设对新时期我党学风建设的借鉴意义。旨在深化学界对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的认识,揭示我党学风建设的内在规律。本文将考察重点放在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的过程和历史意义上,这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通过“延安前期”、“延安时期”、“延安后期”叁个阶段的“过程研究”更能反映特殊时代环境下复杂的思想状况,从而使我们更容易把握学风发展的脉络,并且能凸显马克思主义学风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二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研究我党学风建设的历史,进一步深刻把握学风建设的内在规律,彰显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以期为新时期我党的学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王曼[3]200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学风建设及其理论创新》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的学风问题和党的学风建设,在党的学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懈地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党的学风问题和党的学风建设的人。他关于党的学风建设的理论是我们党的学风建设理论的开端和重要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阐明了党的学风建设与党的其它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如何加强党的学风建设的途径,并在实践中创造了解决学风问题的好形式。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及“文革”期间,尤其是毛泽东在党的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严重失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党的学风和党的学风建设问题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理论创新成果:将党的学风建设提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恢复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学风;在坚持老祖宗的前提下,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强调用党的制度建设保证党的学风建设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叁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党的学风建设做出了新的理论贡献:“一个中心,叁个着眼于”是新时期党的学风建设的着力点;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过前人,是党的学风建设的精髓;“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学风建设重要理论成果。综观党的学风和党的学风建设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论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学风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党必须根据每个阶段党的学风存在的问题,有区别地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理论创新。
李贵海[4]2016年在《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高校作为党成立的策源地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基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党的建设走过了90多年的风雨征程,积累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重要的启迪。目前世情、国情、党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都呈现了的深刻变化,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校党组织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深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党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在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科学化水平建设。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对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论文总体上有引言、正文、结语叁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分析阐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评述、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几方面内容。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构成,各章节主要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全面系统地梳理了90多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科学地总结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高校党的建设经历了1921—1937年、1937—1949年、1949—1978年、1978年至今等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系统地总结90多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二章在系统揭示了新世纪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存在的现实问题。第叁章在深入分析和解读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科学阐释了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蕴含的价值判断、目标要求。第四章紧密结合目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常态,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而对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结语部分在总揽全篇的基础上,得出五点思考: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治校理念的科学化、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制度作保障、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重视高校党组织自身生命力来源以及自我更新机制的科学化。
王智慧[5]2012年在《毛泽东学风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毛泽东学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新的形势下,毛泽东学风建设思想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学风建设思想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反对主观主义学风;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以及加强学风建设与文风建设、党风建设的有机结合。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加强毛泽东学风建设思想的学习。学习毛泽东学风建设思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也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董丽娜[6]2012年在《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学风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理论。当时,知识分子群体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群体,他们认真学习革命理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对目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了以下六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是适应国情党情的内在要求。这一部分从适应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建立完全布尔什维克化政党的需要叁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科学认识主观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首要前提。这一部分,主要从主观主义的内涵和实质、主观主义的来源和表现、主观主义的巨大危害叁个方面着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首要前提。第叁部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根本方法。从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掌握其精髓;紧密结合实际,着眼于理论的应用;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叁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根本方法。第四部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这一部分包括:调查研究是克服主观主义的锐利武器;坚持求真务实,科学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同走群众路线有机统一等内容。第五部分,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直接手段。这一部分主要从理顺学风与党风文风的辩证关系和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切入点两个部分进行了系统论述。第六部分,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的启示。全面梳理总结延安时期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思想,对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这主要表现为: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关乎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必须把学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位置;二是立足国情和党情,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的科学方法,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叁是坚持学用结合,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实际中,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马丽敏[7]2011年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学风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注重学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历经几代共产党人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其思想内容日臻完善成熟。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学风建设,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学习化的工作方式,积极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本文首先论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学风观的形成。从现实条件分析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学风思想的形成背景;进而又从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和中国传统的学风入手分析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学风思想的理论来源。然后系统论述了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和理论贡献。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学风观的特色和创新思想。最后集中论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观的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说,开创了学风建设的新思路;从现实上说,对推动新时期党的学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推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程国政[8]2012年在《加强领导干部学风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领导干部学风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建设大局,也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我们必将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新矛盾、新挑战。这就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领导干部学风的本质是理论联系实际,领导干部学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党的历史上,每到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都把加强领导干部学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去看待。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今,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特点和主要任务,进行了不同方式和内容的、行之有效的领导干部学风建设,从而确保了党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确保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新事业,迫切需要全党、全体领导干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领导干部在学风问题上存在种种不良倾向,有的领导干部不注重理论学习,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忙于事务,消极应付;有的理论脱离实际学不致用,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还有的夸大经验不求创新。领导干部的学风问题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兴衰存亡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领导干部学风不正不但会对党的指导思想构成威胁,而且会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当前领导干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经济社会的因素,既有思想上的根源,也有制度上的原因。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学风建设就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等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完善、创新理论,使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贯通一气。加强领导干部的学风建设就要从中国的市情、省情、国情出发,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各种矛盾。特别是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一次集中的学习活动,不可能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必须把经常性学习与适当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把集中学习活动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总结和提炼,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健全制度体系,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注重调查研究,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样才能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韧不拨,开拓前进,不断夺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
晁代发[9]2014年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学风建设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风建设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予以高度重视的党建活动,存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的党建活动。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学风建设活动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主线突出。但不同阶段,也重点分明,学风建设活动的不同方面被提到重要位置加以强调,总体上呈现出高度的与时俱进的动态性。比较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党的学风建设实践,我们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和分歧主要缘于党的学风建设活动所置身的背景要素的变动,即所要解决的问题、所面临的任务的不同。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任何时候我们讨论党的学风建设问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考察现实,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学风建设成效显着,成就巨大。中国共产党在学风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是开展学风建设的宝贵的财富。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理论创新是党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学风建设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当前党的学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诸多挑战。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体制机制。本文通过研究学风的内涵、实质、构成要素、功能及加强学风建设的重大意义,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学风建设实践并总结出其特点、基本经验、成就、主要问题,最后明确学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基本途径、基本实践原则,建立和完善推动学风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党的学风建设健康发展的实践取向。
万奎[10]2012年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和国家兴盛之要。中国共产党高擎学习的旗帜,在学习中立党,在学习中兴党,以学习为强大的引擎,推动党和民族事业的繁荣发展。9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把自身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形势变化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高度自觉。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理论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思想来源、哲学基础、内在机制、路径选择、历史考察、基本经验、建设方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力求对党建理论尤其是对党的学习理论发展作出一份贡献。第一章探讨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基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而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撑、解决党内现实问题和为世界推动可持续发展树立榜样。第二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首先在探讨“学习”、“学习型政党”等范畴的基础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其次,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六个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科学学习理念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健全学习机制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能够在学习中反省和自我完善的政党。再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实践、群众和历史叁个维度来检验其建设的成效。第叁章分析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思想来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学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共叁代领导人有关政党学习的重要论述,中国古人有关学习的经验总结,国外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理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历史起点、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认识工具、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第四章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机制与路径选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动力机制可以分为主体动力、客体动力和根本动力叁个组成部分。这叁个部分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生成。党的历史发展表明,政治领袖的学习自觉和强力推动,以及党员学习全员化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基本路径。第五章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奋斗史,亦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学习史、探索史。从总体上看,这一历史的演进历程可分为“迷惘彷徨的岁月”、“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初期”、“世纪之交”、“战略机遇期”六个阶段。通过对这一历史演进脉络的深入思考,得出几点启示:第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紧密结合;第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第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紧密结合;第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立足于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第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使党员干部成为率先学习的典范和楷模;第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科学、高效、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第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八,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第六章总结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90多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十分必要的,这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规律性认识、增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自觉性和开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是:第一,明确学习使命,牢牢把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方向;第二,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第叁,拓展学习阵地,整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习资源;第四,健全学习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顺利推进;第五,重视学风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第七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可靠的组织基础和不竭的前进动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切入点和抓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和最佳切入点,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机制和培育学习文化。最后,笔者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尚待破解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参考文献:
[1]. 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学风建设研究[D]. 陈宸. 中央财经大学. 2015
[2].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 高璐佳. 兰州大学. 2011
[3]. 中国共产党的学风建设及其理论创新[D]. 王曼.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4].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选择及其路径研究[D]. 李贵海.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5]. 毛泽东学风建设思想研究[D]. 王智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研究[D]. 董丽娜. 西南大学. 2012
[7].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学风观研究[D]. 马丽敏. 河北大学. 2011
[8]. 加强领导干部学风建设问题研究[D]. 程国政.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012
[9].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学风建设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D]. 晁代发.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0].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 万奎. 南开大学. 2012
标签:中国共产党论文; 延安时期论文; 党建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