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离论文_尹兰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电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离,等离子体,电离层,羟基,乙酸乙酯,低温,茜素。

强电离论文文献综述

尹兰兰[1](2019)在《强电离放电降解模拟染料废水中茜素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废水普遍具有色度深、成分相对复杂、有机物含量高、难生物降解等特点,若不能达标处理而被排入水体会使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不可修复的破坏,而且其有毒、致畸变和致癌等特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茜素红是蒽醌类染料的代表之一,其属于分子结构复杂、难降解且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染料。若该种染料进入水体无疑会使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故对含有茜素红等蒽醌类染料废水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茜素红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强电离放电水处理技术对其水溶液进行降解处理。实验中探讨了臭氧浓度与外加电压和氧气流量的关系,研究了外加电压、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自由基抑制剂和无机离子等不同因素对茜素红降解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降解条件,并对各因素下的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采用了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法、总有机碳(TOC)测定法、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和离子色谱(IC)法等现代化分析手段对茜素红的降解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并推导出茜素红的降解机理与降解路径。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实验研究了外加电压和氧气流量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并且对气体中臭氧浓度和溶解于水中的臭氧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压的提高,臭氧浓度不断上升;氧气流量的增加,使臭氧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在外加电压为2.4 kV,氧气流量5 L/min时,气体中的臭氧浓度达到35.9 mg/L,水中的臭氧浓度为13.4 mg/L。(2)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外加电压、溶液初始浓度和溶液初始pH对茜素红降解效率的影响顺序为:溶液初始pH>溶液初始浓度>外加电压。结合(1)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外加电压3.0 kV,溶液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7.39,氧气流量4 L/min。(3)对各因素在强电离放电降解茜素红的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下的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对应的最低R~2值分别为0.95682、0.9439、0.9391、0.90091和0.93686,表明-ln([A]_0/[A])与时间t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4)采用强电离放电方法对模拟染料废水茜素红进行降解,处理1 t废水耗电量为0.593 kW·h,所需费用为0.297元。与其他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电费相比较,该方法具有运行费用低的特点。(5)采用了TOC、COD、UV-Vis、HPLC、LC-MS、GC-MS、和IC等科学分析手段对茜素红染料分子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路径进行了研究。经分析检测到的中间产物有邻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酐、1,2-萘二羧酸和1,4,5,8-四羟基蒽醌双酚、1,4-丁烯二酸、2-氧代丁酸、1,4-丁二醇或草酸或1,4-丁二醇和草酸、丙酸或丁醇或丙酸和丁醇等物质。(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章繁,刘长建,冯绪,许扬胤[2](2019)在《强电离层条件下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强电离层环境下周跳探测和修复的难点,文章联合电离层二次时间差(STPIR)以及基于宽巷组合的前后滑动窗口滤波方法进行周跳探测,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减弱大磁暴条件对周跳探测的影响。采用优化的阈值设计,立即修复探测出的周跳从而得到实数解,然后取整得到整数周跳,并借鉴验后单位权中误差精度指标用于周跳修复准确性评价,该指标能够有效确保周跳修复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大磁暴条件下,该算法依然能够实现对模拟随机周跳有效地探测与修复,并且无不敏感周跳。(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9 用户终端技术》期刊2019-05-22)

王舒,郭晨祺,依成武,刘莎莎,陆钇江[3](2018)在《强电离放电处理饮用水中吡啶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强电离放电技术处理饮用水中的吡啶,考察了外加电压、吡啶初始浓度、pH值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2.6 kV、3.3 kV和3.8 kV输入电压下处理60 min,吡啶的降解率分别为68.40%、83.62%和96.42%;在吡啶初始浓度为5 mg/L条件下处理30 min,吡啶解率达到100%,在吡啶初始浓度为40 mg/L条件下处理60 min,吡啶的降解率达到73.37%;中性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在pH=7.40的条件下处理60min,吡啶降解率达到95.64%。(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8年05期)

周建纲,胡枫[4](2018)在《强电离放电和电晕放电两种情况下电场强度对离子浓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源常用的放电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强电离放电,另一种是电晕放电。现有工业上常用的电晕放电因产生的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浓度较低制约了其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实验研究表明,强电离放电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源输出的等离子体浓度要远远高于电晕放电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源电场强度输出的等离子体浓度。(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8年09期)

李珏[5](2018)在《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降解乙酸乙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迅速,工业化发展的日益加快,各类企业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逐年增多,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NOX,S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对我国的大气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关于NOX和SOX的去除技术已经日渐成熟,而VOCs由于其种类复杂多样,且绝大多数VOCs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关于VOCs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十叁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工业生产中典型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强电离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了反应器的放电特性,主要考察了包括特定输入能量(SIE)、放电频率、初始浓度、空速、湿度和温度等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乙酸乙酯降解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臭氧分析仪、CO/CO_2测量仪和烟气分析仪对降解产物中的O_3、NOX、CO和CO_2产量随反应器能量密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TOC、GC和GC-MS等分析手段,对乙酸乙酯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和检测,并结合所测得的中间产物对乙酸乙酯降解的反应途径进行了探索和推测。试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应器电流输出特点为并非纯电阻电路的表现,其数值会产生波动,变化较大。放电频率不变,特定输入能量随电压的升高而升高;电压和频率不变时,特定输入能量随着湿度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乙酸乙酯的降解率在特定输入能量为40-100 J/L时上升很快,随着输入能量的值大于100 J/L时,开始变缓,并且最终的降解效率接近91%;能量产率在特定输入能量在100-110 J/L的范围内是达到最高。乙酸乙酯降解效率和放电频率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匹配点,本实验得最佳放电频率为5.71 kHz。(2)保持电压不变,随着浓度增加,去除效率降低,不同浓度的最佳施加电压稍有不同,其最佳施加电压的大致范围为2.6-3.4 kV;随着空间速度从442 h-1增加到973 h-1,在任何施加的电压下乙酸乙酯的去除率都降低且空速对乙酸乙酯的影响作用在电压较低时更为明显。乙酸乙酯的降解率在相对湿度为20%时达到最大值;温度由20 ℃升到150 ℃时,各个特定输入能量下乙酸乙酯的降解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随着电压的升高,降解产物中的TOC含量逐渐减少,且下降趋势明显。当电压为3.2 kV时,反应产物中有机碳含量极少。且利用溶液吸收反应产物,其pH呈降低趋势,证明了反应产物中多数有机碳都转化成了CO_2等无机碳,降解效果良好。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电压在0.4、2.0、2.5、2.9和3.5kV时分解产物中的乙酸乙酯的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进一步验证了强电离放电反应器对乙酸乙酯良好的降解性能。(4)O_3产量随着特定输入能量的升高而升高,当特定输入能量大于120 J/L时,O_3产量大于750mg/m~3,证明了反应器良好的放电性能,产生的平均电子能量较高,化学反应效率高。反应器中检测到了少量的氮氧化物,但是其产量要低于工业最低排放标准(80 mg/m~3)。反应的产物中除了CO_2外,还有极少量的CO产生,但是CO_2的选择性远远地大于CO,证明反应器不但对乙酸乙酯有着很高的降解效率,氧化程度也很彻底,大部分乙酸乙酯废气直接被氧化成CO_2只有极少量的CO和其他不完全氧化产物。(5)通过GC-MS分析,测得反应的其他中间产物有:乙醇、甲酸和乙酸等。根据理论分析,再利用检测到的中间产物给出了可能的降解途径。(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王誉达[6](2018)在《电磁波在强电离复杂等离子体中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等离子体的相关理论在电磁波与等离子体中的研究和发展中已经日趋成熟。其中电磁波在复杂等离子体中的传输在空间物理、实验设备制造、以及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火箭尾焰中电磁波的衰减、航天飞行器的“黑障”效应。将尘埃颗粒加入到普通的等离子体之后,由于尘埃粒子会与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产生碰撞或者是充电,所以其对电磁波的传输的性质会改变。现阶段对于复杂等离子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等离子体电导率、尘埃粒子充电电流的变化等方面,但是对于微波频段的电磁波在复杂等离子体中传输特点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空白。本篇文章从理论推导和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两个方面来研究微波频段的电磁波在强电离复杂等离子体中的传输和衰减特性。由于强电离的复杂等离子体中我们是忽略中性分子的存在,所以我们把电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作是影响电磁波传输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统计物理中带有朗道碰撞项的玻尔兹曼方程出发,利用复杂等离子体的基本理论并用OML理论分析了粒子运动的特点。给出了强电离情况下复杂等离子体的介电常数的表达式。采用的是真空-等离子体-真空叁层介质的理想化理论模型,通过Matlab的仿真计算给出了尘埃粒子浓度、尘埃粒子尺寸分布、尘埃粒子相对带电量等参数改变对电磁波传输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原因。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更一步巩固并完善电磁波在强电离若碰撞复杂等离子体中传输性质的理论,同时对于火箭尾焰中电磁波传输、避免“黑障”效应以及更好的解释极区中层夏季回波现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4-01)

赵红[7](2018)在《强电离放电对饮用水突发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应急处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安全问题是现阶段环境安全问题研究的热点,逐年增长的水质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甚至威胁到人体健康。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既是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中应用最广和最具危害性的一类有机物,也是水体中一种常见的突发性有机物。本研究采用一套1.4 t/h的强电离放电水处理系统来去除饮用水中的DMP,检测了活性粒子如羟基自由基(·OH)和臭氧(O_3)的浓度,分析了不同放电参数对于O_3浓度的影响。考察了输入电压、初始DMP浓度、初始pH值、无机离子和自由基清除剂剂对于DMP降解效果的影响。对不同参数条件下DMP氧化降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强电离放电对饮用水中DMP应急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液相色谱质联用仪(LC-MS)、总有机碳分析仪(TO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UV-Vi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手段对中间产物进行了检测与验证,推导了水体中DMP去除反应路径和迁移转化规律。通过计算实测放电参数对强电离放电设备运行过程进行效能分析。本次研究为饮用水中突发性有机物应急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了一种绿色技术模式。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了一套1.4 t/h的强电离放电水处理系统,探讨了外加电压与活性粒子产生量的关系。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验证了O_3、·OH和过氧化氢(H_2O_2)的产生及其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强电离放电过程并无H_2O_2的产生。随着输入电压的不断升高,O_3和·OH浓度不断上升。当外加输入电压为3.8 kV时,等离子发生器(DBD)出口的O_3浓度达到了74.4 mg/L,水中溶解O_3的浓度达到了21.9 mg/L。DMP降解率在添加了自由基清除剂后下降20%,间接验证了·OH的产生。(2)考察了输入电压、初始DMP浓度、初始pH值、无机离子和自由基清除剂对于DMP降解效率的影响。在输入电压3.8 kV,输入频率16 kHz,O_2流量5 L/min,初始浓度20 mg/L,初始pH为6.97,水循环流量为1.4 t/h,处理水量为45 L的条件下,60 min的反应时间内DMP去除率达到93.6%。中性和碱性溶液有利于DMP的快速降解。无机离子对DMP去除效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HCO_3~->CO_3~(2-)>Cl~->SO_4~(2-)。异丙醇(IPA)和叔丁醇(TBA)的加入会限制活性粒子氧化DMP的反应进程。其中,30 mg/L的IPA相比TBA对·OH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最大抑制效率达到了20%。(3)对结论(2)中不同因素影响下的DMP氧化降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了反应速率常数(K)和相关系数(R~2)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影响因素下的DMP氧化过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K和R~2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的数值分别为0.03948 min~(-1)和0.99134,侧面验证了强电离放电去除DMP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结论(2)中所述。(4)采用UV-Vis、HPLC、LC-MS和GC-MS等仪器对DMP氧化降解机理进行分析。通过与加入标准品后的HPLC出峰时间对比可知DMP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主要为邻苯二甲酸单甲酯、邻苯二甲酸、邻苯二酚。另外,GC-MS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内的DMP水样中存在多达6种以上的产物包括二羟基苯甲酸甲酯、羟基乙酸乙酯、邻苯二甲酸酐、1,2-苯二甲酸二甲酯等。DMP在高浓度的O_3和·OH联合氧化作用下生成了一系列中间产物。但50 min后,小分子产物在活性粒子的氧化下被降解为CO_2、H_2O和其它无机盐类。(5)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强电离放电对饮用水中DMP应急处理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为2.286 g/(kW·h)。降解1 m~3 DMP水样电能消耗为0.590 kW·h,以平均电费1元/kW·h计算,所用电费为0.59元,与其他应急处理技术相比优势明显。通过计算降解单位浓度DMP能量消耗可知,前30 min为DMP快速氧化降解阶段,50~60 min时间段是中间副产物降解为CO_2、H_2O和无机盐的关键发生阶段。0~50 min时间段内DMP氧化降解反应所消耗的能量总和远远高于50~60min时间段内中间产物氧化降解消耗的能量,说明强电离放电中的能量主要被用于DMP的氧化降解,只有少部分能量被用于中间产物的快速去除。(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李萍[8](2017)在《强电离放电脱除模拟烟气中NO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日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其中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具有多重危害,它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损害植被和建筑,并致使河流湖泊以及其他水体酸化,而且还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许多大气污染物处理方面的研究显示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高效率的NOX脱除方法,可实现常压下多种污染物的同时处理,而且其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强电离放电的基本理论以及强电离放电的化学过程,依据这些理论,选择NO脱除的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以氮气(N_2)为平衡气体,基于不同的烟气成分分别建立了两种模拟烟气系统(NO/N_2/O_2系统和NO/N_2/O_2/H_2O系统)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调整烟气系统中关键物质的浓度,系统地考察了等离子体的微观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及各种因素对不同烟气系统下强电离放电脱除NO的影响,指出了上述两种烟气系统中NO转化脱除的主要路径。此外,通过试验研究了NO初始浓度、含水率、含氧量、放电电压和频率对强电离放电脱除模拟烟气中NO的影响,得出了提高NO脱除效率的方法,并分析了NO脱除产物的成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于模拟烟气NO/N_2/O_2系统: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考察了含氧量对反应过程中关键自由基生成和反应速率常数对NO去除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该模拟烟气系统下NO脱除过程中NO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模拟计算结果表明:NO/N_2/O_2系统中,在模拟时间范围(0~50×10-6 s)内随着含氧量的升高,O自由基的生成量升高,同时N自由基生成量会随之减少;各反应的速率常数对NO脱除反应的影响各不相同,提高k4、减小k6、k7、k18可促进NO的脱除,故实验上应选取合适的方法提高k4、抑制k6、k7、k18;在模拟时间范围内,随着NO粒子数浓度的降低,N_2O的粒子数浓度几乎保持恒定且生成量较少,NO_2和NO3的粒子数浓度相应地上升,其中NO3的粒子数浓度上升较为明显。(2)对于模拟烟气NO/N_2/O_2/H_2O系统: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考察了含水率对O、H和OH自由基生成以及对NO脱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含水系统中NO脱除的产物。模拟计算结果如下:在模拟时间范围(0~50×10-6 s)内随着含水率的增加,O自由基的生成量会有所下降,但H和OH自由基的生成量会随之增加,有利于氧化脱除NO;反应系统中加入水蒸气对NO脱除效率具有显着的提高,含有水蒸气的情况下NO的脱除效率明显高于不含水蒸气的情况下的脱除效率;且在加入水蒸气的条件下,NO最终被氧化脱除转化为资源化物质HNO3,绿色无污染又可回收产物,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3)通过设计的一套强电离放电脱除NO的试验装置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NO初始浓度、含水率、含氧量、放电电压和频率等参数对NO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试验研究中模拟烟气的总流量为4L/min,温度为30℃,平衡气体为N_2):(a)在含氧量为15%,含水系统中含水率为14%,放电电压为1.6kV,放电频率为4.8 kHz的条件下,随着NO初始浓度的升高,NO的脱除率降低,当NO的初始浓度为250ppm时含水烟气系统中NO脱除率高达87.1%。(b)在NO初始浓度为250ppm左右,含水系统中含水率为14%,放电电压为1.6kV,放电频率为4.8 kHz的条件下,NO的脱除效率随着含氧量的升高而升高;在NO初始浓度为250ppm左右,含氧量为15%,放电电压为1.6kV,放电频率为4.8 kHz的条件下,NO的脱除效率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c)在含氧量为15%,含水系统中含水率为14%,放电频率为4.8 kHz的条件下,NO的脱除随放电电压的变化呈先升高再降低,在放电电压为2.4kV时NO的脱除效率最高;而放电频率对NO的脱除影响较弱,NO的脱除效率随着频率的增加呈现缓慢增长;(d)通过离子色谱对NO脱除的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色谱结果显示NO脱除的产物为HNO3。本文所研究的强电离放电法对于低浓度条件下的NO处理较为有效,可通过适当提高含水率和含氧量、控制放电电压和频率在合理范围内来提高NO的脱除效率;产物检测结果显示强电离放电法脱除NO的最终产物为HNO3,为氧化脱除路径。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强电离放电方法脱除NO工程化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试验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依蓉婕[9](2017)在《强电离放电降解模拟废水中土霉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霉素OTC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抗生素之一,大量应用于医疗、水产、畜禽养殖业。其废水排放量巨大,排放进入水体中,对地下水及饮用水水源地的水体造成污染,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选取应用最广泛的四环素中的OTC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强电离放电方法进行降解研究。通过强电离放电能将H_2O与O_2分子电离,产生大量高浓度臭氧O_3、羟基·OH等自由基,可对OTC有效氧化降解。本文通过OTC初始浓度、外加电压、溶液p H值、水中无机离子以及抑制剂等各影响因素进行的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的实验参数;并采用LC-MS、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TOC和紫外全波段扫描法等分析手段对降解过程中的产物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同时对本处理系统的废水处理能耗及运行费用进行了计算,并对·OH等自由基降解OTC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本处理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可规模化产生高浓度·OH等自由基,提高了OTC处理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可望尽快实现工业应用。能为我国抗生素、化学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造成的饮用水水源地水体突发性污染提供一种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强电离放电过程和活性粒子降解有机物机理的研究,验证了·OH与O_3在有效降解OTC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并确定了O_3产生量与放电电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输入电压的不断升高,产生活性粒子的量也随之增加,进而提高了OTC的降解效率。当输入电压为3.8k V时,O_3产生量可高达58.2mg/L,水体中O_3溶解量达到13.39mg/L。浓度为20mg/L的OTC经过60min处理后,水中OTC的降解率可达到94.85%。(2)确定了OTC初始浓度、外加电压、反应溶液中p H值、抑制剂和无机离子等影响因素对OTC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TC溶液初始浓度与降解率成负相关,当OTC初始浓度为13mg/L时,降解效率99.68%,当浓度提高至98mg/L时OTC降解效率为79.60%;电压与降解率成正相关,电压为3.8k V时OTC降解效率可达95.68%;酸性条件下OTC更易分解,p H值为4.5时,OTC降解率可达92.93%;添加抑制剂后降解率下降,叔丁醇对羟基的抑制作用强于碳酸钠;水中的HCO_3-和CO_32-离子抑制了活性粒子对OTC的降解,CO_32-对OTC降解影响最大,NO_3-对水中OTC的降解影响最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OTC去除效率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外加电压、OTC初始浓度、p H值。最佳实验条件为:OTC初始浓度为13mg/L,外加电压3.8k V,p H为4.5时,处理60min后OTC降解率可达99.87%。(3)采用强电离放电产生·OH等自由基降解废水中OTC方法,每处理1t废水需消耗电能0.133k Wh,每处理1t OTC废水需0.11元,与我国现有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及其耗电量比较,该方法耗电量较低。(4)采用LC-MS、HPLC、紫外全波段扫描仪、TOC和紫外可见光扫描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发现,OTC经过羟基化、去甲基化、脱羰基和脱水等反应逐渐降解,产生了大量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对OTC降解10min的中间降解产物进行检测,保留时间分别为4.75min、9.60min、9.71min和13.52min时,对应的产物质荷比m/z分别为426、477、444和443;对OTC降解60min的最终降解产物进行检测,保留时间分别为5.18min、6.59min、6.60min和7.69min时,对应的产物质荷比m/z分别为159、350、261和333。(5)对活性粒子氧化OTC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符合模拟二级反应,拟合方程为y=-0.018211x-0.05531,R~2=0.97595,说明了与t表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验证了强电离放电降解OTC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在上述条件下,浓度为20mg/L的OTC溶液与·OH、O_3等活性粒子的反应速率为0.018211min~(-1)。(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祝雪芬,陈熙源,陈建锋[10](2016)在《强电离层闪烁对GPS软件接收机的影响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强电离层闪烁会导致信号幅度深度衰减和载波相位激烈震荡,引起GPS载波跟踪环的失锁,从而导致定位误差增长甚至导航中断。本文研究了GPS L1软件接收机在经历强电离层闪烁时的信号处理算法。研究数据采集于构建于巴西的一个多GNSS多频段中频信号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时间为2013年11月,此年为太阳活动极大年。信号捕获、跟踪算法以及由载波跟踪环计算得出的闪烁指数(包活幅度指数S_4和载波相位指数σ_φ等)都在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强电离层闪烁对GPS软件接收机的影响对于研究卫星高级跟踪算法和提高GPS接收机的鲁棒性及定位精度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强电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强电离层环境下周跳探测和修复的难点,文章联合电离层二次时间差(STPIR)以及基于宽巷组合的前后滑动窗口滤波方法进行周跳探测,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减弱大磁暴条件对周跳探测的影响。采用优化的阈值设计,立即修复探测出的周跳从而得到实数解,然后取整得到整数周跳,并借鉴验后单位权中误差精度指标用于周跳修复准确性评价,该指标能够有效确保周跳修复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大磁暴条件下,该算法依然能够实现对模拟随机周跳有效地探测与修复,并且无不敏感周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电离论文参考文献

[1].尹兰兰.强电离放电降解模拟染料废水中茜素红研究[D].江苏大学.2019

[2].章繁,刘长建,冯绪,许扬胤.强电离层条件下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研究[C].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9用户终端技术.2019

[3].王舒,郭晨祺,依成武,刘莎莎,陆钇江.强电离放电处理饮用水中吡啶的试验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8

[4].周建纲,胡枫.强电离放电和电晕放电两种情况下电场强度对离子浓度的影响分析[J].新型工业化.2018

[5].李珏.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降解乙酸乙酯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8

[6].王誉达.电磁波在强电离复杂等离子体中传输特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8

[7].赵红.强电离放电对饮用水突发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应急处置研究[D].江苏大学.2018

[8].李萍.强电离放电脱除模拟烟气中NO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7

[9].依蓉婕.强电离放电降解模拟废水中土霉素研究[D].江苏大学.2017

[10].祝雪芬,陈熙源,陈建锋.强电离层闪烁对GPS软件接收机的影响分析(英文)[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年12月磁暴期间(14日1200UT-15日...脉冲激光沉积设备,左:实物图;右:...强激光场作用下多电子电离几率随激光...3.1强电离放电的Lissaj...强电离放电产生臭氧原理结构示意强电离放电时示波器电参数

标签:;  ;  ;  ;  ;  ;  ;  

强电离论文_尹兰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