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论文_苏鹏,孟纯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柱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脊柱,脊椎,外科,导板,切除术,核医学。

脊柱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苏鹏,孟纯阳[1](2019)在《3D打印技术在脊柱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肿瘤是临床中的多发病,由于脊柱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脊柱肿瘤在手术方案制定和手术操作方面的难度也较大,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其外科治疗的根本。随着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快速数字化成型等技术的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并实现了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术中做到精准、完整地切除肿瘤,从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置钉准确率,且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本文将对3D打印技术在脊柱肿瘤疾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林,万昌丽,高连娣[2](2019)在《3D打印模型在脊柱肿瘤个案护理情景教学中的辅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脊柱肿瘤个案护理情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骨肿瘤科实习护生80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手段,观察组采用常规教学手段辅助应用3D打印模型教学,比较2组护生理论成绩和专科健康教育能力评估,并采用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2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专科健康教育能力评估中对患者护理信息提供直观清楚方面及个体化健康教育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课堂氛围及整体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教学模型辅助教学能让护生更直观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通过该手段能有效提高脊柱肿瘤个案护理情景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2期)

曾晖[3](2019)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肿瘤外科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对脊柱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25例)以及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对脊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冠状位、矢状位等数据。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冠状位、矢状位都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脊柱肿瘤外科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对骨质疏松患者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8期)

林剑文,王辉,王立楠,李勇爱,李璐尧[4](2019)在《一期后路病变椎体切除并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肿瘤(附36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变椎体切除并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脊柱肿瘤患者,其中原发肿瘤22例、转移癌14例,均行一期后路手术病变椎体切除并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原发肿瘤及转移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能力,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7例行病变椎体完全切除+钛网支撑内固定术,29例行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手术时间2~8(3.81±0.47)h,术中出血量200~6 200(937.5±377.54)mL,术中输血量0~4 800(748.61±326.74)mL,住院时间8~49(19.3±3.13)d,术中发生失血性休克、硬膜破裂、胸膜破裂各1例。术前原发肿瘤、转移癌患者VAS评分分别为(6.68±1.25)、(6.93±1.64)分,术后分别为(3.27±0.55)、(3.36±1.91)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原发肿瘤、转移癌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术前原发肿瘤、转移癌患者ADL评分分别为(91.36±19.22)、(73.57±28.78)分,术后分别为(96.36±15.97)、(63.21±35.12)分。3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原发肿瘤、转移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5、13.5个月。36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及钉棒断裂行二次手术;5例肿瘤复发而死亡;3例因肿瘤复发而瘫痪;1例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结论一期后路病变椎体切除并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肿瘤临床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7期)

梁运,刘鹏,周晓岗,李熙雷,林红[5](2019)在《MRI,CT和核医学检查诊断脊柱肿瘤准确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MRI、CT和核医学检查对诊断脊柱肿瘤准确性,以期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脊柱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2017年共121例疑似脊柱肿瘤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为57.2岁。每位患者接受至少2种影像学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谢兴文,丁聚贤,李鼎鹏,李宁,许伟[6](2019)在《脊柱肿瘤疼痛外科治疗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肿瘤可因椎骨破坏、脊柱失稳、神经根及脊髓压迫而出现剧烈疼痛,常夜间加重,严重可致截瘫。临床中辨明肿瘤来源及良恶性是治疗大法,明确引起疼痛的原因是治疗的关键,目前脊柱肿瘤性疼痛药物治疗常效果不佳,外科干预常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脊柱肿瘤性疼痛的成因、外科干预的指针及方式做以综述,以期为脊柱肿瘤性疼痛提供外科治疗思路。(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郑宇,金鸿宾[7](2019)在《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筛选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阳虚寒凝证脊柱转移肿瘤组织芯片以检测肿瘤生长组织相关基因Bcl-6,MMP-9,POSTN,PTEN,SPP1和VCAN的表达,探讨相关基因表达及临床指标与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集的85例临床辨证为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患者,共构建了85个标本来构建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增殖和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多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基因和临床指标。对于其中的表达明显差异的基因进行部分深入研究。所得结论可以用于预后判断,为临床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结果组织芯片蜡块整齐,完整,切片不掉片,无缺损,组织芯片平均利用率为90.2%。通过组织芯片的检测结果,发现SPP1、VCAN、MMP-9、POSTN、PTEN和Bcl-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65/85)、61.2%(52/85)、83.5%(71/85)、71.8%(61/85)、82.4%(70/85)、31.8%(27/85)。同时基因POSTN与PTEN和MMP-9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而且PTEN与MMP-9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通过比较发现Bcl-6、VCAN、MMP-9、PTEN、POSTN以及SPP1等增殖与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肿瘤Tomita评分密切相关,其中SPP1、PTEN的阳性表达随Tomita分级得分增高而升高的最显着,其中A+B组与C+D组间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1);POSTN、VCAN的阳性表达同样随Tomita分级得分增高而升高,其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比较发现,Bcl-6、VCAN、MMP-9、PTEN、POSTN、SPP1增殖与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与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其中SPP1的阳性表达与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患者年龄密切相关(P<0.05),VCAN、Bcl-6的阳性表达与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类型有显着性差异(P<0.05);然而Bcl-6和MMP-9属于我们所熟知的与肿瘤增殖与转移相关的基因,与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通过比较发现,SPP1的阳性表达与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患者年龄密切相关,VCAN、Bcl-6的阳性表达与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类型有显着性差异,Bcl-6和MMP-9与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SPP1能有效地促进脊柱肿瘤细胞株的増殖能力,SPP1能够抑制脊柱肿瘤细胞的凋亡,SPP1与脊柱肿瘤的转移呈显着性相关,SPP1与脊柱肿瘤的细胞周期呈显着性相关,SPP1与脊柱肿瘤的克隆形成能力呈显着性相关。(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吴信,尚显文,张皓,叶川,宁旭[8](2019)在《3D打印技术在多学科协作脊柱肿瘤精准化、个性化手术治疗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中脊柱肿瘤精准化、个性化手术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共同诊治的36例脊柱肿瘤患者,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肿瘤区域脊柱实体模型及个性化椎弓根导板。术前根据3D打印模型设计手术方式,模拟手术及体外置钉,术中完成精准化肿瘤切除及准确置钉。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准确率,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多学科协作完成的36例脊柱肿瘤手术,观察组18例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术中做到精准、完整的切除肿瘤、准确置钉,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术后症状均获得明显好转,术后6、12个月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多学科协作下完成复杂的脊柱肿瘤手术,使术中精准、完整切除肿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置钉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刘斌,谭家昌,吴振杰,贺聚良,莫昊[9](2019)在《3D打印脊柱肿瘤模型在脊柱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脊柱肿瘤分区是Weinstein等人于上世纪90年代创建的脊柱肿瘤手术分区系统,是脊柱肿瘤手术中需要详细了解叁维解剖的众多概念之一。叁维打印的脊柱模型已证明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脊柱手术,上述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二维图像更快速地表达于复杂的叁维解剖关系信息中。目的评估一个定制的3d打印脊柱肿瘤的模型在辅助外科规培学员有效了解和计划WBB分期脊柱在肿瘤手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10名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获得有关WBB手术分区的书面教材,而第2组接受书面材料和叁维打印的脊柱模型划定。所有参与者都进行了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结果接受3D打印模型和书面材料的被测试组书面成绩(平均分数,6.80±0.83VS 4.8±1.09)、实际能力检测(平均分数,1.30±0.30 VS 0.93±0.11)总得分(8.05±0.77 VS 5.74±1.08)的表现明显优于只收到书面材料的测试组,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脊柱模型是帮助早期手术学员了解WBB手术分区的有效辅助手段,规培学员在复杂脊柱骨肿瘤的实际测试中展示了更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表现,这种模式的应用很可能在将来外科规范培训项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6期)

陈长宝,张晓林,马信龙[10](2019)在《脊柱肿瘤的评分系统及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脊柱肿瘤的发病率显着增高,随着肿瘤学、脊柱外科的治疗理念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评分系统及综合治疗决策框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脊柱肿瘤对经典的放化疗不敏感,甚至是抵抗的,外科手术愈来愈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深入把握外科治疗的原则与切除边界,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但在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要进一步考量手术策略(全脊椎、矢状或椎体切除)、切除方式(整块或分块)以及手术入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等)。未来的研究趋势应权衡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风险与收益,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指征,从而改善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脊柱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脊柱肿瘤个案护理情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骨肿瘤科实习护生80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手段,观察组采用常规教学手段辅助应用3D打印模型教学,比较2组护生理论成绩和专科健康教育能力评估,并采用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2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专科健康教育能力评估中对患者护理信息提供直观清楚方面及个体化健康教育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课堂氛围及整体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教学模型辅助教学能让护生更直观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通过该手段能有效提高脊柱肿瘤个案护理情景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柱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苏鹏,孟纯阳.3D打印技术在脊柱肿瘤诊疗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9

[2].李晓林,万昌丽,高连娣.3D打印模型在脊柱肿瘤个案护理情景教学中的辅助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9

[3].曾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肿瘤外科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4].林剑文,王辉,王立楠,李勇爱,李璐尧.一期后路病变椎体切除并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肿瘤(附3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9

[5].梁运,刘鹏,周晓岗,李熙雷,林红.MRI,CT和核医学检查诊断脊柱肿瘤准确性的比较[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谢兴文,丁聚贤,李鼎鹏,李宁,许伟.脊柱肿瘤疼痛外科治疗概述[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郑宇,金鸿宾.阳虚寒凝证脊柱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筛选与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吴信,尚显文,张皓,叶川,宁旭.3D打印技术在多学科协作脊柱肿瘤精准化、个性化手术治疗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9

[9].刘斌,谭家昌,吴振杰,贺聚良,莫昊.3D打印脊柱肿瘤模型在脊柱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陈长宝,张晓林,马信龙.脊柱肿瘤的评分系统及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J].天津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一2002年脊柱肿瘤的患病例数...图像和脊柱肿瘤模型脊柱肿瘤病例中的等间隔射野(A...脊柱肿瘤手术分类模式图一3原发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脊柱肿瘤WBB分期系统

标签:;  ;  ;  ;  ;  ;  ;  

脊柱肿瘤论文_苏鹏,孟纯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