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草论文-孟宪波

凤眼草论文-孟宪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凤眼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凤眼草,槲皮素,山柰素,含量测定

凤眼草论文文献综述

孟宪波[1](2013)在《HPLC测定凤眼草中槲皮素与山柰素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凤眼草中槲皮素与山柰素含量的方法。方法:Inertsil ODS-3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槲皮素在11.1~333μg(r=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82%,RSD 1.1%;山柰素在2.3~69μg(r=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81%,RSD 1.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凤眼草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白明正[2](2012)在《巧用凤眼草治湿疹》一文中研究指出凤眼草又名椿荚、樗荚、凤眼子、樗树凸凸、樗树子、臭椿子和春铃子,具有清热燥湿、止痢、止血作用,主治痢疾、白浊、带下、便血、尿血和崩漏。《圣济总录》中有"椿荚,一半生用,一半烧存性,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治肠风泻血"的记载。凤眼草的现代药理作用主要有:①抗菌作用:凤眼草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的有效杀菌浓度为1∶4,对伤寒杆菌的作用力更强,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10期)

刘宇,梁剑平,华兰英,尚若峰,王学红[3](2012)在《超临界CO_2萃取凤眼草挥发油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凤眼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凤眼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42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2.91%。凤眼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邻苯二甲酸异丁辛酯(7.05%),棕榈酸(8.74%),(Z,Z)-9,12-十八碳二烯酸(20.47%),(Z)-9,17-十八碳二烯醛(15.14%),22,23-二氢豆甾醇(14.09%),3,5,6,7,8,8a-六氢-4-8a-二甲基-6-[1-甲乙烯基]-2(1H)萘酮(6.86%),α-香树脂醇(2.04%),羽扇烯酮(3.53%)等。(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03期)

宋玉民,王璞玉,卞常鑫,张琼[4](2011)在《凤眼草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的果实凤眼草(Ailanthus altissima)的95%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得到了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重点研究了4种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1年11期)

赵春超,张彪,范菊娣,邵建华[5](2010)在《凤眼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果实即凤眼草的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粗提物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试.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shinjulactone A(1),shinjuglycoside B(2),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3),protocatechuic acid(4),化合物3,4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凤眼草水提取物的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物(Ⅰ)对人神经胶质肿瘤细胞株U87,95%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Ⅱ)对人神经胶质肿瘤细胞株SF188,化合物1和2对以上两种细胞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赵春超,邵建华,张玉伟,曹丹丹,王金辉[6](2009)在《凤眼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凤眼草的质量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1H-NMR、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aempferol(1)、quercetin(2)、kaempferol3,7-O-bis-α-L-rhamnopyranoside(3)、kaempferol-3-O-α-L-arabinofuranosyl-7-O-α-L-rhamnopyranoside(4)、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臭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赵春超,邵建华,李铣[7](2009)在《凤眼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的果实,即凤眼草的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落叶松树脂醇(1),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3),山梨醇(4),香草醛(5),七叶内酯(6),豆甾-4-烯-3-酮(7),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9(11),22E-叁烯-3β-醇(8),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9),环桉烯醇(10),羽扇豆醇(11),桦木酸(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从本属首次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9年17期)

赵春超,邵建华,王金辉,李铣[8](2006)在《凤眼草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的果实,即凤眼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臭椿苦酮A[11β,20-epoxy-1β,2α,12α-pentahydroxypicrasa-3,13(21)-dien-16-one,Ⅰ]、齐墩果烷-9(11),12-二烯-3β-醇[olean-9(11),12-dien-3β-ol,Ⅱ]、异齐墩果烷-14-烯-3-酮(D-friedoolean-14-en-3-one,Ⅲ)、β-香树素(β-amyin,Ⅳ)、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cycloart-25-ene-3β,24ξ-diol,Ⅴ)、何帕烷-3-酮-22-醇(hopane-3-one-22-ol,Ⅵ)、正叁十四烷(n-tetratriacontane,Ⅶ)、卫矛醇(L-evonymitol,Ⅷ)、甘露醇(D-mannitol,Ⅸ)结论化合物Ⅱ~Ⅸ均为从本属植物首次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6年12期)

赵春超[9](2004)在《凤眼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凤眼草(Fructus Ailanthi altissimae)为苦木科臭椿属臭椿(A.altissima(Mill.)Swingle)的果实。中医认为凤眼草味苦、涩,性凉。用于清热燥湿,止痢,止血。主治痢疾,白浊,带下,便血,尿血,崩漏。 本论文对凤眼草的95%乙醇室温浸提物进行研究,利用反复重结晶,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HPLC等手段从凤眼草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见Table 2-1):1,2,3,4-tetrahydro-7-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6-methoxy-2,3-Naphthalenedimethanol(1),6,7-dihydroxy-coumarin(2),Vanillin(3),Stigmast-4-ene-3,6-dione(4),β-sitosterol(5),9,19-cyclolanost-23(Z)-ene-3β,25-diol(6),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7),Stigmast-4-ene-3β,6β-diol(8),5α,8α-epidioxyergesta-6,22-dien-3β-ol(9),2β,20(S)-dihydroxydammar-24-en-3-one(10),Daucosterol(11),3-epi-ursoloic acid(12),11β,20-epoxy-1β,2α,12α-pentahydroxypicrasa-3,13(21)-dien-16-one(13),L-evonymitol(14),D-mannitol(15)。化合物1,2,3,4,6,7,8,9,10,12,14,15均是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3是首次从凤眼草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4-06-01)

朱永霖[10](2003)在《用凤眼草制平菇菌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凤眼草为椿樗树荚子,因其形似凤凰眼睛而得名。凤眼草呈尖腰形,薄片中间有一粒果仁,营养丰富。凤眼草无毒无害,用凤眼草栽培的平菇鲜美可口,风味独特。椿樗树分布广,全国各地均有该树种,过去这一资源被白白浪费掉。凤眼草成熟于8月左右,熟而不落,满树成串成簇,极易采摘。(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03年S1期)

凤眼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凤眼草又名椿荚、樗荚、凤眼子、樗树凸凸、樗树子、臭椿子和春铃子,具有清热燥湿、止痢、止血作用,主治痢疾、白浊、带下、便血、尿血和崩漏。《圣济总录》中有"椿荚,一半生用,一半烧存性,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治肠风泻血"的记载。凤眼草的现代药理作用主要有:①抗菌作用:凤眼草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的有效杀菌浓度为1∶4,对伤寒杆菌的作用力更强,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凤眼草论文参考文献

[1].孟宪波.HPLC测定凤眼草中槲皮素与山柰素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2].白明正.巧用凤眼草治湿疹[J].中国医药指南.2012

[3].刘宇,梁剑平,华兰英,尚若峰,王学红.超临界CO_2萃取凤眼草挥发油化学成分[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

[4].宋玉民,王璞玉,卞常鑫,张琼.凤眼草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

[5].赵春超,张彪,范菊娣,邵建华.凤眼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赵春超,邵建华,张玉伟,曹丹丹,王金辉.凤眼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

[7].赵春超,邵建华,李铣.凤眼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

[8].赵春超,邵建华,王金辉,李铣.凤眼草的化学成分[J].中草药.2006

[9].赵春超.凤眼草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

[10].朱永霖.用凤眼草制平菇菌种[J].食用菌.2003

标签:;  ;  ;  ;  

凤眼草论文-孟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