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钦斯论文_金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赫钦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芝加哥大学,博雅,思想,着作,目的,社会,经典。

赫钦斯论文文献综述

金凯[1](2019)在《博雅教育与工作的人文化——论杜威与赫钦斯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已有数个世纪,参与此争论最有名的两人莫过于杜威与赫钦斯。两者都认为每个人都应接受博雅教育,实现工作的人文化和社会的民主,但对博雅教育的本质以及博雅教育本身究竟是工具还是目的存在分歧。杜威坚持将博雅教育与职业相结合,而赫钦斯主张博雅教育理应高于劳动。这些相似点与不同点其实是两人对于人性对于人类美好生活的不同憧憬的体现,也为今后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昭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镜人[2](2019)在《杜威与赫钦斯论战:什么是好的通识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赫钦斯的教育目的旨在使个人获得智慧和永恒的人性。杜威的教育目的显然与赫钦斯不同,他认为教育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基于教育立场的不同,二者之间从是否崇尚古典教育开始引发了论战。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杜威(J.Dewey,1(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7-03)

余文武,贾妍[3](2019)在《经典规训青年的功能及其限度——对赫钦斯之外语读典设计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经典规训青年的教育意图,专门审察赫钦斯的读典设计,探讨了经典名着课程载体、经典名着的功能、对经典名着的质疑,运用了明辨性思维回溯上述问题,以便更好地理喻自由教育的价值。经典名着课程于人类而言,具有正向的教育价值,但不可无限放大,需因势利导以达到借风使船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创伟[4](2019)在《美好的社会与至善的教育:重温赫钦斯学习型社会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下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全球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揆诸现实发现:因着不同的国别、历史阶段、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和表述也不尽相同。本着对分歧乃至矛盾的和解,重温概念肇始的经典文本。本文采用原理解读与历史回溯相结合的方法,对学习型社会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所蕴含的伟大而超乎现实的社会学、教育学理念进行详尽的梳理,并对近半个世纪的概念影响力进行评述。最后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圭臬,论述概念哲学基础的局限性,并提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理念和实践是对经典概念的持守和超越。(本文来源于《开放学习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盛军开[5](2019)在《芝加哥大学校长学术治理理念研究——以哈珀、赫钦斯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芝加哥大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与校长的卓越领导密不可分。作为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术性大学,其校长的学术治理理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办学实践上,即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本文对首任校长哈珀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赫钦斯的学术治理理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科学研究路径、有效服务社会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伟,苏丽娜[6](2018)在《论赫钦斯普通教育思想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赫钦斯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价值理念阐释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及方向,为现代教育的理论形成及实践架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赫钦斯普通教育思想与终身教育价值体系有着高度契合性,是终身教育价值、目标、基础与归宿的直接体现。基于此,在解读赫钦斯普通教育价值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维度与方式进行了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8年22期)

马士茹[7](2018)在《赫钦斯的大学理想:冲突与进步》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M.赫钦斯是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其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理性完人,主张推行通识教育。赫钦斯认为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存关系。但是赫钦斯所处时代的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主义等流行。因此,赫钦斯高等教育理念与美国当时社会、大学、家长等主流需要和观念相冲突,而其通识教育改革遇到各种阻挠、质疑和压力。然而,通过分析20世纪中叶科南特校长组织编纂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会发现二者之间有诸多共同之处,尤其通识教育的重要位置及其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由此推出赫钦斯当年大学理念的进步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付占文[8](2018)在《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赫钦斯是美国着名的教育改革家,二十世纪永恒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他30岁就成了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在二十世纪的美国,赫钦斯考察和批判了当时的教育和社会,在这基础上,创作并实践自己独特的通识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在芝加哥大学实施“芝加哥计划”,大力提倡“西方名着阅读计划”,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超出了美国本土范围。本文通过对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研究,在分析我国大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初学者的勇气得出了一些启发性的想法,以求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以赫钦斯的着作和他在芝加哥大学和圣约翰学院的教育实践为例证,对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展开研究和论述,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主要从六个部分进行了论述,主要对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介绍,认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这一章主要从两部分进行介绍,一是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构建的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个人背景,社会与特殊的成长经历是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滋生的土壤;二是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根植于其独特的形而上学观、知识观和人性观。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既融汇了他多年的研究精华,又渗透于他的教育实践当中,所以本文的第叁章从理论、实践与评价叁个方面对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进行详述。在理论部分本文主要从通识教育的目的、课程、实施方法、通识教育的价值进行论述。赫钦斯通识教育理念实践主要体现他在芝加哥大学的课程改革和圣约翰学院“名着课程”改革。在这一章最后,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进行了评价。第四章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大学的启示,这一章主要从我国现实入手,通过对通识教育视角下我国当前大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大学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叶双双[9](2018)在《协同学要义下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在众多国内外名校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历程中,少不了许多杰出校长的身影。芝加哥大学的赫钦斯便是其中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校长,其系统的教育理念和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生存的环境日益复杂化,所需求的信息更是浩如烟海,要系统研究一位教育家的思想更是盘根错节,难以下手;即使是搜集到大量的材料,仍然会被无关紧要的信息弄得云里雾里,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把握核心要素,减少复杂信息,从而掌控事物的大局,成为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赫钦斯作为美国着名教育家与实践家,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十分详细与全面,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不在于对其思想的全面性论述,而在于将其思想中的重要原则系统化展现出来。与此相对应的,物理动力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开放系统想要形成有序结构的基本原理与关键要素。因此,本文以系统化思维、把握核心要素为基本研究思路,以激光协同模型为理论参考,以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为具体研究对象,梳理出高校系统有效运作的关键要素,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进行说明,阐释系统思维、耗散结构、高等教育等核心概念,并对赫钦斯高等教育理论与协同学的结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明确研究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为协同学要义与高等教育框架构建的概述,在阐述协同学基本内涵与原理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协同学视野下高等教育系统的总体框架。第叁章为赫钦斯的高等教育理论的论述,首先简单介绍赫钦斯的生平背景,之后重点结合协同学系统对赫钦斯的高等教育理论进行框架性的分析研究,主要从大学的原则与目标、大学制度构建要点、教师队伍建立、高校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四个方面来论述。第四章为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借鉴,基于前文框架性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高等教育定位、反馈评估机制、教师队伍构建与领导者的整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唐斌,施盛威[10](2017)在《“形而上学”的憧憬或拒斥:赫钦斯与杜威论争之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古典形而上学及其真理观,赫钦斯批判了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混乱状态,即职业主义、孤立主义与反理性主义等。杜威赞同赫钦斯所提出的旨在改变现状的教育计划,但并不认可他为推行这一计划所找寻的理论基础,即一种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关于知识与实在关系的论说。受工业革命与现代科学影响,杜威坚信,实在源于实践的型塑,并随着实践深化而发展。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实在,同时也改变着"真理"与人生,而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堪称智慧而又自由的人,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依据新的自由观与智慧观来培养人。从现实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理论、经典是被看作教条还是行动的工具,在这些问题上,杜威与赫钦斯有了鲜明的分歧从而引发了学术史上一场有名的论争。(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赫钦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赫钦斯的教育目的旨在使个人获得智慧和永恒的人性。杜威的教育目的显然与赫钦斯不同,他认为教育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基于教育立场的不同,二者之间从是否崇尚古典教育开始引发了论战。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杜威(J.Dewey,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赫钦斯论文参考文献

[1].金凯.博雅教育与工作的人文化——论杜威与赫钦斯之争[J].昭通学院学报.2019

[2].朱镜人.杜威与赫钦斯论战:什么是好的通识教育[N].中国科学报.2019

[3].余文武,贾妍.经典规训青年的功能及其限度——对赫钦斯之外语读典设计的反思[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

[4].张创伟.美好的社会与至善的教育:重温赫钦斯学习型社会思想[J].开放学习研究.2019

[5].盛军开.芝加哥大学校长学术治理理念研究——以哈珀、赫钦斯为中心[J].现代教育科学.2019

[6].张伟,苏丽娜.论赫钦斯普通教育思想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推进[J].中国成人教育.2018

[7].马士茹.赫钦斯的大学理想:冲突与进步[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

[8].付占文.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9].叶双双.协同学要义下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10].唐斌,施盛威.“形而上学”的憧憬或拒斥:赫钦斯与杜威论争之实质[J].教育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赫钦斯主张“永恒学科”通过永恒...基于项目的虚拟学习共同体系统专机10日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坠技能型创新人才的素质要件构成与通识教...一4分布式认知研究的一种典型方法第七部分 财政机构人员地(市)、县级财政局...

标签:;  ;  ;  ;  ;  ;  ;  

赫钦斯论文_金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