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草属论文_刘玉萍,刘涛,吕婷,周勇辉,张晓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赖草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禾本科,地理分布,基因,表皮,序列,多倍体,叶绿体。

赖草属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萍,刘涛,吕婷,周勇辉,张晓宇[1](2017)在《赖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散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赖草属(Leymus Hochst.)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起源散布,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搜集,同时结合地史、气候及类群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对其地理分布及起源散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结果显示,赖草属植物有3组53种(含变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中国有3组40种(含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地区,也是该属种类最为集中的区域;尤其是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特地区又是中国该属分布相对密集之地,有3组22种,并且其间不同等级、不同系统演化水平的类群均有分布,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同时,阿尔泰地区多汇集赖草属不同等级的原始类群和外类群,故该地区极有可能是该属的起源地,起源时间大约在第叁纪渐新世。赖草属起源后,在渐新世末期青藏高原不断隆升、气候与环境发生巨变,其在中国境内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区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分化,主要通过两个阶段和叁条路径扩散成现今的地理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兆孟[2](2016)在《国产赖草属的系统学与植物地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查阅了赖草属的研究文献,对此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然后概括了其研究简史;最后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植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根据这些学科所得的研究证据,对赖草属物种间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观点,对该属的地分布、起源及扩散路线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先前报道的国产赖草属24个物种、72个代表居群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原国产赖草属物种在旗叶长宽、叶片被毛状况、花序直曲和长宽、穗轴每节小穗数、每小穗小花数等15个外部形态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属内种间差异可为该属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丰富信息。同时应用SPSS软件进行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参试物种可被区分为3个不同的组,其中多穗组含4个物种、少穗组含17个物种、单穗组含3个物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类群间性状差异的比较,探讨了赖草属属下类群间的系统演化关系。2.以常规叶表皮解剖法,利用Olympus观察了赖草属24个物种的叶表皮微观特征,发现它们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所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还发现它们在长细胞的长度和壁的波曲程度,短细胞的分布式样,副卫细胞的形状及刺毛的类型等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探讨了赖草属组间和部分物种间的系统演化关系。3.系统发育树构建。以旱雀麦为外类群,利用国产赖草属的ITS序列、rbcL序列、trnH-psbA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参试赖草属物种不仅明显分成3大分支,而且赖草属属下类群划分和演化关系与前面利用外部形态特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获得的结论基本一致。4.利用国产赖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地史及气候等因素,结合类群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推测阿尔泰地区可能是赖草属植物的起源地,起源时间大概在中生代。同时阿尔泰地区与青藏高原的唐古特地区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其现今地理分布格局是通过两个阶段和叁条路径扩散而成。第一阶段是青藏高原隆起前期由阿尔泰地区向北扩散到亚洲北方和欧洲;第二阶段是青藏高原隆起后由唐古特向周边扩散,包括叁条路径,一条以青藏高原为起点,逐渐向东扩散到华北地区,在华北局部地区扩散,一支扩散到我国东北地区,另外一支扩散到华东地区;另一条是经喜马拉雅山脉后向西扩散到中亚高地;南部扩散路线由于受喜马拉雅高山的阻隔,该属植物只能在高原地面进行扩散,没有类群沿南道出境。(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李兆孟,周勇辉,刘玉萍,苏旭[3](2016)在《基于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试论国产赖草属属下类群间的系统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先前学者报道的国产赖草属24个物种、72个代表居群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性状特征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发现:(1)原国产赖草属物种在旗叶长宽、叶片被毛状况、花序直曲和长宽、穗轴每节小穗数、每小穗小花数、外稃和内稃长度等15个外部形态学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将参试物种区分为3个不同的组;大赖草、粗穗赖草、硕花赖草和柴达木赖草多穗组植物的穗状花序粗壮呈圆锥状、直立、密集,穗轴同节着生3-多枚小穗,每小穗常含3~10小花,颖线状披针形等,致使其处于该属最原始的地位;皮山赖草、若羌赖草和格尔木赖草单穗组物种的穗状花序细弱呈线状、直立、疏松,穗轴每节仅着生1枚小穗,每小穗往往含2~5小花,颖线状披针形或锥形,这些较高级的外部形态特征使得该组植物隶属于赖草属中较高级的类群;而少穗组植物的外部形态性状通常介于前两组植物的中间过渡状态,因而它的系统地位自然也应处于多穗组和单穗组植物之间。同时,依据外部形态性状的递变趋势分析显示,3组植物具有直接的派生渊源。(2)国产赖草属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所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它们除在长细胞类型和壁的厚薄、气孔器保卫细胞的体积和类型等性状上具有明显重迭而显示相似外,其它多数性状如长细胞的长度和壁的波曲程度、短细胞的分布式样、副卫细胞的形状及刺毛的类型等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其可将赖草属植物鉴分为与形态学界定结果完全相同的3个组。同时,根据3组植物及组内物种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和组内物种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多穗组植物最原始,少穗组植物较进化,单穗组植物最高级;多穗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少穗组,并在少穗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单穗组。赖草属属下类群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系统与进化关系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张立[4](2015)在《赖草属植物主要生物质能指标的测定及应用潜能的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赖草属植物(Leymus Hochst.)相关指标进行研究,为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提供潜在能源植物资源和种质资源,将相关指标突出的赖草属植物进一步分析其在化学、食品、造纸、制药、制衣及涂料等工业生产和作为饲草等应用的前景。以柳枝稷、芒属植物为对比,采用氧弹式量热仪、范氏纤维素测定法等生物质能指标测定方法分析赖草属植物热值、综纤维素、木质素、生物质干湿重。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IKA C2000氧弹式量热仪测定样品热值。赖草属能源植物热值含量与模式能源植物柳枝稷,热值18.68 kJ.g-1相近,并且多数样品热值都接近于柳枝稷,最高值为朝鲜赖草(L. coreanus)以及滨麦(L. mollis),热值同为18.67kJ.g-1,最低为垂穗赖草(L. pendulus),热值为17.83 kJ.g-1。说明赖草植物潜在能够被转化的能量是很大的,能够进一步的对其进行能源植物相关指标的评价。2.采用范氏纤维素测定法配合FOSS纤维素测定仪测定木质纤维素。各样品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中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的为柴达木赖苴(L. pseudoracemosus),含量为36.16%,纤维素含量最高的为大赖草(Lracemosus),含量为32.04%,木质素含量最低的为萨林纳赖草(L. salina),含量为3.09%,综纤维素(综纤维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的为大赖苴(L. racemosus),含量为62.08%。经相同方法测定,对比能源植物柳枝稷半纤维素含量32.30%,纤维素含量25.02%,木质素含量4.39%,综纤维素含量57.33%,;对比能源植物芒属纤维素含量36.68%,纤维素含量26.48%,木质素含量7.15%,综纤维素含量63.15%。其中,柳枝稷半纤维素、纤维素测定值小于预计值,经分析应为对比柳枝稷样品的栽培条件未达到理想状态;芒属的各项测定值都较为优秀;赖草属植物样品中,大赖草综纤维素含量最高,其次还有窄颖赖草、天山赖草、沙生赖草接近芒属、柳枝稷综纤维素含量,就这一指标达到作为高效转化清洁能源的原料来源标准。3.各材料单株生物质产量湿重范围为52.1 g~288.6 g,最高的为垂穗赖草288.6 g,其次依次为沙生赖草240.0 g、大赖草钻形变种225.1 g、柴达木赖草211.6 g等;干重范围为15.8 g~94.4 g,最高的为垂穗赖草94.4 g,其次依次为沙生赖草94.2g、大赖草钻形变种77.6 g、柴达木赖草76.6 g等。从资料中查得,柳枝稷及芒属生物质产量(湿重)分别为295.8 g、243.8 g,据此以生物质产量(湿重)大于180.0 g为较高生物质产量赖草范围,样品中共有9份样品达到标准,值得与其各指标相互比较、重点分析,以寻找潜在优良能源植物资源。因此,赖草属植物能够作为潜在能源植物进一步研究,同时其属内对应指标较高的物种还能在纤维素制衣、饲草、造纸等行业综合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高刚,邓家彬,苟学梅,王茜,张艳[5](2015)在《14个赖草属植物DREB2基因的克隆与SN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DREB2转录因子具有抗旱、抗盐碱的功能。对小麦族赖草属的14个物种的DREB2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14个赖草属植物的DREB2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总相似度分别为98.05%和97.78%;(2)Leymus mollis的DREB2基因在编码区有3 bp CTT的缺失;(3)14条DREB2基因序列共发现79个SNP,SNP发生频率为1SNP/10.6 bp;(4)进化树分析显示DREB2基因能把14个赖草属物种很好的分开。(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刘玉萍,苏旭,何懿涵,王喆之[6](2013)在《国产赖草属3组植物叶表皮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徒手刮削法对国产赖草属中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赖草属3组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气孔器细胞、短细胞和刺毛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3组植物在长细胞的长度与宽窄,气孔器的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的形状,短细胞的丰缺与着生形式,刺毛的数量、体积与类型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3组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多穗组最原始,少穗组较进化,单穗组最高级;多穗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少穗组,并在少穗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单穗组。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凡星,沙莉娜,张海琴,康厚扬,王益[7](2013)在《rDNA基因在多倍体赖草属物种中的进化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赖草属是小麦族一形态多变、分布广泛、生态多型的多年生多倍体属。为了探讨核糖体rDNA基因多倍化事件的进化动力学,30个赖草属物种的560个核糖体ITS序列多态性及其基因组起源被检测。核糖体ITS序列在不同的多倍体植物中经历不同命运,代表双亲祖先基因组来源的序列、偏向亲本一方的祖先序列、嵌合序列及潜在的假基因均从不同的多倍体植物中分离获得。序列多态性和系统比较分析表明:(1)Ns基因组序列类型起源于新麦草属,而P/F和St基因组序列(本文来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期刊2013-10-13)

苏旭,刘玉萍,陈文俐[8](2013)在《赖草属植物的分类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赖草属(Leymus Hochst.)为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中的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属,属内多数种类是优良牧草,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业良种繁育、畜牧业牧草改良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该属在分类学上是一个疑难属,在属的界限、属下组系的划分,以及类群间演化关系上问题较多。对赖草属分类学问题进行了综述,为赖草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孙延琪[9](2013)在《赖草属两个物种y-型HMW-GS基因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量谷蛋白是麦类作物种子胚乳中重要的贮藏蛋白之一,其组成和含量可直接影响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本文利用对赖草属物种的HMW-GS进行了SDS-PAGE分析、克隆测序以及原核表达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赖草属物种的HMW-GS组成分析在4个四倍体赖草属物种的6份材料中,检测到1-3条HMW-GS带,通过与含Ns基因组二倍体新麦草物种的HMW-Gs比较,认为检测到的HMW-GS由赖草属Ns基因组提供,但由于无Xm基因组二倍体材料,由Xm基因组编码的HMW-GS无法确认。2.羊草和大赖草HMW-GS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从羊草P1499516和大赖草W23305材料中分别扩增到2和1个HMW-GS基因片段。测序得到3个y基因,即Chiyl (1389bp), Chiy2(1234bp)和Racy (1272bp)。Racy和Chiy2具有典型y基因的所有特征。此外,其N-末端氨基酸残基为105个,C-末端具有x-特有的短肽LAAQLPAMCRL. Chiyl的N端缺失了18bp的DNA片段及相应EGEASR短肽,使其N端有99个氨基酸,在纤毛披碱草、拟鹅观草和滨麦中发现了5个这样的y基因。Chiy2由于基因编码区叁联体密码碱基缺失引起移码突变致该基因沉默。Chiyl和Racy两个基因具有完整的编码区,可编码成熟蛋白并在大肠杆菌得到表达。3.系统进化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将小麦族不同二倍体基因组的y基因分成了两个分支,第一分支包括Uy、Cy、Ee1.8y、Ky、Gy、Tay和Ry基因。另一分支包括含O、Q、W、V、P、 St、F、Xe和H基因组以及赖草属四倍体物种和披碱草属物种的y基因。另外,N-末端缺失六肽EGEASR的y-型HMW-GS基因位于第二分支内部聚集,形成一个小分支。(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郭国业[10](2013)在《基于ISSR分子标记和trnQ-rps16序列的赖草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赖草属Leymus Hochst是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eeae Dumortier的一个重要多年生属,全世界有约32个种和19个亚种,多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的高山,南美也有少量分布。该属植物中的多数物种为草原和草甸的主要组成成分,许多种类是优良的牧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赖草为中旱生植物,适应幅度相当广泛,从暖温带、中温带的森林草原到干旱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以至在4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都有分布。多数赖草属物种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抗寒、耐旱等生境适应性,以及抗病、抗虫、穗大、粒多和高光效等优良性状,成为麦类作物和牧草遗传改良、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然而,有关赖草属的系统地位与物种界限、种间亲缘关系、NsXm基因组组成和来源等问题,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本研究利用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分子标记和叶绿体trnQ-rpsl6基因序列对赖草属植物和新麦草属(Ns)、拟鹅观草属(St)、冰草属(P)、澳冰草属(W)、大麦属(H)和偃麦草属(Ee)等近缘二倍体属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重建和网状进化分析,探讨赖草属植物的种间关系及其与近缘二倍体属物种的系统关系、Ns基因组的供体来源和Xm基因组的起源。主要的结果如下:1.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赖草属植物22个种、2个亚种,共41份材料和拟鹅观草属、新麦草属、澳冰草属、偃麦草属和大麦属5个近缘二倍体属6个物种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ISSR分子标记数据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值)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①筛选的2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376条清晰度高、重复性强的多态性条带,其中368(97.87%)条具有多态性,表明ISSR标记在赖草属和近缘属物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②Nei's遗传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图显示,赖草属和近缘二倍体物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赖草属种间遗传多样性较种内丰富。③来自北美的L. hybrid、L. triticoides、L. ambiguous、L. salinus、L. innovatus和L. cinereus与来自中亚的赖草聚在一起,表明北美赖草与中亚的部分赖草关系接近,推测其祖先物种可能来自于中亚。④L. duthiei与赖草属物种聚为一支,表明其与赖草属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L.duthiei组合到赖草属中。⑤Psathyrostachys fragilis与40个赖草属植物聚在第一支中,表明赖草属植物与新麦草属亲缘关系密切,支持赖草属植物的Ns基因组来源于新麦草属oAustralopyrum retrofractum与部分赖草属植物聚在同一亚支,推测W基因组可能参与了部分赖草属物种的起源。2.对25个种共36份赖草属植物和新麦草属(Ns)、拟鹅观草属(St)、冰草属(P)、澳冰草属(W)、大麦属(H)和偃麦草属(Ee)6个小麦族单染色体组的11份近缘二倍体属植物的叶绿体trnQ-rpsl6基因序列重建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状进化结构,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和基因谱系分析。邻接法系统发育分析和网状进化分析支持叁个主要的分化支:Ns, St和Xm。序列多样性和谱系分析表明:①主要来自中亚地区和地理学邻近地区的赖草属植物聚在一起,亲缘关系密切,部分青藏高原赖草属植物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表明青藏高原赖草进化较为明显。②多数北美赖草和欧亚赖草形成独立分支,显示北美赖草和欧亚赖草在地理谱系进化较为明显;部分北美赖草与中亚赖草关系较近,表明赖草属物种在地理进化过程中的连续性。③多数欧亚赖草和新麦草属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Psathyrostachys juncea可能作为多倍体欧亚赖草属的Ns基因组的主要供体,同时可能存在不同的新麦草属植物参与了赖草属物种基因组的形成。④Xm基因组与Pseudoroegneria的St基因组,Lophopyrum的Ee基因组,Australopyrum的W基因组和Agropyron的P基因组关系较近,推测可能来源于St、Ee、W和P基因组。(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赖草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查阅了赖草属的研究文献,对此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然后概括了其研究简史;最后进行了形态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植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根据这些学科所得的研究证据,对赖草属物种间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观点,对该属的地分布、起源及扩散路线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先前报道的国产赖草属24个物种、72个代表居群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原国产赖草属物种在旗叶长宽、叶片被毛状况、花序直曲和长宽、穗轴每节小穗数、每小穗小花数等15个外部形态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属内种间差异可为该属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丰富信息。同时应用SPSS软件进行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参试物种可被区分为3个不同的组,其中多穗组含4个物种、少穗组含17个物种、单穗组含3个物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类群间性状差异的比较,探讨了赖草属属下类群间的系统演化关系。2.以常规叶表皮解剖法,利用Olympus观察了赖草属24个物种的叶表皮微观特征,发现它们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所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还发现它们在长细胞的长度和壁的波曲程度,短细胞的分布式样,副卫细胞的形状及刺毛的类型等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探讨了赖草属组间和部分物种间的系统演化关系。3.系统发育树构建。以旱雀麦为外类群,利用国产赖草属的ITS序列、rbcL序列、trnH-psbA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参试赖草属物种不仅明显分成3大分支,而且赖草属属下类群划分和演化关系与前面利用外部形态特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获得的结论基本一致。4.利用国产赖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地史及气候等因素,结合类群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推测阿尔泰地区可能是赖草属植物的起源地,起源时间大概在中生代。同时阿尔泰地区与青藏高原的唐古特地区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其现今地理分布格局是通过两个阶段和叁条路径扩散而成。第一阶段是青藏高原隆起前期由阿尔泰地区向北扩散到亚洲北方和欧洲;第二阶段是青藏高原隆起后由唐古特向周边扩散,包括叁条路径,一条以青藏高原为起点,逐渐向东扩散到华北地区,在华北局部地区扩散,一支扩散到我国东北地区,另外一支扩散到华东地区;另一条是经喜马拉雅山脉后向西扩散到中亚高地;南部扩散路线由于受喜马拉雅高山的阻隔,该属植物只能在高原地面进行扩散,没有类群沿南道出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赖草属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萍,刘涛,吕婷,周勇辉,张晓宇.赖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散布[J].植物科学学报.2017

[2].李兆孟.国产赖草属的系统学与植物地理学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3].李兆孟,周勇辉,刘玉萍,苏旭.基于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试论国产赖草属属下类群间的系统关系[J].植物研究.2016

[4].张立.赖草属植物主要生物质能指标的测定及应用潜能的初步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5

[5].高刚,邓家彬,苟学梅,王茜,张艳.14个赖草属植物DREB2基因的克隆与SNP分析[J].植物研究.2015

[6].刘玉萍,苏旭,何懿涵,王喆之.国产赖草属3组植物叶表皮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关系[J].植物研究.2013

[7].凡星,沙莉娜,张海琴,康厚扬,王益.rDNA基因在多倍体赖草属物种中的进化动力学[C].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2013

[8].苏旭,刘玉萍,陈文俐.赖草属植物的分类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

[9].孙延琪.赖草属两个物种y-型HMW-GS基因的分离与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3

[10].郭国业.基于ISSR分子标记和trnQ-rps16序列的赖草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基于赖草属〔b尤万序列的MP50%严...一3部分赖草属植物和7个二倍体植...基于赖草属肠大刀序列的NJ树一4基于中国赖草属植物DMCI基因的...一1赖草属植物的口朋‘7基因NS一...21个赖草属物种的胚细胞特征(×...

标签:;  ;  ;  ;  ;  ;  ;  

赖草属论文_刘玉萍,刘涛,吕婷,周勇辉,张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