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菌群论文-马成民,汪刘华,王伟,汤东,王道荣

胃肠道菌群论文-马成民,汪刘华,王伟,汤东,王道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胃肠道菌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肠道,手术后并发症,感染

胃肠道菌群论文文献综述

马成民,汪刘华,王伟,汤东,王道荣[1](2019)在《胃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易位致全身感染2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外科大手术可引起肠黏膜屏障损害、细菌易位(bactarial translocation, BT),继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及生命。目前关于临床胃肠道大手术后发生肠道BT的病例报道不多。现将近2年来我院两例胃肠道术后发生肠道BT导致全身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病例1:患者张某,男,68岁,于2017年08月31日行"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第9天患者突发寒战发热,伴呕吐及腹泻,随即出现高热惊厥,体温高达40.3℃,意识模(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广辉,桑毅婷,李杰[2](2019)在《中医药调节胃肠菌群以防治胃肠道肿瘤的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的研究显示:胃肠道微生态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抗肿瘤治疗密切相关。有效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对防治胃肠道肿瘤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多采用口服进药方式,可以直接发挥调节胃肠道微生态作用,通过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结构、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防止菌群移位、增强胃肠黏膜免疫功能等多途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起到干预作用,其中在改善癌前状态及联合抗肿瘤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新视角防治胃肠道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希冀为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策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7-05)

田成,袁岸龙[3](2019)在《胃肠道菌群与肿瘤化疗药物相关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群由共生细菌和其他宿主上皮屏障中存在的微生物组成。微生物群从局部维持稳态到系统地调节机体代谢、造血、炎症、免疫等生理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微生物群还参与上皮屏障和无菌组织中癌症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胃肠道微生物不仅参与了癌症的发生,而且参与了癌症预防和化疗的效果。现就胃肠道微生态与肿瘤及其药物化疗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王柏辉[4](2019)在《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脂肪酸代谢和羊肉品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叁种饲养方式下(放牧、放牧+舍饲和舍饲,每组12只)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和气质联用技术等技术探索不同饲养模式下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胴体品质、羊肉品质、脂肪酸代谢和胃肠道菌群的差异点,并建立联系,最终通过亚麻籽喂养进一步验证脂肪酸沉积和胃肠道菌群的关系,以期能为内蒙古地区绵羊科学喂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通过研究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和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组苏尼特羊屠宰率显着低于放牧+舍饲组和舍饲组(P<0.05)。放牧+舍饲组中苏尼特羊的骨重量显着大于放牧组和舍饲组(P0.05),而净肉重显着低于放牧组和舍饲组(P<0.05)。叁种饲养方式下胴体重、眼肌面积和背膘厚重无显着性差异(P>0.05)。饲养方式对背最长肌中pH0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pH24有显着影响(P<0.05)。舍饲组背最长肌中亮度值和剪切力值高于放牧组和放牧+舍饲组(P<0.05);而股二头肌中红度值和黄度值低于放牧+舍饲组(P<0.05)。放牧+舍饲组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放牧组(P<0.05),而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舍饲组中股二头肌的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显着高于放牧组和放牧+舍饲组(P<0.05)。通过研究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不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牧组和放牧+舍饲组肌肉组织和尾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着低于舍饲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无显着差异(P>0.05)。在脂肪组织中,放牧+舍饲组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着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中硬脂酸的含量显着高于舍饲组(P<0.05),棕榈酸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在尾脂中,放牧组硬脂酸的含量高于舍饲组;而棕榈酸的含量低于舍饲组(P>0.05)。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放牧+舍饲组油酸含量显着高于放牧组和舍饲组(P<0.05);而舍饲组亚油酸的含量显着高于放牧组和放牧+舍饲组(P<0.05)。肌肉组织和尾脂中亚麻酸和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显着高于舍饲组(P<0.05)。肌肉组织中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显着高于脂肪组织(P<0.05)。放牧组皮下脂肪中SCD和ACC基因表达高于舍饲组(P<0.05),背最长肌和尾部脂肪中CPT1基因表达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中LPL、FDAS1和FADS2基因表达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肌肉组织中FAPB4和PPARy基因表达高于舍饲组和放牧+舍饲组(P<0.05)。肌肉组织中CPT1、FADS1、FADS2 基因表达高于脂肪组织(P<0.05),而 ACC、FAS、SCD、FABP4、PPARy基因表达低于脂肪组织(P<0.05)。通过研究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和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组苏尼特羊瘤胃菌群和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苏尼特羊瘤胃菌群和肠道菌群主要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放牧组瘤胃菌群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舍饲组(P<0.05),而放牧组和放牧+舍饲组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瘤胃中普氏菌属、RC9_gut_group、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和Quinella属的相对丰度高于舍饲组;而舍饲组中琥珀酸弧菌属的数量最多。放牧组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舍饲组(P<0.05);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和放牧+舍饲组肠道中拟杆菌属、RC9_gut_group和Alisties的相对丰度高于舍饲组(P<0.05);在舍饲组中普氏菌属的数量较高且在放牧+舍饲组中瘤胃球菌属和考拉杆菌属的数量较高。放牧组瘤胃中乙酸和戊酸的含量显着高于放牧+舍饲组(P<0.05),而丁酸含量显着高于舍饲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中RC9_gut_group属和丁酸弧菌属能够促进肌肉中n-3 PUFA的沉积。营养水平对苏尼特羊脂肪代谢和胃肠道菌群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亚麻籽喂养有利于提高苏尼特羊增重速率、灰分含量和水分含量(P<0.05),而降低屠宰率、pH24、剪切力值和脂肪含量(P<0.05)。亚麻籽组瘤胃中RC9_gut_group、双歧杆菌属和纤维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瘤胃球菌属和Selenomonas_1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亚麻籽组中硬脂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n-3 PUFA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棕榈酸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通过富含亚麻酸饮食饲养进一步验证了提高瘤胃中RC9_gut_group的丰度有利于肌肉中n-3 PUFA的沉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光勇,刘莉莉,游丰锋,马希,何亚敏[5](2019)在《黄连解毒汤与复合抗生素对大鼠胃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黄连解毒汤与复合抗生素对大鼠胃肠道菌群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和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每天灌胃2 mL对应药物。对照组大鼠灌胃纯化水;抗生素组大鼠第1周灌胃氨苄西林56 mg/mL,第2周灌胃氨苄西林+链霉素(56+28)mg/mL,第3周灌胃氨苄西林+链霉素+克林霉素(56+28+50)mg/mL;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黄连解毒汤192,96,48 mg/mL。于给药后第7,14,21天处死大鼠,收集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内容物,提取细菌DNA,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对胃肠道各段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胃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ERIC-PCR条带数量以结肠最多,其次是回肠、十二指肠、胃、空肠;抗生素组大鼠胃肠道菌群结构表现出优势菌群的明显降低,并且随着灌胃周期的延长呈现抑制增强的现象。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大鼠胃肠道菌群以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沙门氏杆菌等为主要优势菌群,中剂量组大鼠胃肠道菌群以放线菌、绿孢链霉菌、梭状芽孢杆菌、链霉菌、减肥细菌为优势菌群,低剂量组胃肠道优势菌群为痤疮丙酸杆菌。说明黄连解毒汤具有一定的类似抗生素的作用,可抑制胃肠道各段拟杆菌门细菌生长,并有可能促进胃肠道内减肥细菌的增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章科清,江琴,张海兵[6](2019)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菌移植后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后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6-04/2018-05在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就诊的UC的患者共10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依病情口服柳氮磺吡啶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FMT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相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采用Sutherland指数评分、肠道菌群评分和肠镜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两组经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肠镜评分及Surtherland指数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肠道菌群、肠镜评分及Surtherland指数有显着差异.结论采用FMT治疗UC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评分.(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曾燕,邓家波,牛李丽,蒲阳,李杨[7](2018)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小熊猫胃肠道菌群》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1只临床死亡小熊猫胃肠道13种菌群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检测的13种菌群在小熊猫不同肠段的数量有差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各肠段的菌群丰度差异显着(P<0.05),其菌群丰度在空肠高达9.35;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的数量在直肠最多,菌群丰度分别达5.29和3.91;其他菌群的数量均在结肠最多,其中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埃氏巨球形菌(Megasphaera elsdenii)和梭菌类群IV(Clostridium cluster IV)的数量在结肠中较高,菌群丰度分别为9.03、6.06和9.13;与胃相比,菌群丰度在小熊猫空肠、结肠和直肠差异显着(P<0.05)。综合分析,小熊猫的空肠、结肠和直肠对其健康生长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杆菌科的细菌数量最多且在不同肠段差异显着,是今后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研究值得关注的菌群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杜瑞,王柏辉,罗玉龙,王宇,李权威[8](2019)在《益生菌调控胃肠道菌群改善肉品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道菌群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将益生菌应用于畜禽养殖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调控脂肪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以及促进风味物质形成等多种途径提高畜禽肉的品质。本文综述了不同益生菌调节胃肠道微生态的机理,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来改善畜禽肉的品质,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以胃肠道菌群为靶点的益生菌饲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立娜,黄靖航,赵亚凡,林芊,韩琳[9](2018)在《胃肠道体外模拟系统在调控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对人体消化、营养、免疫等生理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会阻碍肠道蠕动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还会引起炎症性肠病、肥胖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如今,肠道微生物群被喻为"人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器官",人们对其的研究方法逐渐完善.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胃肠道体外模拟系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文中综述了常见疾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胃肠道体外模拟系统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细胞、消化的相互作用,体外模拟系统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以期为利用体外胃肠道模拟系统研究食物益生效果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韩照清,金太花,夏春峰,晁洪雨,李永洙[10](2018)在《断奶应激环境下沂蒙黑山羊羔羊胃肠道发育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我国的养羊业正由传统向现代化,由散养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转变,这在客观上要求母羊快速繁殖,在多胎的基础上达到2年3产或1年2产。羔羊早期断奶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使用代乳粉可以有效阻断母畜的传染疾病,降低培育成本。本研究通过断奶应激环境下羔羊胃肠道(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6)

胃肠道菌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的研究显示:胃肠道微生态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抗肿瘤治疗密切相关。有效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对防治胃肠道肿瘤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多采用口服进药方式,可以直接发挥调节胃肠道微生态作用,通过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结构、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防止菌群移位、增强胃肠黏膜免疫功能等多途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起到干预作用,其中在改善癌前状态及联合抗肿瘤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新视角防治胃肠道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希冀为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肠道菌群论文参考文献

[1].马成民,汪刘华,王伟,汤东,王道荣.胃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易位致全身感染2例报道[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9

[2].朱广辉,桑毅婷,李杰.中医药调节胃肠菌群以防治胃肠道肿瘤的理论探讨[C].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2019

[3].田成,袁岸龙.胃肠道菌群与肿瘤化疗药物相关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

[4].王柏辉.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脂肪酸代谢和羊肉品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杨光勇,刘莉莉,游丰锋,马希,何亚敏.黄连解毒汤与复合抗生素对大鼠胃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章科清,江琴,张海兵.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菌移植后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

[7].曾燕,邓家波,牛李丽,蒲阳,李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小熊猫胃肠道菌群[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杜瑞,王柏辉,罗玉龙,王宇,李权威.益生菌调控胃肠道菌群改善肉品质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9

[9].杨立娜,黄靖航,赵亚凡,林芊,韩琳.胃肠道体外模拟系统在调控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韩照清,金太花,夏春峰,晁洪雨,李永洙.断奶应激环境下沂蒙黑山羊羔羊胃肠道发育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标签:;  ;  ;  

胃肠道菌群论文-马成民,汪刘华,王伟,汤东,王道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