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理论研究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理论研究

张帆[1]2007年在《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影响的调查分析与思考》文中提出音乐教育作为最普遍和最深入的艺术形式,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本研究选择我国辽宁省沈阳市3所具有代表性普通高校的394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部分学生及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及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叁方面素质调查,对调查结果相关数据进行量化、统计、并分组比较,以阐明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其他素质间的关系及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目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正确认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改进音乐课程,注重艺术实践,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本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阐明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为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理论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较客观的材料和可行性建议。

徐威[2]2004年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普通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本文试图用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与策略。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就是指在协同学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审美功能,使其与素质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协调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以形成协同效应,优化素质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音乐教育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性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音乐教育的结构要素与素质教育的结构要素(系统结构)具有的共同性,是二者之间协同的纽带和桥梁;音乐教育“现状”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差异性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找到了突破口。本文由五章组成。引言主要介绍了普通高校进行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背景;第一章“协同学理论的概念”分析协同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核心价值观;第二章“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论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第叁章“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机制”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性,二者的结构要素的共同性,“现状”与“要求”的差异性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找到了突破口;第四章“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策略”为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功能,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各个子系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协同。

陈群[3]2006年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高校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作者是一名普通的高校音乐教师,在校还兼了五年时间的学生管理工作,在便利的工作条件下,经过长期深入的观察、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利用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对心理素质的认识。这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什么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人的影响。第二部分,阐述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在学习上、人际关系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可行性研究。即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依据以及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对策研究。即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从音乐教育角度,分析如何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大学生创新心理、自信与进取心理、正确的恋爱心理、协作心理与柔韧心理。最后,结语。

张凝宁[4]2009年在《对非艺术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实地抽样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全面的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美育,而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非艺术类普通高校中加强音乐教育将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要求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何搞好高校艺术教育,以发挥艺术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是高等教育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当前我国非艺术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比较薄弱,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主要接受的是自己本专业的教育,虽然有的学校已经设置音乐选修课,但是音乐教育师资、课程设置和音乐实践中没有规范化、制度化。国内音乐素质教育参差不齐,尤其是边远山区显得相对弱势。为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加强非艺术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本课题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河北地区非艺术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反映出许多非艺术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精神》(2001年---2010年),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音乐教育,重视大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是我们音乐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谢萍[5]2003年在《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教育界已引起越米越多的关注。由于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故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据主要位置,但是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多,多数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缺乏全面理性的分析。作者通过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在科学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阻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原因,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人才的要求,寻找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并阐明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第二部分,现状的调查。通过对全国六所高校的调查,获取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第叁部分,对现状进行讨论分析,找出症结所在。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寻找解决的方法与策略。第五部分,结语。

张敏[6]2005年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随着人们对人格健全重要性的认识,及社会对相关人才的强烈需求,专家学者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实践和研究。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人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和体验审美快乐、陶冶和提升人生境界、从而完善人性和文化心理结构,使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审美效应落实在身体和心理能力与境界方面,与非审美效应落实在知识经验、理念价值和实践操作方面共同构成了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艺术教育以其无形感染力可以优化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大学生克服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利影响,全面整合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本论文通过剖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和思想现状,同时结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优势,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在创新、协调能力和动机、兴趣、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来论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即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能适应和推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的高尚完美的人。

陈宗花[7]2003年在《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新时期以来召开的第一至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历届会议资料、会外报导资料等文献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归纳、分析与研究,借此总结历届会议的基本特点,探寻新时期音乐教育改革在教学、科研及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脉络、成就与特点。第一至七章主要梳理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发展脉络:第一届(1986)主要是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探讨,以引起各界重视。会议主要探讨对美育、音乐教育的总体认识,以及在学校教育中如何确立美育、音乐教育的地位。第二届(1987)主要听取对各地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为制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作准备,还研讨了音乐家协会及各分会系统如何配合文化、教育行政部门促进国民音乐教育事业。第叁届(1988)主要是学习、讨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总体规划》的完善、订正提供依据,以使全国学校的艺术教育事业有法可依。第四届会议(1990)主要交流各地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的经验,以促进《总体规划》在各学校贯彻落实。第五届(1992)着重突出“师范性”这一关键问题,对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机制等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同时对各级各类师范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具体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讨。第六届(1995)以“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主题,主要对关于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认识问题从理论层面作了探讨,以及对大会主题进行讨论。第七届(1998)以“跨世纪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为研讨主题,主要讨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问题与音乐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应如何改革、发展的问题。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历届会议的主要特点,本文归纳为以下几点:1、新时期历届会议召开,对于确立美育在学校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在全局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历届会议的召开,在《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8-2000)》的制定和实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体制,“四有”新人培养放在首位。4、对素质教育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5、对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文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6、对音乐教学实践和师资培养给予充分关注和重视。7、重视理论研究,从整体上提高了音乐教育理论水准,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水准。8、注意团结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种力量甚至社会各界。9、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在历届会议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地讲,本文的研究相对该领域以往的研究相比,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首次对新时期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文献史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首次对这七届音教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作了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以及相关的认识性成果,使我们对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及其相关的效益、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属于当代音乐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后又以“附录”的形式,列出论文研究中经系统梳理而形成的文献整理成果:《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汇编目录》。

郭淑君[8]2007年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码钢琴集体课作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限定性选修课程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探索出一种新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适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要求、满足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文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绪论,作为本文的引论部分,主要就选题的缘起、意义和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第一章,数码钢琴集体课概述。本章简述数码钢琴及数码钢琴集体课,具体分析了数码钢琴的特点及优势,并就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第二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开设情况,接着就普通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材等方面进行思考。第叁章,针对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实际需求,利用数码钢琴独有的特点及优势,充分发掘数码钢琴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传统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内涵,笔者提出构建一种新的数码钢琴集体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技巧+(器乐)合奏+欣赏”,即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初步的技巧训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键盘弹奏技巧、科学的钢琴弹奏方法;同时,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合奏实践上,以模拟(器乐)合奏实践为主导,运用“学多少,用多少”的教学理念,利用数码钢琴丰富的音色及普通高校大学生原有的音乐素质及积累,大量采用“乐队合奏”这种集体合作的授课形式。通过贯穿课程始终的模拟(器乐)合奏训练,达到“以音乐带动弹奏,因弹奏走进音乐”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音乐体验和创作中,使他们能够亲自参与、直接感受音乐的魅力。以此激发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让他们从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学会倾听、加强配合意识、感受到合作艺术的美;还辅之以听赏内容,把音乐放在文化的视角去赏析名作。这样,技巧、合奏和欣赏叁者在教学中相辅相成,使普通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成为以数码钢琴为载体的具有多向性、多维性的复合型教学,使之不再局限于单一技能训练,而是转向综合素质教育,不再仅仅着眼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传授,而是发展成为一种音乐文化的生成。因此更适合当今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更有力地促进音乐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苏燕[9]2007年在《从广西工学院艺术团的建设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与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修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各高等院校加强了对艺术教育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各重点高校在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方面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成绩。有关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研究,已经成为各级艺术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部门密切关注的课题。普通工科高校艺术团是工科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体现,它的建设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理工科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例,结合普通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普通工科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教学及管理的方式、方法等进行研究,试图促进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快速发展,让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绪论主要概述了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正文分叁个章节,第一章通过对广西工学院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调查、访谈及对其他院校情况的文献研究,分析和了解我国普通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学习的基本状况特点;第二章对广西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教学及管理现状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并从国内外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中获得启发,从而在第叁章中对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及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思路。

苏福艳[10]2017年在《昆明市大学城健身俱乐部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协同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运动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体育健身需求与日俱增,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拥有大量体育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知识资源的聚集地,为人们提供大量场地、运动器材、器械。大学生作为高等学校中的受教育群体,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和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人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互联网大时代、各种媒介对信息的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健身俱乐部提供的专业的健身理念、运动知识和锻炼方法,对青年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本文通过了解呈贡大学城学校体育及大学生到周边健身俱乐部锻炼状况,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状况,对高校体育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及健身俱乐部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案调查、逻辑分析、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呈贡大学城高校、在校大学生及大学生周边健身俱乐部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昆明市高等学校体育现状及呈贡大学城区健身俱乐部开办情况;设计问卷调查昆明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和锻炼需要;通过个案分析大学生在大学城健身俱乐部健身锻炼状况等,结合协同发展理论分析昆明市高等学校体育与大学城健身俱乐部的协同发展的实现途径;为实现合理利用高校及健身俱乐部提供的体育锻炼环境,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们的体育锻炼需要,为普通高校实现大学生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办法。研究认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从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为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角度看来,学校体育教学的弊病亟待解决,而健身房所提供的健身多元化服务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大学城周边的健身俱乐部会员费用不高,在健身俱乐部健身锻炼,身体健康状态会有不一样的改善,体育健身锻炼的知识、方法和技能都得到提高。因此,本文提出,高校利用广泛的体育的资源与健身俱乐部互补互融协同发展,合理规划学校场馆与开发学校体育资源,尽所能提高大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满足大学生的运动需求,不断提高全民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影响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 张帆.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理论研究[D]. 徐威. 河北大学. 2004

[3].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D]. 陈群.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4]. 对非艺术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实地抽样调查研究[D]. 张凝宁. 上海音乐学院. 2009

[5].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谢萍.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6].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D]. 张敏. 首都师范大学. 2005

[7]. 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D]. 陈宗花. 河南大学. 2003

[8].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D]. 郭淑君.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9]. 从广西工学院艺术团的建设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与发展前景[D]. 苏燕.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10]. 昆明市大学城健身俱乐部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协同发展研究[D]. 苏福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