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稳态论文_胡章伟,吴泳波,邱文婷,黄容涛,陈绍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稳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态,能量,动力学,模型,正态分布,分岔,窄带。

双稳态论文文献综述

胡章伟,吴泳波,邱文婷,黄容涛,陈绍雄[1](2019)在《基于磁致旋光效应的光双稳态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磁致旋光效应构建磁光混合型光双稳装置对光学双稳态展开研究,传统装置的调制系统工作电压一般在1 000~3 000V,需要在高压屏蔽条件下才能操作,而本装置的调制系统的工作电压仅为10V左右,极大的增加了实验的简便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初始偏置宗量和平均输入信号等系统参量对光双稳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并经过比较发现初始偏置宗量与临界值相差5°左右,平均输入信号为12~18mV时,光双稳装置工作性能较高.(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10期)

李江涛,吴志强,王远岑,张祥云[2](2019)在《深海立管涡激振动双稳态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深海立管的涡激振动现象,本文在其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流体阻尼的平方非线性特性以及结构惯性耦合。基于一阶Galerkin模态离散方程,通过特征值计算分析了流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Poincaré映射方法分析了流速对响应非线性特征(频率、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激振动锁频区范围,可用无阻尼情况下的耦合颤振区来估计;锁频区左右两侧均存在双稳态现象,左侧为概周期运动与锁频运动共存,右侧为锁频运动与小幅周期运动共存。小流速下,响应中同时存在结构模态和涡激模态,锁频时响应表现为结构模态,而大流速时响应只含有涡激模态。(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田晶,周杰,王术光,孙浩,艾延廷[3](2019)在《基于自适应双稳态随机共振的中介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发动机中介轴承故障信号微弱,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容忍遗传算法(TAGA)的自适应双稳态随机共振(BSR)的中介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在传统自适应遗传算法中引入容忍度思想,建立一种容忍遗传算法,采用容忍遗传算法对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的结构参数a,b进行优化,建立自适应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对故障信号进行处理。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了中介轴承故障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中介轴承内圈和外圈故障模拟实验。采用该方法分别对仿真信号和实验信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故障信号进行增强,提升了故障特征频率提取能力。自适应优化结构参数后,提取的特征频率与故障频率理论值的误差小于0.1%。(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泽翔,王光庆,谭江平,崔素娟,武海强[4](2019)在《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时-频域动力学特性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系统参数对其时-频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等效磁荷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别建立了双稳态压电振动采集器的非线性磁力模型和系统分布参数动力学方程;基于谐波平衡法对双稳态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解析,并分别从频域和时域角度仿真分析了系统参数对采集器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有利于对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综合性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Han,ZHANG,Xue-lei,LIANG[5](2019)在《非平面电极双稳态电润湿显示器件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稳态电润湿显示器仅在状态切换时耗能,在状态稳定时无耗能,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低能耗电子纸显示技术。本文设计和实现了通过常规光刻工艺制备一种非平面电极结构的双稳态电润湿器件。该器件不仅具备视频响应速度,而且有潜力实现可控的像素灰阶。与现有平面电极结构双稳态电润湿器件相比,该新型电极结构可实现更低驱动电压和更高对比度。(本文来源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9期)

宁艺文,朱凯,张健滔,刘士辉[6](2019)在《发卡式双稳态压电风能收集器的有限元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款新型的发卡式双稳态压电风能收集器,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流体分析,验证了收集器设计思路的正确性。在通过流体分析得到压电振子表面的压强后,对收集器进行了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50Hz的风流频率作用下,该风能收集器能够产生44.8V的电压,足够为一些微小型设备提供电能。(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08期)

付璇[7](2019)在《可调频双稳态压电俘能器的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能量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海浪冲击堤岸和各种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小到桥梁在车辆经过时产生的振动以及车辆本身产生的振动。如果将振动能量收集并进行转化,将具有十分可观的前景。由于振动能量的采集不会受到天气、温度、湿度和光线等外界因素影响,成为目前能量采集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当环境中的振动频率等于或接近俘能器的固有频率的时候,系统产生最大的振动幅值,此时输出电能达到最大。然而传统俘能器的固有频率是固定不变的,真实环境中的振动频率却不断变化。如果俘能器固有频率与环境振动频率不匹配,系统就不能达到有效的工作状态,输出的电量就会大大降低。如何保证俘能器在外界环境振动频率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达到共振状态,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解决环境振动频率匹配的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拓宽俘能器的工作带宽,使其在宽频激励的环境中能够有效的工作;根据外部激励环境的变化,调节俘能器的固有频率,使其与环境中的激励频率相匹配,从而达到共振状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调频双稳态压电俘能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给出了可调频压电俘能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并得到了系统的运动方程,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得到了系统的电学方程。根据平衡点静态分叉分析得到了发生双稳态运动时的磁铁间距范围。对系统随激励频率变化依次进入的状态进行了分析。当外界环境激励频率变化时,调节磁铁间距从20mm到12mm的过程中,俘能频带向右移动,由17-25Hz变成了17-72HZ,俘能频带得到有效拓宽。(2)在仿真基础之上,设计制作了可调频双稳态压电俘能装置,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对第一章所得理论结果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随着激励频率增大,系统依次进入的状态。另外对系统进行了调频实验,调频前系统输出电压0.005V,调频后系统输出电压达到4.7V,调频效果很明显。(3)对俘能电路里的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比较与选取。根据负载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对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进行了相关参数的计算与型取。根据负载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对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进行了相关参数的计算与型号选取,对滤波电容和限流电阻的取值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对所设计的俘能电路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交流电压经过俘能电路转化之后输出的是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压,电压大小在发光二极管的工作范围之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储能之后,可以为LED供电使其正常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杨炯炯[8](2019)在《一种双稳态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这几年来压电发电技术的发展,利用环境中的振动能为系统供电成为目前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压电式发电装置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为使系统得到更好的发电效果。本论文将非线性弹簧与传统的双稳态压电式俘能系统相结合,提出了含非线性弹簧的双稳态压电式振动俘能装置,使系统更容易降低势垒做大幅周期运动,从而达到更好的动力学输出响应。本文利用MATLAB数值仿真法研究了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与各结构参数对系统输出响应特性的变化规律,利用实验验证系统的激励幅值、激励频率、磁梁间距、阻尼等对系统输出响应特性的影响。对该双稳态压电式发电装置的设计和实践应用具有科学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含非线性弹簧的双稳态压电式发电系统的数学几何模型,利用哈密顿原理、伽辽金法、泰勒级数展开得到了系统的动力学控制方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简谐激励下激励强度、激励频率、磁梁间距、磁矩、阻尼发生变化时的系统的动力学输出响应,得到了以上各个参数对含非线性弹簧的双稳态压电式振动俘能装置振动情况的变化规律。同时与传统双稳态发电系统作对比,结果显示:含非线性弹簧的双稳态系统的动力学输出响应特性高于传统双稳态压电发电系统。(2)在窄带随机激励下建立了压电系统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并利用数值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窄带随机激励幅值、磁梁间距、初始值、磁矩、相位角、阻尼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输出响应特性以及功率输出的影响。(3)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验证分析窄带随机激励下和简谐激励下各参数对系统的输出响应特性,得到激励强度的增大可以增加系统的输出电压;在合适的低频率发电且频带宽较大;在两种激励下阻尼越小输出电压越大;取合适的磁梁间距值时,发电效果最好。最后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相符合。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了含非线性弹簧的双稳态压电发电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结果为非线性双稳态压电式振动俘能装置的深度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为非线性双稳态压电式振动俘能装置的深度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位强[9](2019)在《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减速带的广泛使用,汽车通过减速带时所产生的大量振动能未被合理利用。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能将这部分振动能进行收集并转化成电能,代替传统供电方式为小型用电设备提供可持续电源,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目前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多采用线性系统进行能量捕获,工作带宽很窄,发电效率较低。本文以提高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的发电效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采用理论建模和数值仿真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激励条件下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根据车辆振动的简化模型,建立了车辆一减速带系统和双稳态发电系统的力学模型。在1/4和1/2车辆模型下,研究了减速带形状对系统的平均输出功率及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减速带形状;研究了车型对系统输出功率及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得出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系统的发电量随着车重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研究了负载电阻对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负载电阻。研究了车型和车速分别符合正态随机分布时,均值和方差对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系统均方根功率的影响。在车辆类型呈正态分布时,研究了质量均值对系统均方根功率的影响,得出激励频率不变,激励幅值越大,发电性能越好;通过分析质量方差对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得出质量方差越大,激励幅值变化越大,大型车辆增多,发电量增大。在车速服从正态分布时,研究了车速均值和方差对系统均方根功率的影响,得到了系统具有较好发电效果的车速范围。在车型和车速同时符合正态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均值和方差对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速度方差下质量均值对发电性能的影响,得出系统的均方根功率随着质量均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通过分析不同质量均值下质量方差对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得出当通过减速带的汽车质量较小时,系统的均方根功率值会随着质量方差的增大而缓慢变大,但当汽车质量增大到一定值时,系统的输出功率又随着质量方差的增大而减小。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速度均值和方差对发电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系统最大均方根功率时的最佳车速均值。通过以上研究工作,得出了不同车速和车重对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为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康,李欣业,张利娟,张华彪[10](2019)在《一种弹性支撑双稳态压电能量俘获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双稳态能量俘获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及现象,针对弹性支撑下具有双稳态的压电悬臂梁能量俘获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首先基于能引发双稳态现象的磁力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建立了基础作简谐运动时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无量纲化后的控制方程,利用罗斯-霍尔维茨判据分析了平衡点的静态分岔。最后,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得出压电悬臂梁位移以及输出电压随系统参数和激励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分岔图。结果表明,系统的幅频特性呈现为硬特性,但压电悬臂梁的振幅随质量比及刚度比的变化却呈软特性,即在某些参数范围内,系统的简谐周期响应发生分岔并导致混沌运动,系统的运动既可以发生在零平衡点附近,也可以发生在非零平衡点附近,甚至是在不同的平衡点之间作大幅跃迁。因此,相同参数下,系统具有双稳态时比单稳态时具有更丰富的运动形式,可明显提高系统的电压输出和响应频带。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际中如何优化振动能量采集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双稳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深海立管的涡激振动现象,本文在其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流体阻尼的平方非线性特性以及结构惯性耦合。基于一阶Galerkin模态离散方程,通过特征值计算分析了流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Poincaré映射方法分析了流速对响应非线性特征(频率、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激振动锁频区范围,可用无阻尼情况下的耦合颤振区来估计;锁频区左右两侧均存在双稳态现象,左侧为概周期运动与锁频运动共存,右侧为锁频运动与小幅周期运动共存。小流速下,响应中同时存在结构模态和涡激模态,锁频时响应表现为结构模态,而大流速时响应只含有涡激模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稳态论文参考文献

[1].胡章伟,吴泳波,邱文婷,黄容涛,陈绍雄.基于磁致旋光效应的光双稳态装置[J].物理实验.2019

[2].李江涛,吴志强,王远岑,张祥云.深海立管涡激振动双稳态现象[J].船舶力学.2019

[3].田晶,周杰,王术光,孙浩,艾延廷.基于自适应双稳态随机共振的中介轴承故障诊断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9

[4].赵泽翔,王光庆,谭江平,崔素娟,武海强.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时-频域动力学特性及实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5].Han,ZHANG,Xue-lei,LIANG.非平面电极双稳态电润湿显示器件研究(英文)[J].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2019

[6].宁艺文,朱凯,张健滔,刘士辉.发卡式双稳态压电风能收集器的有限元分析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7].付璇.可调频双稳态压电俘能器的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8].杨炯炯.一种双稳态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9].位强.双稳态减速带振动能量捕获器动力学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王康,李欣业,张利娟,张华彪.一种弹性支撑双稳态压电能量俘获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模型中稳态相位法理论结果(黑色实...单稳态铁电液晶柔性显示器的结构和原...全光波长路由全光波长路由器输入输出眼图双馈风电机组下游馈线叁相短路时的配...立方体单站RCS(极化,i=0°)

标签:;  ;  ;  ;  ;  ;  ;  

双稳态论文_胡章伟,吴泳波,邱文婷,黄容涛,陈绍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