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挤压论文_王泽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固态挤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态,铝合金,镁合金,组织,稀土元素,铜合金,原位。

半固态挤压论文文献综述

王泽忠[1](2019)在《挤压/半固态技术在东风汽车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量化作为东风汽车公司"五化"(轻量化、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中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本文从东风汽车公司轻量化技术规划、挤压铸造技术及半固态流变压铸技术在东风汽车上的应用叁个方面介绍了东风公司轻量化的工作进展。东风汽车把握"五化"趋势,全面提升"五化"技术能力,2019年实现50+项新技术的搭载和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9-10-28)

刘晓波,杨淼,赵宇光,周德坤[2](2019)在《等温时间对半固态挤压Mg_2Si/Al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熔铸法和半固态挤压法制备了Mg_2Si/Al复合材料,研究了挤压比压为255 MPa,等温温度为565℃时,等温时间对半固态挤压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时间50、60、100和160 min条件下,α-Al基体和Mg_2Si增强相皆出现球化。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等温时间50、60、100和160 min条件下,半固态挤压Mg_2Si/Al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分别比熔铸法增幅33.04%、39.13%、23.48%和18.26%。拉伸测试结果表明,T6热处理后,50、60、100和160 min等温热处理时间的半固态挤压Mg_2Si/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02、275、224和210 MPa,伸长率分别达到了4.28%、8.76%、5.5%和2.18%。(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8期)

余亮,吴树森,杨雄,汪学阳,吕书林[3](2019)在《挤压铸造压力对半固态Mg_(98.5)Ni_(0.5)Y_(1.0)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振动制备Mg98.5Ni0.5Y1.0合金半固态浆料,随后将浆料直接挤压铸造成形,研究了挤压压力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铸造能显着细化半固态Mg98.5Ni0.5Y1.0合金中的初生α-Mg相和长周期堆垛有序(LPSO)结构。挤压铸造压力能提高Y和Ni元素在镁基体中的固溶度,促使Mg2Ni颗粒在LPSO结构中析出。随着挤压铸造压力的升高,合金的晶粒尺寸降低,强度不断提高,100 MPa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伸长率分别为240 MPa、113 MPa和13.12%,与未施加压力的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7.6%、19.56%和12.7%。(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9年06期)

陈志国,方亮,吴吉文,张海筹,马文静[4](2019)在《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的微观组织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了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获得具有细小、近球状晶粒的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热功率和二次加热温度是影响二次加热过程的两大主要因素,随加热功率的增加,坯料心部和边部的组织差异变大,而随二次加热温度的升高,细小、不规则的晶粒逐渐长大并呈现出球化趋势。分析各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得到适合于触变成形的二次加热工艺为:加热功率7 kW、加热温度530℃。此条件下获得的平均晶粒直径为35.2μm,抗拉强度为418.5 MPa。(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肖寒,段志科,李乃拥,熊迟,周荣锋[5](2019)在《热处理温度对半固态挤压锡青铜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半固态挤压ZCuSn10P1锡青铜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布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半固态挤压锡青铜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对半固态挤压锡青铜强度、硬度和组织影响较大。当热处理温度由250℃升高至650℃时,锡青铜抗拉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延伸率增加;布氏硬度先增加后降低;固相和固液界面显微硬度增加,液相显微硬度降低;固相平均晶粒尺寸增加,但热处理温度650℃时组织已不是球状而变成蔷薇状。随温度增加,固相中Sn和P元素增加,元素偏析减弱。综合性能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350℃保温120 min,此时锡青铜抗拉强度为402 MPa,延伸率为4.5%,布氏硬度为1360 MPa,与热处理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88%,60.71%,6.25%。(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东栋,郭晓琳,苏胜伟,王胜龙,周小京[6](2018)在《铝合金半固态触变挤压成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2A12铝合金半固态触变挤压成形的温度区间,以及坯料的微观组织、内部质量和表面形貌,再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铝合金半固态触变挤压成形的坯料形状、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温度场变化等影响因素对半固态触变挤压成形的影响,最后对制得的零件进行表征与分析。(本文来源于《航天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韩柳娜,陈拂晓,韩飞,陈刚,宋晓国[7](2018)在《5A06/TC4挤压铸造和半固态锻造连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挤压铸造和半固态锻造将5A06铝合金与TC4钛合金连接成形,测试分析了接头的剪切强度和界面物相,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优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挤压铸造工艺参数:浇注温度为850℃,比压为300 MPa,保压时间为45s,其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为34.55 MPa,800℃时,连接界面生成TiAl_3相,850℃时,生成Ti_3Al相导致剪切强度降低。优化后的半固态锻造工艺参数:铝合金坯料加热温度为625℃,保温时间为60min,比压为300 MPa,其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为57.02 MPa,连接界面主要生成球状Ti基固溶体以及极少量Ti_3Al相,未生成Al_3Ti相,提高了接头剪切强度。(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8年09期)

李乃拥,肖寒,熊迟,卢德宏,周荣锋[8](2018)在《半固态挤压铸造铜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半固态ZCuSn10P1铜合金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了1套1模4件挤压模具并进行了半固态挤压铸造成形实验,研究了成形比压和挤压速率对半固态ZCuSn10P1铜合金挤压铸造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成形比压由180 MPa增加到250 MPa时,半固态铜合金平均晶粒直径逐渐减小,由89.25μm减小至77.96μm,液相率由36.7%减少至22.3%,抗拉强度由318 MPa增加至387 MPa,提高了21.70%,延伸率由4.2%降至2.8%;当挤压速率由11 mm/s增加至15 mm/s时,固相晶粒圆整度由1.54减小至1.32,此时抗拉强度由368 MPa增加至387 MPa,提高了5.16%,延伸率由3.3%降低至2.8%。(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褚晨亮,胡志,李晓,闫洪,吴孝泉[9](2018)在《挤压态AZ61-xSm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挤压态AZ61-xSm(x=0,1.5,2.0,2.5,质量分数,%)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含Sm的挤压态AZ61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可以得到更细小、更圆整的晶粒。当Sm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球状晶粒的平均尺寸达到最小值90μm。尽管部分Al_2Sm颗粒存在于α-Mg晶粒内部,但大多数Al_2Sm颗粒凝固于球状晶粒边缘~20μm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l_2Sm颗粒在固液前沿的受力状态导致其在固液界面处聚集并在随后的淬火过程中凝固在球状晶粒的边缘。(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07期)

郭保永[10](2018)在《热挤压态7075铝合金半固态坯制备及触变挤压成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热挤压态铝合金直接半固态等温处理(Semi-Solid Isothermal Treatment of Hot-Extrude Aluminum Alloy,SSITHEAA)法制备半固态坯料,基于此方法研究热挤压态7075铝合金半固态坯料的制备及触变挤压成形工艺。本文首先针对坯料等温处理过程中的再结晶现象,通过研究坯料升温过程中的再结晶规律,发现随着坯料温度的升高,晶粒发生再结晶的程度逐渐增大,其晶向指数由偏向于[1 0 1]开始转向无序,织构也由R型织构转向多种织构并存,且织构的强度逐渐降低。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参数下半固态坯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微观组织大小、晶粒圆整度和EDS能谱,得出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SITHEAA法制备出的7075铝合金半固态坯料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半固态坯料的参数是600℃下保温10min。采用DEFORM-3D仿真软件对深腔筒型件的半固态触变挤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坯料温度、模具温度和成形速度对筒型件成形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模具和坯料温度有利于减轻深腔筒型件成形时的变形抗力;提高模具温度和上模下行速度有助于减少筒型件成形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利于铝合金半固态坯料在模具中的充型。本研究在液压机上进行了深腔筒型件的半固态触变挤压成形实验,对不同参数下成形出的深腔筒型件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和部分试样的EDS能谱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成形参数对深腔筒型件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坯料的保温时间越短、保温温度越低则微观组织受到的挤压程度越大;Al元素主要分布在晶粒内部,而Cu、Fe和Mn元素在晶界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本文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T6热处理参数对于深腔筒型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最佳T6热处理参数为465℃下固溶16h,在150℃下时效16h,筒壁的抗拉强度由热处理之前的315.26 MPa提升到热处理后的553.60 MPa,较热处理前提高了75%,而延伸率则由1.9%提升到10.3%,可以看出热处理对于深腔筒型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化效果显着。深腔筒型件最佳的触变挤压成形参数为坯料在600℃下保温10min,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为573.57MPa,延伸率为13.4%。分析拉伸断口可知,深腔筒型件的断裂形式主要是韧性断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半固态挤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采用熔铸法和半固态挤压法制备了Mg_2Si/Al复合材料,研究了挤压比压为255 MPa,等温温度为565℃时,等温时间对半固态挤压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时间50、60、100和160 min条件下,α-Al基体和Mg_2Si增强相皆出现球化。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等温时间50、60、100和160 min条件下,半固态挤压Mg_2Si/Al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分别比熔铸法增幅33.04%、39.13%、23.48%和18.26%。拉伸测试结果表明,T6热处理后,50、60、100和160 min等温热处理时间的半固态挤压Mg_2Si/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02、275、224和210 MPa,伸长率分别达到了4.28%、8.76%、5.5%和2.1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固态挤压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泽忠.挤压/半固态技术在东风汽车上的应用[C].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9

[2].刘晓波,杨淼,赵宇光,周德坤.等温时间对半固态挤压Mg_2Si/Al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3].余亮,吴树森,杨雄,汪学阳,吕书林.挤压铸造压力对半固态Mg_(98.5)Ni_(0.5)Y_(1.0)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铸造.2019

[4].陈志国,方亮,吴吉文,张海筹,马文静.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的微观组织演变[J].材料导报.2019

[5].肖寒,段志科,李乃拥,熊迟,周荣锋.热处理温度对半固态挤压锡青铜组织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6].东栋,郭晓琳,苏胜伟,王胜龙,周小京.铝合金半固态触变挤压成形研究[J].航天制造技术.2018

[7].韩柳娜,陈拂晓,韩飞,陈刚,宋晓国.5A06/TC4挤压铸造和半固态锻造连接性能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

[8].李乃拥,肖寒,熊迟,卢德宏,周荣锋.半固态挤压铸造铜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9].褚晨亮,胡志,李晓,闫洪,吴孝泉.挤压态AZ61-xSm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中的Al_2Sm相演化和分布(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10].郭保永.热挤压态7075铝合金半固态坯制备及触变挤压成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一12A卜2051一ZFe一3Mn一1.25cu一o.SMg...半固态挤压件横截面不同部位的...AlSi7MgBe合金半固态挤压件微...一13Al一1551一SFe一3Mn一4cu一IMg一ZN...半固态挤压铸造模具示意图一7合金半固态挤压比为8:1时的组...

标签:;  ;  ;  ;  ;  ;  ;  

半固态挤压论文_王泽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