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论文_韩丽,张文举,王自良,李月涛,姜金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乙肝,测定法,黄曲霉,组胺,化学,食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韩丽,张文举,王自良,李月涛,姜金庆[1](2019)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自主组装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cELISA)试剂盒,用于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检测。在制备抗DON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icELISA标准曲线,并对其检测方法进行优化,然后用于测定试剂盒各项性能,将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研制的icELISA试剂盒对DON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 147 ng/mL,检测范围为1. 50~130. 31 ng/mL,半抑制浓度(IC50)为9.84 ng/mL。对小麦、玉米、猪料、鸡料4个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7.1%~113.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2%~12.6%。并且,该试剂盒具有特异性高、稳定性良好、有效使用寿命长且样品基质干扰可以忽略不计等优点。利用该试剂盒测定20个盲样,其测定结果与HPLC法测定结果一致性良好。上述结果说明本试验研制的DON icELISA试剂盒各项性能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对DON检测具有准确可靠、方便快捷、高通量大等特点,可满足市场对DON的快速初筛需求。(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袁利鹏,刘波,尹凯丹[2](2019)在《氯丙嗪抗体制备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动物性食品中违禁药物氯丙嗪残留问题,建立了针对氯丙嗪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首次通过以氯丙嗪为原料,先去甲基化合成N-甲基氯丙嗪,再与丙烯酸叔丁酯反应及水解等步骤成功合成了氯丙嗪半抗原(CPZ-H)。半抗原CPZ-H分别与OVA和BSA通过活泼酯法偶联合成包被原与免疫原,采用免疫原CPZ-H-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了特异性的抗氯丙嗪的多克隆抗体。基于该抗体建立了快速测定氯丙嗪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ic-ELISA)。通过优化ic-ELISA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确定包被原和抗体稀释倍数均为1:8000时效果最好,此时标准曲线的IC50为1.1 ng/mL,线性范围为:0.13 ng/mL~8.8 ng/mL。制备的抗氯丙嗪的多克隆抗体与其它氯丙嗪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本研究为今后高特异性氯丙嗪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袁利鹏,刘波[3](2019)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水产品中的组胺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制备特异性识别组胺衍生物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针对水产品中组胺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以组胺等为反应原料经叁步化学反应合成组胺半抗原,采用活泼酯法将组胺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作为包被原和免疫原,用紫外扫描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组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组胺抗血清,采用辛酸-硫酸铵方法纯化血清获得了相应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通过对ic ELISA系列反应条件的摸索,确定了各组分的最适工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组胺的IC50为0.91 ng/mL,与组氨酸、N-酰基组氨酸、3-甲基组胺等多种类似物及其衍生物均无交叉反应,方法特异性良好;线性检测范围为0.1~8.1 ng/mL,检出限为0.10 ng/mL;按照10、20、30 ng/g的添加量添加组胺至鱼、虾和贝类样品中,测得其回收率为98.9%~130.1%。方法检测的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实际水产样品中组胺的检测。(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洪岐[4](2019)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220例确诊为乙肝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乙肝表面抗体、表面抗原、e抗体、e抗原、核心抗体为例,分别应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项检测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化学发光法检出率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显示,化学发光法检出低水平31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低水平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检出最低浓度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批次内和批次间精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高于化学发光法,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化学发光法检测敏感度、特异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检出率高,且操作简单,尤其是对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较高,能避免发生误诊或漏诊。(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葛正法,汪学德,纪俊敏[5](2019)在《磁性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芝麻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磁性氧化石墨烯作为磁固相萃取材料,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建立测定芝麻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新方法。试验考察了萃取条件和洗脱条件等参数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效率的影响,在最优的试验条件下,检出灵敏度为0.05μg/kg,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5%~5.14%和5.26%~7.15%,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0.6%~92.3%。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测定准确,适用于芝麻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03期)

张怡莎[6](2019)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7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种检验方案的多数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化学发光法在抗HbsAg、抗HbeAg检验阳性率上为100.0%,要显着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71.4%;从各检验标志物的一致性分析来看,两种检验方案的HBsAg、抗-HBs的一致性极强(Kappa=1.000,0.819),HBeAg、抗-HBe的一致性较强(Kappa=0.769,0.713),抗-HBc的一致性仅为中等(Kappa=0.471)。结论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但化学发光法属于半定量检验,相对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春英[7](2019)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查HIV抗体在艾滋病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评估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诊断艾滋病(AIDS)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34例艾滋病高危且疑为感染HIV的患者,均予以蛋白印迹诊断、胶体金法诊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诊断,总结和分析临床诊断结果 ,以蛋白印迹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胶体金法的诊断特异性、诊断灵敏性。结果蛋白印迹诊断方法检出阳性患者16例,其中,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阳性患者16例,检出阴性患者0例;采取胶体金法检出阳性患者12例,检出阴性患者4例。采取蛋白印迹诊断方法检出阴性患者18例,其中,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阳性患者1例,检出阴性患者17例;采取胶体金法检出阳性患者6例,检出阴性患者12例。将蛋白印迹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诊断特异性为94.44%(17/18),诊断灵敏性为100.00%(16/16);胶体金法的诊断特异性为66.67%(12/18),诊断灵敏性为75.00%(12/1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诊断特异性、诊断灵敏性均高于胶体金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4.571, P<0.05)。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查HIV抗体诊断艾滋病的临床效果较佳,展示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卞勇华,俞黎黎,孙金霞,史卫红,滕飞翔[8](2018)在《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血清特异性IgE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建立及其检测效能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Der f 2)血清特异性IgE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并评价其检测效能。方法利用重组表达的Der f 2作为包被抗原,分别建立检测Der f 2血清特异性IgE的间接ELISA法和亲和素-生物素复合(ABC)-ELISA法,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两种方法的最优检测条件。分别采用上述两种ELISA法检测Der f 2特异性IgE阳性标准血清,绘制两种ELISA法检测Der f 2特异性IgE的标准曲线;同时以Pharmacia Uni Cap系统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ELISA法检测46例哮喘患者血清Der f 2特异性IgE的结果符合率。结果间接ELISA法检测Der f 2特异性IgE的最佳条件为:包被液浓度为10μg/ml,血清稀释倍数为1∶5,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人IgE抗体稀释倍数为1∶1 000。ABC-ELISA法检测Der f 2特异性IgE的最佳条件为:包被液浓度为15μg/ml,血清稀释倍数为1∶5,生物素标记抗人IgE抗体稀释倍数为1∶1 000,HRP标记的链霉和素稀释倍数为1∶2 000。间接ELISA和ABC-ELISA法的灵敏度值分别为0. 72 U/ml和0. 69 U/ml。间接ELISA和ABC-ELISA检测哮喘患者的符合率分别为93. 5%和95. 7%。结论成功建立基于重组表达Der f 2的ELISA法,其对Der f 2特异性IgE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8年19期)

蒋晓凤[9](2018)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在食品农残快检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催化充分结合的高效检测手段。本文主要探讨酶联免疫吸测定技术(ELISA)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实验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8年27期)

邢玮玮,陈燕敏[10](2018)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为目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其进行测定。将几类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作为实验样本,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萃取处理。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标准曲线。给出抗原设计与人工抗原合成过程,介绍了抗体的类型和选择制备的抗体。考虑有机溶剂对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几类有机磷农药标准工作曲线进行绘制,依据标准曲线测定食品样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给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得到的样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将其和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发现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结果更加可靠。(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针对动物性食品中违禁药物氯丙嗪残留问题,建立了针对氯丙嗪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首次通过以氯丙嗪为原料,先去甲基化合成N-甲基氯丙嗪,再与丙烯酸叔丁酯反应及水解等步骤成功合成了氯丙嗪半抗原(CPZ-H)。半抗原CPZ-H分别与OVA和BSA通过活泼酯法偶联合成包被原与免疫原,采用免疫原CPZ-H-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了特异性的抗氯丙嗪的多克隆抗体。基于该抗体建立了快速测定氯丙嗪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ic-ELISA)。通过优化ic-ELISA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确定包被原和抗体稀释倍数均为1:8000时效果最好,此时标准曲线的IC50为1.1 ng/mL,线性范围为:0.13 ng/mL~8.8 ng/mL。制备的抗氯丙嗪的多克隆抗体与其它氯丙嗪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本研究为今后高特异性氯丙嗪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丽,张文举,王自良,李月涛,姜金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9

[2].袁利鹏,刘波,尹凯丹.氯丙嗪抗体制备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的建立[J].现代食品科技.2019

[3].袁利鹏,刘波.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水产品中的组胺残留[J].现代食品科技.2019

[4].王洪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9

[5].葛正法,汪学德,纪俊敏.磁性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芝麻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J].粮食与油脂.2019

[6].张怡莎.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9

[7].张春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查HIV抗体在艾滋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9

[8].卞勇华,俞黎黎,孙金霞,史卫红,滕飞翔.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血清特异性IgE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建立及其检测效能的评价[J].广西医学.2018

[9].蒋晓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在食品农残快检中的应用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8

[10].邢玮玮,陈燕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科技通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在HepG2.2.15细胞株上使用对HBsAg专一...不同的修饰GCE在PBS溶液中连续扫描5...迭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Figure16A...传统和基于纳米CeO2的酶联免疫吸附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标准曲线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标准曲线

标签:;  ;  ;  ;  ;  ;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论文_韩丽,张文举,王自良,李月涛,姜金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