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肺气肿的辨病治疗

阻塞性肺气肿的辨病治疗

杨昌茂(黑龙江省青冈县芦河中心卫生院黑龙江青冈1516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5-0270-02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六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孔最、列缺、太渊、鱼际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太溪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前外侧和腹部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并发感染时取用第六组穴位,第六组取单侧的少商、商阳或十宣。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第六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第六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砷处方交替使用。退烧后去掉第六组穴位。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0.6±0.2寸。向下平刺膻中、玉堂、紫宫1.2±0.2寸。斜刺孔最1.2±0.2寸,平刺列缺1.2±0.2寸,直刺太渊0.4±0.1寸,直刺鱼际0.8±0.2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太溪0.8±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关元1.4±0.4寸。点刺少商、商阳或十宣各出血3~5滴。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穴位用较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第四组、第五组穴位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3.按语支气管与肺脏接受来自T2~T4节段的交感神经的支配,根据现代针灸学理论,应当在T2~T4节段及其附近的节段内选用穴位。第一组、第二组穴位是分布于胸部前后T2~T4节段及其附近节段内的穴位。上肢血管平滑肌分布着来自T2~T5(或T3~T6)的交感神经,这些交感神经与支配气管、肺脏的交感神经来自相同或相近的胸髓节段,这也是针刺第三组穴位治疗本病的重要解剖生理学基础。取用第四组、第五组穴位是为了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免疫机能。

二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六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孔最、列缺、太渊、鱼际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太溪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前外侧和腹部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并发感染时取用第六组穴位,第六组取单侧的少商、商阳或十宣。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第六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第六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第一组(背部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之间,在第三组(胸部的穴位)与第二组穴位、第五组穴位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每次电针6~l0个穴位即可。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点刺少商、商阳或十宣各出血3~5滴。退烧后去掉第六组穴位。

三灸法

多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上肢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孔最、列缺、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6~10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以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2次。

四耳针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支气管区、肺区、肾上腺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皮质下区、胸椎上段,发烧时配耳尖、耳垂。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每次行针10~30秒。主穴中的耳尖、耳垂点刺,各出血3~5滴;其他主穴用较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1~2个往复;配穴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咳嗽明显缓解后,主穴、配穴均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行针。退烧后去掉耳尖、耳垂。

3.按语用较强的刺激手法针刺支气管区、肺区(肺脏中也分布有支气管)、肾上腺区能够通过全息反射机制产生有效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皮质下区、缘中、胸椎上段等也是必取的有效穴位:点刺耳尖、耳垂有退烧作用。

五电针耳穴疗法

多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支气管区、肺区、肾上腺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皮质下区、胸椎上段,发烧时配耳尖、耳垂。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单侧的体穴足三里、三阴交、孔最、列缺(双侧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斜刺孔最1.2±0.2寸,平刺列缺1.2±0.2寸。然后在主要的耳穴与足三里、三阴交、孔最、列缺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6~8个穴位(交替使用耳穴),每次电针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没有接电疗仪的耳穴,按普通耳针疗法进行操作。主穴中的耳尖、耳垂点刺,各出血3~5滴。退烧后去掉耳尖、耳垂。

六耳穴贴压疗法

多在退烧后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支气管区、肺区、肾上腺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皮质下区、胸椎上段。

2.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子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固定于选用的耳穴,每穴固定1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隔2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标签:;  ;  ;  

阻塞性肺气肿的辨病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