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习作素材实现自由表达

积累习作素材实现自由表达

(1.青冈县民主小学黑龙江青冈151600

2.青冈县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青冈151600)

【摘要】“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物,用恰当的语言文学表达出来。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多角度观察,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独特感受。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习作的内容才能越充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从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入手,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够“有所为而作”,写出具有感实情真的优秀习作。

【关键词】观察;活动;阅读;回忆

BacklogworkbookmaterialRealizationfreedomexpression

LiHong-wei1HaoYue-jun2

【Abstract】"Theprimaryschoollivingacompositionbethepracticeseeoneselfof,hearof,thoughtofofcontentsorpersonallyexperienceofthing,usefittinglanguageliteratureexpressiontocomeout.Instructionstudent'scomposition,commencefromthecontents,theteacherwantleadingstudenttobecometopayattentiontosurroundingsthingofhabit,manyangleobservation,abundantoneselfofgeneralknowledge,Jeanseespecialfeeling.Studentoflifemoreabundant,thecontentsofworkbookthencanmoreenrichment,theexaltationstudent'sworkbooklevelwillfromabundantstudentlife,backlogagreatdealofoftheworkbookmaterialcommence,letthembeeasytostarttowrite,takepleasureinexpression,can"haveforbutmake",writetosubmitthefeelingtruestateofmatterreallyexcellentworkbook.

【Keywords】Observation;Activity;Reading;Recall

【中图分类号】G46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236-3619(2008)09-11-0042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物,用恰当的语言文学表达出来。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多角度观察,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独特感受。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习作的内容才能越充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从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入手,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够“有所为而作”,写出具有感实情真的优秀习作。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

观察生活是获取习作材料的主要途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教师要在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长期自觉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努力使学生把自觉的行为发展为观察的能力。许多习作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学会实际观察或观察能力不强,就难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难以完成习作任务。为此,老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复杂的环境中去观察事物和现象,锻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要求他们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为习作积累素材。

例如,要求描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具体写下来,要写出动态和静态。我把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集体观察校园里的丁香树,并列出观察提纲:远看(整体)——近看(局部)——具体看(干、枝、叶、花)——重点看(花的色、味、形)。按以上顺序观察的同时,再指导学生从动态、静态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把握丁香树的特点。在观察丁香树的基础上我又指导学生观察其他花草树木,把丁香树与其他观察物做比较,找出各自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观察动物、植物到观察人,观察某个事物、某个景物、某个场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在那“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有新意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这样,学生写作文时,才能有意运用观察所得的材料,写出形象生动、特点鲜明、内容充实、题材新颖的文章来。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这句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编手抄报、编课本剧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工厂、社区,考察市场、去老年公寓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活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为奥运添光彩”“说我想说,做阳光少年”“手拉手献爱心”等主题中队活动。凡此种种,我们都要求学生留心活动的过程,注意活动者与周围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你在活动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教育。学生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提高了思想觉悟,陶冶了情操,还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做基础,再经过精心的指导,他们愉快地写出了《小城的黑雾》《有趣的“画鼻子”游戏》《幸福的大家庭》《农贸市场参观记》等到一篇篇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表达了小作者感实情真的好作文。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学生作文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这跟知识积累也有很大关系。视野狭窄,知识积累太少,写作时必然思路闭塞,捉襟见肘。因此,扩大阅读量,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是“养兵千日”,写作是“用兵一时”。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启发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为“用兵”做准备。

扩展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一是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介绍近期的报纸、刊物上的好文章,提倡“杂七杂八”地看,培养学生一有空就翻书习惯。二是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摘记。我校各班集体订阅和个人订阅的报纸和杂志基本达到人均一份。这些报刊供学生随时获取信息,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极有力的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读书摘记,每天精读一篇,摘记上面的好词佳句。这样日积月累,扩展了学生的生活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提高了习作技巧,培养了学生习作能力。三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语文活动课以小组为单位集中交流课外阅读情况。各人推荐一篇最好的文章供大家欣赏,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了他们的欣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在回忆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生活丰富了,作文就会有内容可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经历,回顾过去所见、所闻、所感,也能发现许多闪光的东西和有价值的素材。每个学生周围有很多的人,发生过很多的事,都可以进行适当的筛选将它们真实具体地写出来。一次,我曾有意识地出过这样的题目:《忘不了的×××》,要求写留在记忆的深处的一件事或一个人;《童年趣事》,要求写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一件事。由于写的内容是从实有的材料出发,又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就感到可写的内容很多,思路活跃,全班学生写出的文章,所选材料无一相同。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效果十分明显。近年来,我校实验教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作文竞赛或征文活动,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有所为而作”,引导他们热爱生活,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参与生活,在生活中去积累习作素材,就是引导学生找到了打开写作思路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找到了提高习作水平的门径,找到了有清甘之水的源头。学生作文时才能真正做到自由表达。

标签:;  ;  ;  

积累习作素材实现自由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